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 岛 漫 步 记得那位为香港回归而劳神费力的领导人曾经满怀憧憬地说,若香港回归后,我要到香港走一走,哪怕是站一站也行啊。然而,这一小小的愿望却变成了他的遗愿!是啊,能在回归后的港岛上漫步,领略一番祖国一统江山的美妙风光,其神清气爽的心情和扬眉吐气的感慨是可想而知的。 我的首次香港之行由于是团队旅行,限制多多,自由空间极为有限。最值得我回味的是中间那一天宝贵的个人支配时间。或许是因囊中羞涩的缘故,我没有选择购物,尽管据说那里是购物的天堂。我也没有选择到迪斯尼乐园去享受快乐,因为我有自知之明,寻找欢乐是年轻人的事了。我选择了利用这一天时间徒步逛街。偌大的香港,仅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啊,我不能舍近求远去九龙半岛或新界,我只能就近逛一逛香港本岛。更何况,在我心目中,这里才是真正的香港,因为一百六十多年前,英国人就是从这里踏上中国的土地,就是从这里一步一步走进紫禁城的!徒步逛街,说不定一不小心发现了当年英人铁蹄留下的足迹也未可知呢! 据说在英人到来之前,这个荒凉小岛本是一片渔村,与沿海至今存在的千万渔村并无多大区别。只是英人慧眼,探得这周边海域水深却浪静,是一片天然深水港湾,才强迫清政府在战败之后签下城下之约,割让此岛,将“米”字旗插上中华先祖们留下的土地上,从而使之成为其日后在中国获取更大利益的前进阵地。(记住啊,香港本岛可是割让,可不是租借,它与九龙和新界是有区别的!)我在飞机上往下看过,大凡这一片海域中的岛屿都如一个个绿色的“金字塔”遍布蓝色的大海之中,所谓的海岛,说白了在这里就是散落在海洋里的山头。这香港岛也不例外,她以太平山顶作为最高点,周边向海洋放坡而下,整个岛屿平坦的陆地并不多见。现如今实在没法拓展了,就只能向海洋要面积——填海造地。 那天我是从座落在港岛之北角(这一片真实的地名就叫北角)的渣华道与糖水道交汇处的粤华酒店出发,沿渣华道西行,经电气道、维园道直插海边,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直达位于港岛中部的那个人造半岛,因为那是为香港回归而填海造就的,半岛上的国际会展中心曾经承办了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仪式。那里更有金紫荆广场、金紫荆雕塑、香港回归纪念碑向人们讲述着那段骄人历史。 在半岛看过了这一带美艳无比的南海风光之后,继续沿着海边游览道向西且行且看,除了饱览美丽的维多丽亚港湾的繁华之外,隔着港湾你能看到对面九龙半岛、青衣岛及大屿山岛上直插云天的高楼,那些依山而建的摩天大楼与港岛上的宏伟建筑将维多丽亚港湾装点得壮丽多姿。而往来于港湾的游轮,繁忙的货轮,进出港湾的渔轮,以及在海面如飞的快艇,描绘的是维多丽亚港湾流动的画卷,让人叹为观止。将目光继续向西移动时,你能隔海静静地欣赏昂船洲大桥和青马大桥的雄姿。青马大桥跨海将大屿山岛、马湾岛、青衣岛连为一体,是为了赤蜡角香港国际机场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可算是世界级建筑,全长2160米,主桥跨度也达1377米,两座吊塔,每座高206米,离海面62米,是全世界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吊桥。于1999年荣获美国建筑界权威及编辑选为“二十世纪十大建筑成就奖”得主之一,与巴拿马运河、英法海峡隧道及旧金山金门大桥等其它九项世界级工程同享这项殊荣。而昂船洲大桥则将青衣岛与九龙半岛的昂船洲连为一体。站在香港岛远眺两座壮美大桥会让你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因为这景色太美的缘故,还没抵达港岛的最西端,时间便过午时,若再往前行,必定会耽误返回的时间,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沿海游览道从中山纪念公园折向南行。此时,公园里正在举行一个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承继话动,我被那童声朗诵《弟子规》的声音吸引过去,略作停留后便经中山体育馆,过干诺道便进入老街区了。我沿干诺道西行,发现有南北向的街道一直是向山上延伸的,由于街道都极为狭窄,坡度又很陡,整个就是一座山城,很是新鲜。当我进入第三条这样的街道时,实在抵挡不住其诱惑,我决定拐进去。一看街名,写着“西边街”,原来我刚才走过的是东边街和正街!三条街顺着山势节节攀升。 这西边街因为街道狭窄,车辆只能单向行驶,而且是向山顶方向行驶,不知是不是也因为街道太窄的缘故,好像没有发现公交车过往,开上去的多是小轿车和越野车。别看是上陡坡,那车速一点也不比在平路上行驶慢,保持着香港车辆快速行驶的风格。最让我佩服的还是在红绿灯处的上坡起步。在西边街与皇后道交汇处设有一处红绿灯,当我很吃力地爬上这个路口时,正遇上红灯,那直行的陡坡上紧停着好多辆轿车,好像一串玩具车斜挂在半坡上。当绿灯亮起时,这一串斜挂的车辆依次有序地起步,没看到一辆发生下滑的,都像被一根牵引绳拉动而起步的,在这里开车可真是技术活呢! 我边气喘吁吁地往上爬,一边不停地拿眼向左右观望。爬到与般咸道相交的地方时,我抬头看到前方有座教堂模样的建筑,往来的行人似乎也多起来,其中有挂着香港大学校徽的学生三三两两走过,莫非香港大学就在附近?回来后查地图,香港大学还真的离这里不远,可惜与之失之交臂,没能近距离造访。拐上般咸道后,再从另一方向看那座教堂模样的建筑,正面正好写着“中华基督教会”几个大字。我不打算继续往上爬,决定向左拐,顺着般咸道折向东,进入返回的方向,因为此时已是下午约两点时分了。 此一段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扎根在陡峭山坡上的榕树林了,那些挂着小牌牌的古榕树从树干上垂下的根须,着地后又长成树干,往往一棵粗壮的古树周围就是一片榕树林。这些古树是有幸的,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竟能占上存身的一席之地,真是不易了!为了赶时间,当我顺着般咸道往东行进时,感觉道路又在往山顶方向拐了,本来打算走点近路,在一处叫做高街的岔路口停留片刻,决定改走下山方向的岔路,尽管它在下山不远处又有点偏西了,有点走回头路的意思。顺着这条路下到交叉口时,看街牌写着东边街。得!还真的走上了回头路。真是慌不择路了,看到往东行的道路时,我便毫不迟疑地顺街而行。右侧的一片如森林一样的绿地也无暇去欣赏了,下到医院道我再顺着一路往东,令人懊恼的是这医院道竟将我们引向东北方向,直到与我不愿意走的般咸道相交,走了半天还是回到原地。这一耽误不打紧,把我的宝贵时间耗去了一两个小时。眼看与我们团队约定的集结时间不多了,只得抓紧往回赶。这一路的街景对我而言就形同虚设了。在我看来,最为繁华的街道路也是最窄的街道,记得有条街两边的建筑都是高楼,我置身其间,有如置身于两堵壁立千韧的峡谷之中。真是逢山过山,遇水涉水,一步不停地向我来时的地点靠近。当我眼看就要耗尽全部气力时,终于穿过维多丽亚公园,电气道、渣华道就在脚下了。 回到渣华道上的旅店,我精疲力尽地躺在床上,不无骄傲地想,我已在港岛上漫步整整九个小时,将我的脚印扎扎实实地印在了香港的土地上,若有一天在极乐世界遇到小平同志,我会对他说,我可比你幸福啊,香港的土地,你想站一站都没实现,我可是连续漫步于此九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