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白 发表于 2012-10-3 17:19 
湖北作协新任主席熊召政,是我们电力系统的家属。
他写的《张居正>是历史小说,得矛盾文学奖,那是类型历 ...
人称后鲁迅时代的旗手是王小波啊,后王小波时代的旗手是谁?还在找。
其实,凡在网上发帖与参与文学活动的,都是网络作家,不管你上网前是否加入了哪级作协。名家不承认,是因为他不愿意和网络写手混到一起,认为网络文学没水平。到现在为止,上网的作家与不上网的作家相比,大牌的确没有网下多。但这代牌死了呢,今后的大牌能不上网那才是稀奇。
从文学本质上讲,企图把网络文学定义为新的文学类别,的确是妄想。但网络文学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活动的场所、方式、成长途径与过去确有不同,也是有内容可研究的。
下面旧帖,也说到整个文学的问题:
与一江烟尘论小说 元辰在2009-7-27 23:27:00的发言: 文学的层次性、多样性不能否定。比如娱乐。网络文学为什么充满这类东东?最基本的特性。又如认知,也少不了,总要告诉写什么为什么是什么。但仅停留于娱乐和认知,恐怕不完整,或者说不是好的文学。还应当发出警醒人类灵魂的声音,一点点启发,一点点刺痛,一点点鞭笞,都可以。 问题不仅在于,文学毕竟是文学,它不具备政治、法律、哲学、思想道德那样直接的教育、认识、服务功能;而且在于文学本身的层次越高,越能包容低层,而低层很难进入高层。我们多年来干了很多与文学无关或者只与文学的初级层次有关的事,还顽固地认为,呵,这就是文学。一次两次三次蝉蜕,还在初级层次,脱不掉丑陋的尾巴以及尾巴上的壳。 这,或许就是我的悲哀,不少人的悲哀。 ——贴这些干什么?不是针对帖,是顶贴!
一江烟尘在2009-7-28 8:43:00的发言:
元老师前面帖中的发言切中时下要害,是小说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文学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娱人娱心不可少,同时也是时代的证词,从某种意义上讲,肩负有团结人民煅造民族精神的义务.随便说说,不知对否?
元辰2009-7-28 9:51:00发言 没有哪一种技巧、哪一种题材、哪一种风格的写作是不可以的,关键在写作主体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和艺术积累,在哲学情怀与人文素养。类型小说比如武侠、玄 幻、科普、侦探,也有史诗般的百科全书式的大作;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创作中,也有停留于问题和现象层面的肤浅之作。娱乐、认识、审美都很必要,但作为负责任的小说, 不能迁就现象,而要深入现象,发现灵魂,探究心灵走向,触摸内心深处的痛处、乐处、痒处。这样的小说,即便技术上不够圆满,也是感人的。 我用于顶帖的那段话,是原来旧帖,主要意思,是强调小说的精神向度,没有这个向度,就是写政治檄文也不能完成小说的责任与使命。
《龙脉》为什么大家欢迎赞誉,具有历史轨迹的精神向度,写出了一个地区也就是民族的人文史、民俗史、生活史、精神史。没有这个内核,就会成为散乱的现象罗列。 有意识地罗列生活现象以待高明读者发现现象本身的寓意及作者的用意也是可以的,《桤木王》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是一个更深的技术问题。作者依据的是胡塞现象哲学以及由此引出的现象美学,即没有生活现象是不具备美学意义的,看作者如何发现其意义并有选择地加以罗列,看读者如何解读生活现象并发现其中的审美寓意。 中国的小说,总的说视野比较狭窄,境界不够高,深入人类精神和深入人类艺术双重贫弱,文艺思维单调僵化的问题没有解决。难怪有世界文学背景支撑的西方汉学家如德国那个顾彬,直言中国当代小说多是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