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hbdh

转发潜江本土休闲娱乐小说-----《潜城那些事》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238

主题

7720

帖子

717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7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8-30 12: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踏月色 发表于 2012-8-30 08:32
楼主怎么只转了这么一点呢?

慢慢来嘛,别急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238

主题

7720

帖子

717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7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8-30 15: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随着袁霸子的死,以及袁老爷的离去,袁霸子的妻妾就纷纷散了。几个妻妾无疑都得了些银两才走,否则李德轩也落不下个清静。在袁霸子妻妾眼里,哼,他李德轩算老几啊?
金莲自然是回到了城湖边的陈老二家。要说这金莲自跟了袁霸子后,身子完全长开了,胸部发育得像两对大白乳鸽,鼓鼓囊囊、波涛汹涌,腰细如水蛇,屁股圆圆翘翘的,整个人一笑一嗔风情万种,让潜城的那些个老光棍们眼馋得口水直流。一日,陈小苟在街上撞见了金莲,他整个人惊讶得口合不拢,眼珠转不动,步子迈不开了!心想:奶奶的,几天不见,这小娘们就成精了,简直就是人见人爱的小极品,他袁霸子没那个福气消受呢!还得我陈小苟上!
陈小苟颤声问金莲:“小姑奶奶,我请你喝茶去!”
金莲一看小苟这架势,就知道这只色猫又想要沾腥了,自然顺水推舟,应了他。毕竟她也离不开男人了嘛。
按理说,这陈小狗胆子也够大了,早就臭名远扬被胡县令立了碑,何况照陈家辈分来排的话,陈金莲还是陈小苟的祖母辈的呢。他们两家都住在南浦,早前曾一个祖宗,还是花尾巴亲戚,连她都敢上,各位看官,您们评价,这陈小苟的色胆是不是也忒大了点点呢?
连你陈小苟大户人家的公子都不顾廉耻了,那我金莲何必在乎呀?
于是这对男女双双来到了位于车皇康小茶楼上,喝茶是假,交欢是真,彼此心知肚明。
车皇康位置处于潜城城墙边上(现今的华康大酒店后面),此处茶楼酒馆妓院林立,是寻花问柳的公子哥们、衙役小吏们常去的地方。茶楼上有几间包房以供客人们休息、过夜。
陈小苟像只饿虎把金莲压到床上,金莲也是很久未近男人身了,全身热燥,一阵阵“嗯哼嗯哼”声从嘴里不断冒出。两人在茶楼上搞了个翻天覆地,还不解恨,从白天干到晚上,记不清多少次了,直到昏睡过去为止。
凌晨时分,陈小苟做了个恶梦,梦见雷电闪闪,天空中一个个滚动的炸雷撵着他赶,他到处躲避、奔跑,筋疲力尽、满头大汗,直到惊醒。这一醒却不得了,茶楼已身处一片火海中了,摇摇欲坠。情急之中,他猛地敲打了一下睡着的金莲,便自顾自地一跃而起,从茶楼跳了下去。金莲发出“啊”的几声后葬身于火海。而此时,陈小苟摔在了茶楼下,好在只有两层高,他只把脚脖子扭崴了一下,便趁天还黑,光着身回家了。
潜城的这次火灾导致几人死亡。店老板血本都亏进去了,还得吃官司。此事闹得纷纷扰扰,新县令还亲自带人查看过现场。当然,这一切的一切与他陈小苟鸟事无干。
就是可惜了,金莲死了。
金莲死了,陈老二两口子膝下无了儿女,孤苦伶仃,据说后来两老人一天到晚念叨荷花、金莲的名字,实在不行的时候就收养了个小乞丐做了儿子。
金莲在一茬一茬的潜城人心里没留下个啥印象,倒是荷花姑娘成了潜城人心里的一位神、一位仙子。几百年后,潜城脱胎换骨变为一座美丽的水乡园林城市,有个老干部就提议,在市中心修一座荷花仙女的白色雕像,成为了潜城的地标、象征。尽管潜城出过一些名人,如李德轩的后人李汉俊、李书城两兄弟,万家宝大戏剧作家等等,但我认为他们都比不上荷花,因为只有荷花姑娘是圣洁的象征,美丽的天使,人间的吉祥,只有她才是这座城市的魂。
荷花仙女刚修好的那年,我还小,不懂事,常去那里溜达。当时城市里没什么公厕,我就拉下裤头在雕像下拉尿。
我一尿尿,没想到荷花仙女就说话了。当然她只和我在说话,也只有我能听见。
她望着我的“小JJ”说:“小朋友,你要讲文明哦,不然不乖,姐姐不喜欢你的。”
我惊奇地抬起头望着荷花姑娘,呀,她怎么这么像一个人呢?是我梦中的某个亲人吗?心里却又没有具体的哪个人物,只感觉亲切万般。
我继续拉尿,荷花姑娘又说:“你看你,把姐姐的裙子都尿湿了!回家妈妈打你屁屁。”
我对着她翻了翻白眼,收起“小JJ”提起裤子走了。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238

主题

7720

帖子

717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7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8-30 15: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bdh 于 2012-8-30 15:55 编辑

第八章
出潜城西南方向约四五里路,有一名噪一时的园子——涂家花园(现今百里渠边、红梅路旁)。潜城人常说潜城古时有八大景,而我认为那八大景均不过如此,甚至有些夸张编造的意味,而人们独独不提近在咫尺的“涂家花园”。或许,是因为此园仅是一处私宅,能进入一饱眼福的人甚少,又或许它存在的岁月短了点吧,容易让人忽略。
现在我之所以要写到这个园子,是因为继胡县令之后的刘县令要去此园赏花了。刘县令不同于胡县令大字不识,刘县令也算一风雅才子,喜好吟诗作词、赏花饮酒。
刘县令的大轿子被抬到园门前时,他便闻到馥郁扑鼻的花浓之气。下到轿来,只见白色的石雕园门上有一对联:
奇乎?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刘县令赞叹道:“妙哉!定乃奇园也!”
涂家老爷早就恭候于此,忙将刘县令引入。真乃谓“刘姥姥进大观园了!”
刘县令一生赏景赏花无数,今日一来可谓大饱眼福。通往宅院的径道两边乃是各式品种的兰草种于此,有的叶子细细长长、有的叶子宽阔扁圆,还有的头上挂一串串花,花色或蓝紫相间,或纯白或纯蓝或大红,无法道尽。涂家老爷听就刘县令的吩咐,先带他赏花,一边引领着一边介绍着。
来到一片玫瑰园旁,刘县令道:“此花是何花?”
涂家老爷道:“这些花种是犬子从海外托人带来,是西洋人特别喜欢的玫瑰花,一次也就能带三五株,又不易成活,断断续续托人带了百余次、十年之久,现今总算成园了!”
刘县令道:“怪不得我在中原未见这类花呢。”又道:“这玫瑰下面刺还挺多呢!”
涂家园子的玫瑰称得上是潜城史上第一家栽种的,品种齐颜色齐。不仅仅是玫瑰,更有潜城地上少有的芍药、牡丹、山茶等等遍布整座大宅院、或成小园归类栽种或映衬于台阶旁、屋檐下、窗棂处。本地常见的花在涂家花园内是应有尽有、不甚枚举,光菊花的品种就达三十余种之多,花色几乎占据全部。
刘县令不禁问道:“这些花都是谁在侍弄?”
涂老爷笑答道:“早些年只因鄙人有喜花这一嗜好,后因犬子耳濡目染也爱上了养花,才形成今日之规模。鄙人虽无万贯家财,但一有点财力就搭在了种花之事上。此园光请花匠就五六人,好在都是附近乡邻过来帮衬要的银两也不多!”
涂老爷又向刘县令道,要把花养好很不容易,浇花用的水都是门前清潭里的水,容不得半点污染,平时连生活用水都不得在内取,专门派有人看管清潭。有些花到了天冷之时还得护暖,要扎草棚、做根部护理。
刘县令对涂家父子连加赞赏。在庭院之中有一凉亭,宾主入座后,一翩翩公子哥穿一袭白色长衣裳而来,涂老爷忙道:“雨雷,快来见过县令大人!”
这就是涂家少爷涂雨雷,年纪约三十有二,生得眉清目秀、貌比潘安。他忙向刘县令施礼问好,刘县令就吩咐他坐了下来。
几巡酒后,刘县令微微带有醉意,顺口吟道:
老景春可惜
无花可留得
莫闲柳浑清
终恨李太白
饮完一杯酒后又开怀大笑,道:“罢了罢了,要是能入得此园来,这诗也不该这么写了。”接着又道:“新景春色宜,数花常留得。”
刘县令道:“不知道胡县令是不是如我一般喜好点啥?”
涂老爷道:“小的们确实不知胡大人有啥喜好,因无缘往来,不甚了解。”
在一旁作陪的涂雨雷答话道:“大人您有所不知,就是胡县令没您这般文采飞扬。胡县令虽不会作诗,但百姓们为他编了不少呢。”
涂家老爷听到此处连忙向儿子使眼色,让他别胡说八道。可刘县令却来了兴致,忙催问道:“喔,贵公子可否给我念一首出来?”
雨雷不顾父亲眼色,微微笑道:“都是百姓瞎诌出来的,大人您别见笑。因胡县令说话不算数,又喜撒谎,便有人编了首扯谎歌。”说完,他像模像样念道:
灯笼果,滚上坡,三岁娃娃会唱歌。去时看见牛生蛋,转来看见马长角。刺包丛里鱼生子,急水滩头鸟做窝。四斤棉花沉下水,一副磨子泅过河。
刘县令又是会心大笑,道:“我小时候还念过此类儿歌呢。”接着念道:
月亮白光光,贼来偷火光。聋子听见忙起床,哑巴高声喊出房。瘸子快快走,瞎子也来帮。一把抓住头发,看看是个和尚。
刘县令这涂家园子一日游,兴趣焕然、眷念不舍,直到日头西下才打道回府。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238

主题

7720

帖子

717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7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8-30 16: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刘县令回府后的几天里冥思苦想,翻来覆去、辗转反侧。他想啥哩?他心里一直有个心结,那就是尽快为小女找个好的婆家。前几日涂家花园一日游,涂家公子涂雨雷的影子在他脑子里晃来晃去,此人倒是一表人才值得栽培,可惜他早就有了妻儿呀,该咋办?想另觅人吧,目前还没个影子。再一想,罢了,先把情况向女儿诉说一下吧。
这刘县令千金年方十八,听老爷子把情况一讲,倒欣然答应了。
刘县令就托了个媒人去涂家了。
涂家老爷倒是没啥情绪,涂雨雷犯起难来。他是个重情之人,妻子也是个美人儿、贤惠且懂得体贴,要是再纳个小的,于他于她都不是啥好事,可这刘县令也是得罪不起呀。再说,这刘千金不定是个么骄狂之妇呢,来到这园子后岂不是翻天覆地?涂家老爷知道儿子的心思,便过来劝慰一番,好歹娶了他千金,以后也算有了一门靠山,今后不开罪人家就是了,作为男人嘛,要拿得起放的下。就这样,此事成了。
刘千金在几日后被几台大花轿抬入涂家花园。
洞房花烛夜,涂雨雷与刘千金对坐。刘千金的头脸被红盖头所覆盖,涂雨雷迟迟不愿去揭开。他怕失望来得太早,起身徘徊,吟唱道:“两叶眉头,怎锁相思万种愁。”不料,刘千金立即接了后句:“从他别后,无心挑绣,这般证候,天知道和天瘦。”
涂雨雷微微惊诧,扭过头,轻轻去掀开了那红盖头。
新娘可用八字形容:沉鱼雁落、闭月羞花。
日后才知道,涂雨雷与刘千金可谓男才女貌,天造地设一双,一大家口人过得和和睦睦。
刘县令小女有了好的归属,刘县令在工作上自然起了干劲,在潜城四周处处大兴土木、开挖水利建设。
有一处得提一提。此处距离潜城闹市区约十来里远(现今潜城火车站南面千余米开外)。下级人员按照统一部署,组织人工在此开挖河流,前一任县令胡县令的干儿子廖克兵出大头,支援水利建设,闹得刘县令很是开心,大有仿胡县令之式收廖克兵为干儿子。
话说那河即将挖完的时候,突然一道金光从天而将,直射入长排沟沟内,人群顿时混乱不堪,有的扔了铁锹就往家跑,有的胆子大点的就蹲在不远处的树林里观望。金光射了后,天空突然转阴,倾盆大雨哗啦啦地下个不停,一直下了七天七夜,河道内水自满。附近村民们惊恐万分,不知道凶吉。一日夜,有一村民在河畔见一金光闪闪之物,顿时害怕起来,便要往回跑,却见那物体在动,他便跑到一棵大树背后躲起来,怀好奇之心朝那发光之物看去。那东西也不知道有人在偷看,却爬上岸坡来,蹦蹦跳跳。村民眼见这物体从眼前跳过,斗胆一看,却似一条金光鱼、又似一条小龙之类的东西,随后,又有个相同的东西从河道内跳起,只是颜色呈银白色,追随而去。两个小东西在岸上追逐嬉闹好一会儿才双双跳入河内,看得此村民目瞪口呆,我的乖乖,可能是一公一母呢。
此后,两个神物经常出没附近,时间一久,村民们习以为常,都觉得甚为吉祥。因此,此河便唤作:金银河。一度,此村也叫“金银河村”。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238

主题

7720

帖子

717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7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8-30 16: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众位看官,如果你以前曾关注过我在本论坛发过的一些小贴子,应该还记得有这么一篇《揭秘潜城郊外一件稀世珍宝的面世》,那么,写潜城事的话,我觉得不应该省略这一笔。那篇贴子发完后,有网友说:“日白哩!”我回曰:“咋不日你呢?”话虽粗鲁,可我性格直率,这种性格不见得使人喜欢。这回我学聪明点,首先申明了本故事纯属虚构,倒是没谁个来挖苦讽刺了。看来说真话要像说假话那样才可以哦。还有网友说那只不过是件金银财宝,不是什么稀世珍宝,此话我爱听,一语击中要害。本论坛里也有不少其它网站的密探,抑或是别个网站的管理人员,曾给我发消息道:“把这篇文章加以润色,让我发到某网站上去。”我答曰:“无心润色,就这么地吧,你爱发就发不爱发就算了。”
下面,我们玩一下时空穿越。
让历史的镜头定格一下公元1990年初秋的某一天。这是个风和日丽、宁静平淡的日子。
家住潜城西郊梅嘴村的一个放牛娃,像往常一样赶着牛儿去东荆大堤上吃草。在路过一片田野时,朝阳下一道刺眼的光芒向他射来。
小孩嘛,顽皮,没多想便顺着发光地方去了。到地一看,原来是只蛤蟆,口里还含着一串珠子,这蛤蟆静静地躺在那儿,小孩以为是铜铸的,便捡去玩耍了。
后来这放牛娃把蛤蟆带回了家,被他父亲看见了。这父亲是个识货的,问明来历后,叫儿子不许对外人说,便把这货真价实的金蛤蟆藏进了米缸里。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早就有人见放牛娃在路上拿着蛤蟆玩耍过,便有好奇村民来过问。哪知,这父亲装作不知道,说没这回事。他这么说不打紧,倒让人们疑心更重了。附近村民们四处口口相传:梅嘴某某的儿子放牛时捡了只金蛤蟆……
这事的宣传力度就扩大化了,没几日,上面来了吃国家饭的几个干部。(具体是哪级部门的,我没考究过不好评说)干部对其父反复讲明政策,晓以道理,总之软硬兼施吧,这朴实的农民不得不服了,乖乖地交出了那神秘之物。据传,附近许多村民都去围观了,那些饱了眼福的村民们回去后又是一番天花乱坠的宣传,此事轰动了好一段时日。过了二十年后,放牛娃已到而立之年,当好奇之人再问起金蛤蟆的事时,这小子就开始装傻了,一问三不知。
附近人们倒是知道在久远的时候,那片田里是有个庙的。估计是庙中曾供奉过的东西吧。
那么我就来讲讲这座庙吧。
时光再次穿越,回到刘县令执政潜城时期。
刘县令比他的前任胡县令口碑稍微好那么一点,再加上他运气颇佳,几年里潜城辖区内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一片和谐盛世。刘县令就有点飘飘然,有下属就马屁连篇、高唱赞歌,为此刘县令让人处处大兴土木,其中就包括了兴建了梅嘴村内的观音庙。这庙是建成了,可惜没啥内容。于是刘县令不断动员各乡绅各名望贵族支援一点、再支援一点,好歹给我个面子。他这么苦口婆心地发话了,谁不好歹给他点面子呢?
庙里就有了金子做的观音像、玉香炉、还有那件金蛤蟆等等好东西,庙里还有几个从外地请来的婆娘们,负责打理庙中事物。此庙坐北朝南,修建的由头就是为了消灾祈福,曾几度香火甚旺、名气大增。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此庙烟消云散。我的估计是战乱或者洪水火灾之类导致的吧。
时光再穿越一下,回到我身上吧。
就在去年,我路过梅嘴村,望了那一片田野,才发现有一座建筑物豁然耸立在那里。看似是一座庙,又像是个存放骨灰的灵堂。我没好意思问谁,如果我说错了的话请别介意,因为我也没敢进去看。只能望见那建筑屋檐上装饰了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似画的云带又似丝绸之类。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238

主题

7720

帖子

717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7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8-30 16: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记不清曾经多少次,我徘徊于潜城的大街小巷,我一直试图努力去寻找古人远去的足迹,哪怕寻找到古人留下的一片小小的建筑,或者他们曾走过的路。可是,路,早已不是从前的路了,各色建筑朝夕非彼。现今,我只能在脑海里搜刮一下稍微近一点的影像,给各位看官作一个记号,一个想念。潜城本有四座大门,即东南西北门,在潜及熟悉潜历史的人,往往口头里叫着东门、西门的,可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那四座门?真正见过那四座门?九零后的人恐怕连最后那一座仿建的门都没有看到。三十来岁的青年,如果稍有印象的话,应该还记得最后一座门——东门是在九零年代初拆除的,确切地址在除尘设备厂门口。其实此东门,不是在原城墙处搭建,它只是在清代末期建造,早已不是清代以前的那座门。而我提到过潜城东面是潜水河,可能有人认为潜水河对岸就不属于潜城的闹市区了,错,潜城城区的范围是包括河两岸的。河的东岸有不少民房、街巷,一直持续了两三百年。这东门一带也就是指的潜水河的东岸,当时是廖克兵的势力范围,设有赌场、妓院、茶楼等。
在一个有雨的日子,我打着伞穿过建设街东路。这是一条小巷子,算是潜城稍微有点历史的街道。它的旁边是文昌中学,我想文昌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当初此地有个“文昌阁”而得来的吧。取其名,看来潜城还是有人记得一点历史的,只是,原本路上的青石板早已不知去向。若是从高空俯瞰潜城,在错落无致的民房、商铺之中,稍微气派点的建筑就是县衙,前后三个院组成,均坐北朝南。(现今老邮局即几百年前的衙府所在地)用了这些文字将潜城旧时面貌作了一个简单的描绘后,我本想翻过一页,翻过那段历史,写写另一段时期潜城的故事,但我又总觉得不知道该怎样合适地跳跃过去,再去写唐春花的淫荡、陈小苟的好色、县太爷的趣闻已不合适宜。我在本文的第一章就交待了当时潜城的几个小霸王,除了袁霸子死了,陈小苟除了色一点已无胆欺压乡邻外,再就是蔡金波亡命天涯,还剩下廖克兵、王耀扬。那我就讲讲后两个的下场吧。
廖克兵虽八面玲珑、与官府老爷认干爹,但潜城老百姓都清楚他是个么样的人,他的财力从何而来,都不过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再则,王耀扬,原本是北门一带小混混,早期跟着蔡金波跑跑腿,在金波出事的那会儿,他早就与金波断交了没了往来,因此没伤到他皮毛。王耀扬青出于蓝胜于蓝,他后来通过打闹加恐吓霸占三江一带、西城郊外一带的制砖窑场,财力蒸蒸日上,导致刘县令修建什么东西都要有求于他。这让刘县令窝一肚子的火,官府倒没什么窑场,反倒受制于一个恶霸。这刘县令不比先前的胡县令,刘县令看上去温文尔雅,实则城府较深,善忍。火山总有爆发的那一刻,那一刻一发不可收拾,先是廖克兵的赌场出了命案,再接着王耀扬指派手下打残了一个小工头。顿时,累积多年来的怨气在潜城百姓中像火种一样四处点燃!到县衙告状喊冤叫屈的人络绎不绝,门槛都快踏破。这刘县令是个识时务者,经过周密的计划部署,在一个晚上就将两霸王及手下全部捉拿归案。刘县令之所以在关键时刻出手,一个重要原由在于他即将离开潜城到黄州去做官了,因此来了个大手笔,何乐而不为?廖克兵、王耀扬被斩于西门口,当时潜城大街小巷的童叟男女全部去屠场观看了那一惬意之事、纷纷拍手称快,廖、王的人头在西门城头足足挂了三个月之久、一是威慑作用、二是让百姓解心头恨,直到新县令来后人头才被扔弃。雁过留声,人走留名,总而言之,刘县令在潜城百姓心目中是个难得的好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238

主题

7720

帖子

717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7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8-30 16: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章
潜城南门外有一条官道,往南延伸达长江。此路向大致与现今章华南路接近。往南行三四里,路西五六百米处有一庵名曰:紫月庵。内住有三个尼姑,大尼姑四十左右,两个小的十六七岁,来自江西一带。大尼姑平日主持日常事务,接待香客。两小尼姑协助打理,烧水做饭,做些杂七杂八的事务。村内有一光棍木匠名叫徐四,生得五大三粗,肌肉结实硬硬邦邦,平时干活外出时总要偷着瞧几眼庵内。他看上了大尼姑,大尼姑的那对汹涌的乳房吸引得他迈不开步子,一看到那尼姑的胸部,徐四的腿就弹起棉花,软绵绵的实在走不起来。走不起来,就背着一箱子工具,靠着庵前的一棵大梧桐树歇会儿。有时候他掏出烟袋就那么靠着树吧嗒吧嗒几口,等晃过神来了,才离开。却说这一日,徐四又往庵前凑,恰那妇人出来担水,一时望见了徐四,徐四眼内即刻喷出火一样的东西。那妇人也明白了几分。往常也不是没注意到这木匠,可尼姑毕竟是初来咋到,懂些规矩不敢乱来。徐四瞅瞅四周没人,一时胆起,猛地起来一把拦腰抱住尼姑,尼姑尖叫起却又立刻止住了声音。
尼姑道:“这位大哥快放开我,别人看见不好。”
徐四气喘吁吁,虽生得外形彪悍,可胆子不大,也就松开了手。
徐四走后,出外干了一天的木工活,那一天他都没精打采,常常走神。回来时,星月高照,冷冷清清。徐四忍不住又在紫月庵前驻足片刻,正要离开却听见了吱呀地开门声,原来是那妇人。徐四顿时傻呆着了。那妇人过来拉起徐四闪入庵内。
徐四便与那大尼姑媾和在一起了。
徐四开始红光满面活得逍遥自在了,那尼姑也是整日面色红润笑眯眯起来了。
两人这么暗中往来数月,珠胎暗合,尼姑的肚子日渐大了起来。
大尼姑觉得就这么下去不仅要遭责罚还无脸见世人,在某个夜晚偷偷地打起背包离开了紫月庵,扔下两个小尼姑,还扔下了那个可怜巴巴的徐四,就那么悄无声息地走了。徐四噢,没日没夜地除了叹息,也无其它法子了。
大的一走,两个小的一时无了主见,呆在庵内过一天算一天,好在没有派来主事的人。村内几个小伙就有了机会,有事没事地都爱往尼姑庵去。小伙们的家长发现苗头不对就骂自己的儿子:不成器的东西,那是些什么人哩,你也去勾搭?
话虽难听,却还是有不怕死的,徐胜就是其中一个。徐胜一人去觉得孤单、感觉压力较大,就拉起同村的好友孙宏,两人同去庵内挑逗两小尼姑。
两个小尼姑夜晚都是早早睡下,徐胜和孙宏像猴子一样攀过院墙轻而易举地入到院来。贸然地敲打着小尼姑睡觉的房门,两个小尼姑刚开始不敢开门,胆小,可经不起两人的软磨硬泡,终于放他们进屋。开始都是中规中矩的,渐渐地有说有笑,到后来四人就挤到一块了,徐胜和孙宏说被窝外冷,就强行钻进被子里去,一人搂一个。接下来的事情,顺其自然了,古今中外许多泡妞的场景都是这么演绎的,我也不必细说了。
要说的还是后来事,两个小尼姑都被搞大了肚子。两个小尼姑一合计,想还俗,觉得潜城这个地方比起大山里的老家要好,就想跟这本地人成个家算了,分头去找徐胜和孙宏。徐胜很滑头,死不承认是自己的种,还说从来不去尼姑庵,又嚼舌根子说都是人家孙宏干的事。孙宏的家人虽说很来气,但觉得孙宏成个家了也好,便在旁人们的取笑之中娶了一个还俗之人入了门,反正不是啥大户人家的,管他说三道四。
徐胜不娶的那个尼姑还不了俗,肚子越挺越大。徐胜的家人视而不见,也不会同意徐胜娶个尼姑回来,何况徐胜这小子就是嘴硬心肠硬,玩过后,鸟事不管。小尼姑眼见无望,便在一天夜晚在房内上吊而死,舌头拉好长好长,去见了的人回来恶梦不止。(紫月庵旧址原老紫月小学)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238

主题

7720

帖子

717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7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8-30 16: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章
潜城有个地名,叫三板桥,范围很小。顾名思义,三块板子搭的桥。因潜城城墙根外有一河,从北门的马昌湖发源而来,流经此处也不宽阔,三块简单的板子搭建便成了桥。三板桥北面三百米开外,沿河两岸是一片乱坟岗。要说坟岗,潜城周围有好几处,此处是离城区最近的地方。古时候,都是土葬,死了人就埋葬,也有敷衍了事的,比如死个叫花子或其他不起眼的穷人,裹个草席就扔那了,一年到头腐臭难闻。离城区较近,发生的故事也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此处依旧保留少部分坟堆子,是野兔、猪獾的藏身之处。我曾陪同潜城几个民**政干**部来此处打过猎,每次收获不小呢。记得当时一位民*政**干部望见天上飞来一群大雁,顿时激动情绪难忍,站在一个坟堆上举起手中的双管猎**枪对着天空一阵扫射,颇有在部**队当连首***长时的风范。不过,就目前而言,此处已然成了闹市区,早已建满了居民楼和单位的办公场所,具体是哪些我不便细说。还是说说发生在几百年前的那起骇人听闻的故事吧。
话说一日凌晨,从西门来一赶街的男子,过三板桥时,遇见一人与其搭话。因天色不是很亮,男子没看清对方面容,只觉得是熟人,便打了几个哈哈。没料,对方嘿嘿一笑,说:“你再看过细一点,真把我忘记了?”男子靠近一细看,顿时魂飞魄散,原来是死去多日的邻居。男子想逃走,那人一把死死拽住,面目狰狞地拉起他就往乱坟岗飞奔而去。
待到天亮,有人发现乱坟岗处增一具死尸,全身被抓烂,心肺全部袒露出来,经查属于他杀。
接连几日,有同样故事上演,闹得潜城人心惶惶。为稳定民心,县衙派出抓鬼队。队长是一捕头,职务相当于现在城关派出所长,另加派十来个小卒,24小时轮流守候于三板桥附近。
古时候的人大部分相信世界上是有鬼的,大部分小卒也是如此认识,因而每到半夜至凌晨执勤的小卒们过得是胆战心惊,唯有捕头胆大,不仅要严密布控还要做好属下的安抚工作。捕头常说一句话:“哪有人怕鬼的?只有鬼怕人,人多力量大,就一两个孤魂野鬼,拿下他不在话下!”
一日夜里,捕头不在,剩下四个小卒在三板桥附近站岗。春夏之交,天气闷热,漆黑一团,远处有雷声滚滚,却不见一滴雨落。四个小卒心里有鬼,越是怕却越是忍不住往乱坟岗处望去。此时正到午夜,潜城墙内外都没了人迹,静静悄悄。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四个小卒吓得猛地颤抖,纷纷缩头往墙角根靠去。待到闪电过后,一小卒惊叫:“快看!”
不得了,乱坟岗处升起了四团火!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鬼火”!按现在理解叫磷火。四团火升起后,并没有马上熄灭,顺着风向居然往三板桥这边移过来了!
小卒们睁大眼睛,握紧手中的大刀,不敢逃跑,要是跑得话就要受罚,违抗军令那罪名不小呢,只得硬着头皮上!
不到一会儿,四团鬼火飘到了小河中央,忽地一下,纷纷移上岸来,四个小卒拼命地舞起手中大刀向鬼火砍去。说来好笑,这火砍不死呀,忽上忽下地撵着人赶,弄得小卒们心惊肉跳、上气不接下气。约摸过了三五分钟四团鬼火接二连三地熄灭了,没了影踪。四个小卒瘫软在了墙角根下。待到天亮,前来接班的人,发现那四人眼圈发黑、眼神无光。
再说捕头,早上一来,小卒们就向他汇报了昨夜的情况。捕头先是一惊,尔后又吩咐属下去找铁锹来。捕头其实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几个坟墓堆上冒起了黑烟,他不知是凶是吉。
各位看官,人的梦总是千奇百怪,据说很多动物都做梦呢。不瞒你们说,这个捕头的梦,我也在多年前做过一次。两个坟堆上猛然冒起一阵烟,为此我特地去翻看了《周公解梦》一书,当时得出结论是有凶事。我就不信那个邪,一日在潜城园林路地摊上又发现一个新版本的《周公解梦》,我买了再一翻看“坟墓冒烟”,却是大吉大利,有很大发展前途哩!后来我又做过许多梦,比如不停地捡鸡蛋、在河里摸到大鱼等等,我都坐在书房里去翻看《周公解梦》,反正不同版本的书有不同的解释。既然写到了坟墓,我就随手又打开一本《周公解梦》,有几条这样写的:
坟墓主者大吉利,新坟棺椁主忧除,
坟墓上有云气吉,坟墓门开百事吉,
坟墓上明吉暗凶,坟墓生树吉折凶,
坟墓上开花大吉,墓事棺自出大吉,
将棺入宅禄位至,棺敛死人主得财,
见棺水上大得财,空野无人主远行。
话说捕头叫人拿来了几把铁锹后,就带领小卒们往坟地而去。因是大白天,个个都不怕,个个都胆大得出奇。捕头叫干啥就干啥,叫挖开哪个坟就挖开哪个坟。等把几个明显的新坟挖开后,捕头又叫人请来潜城有名的一位八字胡“先生”。八字胡嘴里念念有词,在坟场周围走一圈后,从布袋里掏出一些东西,纷纷撒落到挖开的坟墓里。事毕,众人便纷纷散去。至此,潜城无鬼事,民心渐稳。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238

主题

7720

帖子

717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7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8-30 16: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章
某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潜城东郊阡陌之上走来几个背着行囊的人,其中一个年纪在四十上下的男子,看上去一路风尘仆仆,归心似箭。独自在叹:年少离家,归来鬓染霜,只是乡音未改。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名叫:欧阳东凤
说到欧阳东凤,我并不想重复太多别人写过的一些与他有关的东西。如果看官们读过潜城一个叫毛道海的老头儿写的某本书,或许对此人有一定的了解。很遗憾,我与那老头儿并不熟悉,他没送书给我,我也没法借看那本书。但,从一些报纸、网络上支离破碎地读到过其中与欧阳东凤相关的资料,他能成为潜城人确实让现今潜城人深感幸运和一点点的荣耀,要不然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就成了仙桃人,因为他的出生之地与仙桃毛嘴只隔一丁点儿路,站在他的出生地一眼就可以看到潜城界外的农田了。差那么一点点,真的差那么一点点,好险,险得就像汶川大地震差那么一点就发生在我省的汉川了!我只想说,此人绝对的绝对代表了潜城这片水土所养育的一方人的特有秉性:刚直、坚持信念、清廉、不畏强御。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决定了他在官场混不到圆满。好在潜城这方水土上的人,欲望不属于是那种大过天的人。
多年前,我曾在外地工作,认识几个常州人。通过与他们的接触,了解到常州人是很注重教育的,自身也注重一点文化修养。在我的观察中,这几个常州人都很爱看书,进他们的房间都摆有书架,床头枕边或多或少放有几本这样那样的书籍。而他们,都是各校正规的大学毕业生出来的。几百年前,我们潜城人欧阳东凤就曾是常州的父母官,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对常州人有过一定的影响力。就目前而言,常州百姓还是记得这位父母官的,说到当地的文化建设欧阳东凤应该在那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提到常州城内的“龙城书院”以及著名的历史事件“东林党”都抛不开欧阳东凤这个名字。关于他以前的为官经历,我就此打住,不想赘述。
回到桑梓之地的欧阳东凤,自然是惊动了潜城的县太爷。其实,欧阳在年少的时候就惊动过潜城之前的另一位县太爷,那是因为他的孝心。由于年幼丧父,与母相依,母却多病常吐血。有一次呕血时,欧阳东凤跪在地上为母亲祈祷,并把母亲吐的血舔干净,乡邻们甚为惊诧纷纷相传。县太爷闻有此事,钦其孝心,悯其家贫,赠田200亩于他。欧阳东凤以为非自力得之,婉拒不受。其性格之倔可见一斑。从官场退隐后的他,毕竟曾叱咤过那么多年,上到皇帝老儿下至朝廷大臣都与之“亲密接触”过,那么你潜城这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哪有不敬之理?好比累死的马要比驼子大吧?进一步,拿到现在来讲,好比中央的某个大官退休了,回到了故乡潜城定居,你潜城的父母官还不是屁颠颠地逢年过节的要来弯腰探望啊?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困难?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效力解决的?有没有对家乡建设的建议或指示?你的直系亲属总得混个政协常委或者人大常委吧?总之一条,古往今来很多东西都大同小异。
欧阳东凤回乡后就起了两座房子,一座供住,名曰“归鹤洞”,一座供教学,名曰“一枝斋”。毕竟是文化人嘛,还是往驾轻就熟的东西搞,也是兴趣之所在、志向之所在、能力之所在。县太爷恰逢其时地为他赶紧修建一条从城区通往“归鹤洞”的青石板路,还设有五里两碑。堪比现今潜城第一路:“章华大道”。牛逼得很哩!至于碑上所刻的东西,我想不会是在歌他的功颂他的德,估计是他的一些名言或其他几个少量的大字罢了。至今那些石碑不知道跑哪去了,是后来人搞去垫房子去了还是搞去建设什么玩意去了?不得而知。
没过多久,正当欧阳在潜城东郊过得优哉游哉,白日教教书,夜晚秉烛写写文章之时,皇帝老儿突然又念叨了他的好,便叫人来催他再去某地赴任做官。欧阳内心确实不停地思索过,想来想去觉得官场险象环生,再则自己身体欠佳经不起远征折腾了,去做官的话还不知道死在哪儿呢,倒不如安静地在生养之地养老归终吧。
事实上,他这一决策是对的,回乡十年左右他就去世了。去世后好几年,大奸臣魏忠贤绞杀“东林党”人,曾派人来潜城追查欧阳东凤的下落,得知早就死了,不了了之了。
人嘛,终有一死。欧阳东凤没白来这世上一遭,风光过、影响过、名誉还不错、后人还记得。值了!
欧阳东凤的墓地非同凡响,规模虽不及皇帝陵寝。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就是潜城地上现今还遗留着的墓前的石雕比某些皇权贵族们的要好一点。我曾细细看过钟祥明显陵前的石雕,就拿石马、石狮来说吧,都不及欧阳的精致、栩栩如生。明显陵那的石马光光的,而欧阳的石马还有马套马鞍,石狮更是比明显陵的可爱丰富,看上去形象活得多。明显陵前有华表,欧阳墓前也有华表。我的学识不算很渊博懂的东西不多,但我知道,在中国“华表”这玩意不是谁人都能沾边的,瞧那天安门前的华表多么庄重威严!
在欧阳死后的几百年,他的墓早已消失,只剩那些石雕还静静地落在田间地头。有几年里,一些无知的城乡妇女婆婆们前来朝拜,朝拜这些被她们称之为“神物”的石人石马,香火不断甚为热闹。不知,欧阳东凤大人有在天之灵,会作何感想?此话不提也。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238

主题

7720

帖子

717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7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8-30 16: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潜江十号湖明墓
潜江杨市办事处十号湖村主要聚居着一个复姓氏族——欧阳宗族,明清时期从江西迁徙而来。欧阳家族耕读传家,不少人外出为官,算得上明清时期潜江的望族。石人石马据传是欧阳东凤(《明史》有传)墓葬,当年朝廷为表彰他为官清廉和在文学上成就显著,为他举行了隆重葬礼并在墓前设置了华表(石柱)、翁仲(石人)、石狮、石羊、石马共10件,他的学生(时任刑部尚书)亲书碑文。此即石人石马遗迹的由来,该墓已收入《中国当代文物地图集》。




      然而,石人石马这一组明代文物,居然散落在稻田淤泥间,任由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目前损毁严重。
      潜江文史专家毛道海介绍,这里原是明代墓葬“十号湖明墓”,是潜江乃至江汉平原保存完好的惟一一座有甬道的古墓葬,甬道边雕琢精细的石人石马历经400余年风雨保存至今,对研究历史文化以及当地民俗风情具有极高价值。




      据了解,1996年,潜江市政府将该古墓葬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省政府将该古墓葬列为全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潜江文物部门曾计划建设一个保护园,终因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限制而搁浅。
      如今,在建的汉宜铁路潜江站就在石人石马附近。但愿石人石马不要如网友诗中所说“我的命运是消弭”。






石人石马:“我已寂寞了500年”
  我已寂寞了500年。/在这里,/陪伴我的,/是一年复一年的风雪,/一春又一春的蛙鸣,/一季又一季的野草荣枯。/我的脸上长满苔藓,我的身体不再完全,/我的躯体已经没有梦想,我的守望已经被人们遗忘。/然而我还存在着,虽然不知道还能挺立多久。/我就是潜江十号湖明墓石人石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