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绿领时代

[鄂东崛起] 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数字乡村治理的优势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21-1-22 17:3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荆楚问政 ·年度实事(1)|政府财政补贴百姓过桥费 黄梅134万元补贴款已到账

荆楚网
01-18
卷首语:疫后重振,百姓留言为过桥费犯愁,黄梅县拿出134万元财政款补贴;道路破损安全隐患谁来管?枣阳书记市长现场调研,寺沙路列入城建计划,招标完成,即将开工;“管管乱窜的电动车吧”,网友建言助推人大立法,《襄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一条垃圾车扰民留言,掀起一场垃圾治理革命,宜昌高新区全城摸排重新规划数百个清运点……

这些关乎百姓生活和湖北发展的大小事儿,通过《荆楚问政》《民生热线》的平台,落到实处,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荆楚大地发展进步的坚实脚步。今起,栏目组将盘点回访2020年度通过荆楚问政办理、推动的一件件民生实事。


设计:蔡畅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 王舒娴)“一座九江城,半城黄梅人。‘江’‘湖’同一桥,老俵加老乡。”这是九江和黄梅民间流传的说法,九江长江大桥将两地连接,促进了两地经济交流和社会融合。2020年6月6日,黄梅网友姚先生就在《荆楚问政》上对“九江长江大桥”发问,咨询该桥年卡150元的政府补贴何时发放?

2020年7月7日,黄梅县发展和改革局回复,该项补贴属于地方政府补助政策,须经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审核符合政策后方能享受,目前黄梅县交运局已经拟定了《九江长江大桥(一桥)通行年费财政补贴资金实施细则(讨论稿)》,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该实施细则通过县委政府审定通过后,可按照该实施细则办理相关程序申请,返还补贴资金。

日前,荆楚网记者从黄梅县交通运输局获悉,黄梅县的补贴已经发放到位,符合条件的对象,目前还可申请补贴。

九江一桥过桥年卡300元 两项补贴后个人自费50元

“补贴已经发下来了,九江长江一桥年卡的费用是300块,路桥公司补贴了100块,加上黄梅县发放的150块补贴,年卡我自己只用掏50块钱,非常满意。”黄梅网友姚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6月在《荆楚问政》上留言询问此事,当时担心受疫情影响,这项补贴不知政府还能不能解决,他留言后看到政府回复了解到办理进度,现在补贴拿到手觉得踏实又温暖。

姚先生介绍,自己是黄梅人,和九江是一江之隔,平时需要去九江做生意,“一周5个工作日,我至少有3天是需要过桥去对面的,在九江工作、生活的黄梅人至少有数万人。”他的车过去走九江长江大桥过桥费单程10元,走九江长江二桥过桥费单程25元,实行年卡并财政补贴后,一年能省几千块。

黄梅财政已补贴134万元 目前还可提交申请

黄梅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黄梅县政府专题会议精神,2020年9月,他们接到了《九江长江大桥(一桥)通行年费财政补贴资金实施细则》,九江长江一桥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按年包缴费用是300元/辆的标准,由江西赣鄂皖路桥投资有限公司补贴100元/辆,黄梅县居民、已取得黄梅县居住证的外地居民、以及黄梅县招商引资的外地车辆,由黄梅县财政局补贴150元/辆,补贴期目前暂定为2019年和2020年两年。

据悉,目前,黄梅县财政局已拨付1345950元,全县已有8973名车主成功申领到了2019年度年卡补贴资金。但仍有部份车主因年卡补贴申领资料未提交、银行帐户信息不符等原因,至今未能领取补贴资金。符合条件但尚未申请成功的车主还可申请办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21-1-22 17:3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潍坊学院赴黄冈师范学院考察交流

大众网
1小时前
为进一步落实潍坊学院与黄冈师范学院的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月17日至20日,潍坊学院副校长朱猷武带队赴黄冈师范学院考察交流。


1月18日上午,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向军热情会见潍坊学院代表团一行。座谈会上,陈向军表达了对潍坊人民的由衷感谢,感谢潍坊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黄冈的大力支持,为黄冈人民送去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朱猷武介绍了潍坊学院基本情况,表示将认真落实两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紧密围绕“十四五”规划制定与实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科研管理与科学研究、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加快推进两校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后,分别在党委副书记陈朝阳、党委常委副校长彭锦、党委常委王锋等陪同下,朱猷武一行参观鄂东农业馆、大别山生物标本馆、校史馆、化学化工学院、红安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黄冈中学。(通讯员:曲振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21-1-22 17:4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新县木港镇:切实抓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

阳新新阳网
1小时前
关注
21日,木港镇镇长吴力、木港镇党委副书记杨赞带领安全生产办、市场监管、公安、应急、消防、电力等机关单位在全镇范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对辖区内的石油化工、加油站、燃气站、烟花爆竹、制衣厂等重点企业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


在检查过程中,针对各重点企业普遍存在的安全生产制度不齐全、疫情防控措施不严格等问题,各机关单位按照职责权限分别提出了整改措施和意见,并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


吴力要求各企业一定要树牢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加强生产人员的安全知识普及和消防器材使用培训,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检测和登记制度,强化人员管控和减少人群聚集,补足疫情防控和安全应急物资,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确保木港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云上阳新 通讯员 王若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21-1-22 17:4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实施文化传承工程 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黄石新闻网
18小时前
■本报记者 宋露露 张蕾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沉淀为独特的记忆和标识。

在大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大批具有历史、社会和科学价值的工业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大冶人不可复制的城市记忆,也是这座城市文化生态中不可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大冶要实现新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支撑和涵养滋润。“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提出了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繁荣文化事业、产业,传承特有文脉基因,让市民记住乡愁。

挖掘文化内涵传承文脉基因

蓝天白云下,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静卧在庞大的钢架棚下,默默地诉说着那久远的岁月和鼎盛时期的辉煌。深藏地下40-60米处的古铜矿遗址始发现于1973年,当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巨型挖掘机剥开铜绿山露天铜矿时,这一沉睡千年的遗址终于重现天日。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发掘和清理,发现规模完整的25处古矿井、300多条矿巷、21座冶炼场分布在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经碳14测定,古矿井经历西周、战国、春秋、西汉时期,期间历度1000多年。数百条纵横交织的井巷,多达40万吨冶炼剩下的铜渣,仿佛重现当年炼炉林立、烈焰翻飞、十里夜空映红的壮观景象。

岁月虽逝,青山犹在。1982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九大奇迹”,后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国际遗产。

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为加快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积极打造文化特色品牌。依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鄂王城遗址,积极推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打造标志性国家文化品牌、湖北省鄂文化研究基地。依托露天采矿旧址,打造矿冶文化品牌;依托南山头革命纪念馆、红三军团革命旧址、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基因,讲好革命战争历史故事,建设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一大批沉寂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深度开发,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

2014年,我市获评“全国先进文化县(市)”;2016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命名为第一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湖北省十大文物县市之一,我市境内共有4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湖街道上冯村、姜桥村、焦和村、门楼村,保安镇沼山村刘通湾,大箕铺镇柯大兴村、水南湾村被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同时,大冶还是中国龙狮之乡、中国诗词之乡、中国石雕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2020年,我市被列入2020年荆楚文旅名县创建名单。

开发文化遗产繁荣文旅事业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如何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做大做强青铜、古建、石雕、刺绣等文化产业。坚持全域旅游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建成文旅名县。依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鄂王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标志性国家文化品牌,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

文化和文体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利用文化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和潮流。

“2020年全年组织举办了元旦健步走活动、健康大冶·全城热炼(线上)健身挑战赛活动、全民健身‘五项五进’活动、‘文旅杯’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数近三万人次。”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

近年来,全市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每年达千余场次,并逐年增加。“铜都欢乐大舞台”“青铜音乐节”“湛月欢歌·百姓大舞台”“文化村村行”“我们的节日”“让阅读成为习惯”“迎新年万人健康跑”“8.8全民健身展演”等主题活动已成我市文化名片。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文化旅游节庆品牌,金牛镇的蓝莓节、汉服节,保安镇的桃花节、采桃节、荷花节、采莲节、“大美大冶·楹联添彩”大赛,刘仁八镇的龙凤山庄年货节,金山店镇的香李节,金湖街道的黄桃节,殷祖镇的“土主会”、樱花节,茗山乡的园博会,大箕铺镇“党建引领·活力村庄”等活动影响广泛,收效显著。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加快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全域文化旅游业,以青铜文化、鄂王城文化为核心,以生态康养为重点,融合红色文化、乡村休闲,打造古韵新风交融的湖北知名旅游强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以毛铺大峡谷为重点,开展滑翔伞、热气球、探险穿越等新业态,力争打造国家滑翔基地、中国探秘特色小镇。积极推进青铜小镇、古建小镇、芳香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建设一批集文化记忆、知识传播、文化创意、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聚区。预计到2025年,全市实现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80亿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