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1-19 15:2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众多种姜人中找到了宋加才一家,并跟随他们一起度过了5天的乡村生活。他们住在马桥镇的荷塘村三组,一家人待客极为热情,有着食姜一般的温暖感觉。作为一个世代居于此的姜农,他的生活因姜而改变,姜让他们变得富裕充实,不变的则是依然传统的生活信念,那是他们内心深处对自然与生命的礼赞。
宋加才家堆满了干姜片,散发着醇厚的香气
传统生活中,家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单元。宋加才的家,在马桥镇荷塘村三组。这是一个紧邻公路的村民小组。房屋新旧杂糅,风格各异。房屋之间,异常紧密,狭窄的巷子无法让车辆通行。这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村落不太一样。它更接近一个城中村的密度。汝城山多地少,人们要留出足够的土地用来耕种,留给房屋的空间便不会太多。毕竟土地才是生存的根本所在。
宋加才从附近的葫塘村搬到这里,已经有38年了。老宋今年70岁,妻子朱云珠67岁。在老宋25岁那年,他们结了婚,仪式很简单,却并不影响他们相濡以沫地度过了45年的漫长岁月。
他的房子位于进入巷子后的第二排,是一栋上世纪八十年代砌成的红砖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能砌成这样的房子,已算是颇有财力。
走进屋里,光线尚好,不像是以前那些老旧房屋的感觉。木制的大沙发,围绕着茶几,前面则是一台电视,这是上世纪的经典家居搭配。电视机为液晶,算是旧瓶装新酒。
电视机旁边的墙上,贴满了照片。这是最令我们感兴趣的地方。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老一代的“照片墙”。照片墙大致分为两个主题,一个是家人,一个是族人。家人的照片里,有老宋年轻时的照片,有他两个儿子小时候的照片。老宋兴致勃勃地对我们讲起孩子们的故事,包括小时候什么样子,大了在哪里上学,后来又做什么工作……
把家庭当作生活的主要意义,是这个农耕民族的数千年传统。
照片墙的另一面挂的是他的族人们。多为合照,背景则有宗祠、风光等等聚会地点。据说他们宋家的祖上有人当过唐朝宰相。唐朝的确有一位名相叫宋璟,但并不是照片里所说的“申锡公”,汝城的宋氏称为先祖的“申锡公”其实是唐文宗时期的大臣宋申锡。太和四年(830)拜相,任同平章事。他就是汝城人。
宗族一直是传统中国最重要的基层结构。进入现代社会后,宗亲的关系开始弱化,但宋加才老人依然保有着对宗亲们的感情。
老宋家的另一面墙上则是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挂地图似乎是中国传统家庭的一个习惯。那一代的人,很少有机会去周游世界,一幅地图,既可以增加地理知识,又拥有了一种“世界在我眼中”的美妙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