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36
版主
   
- 积分
- 5185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2-7-6 12: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军 于 2012-7-6 12:12 编辑
游天门山浮想
境内的天门山,只是大洪山余脉,北与京山接壤,南瞰江汉平原,高不过192米,广不过绵延20余里,远没有被李白望过的那个“天门山”出名,但它在天门人心中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值得仰而观之。因为这里是天门的根本,是天门的源头,是天门的制高点。市文学研究会组织的“天门边界行”文学采风活动将这里作为活动的第一站,可谓用心良苦。
这是一个深秋的日子,天上飘着蒙蒙细雨,这群平日里喜欢弄点文字的“秀才”们冒雨登车,怀着寻根问祖的崇敬心情,踏上了旅程。我的随行,则另有一个隐藏于心的小奥秘,我要探访的并非号称“清晨日出碧禾间,不亚于泰山观日,傍晚烟霭裹斜辉,可以与黄山媲美”的天门山全景,而只是情系于地处那个叫做扑船山的小山头,更为确切地说是小山头背后的那个叫做“橡子坡”的小山坡。因为那里有个绵延千年的梦,有段忧国忧民的情。
那是1100多年前,也是这么个季节,祖籍竟陵(今天门)的唐朝大诗人皮日休,曾在此写下了那首千年不朽的著名诗篇——《橡媪叹》。诗中描写一个农妇辛勤生产的粮米被官府剥夺光了,只好来到这橡子坡捡拾橡子充饥的故事。这位出生贫苦的诗人,饱醮浓墨,满含深情写出了在一个“秋深橡子熟”的日子,那位“伛偻黄发媪”手提竹篮,忍着饥寒,终日一粒粒捡拾那“散落榛芜冈”的橡子,即便她踏着晨霜出来,也只能“尽日方满筐”。她之所以要捡拾橡子充饥,既不因荒年也不是歉收,却是因为她生产的粮食在“持之纳于官”以后而“私室无仓箱”了。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她交的“一石有余”的粮食在官府那里“只作五斗量”!在那个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脏”的年代,贪官污吏们可谓有恃无恐,无法无天!唐末社会的黑暗在皮日休笔下已被揭露得淋漓尽致。老百姓在这帮“狡吏”手里不死也得脱层皮啊!不得不“自冬及于春”靠“橡实诳饥肠”了。 写到这里,这位有泪不轻弹的铮铮男子也“不觉泪沾裳”,实在写不下去了!诗人对这伛偻老媪乃至于整个的贫苦大众的深切同情,通过这枝满含深情的如椽大笔倾情流淌。也是这枝笔,在他隐居鹿门时写就的那六十篇“隐书”,对官府的鞭挞更是畅快淋漓,发出的呐喊更是振聋发聩。如“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也;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己忧之;今之官人也,以己为天下累,故人忧之。”真是入木三分,把个官便是匪,吏即是盗的社会现实刻画得髭须尽显,惟妙惟肖,何等畅快!那发自内心的对官府的敌视,对朝庭的反叛已尽在其中了。由此,我们对他以“太常博士”之身,毅然决然投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该不会有半点疑问了吧。不过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煌煌正史都将其列入逆臣之列,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只字不提,并遭到封建统治者的千年谩骂。
当历史为我们洗去蒙在皮日休身上的尘埃之后,我们再来看这位故人,再来读他当年著就的华章,再来游这方土地,不禁要俯身细问,“橡子坡啊橡子坡,你是否记得曾经发生在你身边的苍凉故事,是否记得那位为你歌为你叹,为你哭泣为你呐喊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雨,不停地下,我站在扑船山对面的最高处,俯看时隐时现在烟雨之中的橡子坡,在那烟云深处,似乎看到了那随风飘落的橡子,似乎看到了那橡媪伛偻的身影,也似乎看到了诗人的一双婆娑泪眼。
(200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