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没有写稿子了,终于稍显闲暇,借着逐步出炉的各地GDP数字,也借着湖北豪横的“一主两副”指数,结合我所居住的十堰和与十堰多有龃龉的襄阳市,写一点儿自己的感想。 2020年,襄阳GDP数据4600多亿,同比下降了5.3%,省内除了武汉外,可谓旁逸斜枝,连续两年压过宜昌,并且还有逐渐拉开与宜昌的距离。“二副”之首的名头逐渐稳当了,可喜可贺。 与襄阳相比,十堰仅仅只有1915亿。在2019年首次站上2000亿后,一场疫情让这个逐渐被遗忘的城市GDP数据再次回到2000以内,仅仅相当于襄阳41%多一点。曾经风光的“湖北04”、“鄂C”何其落寞与尴尬! 但如果我们粗略地分析一下两地的数据,能够发现,襄阳城没有数字显现的那么强,十堰也不是那么萎靡与虚弱! 从行政区划上来看,襄阳下辖3区、3县、3县市。3个区分别是襄城区、襄州区和樊城区,3县为谷城县、保康县和南漳县,3个县级市为老河口市、枣阳市、宜城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天的襄州区就是当年的襄阳县,大概2010年撤县设区,成为襄阳下设的一个区。 十堰的行政区划相对简单一些,辖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及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整个十堰面积比襄阳更大,但人口比襄阳少了200万以上。用山大人稀来形容十堰再恰当不过。与襄阳相似一点的是,郧阳区也是之前的郧县撤县设区后并入十堰城区,时间大概是2016年前后。 那就先从襄州和郧阳开始进行分析吧。我对襄阳县的印象颇为深刻,因为我的舅舅当年复员后就留在襄阳成家。1990年代,我在武汉上学,每年的寒暑假总要去舅舅家稍做停留。我习惯对他家的描述是“著名的张湾镇”。为什么呢?因为当年我记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是,张湾镇刷在砖墙的宣传口号“争取199?年总产值突破20亿元”。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应该是1995年,距今足足26年了! 一个镇的产值要突破“20亿”,1995年!今天我只能用小岳岳的名言感叹下儿——“我的天哪”。要知道,当年我的家乡郧县是否有20个亿的产值还未可知。在我参加工作后的1999年,我出差竹山县,清楚地记得《十堰日报》刊发了一条小新闻,大意是竹山财政实现“自收自支”。当时和竹山县的官员聊天时,大家满口地赞叹,竹山县的官员也是满面荣光。印象中,当年竹山的本级财政收入大概在1个亿左右。 襄阳与十堰的巨大差距还在于,襄阳下辖的县市里只有保康是贫困县,而十堰下辖的五县一市全部是国家级贫困县! 2020年,襄阳的3县、3县市GDP数字分别为:枣阳市(705亿)、谷城县(408.43亿)、宜城市(365亿)、南漳县 (295亿)、老河口市(405亿)。保康县的统计数字未知,暂且按200亿计算吧。而襄州区,就是之前的襄阳县,能够查到的数据是2017年为643亿元。那么,2020年的襄州区实现700多亿元GDP是有依据的。如此算来,襄阳主城区2020年GDP是:4600-705-408-365-295-405-200=2222亿元。如果再去掉合并进来的襄州区700多亿,这个数字变成1500亿元左右。 说实在的,这个数字并不好看! 十堰的情况就更加简单一些:十堰张湾区(537.5亿)、十堰茅箭区:(417亿)、十堰经开区(102亿),三个数字相加为1056亿。当然,先前的郧县撤县设区变身为郧阳区,所以这部分数字也应统计进来。2020年,郧阳区的GDP为168亿元(丹江口历来是十堰下辖县市中的“老大”,2020年丹江口GDP为270亿元),这样十堰城区的2020GDP就变成了1224亿元。除此以外,郧西95.2亿、竹山117亿、竹溪87.7亿、房县119.5亿。这些数字相加,甚或比不上襄阳市下辖的一个枣阳市! 由此可见,一、十堰的弱是各县市弱,包括并入主城区的郧阳区。如果单以主城区而论,十堰不比襄阳稍差;如果以人均论,十堰可以碾压襄阳。(不算郧阳区,十堰主城区70万人,而襄阳主城区150万人以上);二、“二副”战略对襄阳主城区的帮助极大,政策的倾斜让襄阳高歌猛进,但就制造业的底气来看,襄阳比十堰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