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元辰 于 2012-9-18 22:50 编辑
宏观的扫描与梳理,非元兄主持操劳不可!
网络文学真正的元老啊!
【重编,接上】
五,湖北网络文学作品的特点及不足
1 阵容庞大 文体全面
湖北网络文学作品整容庞大,可以从四届网络小说参赛月收近千件作品得到证实。每届几十部作品获奖、出版和发表。以文学为主的中国大众在线2007年创办,现在注册会员达57000人。荆楚网东湖论坛注册会员80万,文学会员约占10%,有八万之多,除去id和外省人,本省文友也有四万左右。
文体全面,是指小说、散杂文、诗歌、诗词、评论五大板块中,除评论相对较弱外,四大板块都有大批作者、数量不菲的成熟作品和代表人物。当年明月、匪我思存、东海龙女是类型小说的代表人物,王晓英、杜鸿、行者无敌是严肃小说的代表人物,朱朝敏、天疆是散文的代表人物,柯伦、谷未黄、南竹、十月天等是新诗的代表人物,刘南陔、老禾、清江野老、南宫灵鹫是诗词代表人物,元辰、童言无忌、黄叶斌是评论的代表人物。而且很多环视多面手。 2 创作严肃认真,求新求变的劲头颇足
无论是习作者还是中坚力量,绝大多数人的创作太十分严肃。网友中多数人的创作水平也许还不高,但他们崇拜的绝不是快餐式的写作,而是想走正路如正门。宜昌市残疾人作协有几个会员在东湖新散文,虽然初学写作,但态度非常认真,而且进步很快。哪怕是在读中学生中南以北的散文也是那么活泼灵动、天真浪漫,丝毫没有作文的拘谨和凡俗的浅薄。走在前面的诗歌、小说、散文作者,同网下的作者一样,做着写作必须的三件事:阅读、思考、动笔。许多网下作家思考的求新求变的问题,网上一样有人在思考着探索着实践着,只是他们还没有成名或者已经错过了成名的机会。文学在网上网下面临的问题大致是相同的,只是网下的名人更多,上网的名人更少。而且,按网上网下从初学到成名来看,网上成名的比例和速度比网下高,只是网上文学活动的时间还短,年轻作者还需要一个积累过程。
3 生活压力大许多基础较好的写手被迫中断
湖北有许多潜质不错的作者,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又上班又上网还要忙家务,渐渐不上网写作了。东湖汉语天下版曾有五位宜昌女作者的评论写得相当不错,她们是秦风、如云如烟、藤儿、清涟、阿磊秦风、如云如烟、藤儿、清涟、阿磊。现在,她们几乎很少上网了,更不用说写评论。当年写过《硬着头皮做老婆》的青苹也转身做策划了,很少在看到她的散文创作。当年在汉语天下任版主的评论家、散文家曲言(伽西莫多)也只有到他博客里看他在如何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了。文学着的基本前提是较多的业余时间和剩余的精力,饿着肚子文学或靠文学不饿肚子的时代过去了,而生存压力总是夺取一部分有文学潜力的人的机会,殊为可惜。
4 非类型小说以外的严肃文学创作虽有不凡成绩,但缺少全国有影响的领军人物。
湖北网络文学除类型小说外,的确没有全国有影响的人物,而网下有,还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看看吕志青、姚鄂梅在网下熬了三十多或近三十年,就知道严肃小说家要成为全有影响全省领军人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可能像类型小说家一本书红天下。就连当年张映泉等靠一次全国小说奖举国成名的机会也没有了。散文、诗歌、诗词、评论更难。因而,网上文学创作更需要得到关心和扶持。文学迟早要移师网上,不上文学论坛、不上博客的作家最多能坚持到已经成名的一代死去。重视文学,扶持文学,不如早从网上文学抓起,而不要津津乐道于网下文学总是比网络文学成熟。
六,湖北网络文学研究与批评现状
1 网络文学批评与研究一直伴随创作成长
吴过:本名张永久,诗人、小说家、历史散文作家,国内早期网络文学批评的领军人物之一。
元辰:1997年上网以来,不间断活动于文学网站,通过回帖、专文、探讨、导读等形式从事网络文学,1998-2007年主办问石斋网络文学批评网站。先后出版网络文学批评文集《网上漫语》与《现场批评》。2010年3月出版的《现场批评》通过导语“我在现场”表达了多年致力网络文学现场批评的思索、感悟和体会,廓清了感悟式现场批评与学院派批评的关系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并通过文本讨论、阅读回应、文友漫评、文体探微、文心若禅、网坛纵论、感悟源流七部分,展示了具体操作。并在文学理念、人生感悟、批评文体建设上有诸多体悟。出版后获得网友一致好评,但因印量少,未引起批评界注意。
童言无忌、黄叶斌是湖北网络文学批评的重要作家。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发布和纸刊发表了不少批评文章,评论对象也有网下名流或文友,但主要是熟悉的网友。林深数树和黄叶斌分别担任去年和今年东湖新散文英雄会的散文点评,涉计作者40人左右、散文200多篇,人人评到,参会者与读者获益匪浅。
2 学院派关于网络文学研究与批评的论文不少,但因缺少与网友面对面的交流,效果差强人意
网络文学批评的最大特点在现场性、交互性、及时性。理论研究当然也很重要,可以用于著史、教学,但如缺乏深入实际的了解和面对面的交流,对网络文学创作趋势很难发生实际帮助作用。
3 网络批评生存艰难
在讲究快感和实效的背景下,网络文学批评写手在立身、发表、出版、成名方面,比文学创作遇到困难更多。网友创作难入法眼,网络批评更难入法眼。评论的前提是阅读,费工费时不说,不搭上半生经验写不好,实话实说还容易得罪人。没水平,评不好。有水平,不如搞创作。所以,好评手比好写手更难找,能够长期坚持的寥寥可数。
七,湖北网络文学发展迟缓的原因分析
1尽管有关方面比较重视,但网络文学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现实没有根本改变。
2 现有刊物、出版社对网络文学成果的发掘和利用是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急功近利的,许多网络看好网友看好的个人成果和集体成果,尤其是有潜质而未成名的,发表、出版还很难。
3 网络作为文学活动阵地和网络文学与纸媒文学本质上不应有明显区别的观点不为权威人士接受,寄希望于网络在文学之外产生出特质的网络文学,成为意识上的严重阻碍。
4 网络文学创作得失基于无权威的网络自身评价,而外界的研究与评论又很少到网络中去,网络文学创作的标杆若隐若现树在网络之外,难以迅速提高。
5 网络创作迄今为止,是一种民间活动,更多是民间人士在关心和努力。
八,湖北网络文学的发展建议
1 高度重视网络文学生产力的巨大潜力,动员更多文学名家俯身于网络之中,与网友平等交流,联络感情,加强引导。
2 官方组织文学评比、竞赛、研究,要更贴近文学本质与网络实际,致力把最优秀的作品和最有潜质的最有潜质的写手选出来,不要过于强调主旋律和市场需要,使路子越走越窄。
3 文联或作协下设网络文学分会,与网络协会文学分会合署办公,专司网络文学的指导、研究、统计和网络作家管理。
4建立专门的湖北文学社区,发挥和调动资深网络作家的骨干作用,实行名家、专家与网络作家结合,用网络文学活动的方式集合湖北网络文学大军,在网络中协调网络文学创作与批评。
5设立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成果个人和集体项目的扶持制度,允许分文体申报。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和出版经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