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5578|回复: 16

90年代的三亚记忆

[复制链接]
来自
海南
精华
11

18

主题

145

帖子

2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IP属地:海南省海口市

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9-12-24 09: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0年代初,大学毕业分在三亚,至今已有20多年,见证了三亚的发展,从今天开始,将推出90年代的三亚系列记忆,是三亚城市的历史,也是一代人的青春时光。)

很怀念90年代的三亚!

  那时的凤凰路不叫凤凰路,叫二环路。二环路二边基本没有什么建筑,白鹭公园还是波光粼粼的盐田,偶有几只白鹭翩翩起舞。车辆稀少,漫长的二环路还没有见过什么是堵车,感觉堵车是一件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偶有出差,从大东海到凤凰机场只要15分钟。二环路边唯一的一家酒店叫南山火锅城,现在还在,依稀可见当年二环路的样子。山水国际后面的临春村民,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临春村后面空空荡荡的,部队的农场里种田的战士发出的口号声清晰而清脆。二环路以东都是大片的农田,可以种庄家也可以钓鱼。

  那时的三亚湾还是原生态的,三亚湾就像是一位大侠,行不改名坐不改姓。90年代的三亚湾仍然叫三亚湾,海边有抗风桐、有木麻黄和仙人掌。密密麻麻的仙人掌和抗风桐,还有不知名的竹子,是三亚湾天然的保护神。海军425医院开大门开在友谊路上,友谊路还是青石板铺就的青石路,一块一块的长条条青石镶嵌着,就像赵州桥上的青石路一样,很有一种古典味道。友谊路中段有一处乱尾楼,圆柱形房子高耸入云,四面都透着风,是三亚最高的建筑,比南海的海上观音还高。当时叫台亚广场,很多年也不见动静,偶有流浪人员伴着西北风杂住在里面,阴沉沉的。靠近海边的滨海大道还是一条土渣路,海边有高大的马尾松和遍地的仙人掌。那时你要是穿越到海边可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三亚湾就成了青春期男女谈对象的地方。搞对象的男女听着涛声,在没有路灯的时代还可以搞点小动作。我就是90年代的某个晚上把处男的初吻交给了初恋,当时不懂爱情,振振有词的叫“大海作证”。

  90年代的三亚湾没有酒店,最高档的第一家酒店是冶金部修建的三亚度假村,就是现在的三亚度假村酒店。别看现在的三亚度假村酒店在众多的三亚湾五星级酒店中不起眼,显得有点像半年徐娘,虽有丰韵却掩盖不住岁月的沧桑,但历史却很厚重。如果把三亚湾的酒店比做一个世界,三亚度假村就是中国人的历史,是史上第一批开拓者,祖上也曾阔过。那时的三亚湾还没有被侵蚀,海边沙子就像青春的少女,柔软而精细,比现在牙龙湾的沙子还好,多少年也没有沙子流失的情况发生。不像现在的三亚湾,沙滩泥化,垃圾遍地,还不时要搞搞补沙工程,庸俗的人群拥挤着,裹着肥胖的身躯,一看就像个土豪,虽然有钱却缺少神韵。

  90年代的新建路是很繁华的。三亚市的老邮局和老武装部分坐在新建路二边,像二位美女等待中人们的检阅。邮局的电话和汇款业务都很繁忙,也让我见识了第一代下海的“失足少女”曾经的繁华。少女操着湖南和四川口音,描着淡淡眉,鼓鼓的钱包掩饰不住生活的惬意。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才300多元,而“失足女”却是成万元地往家里寄钱。整个邮局大厅人头攒动,女士衣着光鲜,充满青春朝气,成叠的百元大钞握在中手中,排队长长队伍,钞票的铜臭味和少女的脂粉味混和着,尘染我的青春也尘埃着我的心灵。那时,我想,我一年也挣不了这么多钱,不知邮局的工作人员有何感想,贫穷的诱惑是否在侵蚀着她们的良心。电话亭里各地的方言夹杂期间,很是热闹。
  90年代三亚的公交车也很方便。整个三亚只有二路公交车,2路和4路,都是从榆林三号门到民航大厦。当时民航大夏就是现在的东方酒店对面,基本可以覆盖整个三亚城区。90年代的公交车很纯朴,也很安静,大多是上学的少男少女,或有搂搂抱抱的爱情,没有人大声喧哗,也内鲜有扯皮的事情发生。不像现在的公交车,都是外地来的老头老太太,还有很多为老不尊者,在公交车内大声喧哗,为刷卡之事与公交司机吵架。90年代,三亚还有很多自行车的,自行车道也很方便,没有被机动车占领。我就经常骑自行车,从大东海骑到农垦医院,只要30分种 ,比现在的公较车还快。

  90年代初,月川桥刚建好。感觉月川桥桥面很宽。桥头有也家叫“江山”的酒店,有业余歌星在哪儿演唱,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听歌。那是一家很高档的酒店,单位偶尔有应酬才可以到里面吃点野味,因而有终生的记忆。很多年后,这家酒店不知怎么搞着搞着就搞没了,搞成了现在的25度阳光,成为三亚的地标性地名。90年代还没有迎宾路,月川桥到凤凰路口这一段还没有起名字,到凤凰路就成了断头路。

90年代的三亚还是个边陲小城,恬淡而安逸。那时农垦医院,三亚人民医院看医生,不用排队,不像现在,做个B超,挂个号,排队的时间远超过看医生的时间。

  90年代三亚的房价是很低的。98年前后,三亚市区的房价才800元(平米),那时,我的工资已涨到700元了,幻想一个月工资可以买一个平方,一年可以买10个平方,1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买一套房子了(不吃不喝不能生病),还有幻想,还有幻想。不像现在,房价高达30000元(平米),每月工资只能买0.25个平方,一年不吃不喝,最多只能买4个平米的房子,买一套80平米的房子不吃不喝要20年。梦想照进现实,全民奔向小康,收入的增长总赶不上房价的坚挺。90年代的三亚,虽然清贫却有梦想,今天的三亚,虽然繁华却多了浮躁,就像我一样,90年代生活清贫,却很充实,现在,整天为房子而奔波,为生存而奋斗,鲜有快乐滋味之享。
  
你是不是也有这们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9-12-26 20: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海南
精华
11

18

主题

145

帖子

2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IP属地:海南省海口市

 楼主| 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9-12-30 11: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海南
精华
11

18

主题

145

帖子

2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IP属地:海南省海口市

 楼主| 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9-12-31 08: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90年代的胜利路也很繁华。在我的印象中,胜利路最早就是一个马路市场,农产品的集散地。胜利路两边多是临时搭建的草棚或铁棚之类的棚户区,周围零散地分布着买青菜买猪肉和买猪仔的商户,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记。每天上午,水产码头卖海货的倒是很忙碌,成框成框叫不出名字的海水鱼由此发放三亚各个农贸市场。渔民都很忙碌,抬框的抬框,称重的称重,紧张而有秩序。码头上收税的工作人员以女同志居多,工作时一幅趾高气扬的派头,而渔民则小心谨慎地向税务工作者缴纳各种税款,牧与羊在此形成泾渭分明的生活态度,像是两个阶级的物种,很是热闹。然而一到夜晚,整个胜利路都很安静,也没有什么人,浑黄的路灯也是没精打采的样子,一点精气神也没有,路两边的树却很旺盛,很有春意盎然的样子。很晚的时候,我与女友从三亚湾踏浪回南边海,由林业局路口步行通过胜利路,虽然没有音乐的节奏,然而节拍却是非常的吻合,一路情话绵绵,莺语微滑,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我们幻想往后在三亚的幸福生活,在胜利路某个角落置得片瓦片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烧水劈柴,女友炊烟买菜,黄昏时到三亚湾看看夕阳的余晖,顺便还可以捡捡海螺搞点海鲜改善伙食营养婚姻,生活幸福而惬意。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快乐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终将会渐行渐远,离我而去。逝者如斯,一晃20多年了,胜利路两边当年的小树如今已亭亭如盖,而在我看来却是并不旺盛而且了无生机。胜利路二边杂乱无章地盖起了很多的房子,繁华商铺也林立起来,人气很旺。熙熙攘攘的人群可以淹没我们的脚印却淹灭不了我们的爱情。很多年后,虽然我和女友各自都有自己的归宿,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我坚信:女友如果走到胜利路,定然也会想到那段幸福而充满理想的青春时光。90年代末期,胜利路临近水产码头的地方有家“符记”狗肉店,那时流行冬季吃狗肉,每到周六,单位有事没事就组织大家聚会吃狗肉。我就是在“符记”狗肉店学会了“二锅头+红牛”的喝酒方式。有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同事问我何故,我醉意朦胧地回答:“我曾经把爱情雪藏在这里,收获了爱情却失去了婚姻’。同事说我的回答很经典,他们是“收获了婚姻,却丢掉了爱情”。普通人的生活都是殊途同归,爱情就像是雨过天晴的彩虹,虽然美丽耀眼却昙花一现,经历过很短暂也很难出现,而婚姻就像是蓝天白云稀松平常的日子,虽然没有艳丽的色彩,却有四季分明感觉,夏天成雨泽润着干涸的土地,冬天成雪滋润着返青的麦苗,哺育人生也哺育家庭。把婚姻过成爱情是超人达人王侯将相各色明星之流,把爱情过成婚姻才是你我平常百姓真实的生活。

         90年代的解放路是很繁华的,是三亚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怀念某个地方,肯定是那个地方给我的青春留下很多值得回忆的印记,而爱情和艳遇则是回忆中永恒的主题。90年代初,解放一路临近榆亚路尽头有一幢4层(或是5层的)楼房(现在还在),一楼是各种商铺,二楼以上开了家不算高档的旅馆,叫滨海旅店。滨海旅店见证了我青春岁月的一段插曲。90年代初的某个春节,单位放假,一个人没事干,闲的蛋痛,便跑到大东海看美女。下午的时候,我从大东海闲逛到小东海,在小东海漫无目标的搜寻什么,突兀之间,有一蛮有气质的美女叫我帮她照相,是那种手动调节的卡片照相机。那个时代的美女还没有完全被物质和金钱所侵蚀,举止和谈吐或间多或少地都留下了青春朝气,神态上还有天之骄子的那种自信和神情。随手的帮忙并有了交流的话题,美女姓Z, 来自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我们就照相的技术交流,完成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夕阳叠翠,晴空万里,小东海边上不知名的花开得很娇艳,吐着芬芳,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旧历年底特有的气氛,浸润着一种欢喜的节庆。海浪轻轻吻着沙滩,一阵阵泡沫就像是人生的美酒,醉着夕阳也醉着我们的青春。如何能更好的拍出浪花的效果,在暴光速度与快门大少间我们展开积极的探讨,在1/60秒或是1/120秒间进行权衡。大东海游人如织,很多人可能认为我们是一对恋人,其实不是,我们只是一场没有结果的邂逅。Z姓美女告诉我,她就住在解放一路的滨海旅店。我们两人花了1块钱乘2路车从大东海到解放一路滨海旅店。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解放一路还有一家小小的旅馆,价格也很便宜,房间也很也很干净。接下来的几天,我并成了Z姓美女的专业导游,带着Z姓美女逛了三亚的天涯海角、大东海、鹿回头。在鹿回头给Z姓美女讲爱情故事,引经据典,逗得Z姓美女哈哈大笑。闲聊中得知:Z姓美女是和男友吵架一气之下跑到三亚来散心的。那时我还是个稚嫩的小年轻,谈恋爱的经历都没有,却在滨海旅店与Z姓美女讨论爱情与人生,搞得像个心理咨询师似的。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年轻时的那次讨论就像一群太监讨论性生活,那能有自己的感悟,真是荒唐。不过感觉Z姓美女却听的很认真,还认为我的见识很超前,是婚姻问题专家,叫我以后做个婚姻调解服务的管理人员。由于 Z姓美女是仓促出游,准备不足,最后回上海的路费都没有。当时我很大方地借给Z姓美女500元钱,并相互留了地址。Z姓美女很热情地邀请我到上海去游玩,可惜我一直没有机会,未能成行。那时还没有银行卡,汇款都要通过邮局。春节假期过后,我很快就收到了Z姓美女的还款。此后20多年了,也一直未有Z姓美女的任何消息,如今Z姓美女也人到中年,洗尽铅华,早已过了浮躁的年龄,相信她在上海也一定过得幸福而快乐。滨海旅店的那幢房子还在,旅店却早没了,换成了各种制式服装的批发店和手机店,我也搬到了远离市区的乡下居住,有时偶尔从解放一路经过,就会想起滨海旅店的“太监论政”,在内心也有会意的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海南
精华
11

18

主题

145

帖子

2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IP属地:海南省海口市

 楼主| 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9-12-31 09: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牙龙湾还是一片荆棘丛生的滩头,因为远离城市,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洁白纯净的沙滩就像养在深闺的美女,鲜有人光顾。从田独镇到最里的牙龙半岛是一条窄窄战备公路,偶有部队的几辆卡车在公路上穿上行,也是空荡荡的。半岛深处有一个村庄,叫龙坡村,因为半岛形似一条长龙,龙坡村因此而得名。半岛顶端突出的部分就是龙的牙齿,而牙龙湾正好是半岛底部弯曲的部分,因而当地人都把半岛叫龙牙半岛,半岛底部的海湾叫龙牙湾。后来以讹传讹,不知道怎么又叫成了牙龙湾。现在官方叫做亚龙湾,非要跟三亚扯上亲戚关系,其实是风牛马与龙的关系,一点都不相及。半岛深处有部队驻守,有敏锐的龙坡村民购买小四轮载客小拖拉机,供部队战士和村民到田独买菜。

  80年代末,我经常乘坐这种小四轮载客拖拉机到牙龙半岛找战友聊天,车辆行驶到牙龙湾这一段沙子路面,尘土飞扬。整个牙龙湾一片荒芜,没有任何建筑物,海边长着高高的马尾松和开花的仙人掌。由于人迹罕至,靠近海边的沙子土长满了半人高的灌木,通过灌木丛可以隐约地看到洁白纯洁牙龙湾,有些沙子在太阳的光照下,闪闪发亮。战备公路在牙龙湾的尽头是劈山而建,沿着山脊开凿的,很陡峭。为了保障行车安全,这段山脊路都是大块的长条石铺就。小四轮爬山时由重心靠后,爬到半山腰的时前面二个轮子经常翘起来,年轻的我们从来从没感觉到什么危险。拖拉机冒着黑烟喘气而上,我们调皮地双手握住车厢顶部的铁架子,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提醒坐在车有厢内龙坡村的小姑娘注意安全。

  90年代初,政府才开始着手牙龙湾的开发工作。最初在部队的战备公路靠海边一则修了一条简易的便道,供游客进入海边玩耍,避免穿过荆棘丛生的灌木,经免刺伤皮肤。便道边上立了一块大石头,刻着杨成武将军手书的“天下第一湾”五个大字。这块大石头比“南天一柱”要小很多。杨将军打仗尚可,字写的很一般,有些潦草,歪歪扭扭。这个时间三亚市政府也开始宣传牙龙湾的美丽,到处招商。有广告词说“不是夏威夷,胜似夏威夷”。但鲜有投资者进来,那块孤零零的石头伴着牙龙湾的海风很长一段时间,以致红色的字体都有些风化。

  简易便道搭起来以后,慢慢地有为数不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持着长枪短炮模样的高档相机。于是有村妇在战备公路的一则零星地搭起来几个木大制大棚,用椰子树叶做盖顶,遮阳又凉快,专门给游客卖椰子。这些村妇长年生活在偏僻的海边,没有进入城市,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免不了漫天要价的陋习。虽是简单地买几个椰子,也经常与游客发生争吵。有时周日休息,我们几个单身汉没事就去牙龙湾逛逛,到海边游泳顺便看看年轻的身材苗条的美女,回来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游客与小店的村妇发生争吵的情况。小店村妇拿起一个椰子壳皮,假装向落荒而逃的游客砸去,游客也是回头瞪一瞪不屑的眼睛,扬长而去,就像演戏一样,双方心照不宣。

  过了不长的时间,在木制的棚子后面又搭起了一排彩色的钢制棚子,搞起了桑拿保建之类在勾当。我们路过时,只看到外的大大的广告字,谁也没有进去过。有次晚饭后去海边游泳,汽车班的小伙子好很好奇地到这彩色的铁棚去逛了逛。看门的老板娘看他们不像有钱人,大叫,你们过来干什么。小伙子机灵地说,老板叫我们过来看看,考察一下。老板娘以为来了生意,客气地招呼,询问老板在哪里。汽车班小伙子潇洒地挥起手,树起大拇指往后面指了指,傲慢地说,老板在后面。回来的路上,小伙子给我们讲钢棚的见闻,有些洋洋得意的样子。我问小伙子看到什么,小伙子说,保健室的门都关着,什么也没有看到。讲到老板在后面,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齐夸小伙子又机灵又搞笑。

  90年代初,牙龙湾里还有二个村庄,六盘村和博后村。村庄就在现在的玫瑰谷附近,靠近太阳湾的方向。村里有个叫海燕的少妇,30余外岁,正是“花卉”一样的年龄,打扮得很时尚,在我们营区外面开小卖部,时间长了,与我们这些单身汉都搞得很熟悉。海燕很健谈,给我们讲述牙龙湾的传说故事。牙龙湾山顶上有大小二个龙塘,是龙地栖身地,有条龙跑到青梅港去了,带了六个装菜的盘子,盘子就印在海边的石头上,所以叫六盘村。台风来临之前,盘子石就会发出响声,成了村里预报台风的工具。80年代末的一年,部队打靶,将印有盘子石头打碎了,预报台风只能听天气预报。海燕经常向我们描绘牙龙湾美好的未来的,并说有政府计划将六盘村和博后村迁出牙龙湾,在外安置。

  90年代中期,政府在战备公路的靠山的一则建起了六盘村和博后村的安置房,成栋的三层小楼的依山脚一溜排开,像长长的队伍,整整齐齐的。此时,牙龙湾开发才正式如火如荼地开始了。连接225国道的牙龙路也正式开始修建,在牙龙路的起点,矗立起一块大大的石头,写着“牙龙湾国家旅游开发区”。在濒临海边的滩头,修起了牙龙湾广场。广场上竖起了几个高高大大的水泥柱,刻着中华民族的图腾,从女娲补天至二十四节气。广场下面建起了海洋博物馆,各种贝类和海水鱼在水柜里游动,供游客观光欣赏。在山顶的大小龙塘方向,修建起了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凯莱大酒店。

  牙龙湾广场修起来以后,游客开始逐步增多,牙龙湾细软精美的沙滩开始受到游客的青睐。广场四周也隔离开来,开始售票,标志着牙龙湾作为景区开始对外营业。在靠近大小龙塘的山间,有个大大的山谷,林木葱葱,溪水清清。有投资者对外引进了很多蝴蝶,用防晒网围起来,开发成旅游景区,就是蝴蝶谷。翩翩蝴蝶在山谷间悠闲的飞着,或羽化成仙,或化蛹成蝶,演绎着一段动物世界的爱情故事,让人世间的文人墨客也顿生灵感,创作了很多关于蝴蝶的爱情故事。

  2000年春节前夕,朱镕基总理到蝴蝶谷视察,对牙龙湾的开发大加赞赏。朱总理和蔼亲民,亲切地向蝴蝶谷的服务人员询问景区的游客和收入情况,是纯粹的即兴视察,没有彩排。我有个远房表妹在蝴蝶谷大门做服务员,卖一些海螺岛服等海南特产。表妹很大胆,见到朱总理一点也不紧张,朱总理亲切地向她询问小店内的经营状况,表妹回答得从容如流。朱总理离开小店时,同每一个服务人员握手致谢。表妹走出小店门外目送朱总理,大叫一声 “总理再见”,一只脚刚迈出店门,就被门外保镖强行拦住。朱总理听到表妹的告别,很高兴,露出亲和的笑意,并挥手致意。好长时间,表妹经常给我们谈起这次与朱总理的亲切交谈,总会露出骄傲的表情。

  “凯莱”酒店建成后,是整个三亚最高档的五星级酒店,成为三亚的名片。虽然我们营区离牙龙湾很近,路过牙龙湾时对“凯莱酒店”也只能远远的观望,却从未涉足。有老乡请客吃饭时我们就调侃道,城市中心就不要去了,还是去乡下的“凯莱”吧。整个牙龙湾片区,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孤零零的“凯莱”酒店,枕着涛声,披着夕阳,与牙龙湾的美景做伴。

  2001年以后,牙龙湾片区酒店开始密集开发,大小龙塘也被填平,或规划成酒店,或规划成道路。临近沙滩的战备公路被繁华的城市干道所取代,酒店别墅如雨生春笋茁壮成长。在蝴蝶谷的后山,建起了热带森林公园,因《非诚勿扰2》的拍摄而声名鹊起。森林公园的过江龙吊桥横亘在两山之间,经葛优和香港艳星的摇晃而成为三亚新的旅游景点。原来黙黙无名的太阳湾也被开发成了别墅区,各商贾大亨有时在此度度假,有时乘私人游艇出海钓钓鱼,都是岁月静好的日子。整个牙龙湾成了有钱人的集散地,高档的酒店和住宅小区挤满了小小的牙龙湾。世世代代在此居住的六盘人,有些在酒店打工,也有些出海捕鱼,沧海桑田之间,不知他们有何感想。

  前段时间,陪战友到营区怀旧,由于军改,当年热闹充满青春朝气的营区变得面目全非,满目疮痍。安置区的村民在营区周围又搭起了各种小卖部,当年的战备公路已拓宽改造,两则人流如织,已完全城市化。往昔在牙龙湾海滨卖椰子的村妇,又转移到靠近营区的公路边。我和战友在此闲逛,一边回忆过去的青春岁月,一边看眼前繁花的街景,在小卖部们喝起椰子解渴。砍椰子的老妪热情地招乎着,认真瞅了瞅,说认识我们。我有些诧异,她自我介绍说叫海燕。我突然记起来了。20多年过去了,当年时尚风姿绰约的海燕,有些年老色衰,鬓角也零星地飘落着几就绺白发,有些美人迟暮感觉。逝者如斯,牙龙湾繁花的背后,一代人芳华已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海南
精华
11

18

主题

145

帖子

2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IP属地:海南省海口市

 楼主| 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20-1-1 15: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90年代的鹿回头广场还是一片乱滩涂地,杂草丛生,没有建筑物。从潮见桥往下是榆亚盐厂。计划经济时代,榆亚盐场是崖县(三亚市的前身)响当当的单位,整个70-80年代,榆亚盐厂上缴的利润占崖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是崖县第一国有企业,财政大户。榆亚盐场生产的“三亚”盐,远销香港和东南亚,远在海外的海南人也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家乡味道,在精神上或多或少缓解了他们的思乡之情。盐场大门外红色的“中国***榆亚盐厂委会员”,字体庄严,见证了榆亚盐厂在三亚市的地位和曾经的辉煌。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开始活跃起来,国营企业榆亚盐厂在市场经济的潮水中搞着搞着就搞没有了,在原来盐厂的地址建起来三亚市最早的四星级酒店—三亚市国际大酒店。那个年代,能在国际大酒店上班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那时三亚还没有大学,三亚人把国际大酒店简称“国大”,有点“国际大学”的意思。有几个军嫂老乡最初就在“国大”上班,一脸骄傲的神情。有时我们晚上外出闲逛,在路上偶遇上夜班的军嫂,军嫂踩着单车,沐浴在昏黄的路灯下,青春的笑意很阳光也很温馨,浸润着新婚的快乐。“国际大酒店“的保龄球馆曾是我们青春的乐园,邀三五狐朋狗友到“国大”来打一次保龄球,既经济又有面子。保龄球馆的地板很光滑,稍不注意踩上去就会人仰马翻,狐朋狗友就会大笑起来,在快乐中暂时忘却了生活的烦恼。整个90年代,“国大”在三亚风光了好几年,后来也不知道怎么搞着搞着就搞没了,被时代海岸所蚕食,现在就成了三亚的标志性建筑(时代海岸)。来三亚的第一代土豪大都居住在这里,白天睡觉,晚上到酒吧一条街狂欢,也是海天盛宴的雏形(这是后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海南
精华
11

18

主题

145

帖子

2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IP属地:海南省海口市

 楼主| 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20-1-1 15: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90年代的三亚市港务局半岛也很繁华,是三亚不大的城市区域的精华所在。港务局里面有个水居巷,各种吊脚楼杂乱其间,很有威尼斯的感觉。水居巷临海有个码头,不过没有“钢朵拉”,到是有一艘小木船。乘小木船到对面的南边海只要5毛钱。90年代初我在三亚谈了个女朋友,女朋友在水居巷对面的南边海打工。我经常在水居巷坐5毛钱的交通木船到南边海找女朋友谈恋爱,打发那性激素分泌过剩的青春时光。晚霞夕照,凉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臭咸鱼乱虾”的味道,处于恋爱的我却全然未知,还感觉有一种特别的温馨。渔民都是蛋家人,唱着蛋家情歌,我与女友有时在三亚大桥这边上岸,三亚河两岸的风光尽收眼底,这一趟又赏景又听歌的三亚河海上游只需要2元钱,享受了爱情又游览了风景,快乐又实惠。可惜的是,我们的爱情就像水居巷的吊脚屋,被时间风干得一点痕迹都没有,只能留存在记忆里。水居巷把我们甜蜜的爱情和宁静的生活都交给时间带到了遥远的地方,我也曾试着努力找回却怎么也找不到。90年代中期,港务局里有当时在三亚久负盛名的“新中国城”歌舞厅,夜灯初上,操着不同口音的少女乘“小的”从三亚的各个角落汇聚到“新中国城”歌舞厅,少女如燕瘦、如环肥,各有风情,年轻的我目不暇及,大饱眼福,只能远观而不可近亵焉,就像周敦颐欣赏一株株荷花,假装很清高的样子,也像陶渊明欣赏一株株菊花,假装很君子的样子,其实内心或多或少都有萌萌的春心在蠢蠢欲动,不过被干瘪的荷包压抑着。她们只能算是三亚的第二代“淘金者”,大多数人没有淘到多少金子就销声匿迹了,把青春留给了三亚,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记。其实三亚人民应该感谢这批“淘金者”,来三亚的旅游者也要向他们学习,只留下青春和记忆,其他什么也不要留下,很环保也很健康。三亚的第一代“淘金者”是新凤桥头麒麟大酒店伴舞女郎。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自小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每天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佳丽蜂拥至麒麟大酒店,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了新凤桥头。佳丽衣着光鲜,青春靓丽,酥胸半露,空气中远远地飘来一阵阵浓浓的脂粉香气,和三亚大桥“臭咸鱼乱虾味”迥然不同,令人忍俊不禁,浮想联翩。新凤桥头的三亚河就像是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样,流淌着西施浣纱的水痕,桥头的空气中抑或有柳如是苏小小等名妓的香味,腐蚀着青春的心灵。处于蛮荒之地史书上从无记载的新凤桥就像是扬州的二十四桥一样,被各路佳丽点缀着,充斥着物欲横流的暗涌。月华初上的晚上,天上的明月和三亚河的明月交相互映,波心荡,冷月无声,演绎着青春的风情。资产阶级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近在眼前,仿佛一夜回到了30年代的上海滩。第一代淘金者大多都赚的盆满钵满,在新建街的邮局手握着大把的百元大钞,向家乡的父老报喜,汇款的神态比孔乙已排开九文大钱还要牛B,对邮局的服务人员充满着不屑的神情。不长时间,她们就赚得盆满钵满,如今早已金盆洗手,改行从良。很多年后,她们或在大东海开店,或在商品街搞批发,在异乡收获爱情,生活幸福而安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海南
精华
11

18

主题

145

帖子

2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IP属地:海南省海口市

 楼主| 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20-1-1 15: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90年代三亚的商业中心在红旗街。红旗街靠榆亚路这边是卖各类大包小包的。那时的包真便宜,都是地摊货,最贵的不超过100元,不像现在,不管有钱没钱,人手一个LV,动辙几千甚至上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看着都像是大款,提前实现了小康社会。再往里就是买服装的,各种长袖短袖应有尽有,很高档。像我这样的工薪阶层只能扫眼而过,望衣兴叹。工薪阶层的服装大多是地摊货,在第一市场的二楼,多是江西丰城人开的,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小女孩看店,像我这样年轻无聊的,在欣赏服装的同时也在欣赏美色。临近第一市场有几家买家用电器的,多是电风扇和烧水壶之类的小家电,顾客也不多,老板基本上以潮汕人为主。再往里走就是各种服装、百货(糖裹瓜子之类),文具、菜叶、香烟之类的批发店,品种丰富,价廉而物美。看店的多是未婚的小女孩。于是处于青春萌动的我们有事没事就往红旗街跑,卖东西是假,找女孩谈恋爱倒是真。我有二个老乡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爱人的,老乡有事没事就往红旗街跑,与看店的小姑娘套近乎,闲聊。聊着聊着终于修成正果,成就一段姻缘。老乡聚会,二位海南妹子用海南普通话开玩笑:“当年你怎么不往红旗街跑,你要是跑对了门,说不定我们还是一对呢?”一晃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海南妹也人到中年,生活幸福,只是时不时总在回忆红旗街的青春岁月。红旗街也像一位少女,渐渐远去了往日的容颜,风光不再。

  讲到海南普通话,又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情。90年代初,海南外地人不多,海南人普通话水平也不好。普通老百姓大多不会讲普通话,电台的播音员(海南藉多)普通话水平也不高。每天下午,市委大院里有个电台开播:“海南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广播-------”。我们外地人都听成:“海南人民忙不过来,现在开始港播-------”。88年海南刚建省,各项建设如火如荼,92年代初正是海南房地产大发展的时候,当然是“海南人民忙不过来。。。。。”。这也成了一个典故,有时看到某个家伙很忙,我们就会调侃道:“你是海南人民忙不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22

131

主题

584

帖子

79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91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20-1-1 19:4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有来版块耍。步地元旦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海南
精华
11

18

主题

145

帖子

2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IP属地:海南省海口市

 楼主| 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20-1-2 10: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90年代初,三亚这个地方流行打“老虎机”,曾风靡一时,涉足者众。当时的老虎机主要集中在解放一路,解放二路这边。我对赌博没有兴趣,到赌场主要是看美女。赌场发牌(赌客购买分数的牌卡)的美女长的都很漂亮,青春的风情洋溢着,举手投足都显示出一种特有的韵味,撩动着我的青春也撩动着赌客的人民币,所以赌场吸引着好赌的赌友和像我这样不好赌但好色的色友。赌场大厅空气污浊,人头涌动,一片繁荣的景象。看着同事将不多的工资输的干干净净,感到不可理喻。“老虎机”店比较有名的有:新建路有家“大富豪”,在靠近邮局边上,前台发牌的美女个子高高的,刚刚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在“老虎机店”打工,经常穿一身运动装,齐耳的短发蓬松着,丝丝的笑意写在脸上,火热的青春引来众多赌徒和色徒的流连驻足。解放一路临近第一市场二楼也有一家,发牌美女长的一般般,对我们这些不赌的好色之徒一幅冷冰冰的样子,所以没有很深的印象,名字也不记得了。在解放二路的新华书店与现在的滨海电影院之间还有一家,外面是“友谊商场”,里面是“老虎机”店。这个友谊商场的“老虎机”店还用标准仿宋体字写着,“本店不提供赌博,纯粹是为了娱乐”的告示,很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为了吸引顾客,大富豪的“老虎机”店还搞抽奖,根据购买积分的多少发放抽奖券。所有的“老虎机”都有统一行规,0.5元/分,每次购买40分以上才可以上机,获赠一张抽奖券。每天晚上,大富豪“老虎机”大厅的那个兑奖箱的奖券都塞得满满的,远看像是大把的浸着血汗的人民币。“老虎机店”抽奖的信誉度比民政局搞的福利彩票要诚信得多,抽奖玩真不玩虚的,这在那个假货流行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我有个朋友竟然还抽中一台“冰箱”,这在当时还算是个大物件,奢侈品。我所认识的赌徒都没有好的结果,输得妻离子散,夫妻吵架的屡见不鲜。单位有位同事,每天早出晚归,像上班一样,早早地到“大富豪”占位子,选出牌率高的机子就坐。最初的一段时间,这位同事每天赢好多钱,得意洋洋的样子,有时请我们去“大富豪”闲逛,有时请我们去红旗街“吃大餐”。我曾劝其见好就收,但其振振有词“赌人自有天相”。过后不久,就看到这位同事回来再也没有先前趾高气扬的精气神,而是萎靡不振垂头丧气,像战场上的败军之将,也像个斗败的公鸡,一脸的无辜。这位同事,不仅将先前赢得的现金悉数给老虎机吞掉,还借也同事不少高利贷,妻子吵着到部队要离婚。还有位同事,因为动用公款打老虎机,输了好多钱,最后被劳教,可见赌博害人之深。成年后,与好多游历外国的朋友聊天,才知道:白种人在拉期维加期赌博,是小赌怡情,并无功利的目的,而且鲜有女同志参赌。而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来长期在农业社会耕作,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农业社会的天气好坏就含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而赌博似乎也是一种“运气”,这就为赌博的种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优化”,终于固定在基因里。我总认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可能含有赌博的成分,要不然,怎么会不分男女,都喜欢赌博,大多带有各种功利性,今天的麻将馆到牌九场无不如此。如果政府不管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90年代末期以后,老虎机的老板赚的盆满钵满,金盆洗手改行做其他行业了,加上政府的管制,现在已不见踪影,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80年代初,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风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90年代末,《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主唱蒋大为也曾到三亚来走穴。蒋大为的走穴的地点就是现在的解放二路新华书店门口,对面是三亚宾馆,通港大厦。蒋大为主唱的那天,我们提前来到通港大酒店二楼的中餐厅,以吃早餐名义在窗口看蒋大为唱歌。当时举办方还临时搭了个舞台,下铺有红色地毯,和外国元首来进行国事访问下飞机铺的红地毯一样艳丽,周围有警察进行安保。蒋大为穿一身黑色西装,身材矮小,并不高大,有点今天潘长江的模样。蒋大为当时唱了《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敢问路在何方》等大家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歌曲。现场也没有人售票,观众都是围起来,好像人并不是很多(那个时代三亚就一滨海小城,没多少人),也没有造成交通拥堵。这个演唱会应该是某个公司搞的公益活动,在为公司造势。公司的老板还和蒋歌唱家还互动了一下,老板大腹便便的暴发户身材和短小的蒋唱家有鲜明的对比,就像是二个物种。我们在通港大酒店的二楼,居高临下,蒋大为的举止投足,动作形态看的清清楚楚。应该说蒋大为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到遥远的天涯海角,并没有半点紧张拘谨的情绪,显得十分放松而安逸。遗憾的是,现场并没有伴舞者,整个演唱会就是蒋大为一个人的独唱表演。蒋大约唱了一个小时后就溜走了。也不知道蒋的这次演唱出场费是多少,交了税没有,更不知道蒋大为看到大把的人民币是否像我一样高兴得几天睡不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