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6
少尉
 
- 积分
- 1635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21-6-30 07: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六、趣打糍粑
糍粑,这种全国多数地方都有的特色食品,应广市也有。
明文也知道老妈喜欢吃糍耙,自己家已经好多年没有打糍粑了。决定今年自己动手打糍粑。
其实,这种食品街上也有卖的,因为含水量太大,不宜久存,加上有的不是纯手工制作,粘性差,缺少韵味和年味。
往年打糍粑都是老爸一手操办,自己负责出力把蒸熟的糯米饭捣烂就行。如今老爸老了,这传统手艺也不能在自己手里废弃,要继承,自然就要实践。
看到儿子自己动手准备打糍粑,老爸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你真的搞得到?”
“唉呀,老爸,这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一看就会,何况我还看了几十年!”明文信心十足。
明文也理解老爸这种担忧:
当地流传:头年糍粑若打不好,有预兆来年做事不顺遂,甚至倒大霉之说。
所谓的糍粑打不好,就是糯米饭没有蒸熟,夹生饭,糍粑自然也就捣不烂,难以下咽。
明文清清楚楚记得,十几年前应邀帮忙一家亲戚打糍粑,当时,负责蒸糯米饭的是一位老者,有打了几十年糍粑的丰富经验!当把蒸子的糯米饭倒在木盆里时,发现蒸子中间挨着内壁有一酒盅多的硬生生的糯米!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满蒸子的糯米饭都熟了,这一酒盅多的生糯米,居然还是冷的!
也许是巧合,笫二年夏天,亲戚家二十多岁的儿子意外离世。
当地有很多人情愿花钱去街上买糍粑,也不愿自己动手打糍粑,一者打糍粑费心费力,二者害怕万一糍粑打不好,心中留下阴影。
明文想:既然是自己头一次打糍粑,就一定要把糍粑打好。
先在土灶里塞满劈材,燃起大火,把铁锅里水烧开,再把蒸子放在锅里。在蒸子里垫放蒸子底,蒸子底上铺一层干净的细纱布。
蒸子就是木制的桶状物,有大有小,无底,两端贯通,上端略大,外侧对称嵌四块木块,便于抓搬;下端略小,内壁也对称嵌四块木块,托衬蒸子底之用。
蒸子底则是用细竹枝编织,间隙稀疏的圆锥形物体,外沿和蒸子内壁吻和,方便取放。间隙稀疏便于水蒸汽上升。铺细纱布,防止糯米下漏。
明文看见蒸子里开始冒热汽了,把事先用热水淘洗好的糯米,用铁瓢舀起,一层一层均匀撒在蒸子里,尽可能松散,便于通汽,二十斤糯米,装满了大半个蒸子。
然后,用筷子粗细的干净长木棍,从上向下把蒸子里的糯米,插几个汽孔,方便蒸汽快速上升,再用刷子轻拂,把糯米表面抹平,盖上严实的锅盖。灶里的旺火,持续燃烧!
刘亮火在明文的客厅里喝着茶,跟两位老人聊天。他是明文请来帮忙打糍粑的,打糍粑是一种力气活,最起码需要两个力气大的人才能完成。
客厅中间已经摆好干净的大木盆,两根锄头把也洗净备用。
刘涛是老爸刘亮火强迫他停止手机游戏,前来观摩长见识的,他和明静边聊边笑,顺便逗小东嬉闹。
胡小凤忙前忙后做着打糍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明文在烟雾缭绕的厨房里专心地烧火蒸饭,铁锅里的沸水少了,就往锅里添些开水,保证蒸子下端一直淹在沸水里,水蒸汽能持续上升。
一个小时后,已经可以闻到糯米饭的香味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客厅里的人也可以闻到糯米饭的喷香了。
明文揭开锅盖,用锅铲翻了翻上面的糯米饭,柔软喷香,确定全部熟了,高兴地说:
“成功了!把木盆掌好,我搬蒸子过来!”
刘亮火和胡小凤在客厅里做好了接应准备。
明文用两条湿毛巾包住热烫的蒸子上端外侧的两个木抓把,嗨的一声,用力拨出蒸满糯米饭的蒸子,放在灶台上。
稍作停留,再嗨的一声,搬抱蒸子向客厅奔去,才走两步,只听得
“哐吱” 一声,蒸子底脱落,满满一蒸子白花花香喷喷的糯米饭,全部落倒在地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