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的支持 !
站在世界艺术之林里,中西方绘画并无高低之分,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是人类对大自然、人类社会的思索、表现、思考(探求)的方式而已;只是所表现方式的不同: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指出:“西画近建筑(理性的,以描摹客观物象为重点),中国画近文学(感性的,以借物抒怀、诗情画意为本源)。”即:西方的绘画近似建筑一般的理性——写实性强;是客观事物的模仿(描摹)。而中国画是近乎文学作品一般的个性强烈,艺术化的客观事物(超然物外、不受具体物象的束缚),因而达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目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是情感的宣泄)。因而,会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来表现。 各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中国画是具有“诗、书、画”等中国民族文化特征,这是中国画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如果把西方绘画比喻为“白雪”,把中国画比喻为“梅花”的话,那么宋代诗人陆梅坡的诗句便解答了二者间的关系:“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民族的血脉,这需要向真正有民族责任感和民族文化危机感的人谈论,绘画得力于文化的内涵,他的艺术魅力就被大大的扩充了。远不是昔日师徒相传的工笔重彩所能比拟。单纯地把中国画当成一种技术来评价,从而使中国画丧失了它的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画核心价值是文化价值的最终体现。绘画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升华了绘画的表现。审美属性使传统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藏,都是基于超乎功利的精神领域的,同时,这种超乎功利的创作和鉴藏方式也在不断地纯化着中国画的独特文化价值。中国画是文化人的事情,不是任何会画画的中国人都能成为中国画画家的。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画,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文化底蕴和民族心理等因素造就了它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体系。如今,中国画实现了历史的跨越,由旧式的古典艺术演进为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现代艺术形态。这是一个不会中止的过程。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的画家们会更加注重中国画的审美价值,把美的外在与美的内涵结合起来,让古老而又焕发着生命力的中国画放射出迷人的光芒。(更多论述请见《以古为证 汲取精粹 发展创新 面向未来》) 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指出:“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传统遗产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深,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作为中国人,应该花大力气研究、整理、宣扬我们的民族遗产,并从中推出民族风格的新成就,否则真要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了。艺术这个东西是要有不同的,不要去强求相同。各民族、各地区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东西有不同的风格、形式、气魄,这是好的。如果都相同起来,那不是艺术而像机器生产。当然,艺术大的原则还是同的,但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表现有所不同。不同就是他的成就。”中国画是理想的、浪漫的,是画家集中把大自然的美,通过艺术“提纯”的“反映结果”;而“诗情画意”更是突破了时空上的束缚,将视觉艺术转变为精神追求,开启了人们对真、善、美(理想世界)——“世外桃源”(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情画意是灵动的、是“有生命的”和不朽的;他根至于每个喜爱中国文化的人们思想之中。可以说,每幅字、画都凝结着民族与时代的心态,积淀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层。作为艺术,作为中国人心理意识结晶的书画艺术,就更不待言了。(摘自·《艺术批评:中国画的传统文化底蕴缺乏,何故?》 )当下不少画家以西方绘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参照,以此倡导所谓融合中西绘画以加强“视觉冲击”和写实效果。其结果造成了中国画的发展不但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也一度出现了极其萧条的现象,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决定下会将中国画引入末路;因此,我们不能舍本求末,尤其是当前中国处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民族文化观念,“诗情画意”应该是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之所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价格、“影响力”差距颇大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因为清朝后期以来国力、经济的欠发达,外交能力的滞后等等因素,导致我国在世界上地位低下,各个方面竞争力、话语权,不同程度的软弱,以至丧失。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含而不露,被称为“包子文化”;西方文化通俗易懂、张扬外显,被称为“匹萨文化”; 中国是包子文化,而西方是披萨文化。包子的馅被包子皮重重裹住,只有咬开包子皮才能够看到里面的馅,披萨则不同,无论是火腿还是牛肉它总是嵌在表面的,让人一目了然。因此上,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也造成其(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价格因素与影响力的不足的重要原因。三、绘画技法相对于文化内涵是单一,容易掌握;而中国画的丰富文化底蕴,不是表面上的“光鲜靓丽”所能够代表(代替)的。现在,改革开放中国的和平崛起,国力逐渐强盛,经济逐渐发达,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相信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画,“诗情画意”特征不断彰显,话语权、影响力也会有空前地提升…,我相信,中国画的价格,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超过油画(西方绘画的“终极”,不过是数码照片的“质感”)价格,创造中国“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