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18
上尉
  
- 积分
- 717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8-30 16: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章
某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潜城东郊阡陌之上走来几个背着行囊的人,其中一个年纪在四十上下的男子,看上去一路风尘仆仆,归心似箭。独自在叹:年少离家,归来鬓染霜,只是乡音未改。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名叫:欧阳东凤。
说到欧阳东凤,我并不想重复太多别人写过的一些与他有关的东西。如果看官们读过潜城一个叫毛道海的老头儿写的某本书,或许对此人有一定的了解。很遗憾,我与那老头儿并不熟悉,他没送书给我,我也没法借看那本书。但,从一些报纸、网络上支离破碎地读到过其中与欧阳东凤相关的资料,他能成为潜城人确实让现今潜城人深感幸运和一点点的荣耀,要不然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就成了仙桃人,因为他的出生之地与仙桃毛嘴只隔一丁点儿路,站在他的出生地一眼就可以看到潜城界外的农田了。差那么一点点,真的差那么一点点,好险,险得就像汶川大地震差那么一点就发生在我省的汉川了!我只想说,此人绝对的绝对代表了潜城这片水土所养育的一方人的特有秉性:刚直、坚持信念、清廉、不畏强御。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决定了他在官场混不到圆满。好在潜城这方水土上的人,欲望不属于是那种大过天的人。
多年前,我曾在外地工作,认识几个常州人。通过与他们的接触,了解到常州人是很注重教育的,自身也注重一点文化修养。在我的观察中,这几个常州人都很爱看书,进他们的房间都摆有书架,床头枕边或多或少放有几本这样那样的书籍。而他们,都是各校正规的大学毕业生出来的。几百年前,我们潜城人欧阳东凤就曾是常州的父母官,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对常州人有过一定的影响力。就目前而言,常州百姓还是记得这位父母官的,说到当地的文化建设欧阳东凤应该在那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提到常州城内的“龙城书院”以及著名的历史事件“东林党”都抛不开欧阳东凤这个名字。关于他以前的为官经历,我就此打住,不想赘述。
回到桑梓之地的欧阳东凤,自然是惊动了潜城的县太爷。其实,欧阳在年少的时候就惊动过潜城之前的另一位县太爷,那是因为他的孝心。由于年幼丧父,与母相依,母却多病常吐血。有一次呕血时,欧阳东凤跪在地上为母亲祈祷,并把母亲吐的血舔干净,乡邻们甚为惊诧纷纷相传。县太爷闻有此事,钦其孝心,悯其家贫,赠田200亩于他。欧阳东凤以为非自力得之,婉拒不受。其性格之倔可见一斑。从官场退隐后的他,毕竟曾叱咤过那么多年,上到皇帝老儿下至朝廷大臣都与之“亲密接触”过,那么你潜城这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哪有不敬之理?好比累死的马要比驼子大吧?进一步,拿到现在来讲,好比中央的某个大官退休了,回到了故乡潜城定居,你潜城的父母官还不是屁颠颠地逢年过节的要来弯腰探望啊?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困难?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效力解决的?有没有对家乡建设的建议或指示?你的直系亲属总得混个政协常委或者人大常委吧?总之一条,古往今来很多东西都大同小异。
欧阳东凤回乡后就起了两座房子,一座供住,名曰“归鹤洞”,一座供教学,名曰“一枝斋”。毕竟是文化人嘛,还是往驾轻就熟的东西搞,也是兴趣之所在、志向之所在、能力之所在。县太爷恰逢其时地为他赶紧修建一条从城区通往“归鹤洞”的青石板路,还设有五里两碑。堪比现今潜城第一路:“章华大道”。牛逼得很哩!至于碑上所刻的东西,我想不会是在歌他的功颂他的德,估计是他的一些名言或其他几个少量的大字罢了。至今那些石碑不知道跑哪去了,是后来人搞去垫房子去了还是搞去建设什么玩意去了?不得而知。
没过多久,正当欧阳在潜城东郊过得优哉游哉,白日教教书,夜晚秉烛写写文章之时,皇帝老儿突然又念叨了他的好,便叫人来催他再去某地赴任做官。欧阳内心确实不停地思索过,想来想去觉得官场险象环生,再则自己身体欠佳经不起远征折腾了,去做官的话还不知道死在哪儿呢,倒不如安静地在生养之地养老归终吧。
事实上,他这一决策是对的,回乡十年左右他就去世了。去世后好几年,大奸臣魏忠贤绞杀“东林党”人,曾派人来潜城追查欧阳东凤的下落,得知早就死了,不了了之了。
人嘛,终有一死。欧阳东凤没白来这世上一遭,风光过、影响过、名誉还不错、后人还记得。值了!
欧阳东凤的墓地非同凡响,规模虽不及皇帝陵寝。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就是潜城地上现今还遗留着的墓前的石雕比某些皇权贵族们的要好一点。我曾细细看过钟祥明显陵前的石雕,就拿石马、石狮来说吧,都不及欧阳的精致、栩栩如生。明显陵那的石马光光的,而欧阳的石马还有马套马鞍,石狮更是比明显陵的可爱丰富,看上去形象活得多。明显陵前有华表,欧阳墓前也有华表。我的学识不算很渊博懂的东西不多,但我知道,在中国“华表”这玩意不是谁人都能沾边的,瞧那天安门前的华表多么庄重威严!
在欧阳死后的几百年,他的墓早已消失,只剩那些石雕还静静地落在田间地头。有几年里,一些无知的城乡妇女婆婆们前来朝拜,朝拜这些被她们称之为“神物”的石人石马,香火不断甚为热闹。不知,欧阳东凤大人有在天之灵,会作何感想?此话不提也。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