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788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
本帖最后由 楚郢123 于 2024-5-20 08:56 编辑
打开卫星地图,找到钟祥市双河镇罗冲白云村。这里就是楚始都丹阳城。聚落遗址东北有一座独山名叫白云山。海拔约有三百多米。白云山西坡的山脚下呈扇形排列着楚先王陵。这次回老家偶然发现白云山西坡的半山腰开出一条路来。经打听说是要在此地建填埋场。所以强烈建议相关单位紧急行动抢救性发掘熊绎陵。
楚始都丹阳城
楚始都丹阳城楚之先熊绎所封之地,史书记有秭归说。《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东晋郭璞注此说:“今建平郡丹阳城秭归县东七里,即孟涂所居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篇》引东晋袁山松《宜都记》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又说:“丹阳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征也。”郦道元不仅较祥细描述了秭归丹阳城的地理位置,而且说“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间”。楚先王陵成为了出丹阳城的唯一证据。
南北朝陈顾野王《舆地志》说:“秭归县东有丹阳城,周回八里,熊绎始封也。”此说唐代最盛,唐魏王泰《括地志》说:“熊绎墓在归州秭归县。”并说:“归州秭归县丹阳城,熊绎之始国”;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丹阳)在秭归东七里,楚之旧都也。周成王封熊绎于荆丹阳之地,即此也”;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南蛮列传》说:“周成王封楚熊绎,始居丹阳。今归州秭归县东南故城是也。”到了宋代,“秭归说”仍久盛不衰。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说:“丹阳城在秭归东三里,今屈沱楚王城是也,北枕大江,周十二里”;宋祝穆《方舆胜览》说:“丹阳城即楚王城,今长宁千户所是也”。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秭归为长宁县。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罗泌《路史•国名纪》等也沿袭此说。此地地处钟祥荆门交界之地呈犬牙交错之势。历史上此地的归属钟祥荆门互有隶属。
郦道元《水经•江水注》说:“丹阳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这里的江指的是为钟祥荆门交界的浰河仙居河。此地今仍留有地面江坡,意即由江上坡之地。
枝江说。此说最早始于汉代。唐张守节在《史记•楚世家•正义》中引东汉颖容《春秋三传例》之说:“楚居丹阳,今枝江县故城是也。”汉末三国时人宋衷注《世本•名篇》亦说:“丹阳在南郡枝江县。”南朝刘宋裴珚《史记•楚世家•集解》引东晋徐广之说:“(楚丹阳)在南郡枝江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说:“枝江,侯国,本罗国,有丹阳聚。”钟祥的胡集双河为楚先鬻熊始立古罗国,至熊绎始封楚。由于此地的罗铁<帖>沟河为江<仙居河>的枝流,故称枝江。这里形成三面环水一面临山的地势。当年的熊绎居至今仍称“枝冲”。
武汉大学石泉教授所考古枝江位于胡集之西。古秭归在刘猴集之南。在地图上上述地旺均指向此地。
清华简《楚居》......熊绎居夷屯。夷屯应译为“夷巷”。今白云村此地名犹存,只是改
作“易巷”,恐是以易姓民居讹传而来。双河镇西北有巷冲村。是为夷巷的边界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