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谷未黄

南竹主编、北夫主任请进:《长江网络文学》第2期封面内容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89

2607

主题

4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3910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6 13: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鸿 发表于 2012-12-6 12:51
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解读中篇小说《围脖》的自我救赎 ...

杜社长捷足先登。弟兄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6

主题

221

帖子

211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11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12-6 20: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总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9

2607

主题

4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3910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6 21: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鸿 发表于 2012-12-6 20:43
谷总见笑了:)

这砖砸的烟儿非常满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5

100

主题

5981

帖子

7264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7264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12-6 23: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鸿 发表于 2012-12-6 12:51
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解读中篇小说《围脖》的自我救赎 ...

学习杜主席的快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5

100

主题

5981

帖子

7264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7264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12-6 23: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未黄 发表于 2012-12-5 21:32
哥们就是哥们。向超级版主行者无敌大帅哥致敬。

辛苦大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5

100

主题

5981

帖子

7264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7264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12-6 23: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未黄 发表于 2012-12-5 22:37
经商议,大家一致同意杜鸿同志担任本刊副社长。在此祝贺。

欢迎杜主席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9

2607

主题

4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3910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9 00: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女性文学的美学建构初探
                  ——武汉作家协会签约女作家中篇小说系列概述

                                                                                    黄叶斌

      聚焦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不难发现,女性文学的成就和影响,已经以一种令人惊讶和仰慕的姿态赢得读者和文学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同男性作家一样,当代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性别优势和女性视角,在文学的疆域里纵横驰骋风华靓丽,充分展示出她们在文学叙事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介入力量和透视效应。武汉作家协会签约女作家,就是这批当代女作家中的佼佼者。
      最近,我比较集中地阅读了武汉作家协会七位签约女作家的中篇小说:千里的《围脖》、宋小词的《做业务》、王英的《清咒》、望见蓉的《钻戒》、方苑的《苦楝树》、张兰的《房事》、姜燕鸣的《白雾》。这些小说以集团军的形式集约出现在一本《长江网络文学》的杂志上,可能是当代文学界的一大亮点或者是一个创举。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女性作家的独特亮相,以她们的文学话语权和干预生活的勇气发出别样的声音和个性化价值判断,并且在文坛上逐步展示一种比肩或超越前辈作家的写作态势和影响力。这是一次文学的盛宴,中篇小说的时代内涵与审美意蕴,为她们的读者赢得一种先睹为快大快朵颐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这是一张地域文化的名片,在80后的女性作家中,她们以自己的性别经验、荆楚文化、中国记忆的诗性书写,为人们留下人类与人性的珍贵的时代档案。
      女性写作自古以来有之,并且在华文创作领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她们是时代的宠儿,也是生活的酒吧。从李清照的词意缠绵悱恻,到张爱玲的小说哀怨华丽;从琼瑶的爱情经典的真诚表述,到王海鸰的电视剧勾起现代人的回忆;从三毛的特立独行的行走文学书写,到毕淑敏的散文心灵鸡汤的浇灌;还有现当代的作家丁玲、铁凝、王安忆、迟子建、方方、池莉及网络写手李碧华、张纯如、亦舒、安妮宝贝、艾米、蒋方舟、格致等人,他们是中国文学创作队伍中的的重要生力军和不可或缺的文学一翼。正如文学批评家、湖北大学教授蔚蓝所说:“在这个时代,人们更加需要的是情感、心灵、伦理、家庭、爱情、职场等的探索和发现,所以女性的这些写作恰恰可以符合这些社会需求。”
      解读当代女性文学或“鄂军”女性写手,可以从武汉七位签约女作家的小说中打开一扇窗口:现实主义传统创作方法的回归,借鉴于意识流、魔幻主义等创作理念的先锋派尝试,这两股文学河流的碰撞、回荡和交融,营造了一种个性鲜明而富于创作潜质的新时代文学新气象和新景观。而女性视野的独自绽放、人文情怀的诗意书写和叙事风格的优雅展示,则是女性文学的美学建构特点之一。

女性视野:题材的界定与主题的丰富

      视野的高低深浅宽窄,往往决定着文学创作的成败得失。这里主要是指题材的开拓与主题的挖掘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写什么”是文学能指和所指存在的导向与规避。相对于男性作家比较热衷于战争、历史、时代、社会等重大题材的宏大背景下的书写,女性作家往往偏重于人的命运、性格和情感在历史进程和嬗变中的一个侧影和片段。而这些签约女作家的小说基本验证了这一判断。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这些小说的内容或内涵,还是先看看她们给我们讲述了哪些故事吧:关注和体察现实生活的体温和疼痛,关爱和同情底层人物的命运走向和生存状态,关心和重视情感依托和精神追求对于人的幸福感的支撑和支配力量,可能是大多数女性作家的主要或重要的题材取舍标准。如剃头匠的家庭风波及自杀悲剧(《围脖》)、下岗工人夫妻梦想居住条件改善的拼搏和挣扎(《房事》)、农村少妇为了军婚爱情的圆满而坚守传统伦理的自贬与自责(《苦楝树》)、夜总会小姐的爱情寻觅和理想破灭(《白雾》)、电视台记者在欲望满足与人格分裂中的沦陷和自赎(《做业务》)、少女在凤凰古城寻找真情和归宿的邂逅与考察(《钻戒》)、一个小资在幻想和迷离状态中奉命刺杀假设敌的心路历程(《清咒》)。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的帕慕克也说过:“小说区别于其它文学叙述类型的特点是有一个隐秘中心。”这是一条导往小说心脏的通道。以上小说题材的选择、酝酿和铺陈成篇,是作者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判断的综合结果,也是女性经验与社会思考的有机结合。在社会转型期,泥沙俱下的生活乱象或世俗众生相,在给予我们一份变迁的惊喜和分享的快意的同时,也使得我们的迷惘困顿与日俱增,现代性冲动和现代性焦虑正在考验着作家的心智与定力。因此,文学的叙事立场必须要介入和进入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大众精神的内核,必须摒弃那些私密性的小我的欲望和琐碎性、重复性、庸常性的本相还原,才能为作家的创作获得一种被阅读被认可被评论被流传的资格。正如宋小词在“创作谈”中所说:“写这个小说源于很多年前偶尔听来的一句话,说某某风景区有个女孩子因下体大出血死在了送往医院的游船上。当时听了后,心内十分震惊,这么多年来,我的心里总是放不下这句话。”于是,作者的使命感促使她为了揭示和还原真相而开始了艰苦的内心冲突和形象塑造。揭露黑暗和丑陋的面具,鞭挞淫威和霸权的诡计,撕开腐败和欺诈的外衣,在她的小说中得到了一种有序而畅达的宣泄。尽管读后使人承受了一种沉甸甸的情感压力和怨忿堆积的痛苦,但是,其借助于主人公之口所发出的呐喊与正义的举动,却是给人以些许的慰藉和期待的。
      爱情往往是女性作家滋润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渠道或动力所在。在女性作家的小说中,日常生活的文学叙事和文学表现的领域也是经历了由模仿、遮蔽、排斥、改写到敞开、显豁、释放、创新的历程。爱情婚姻家庭是永恒的写作主题,更是女性作家乐于不断挖掘和晾晒的精神富矿。于是,在小说的悲喜剧中,几乎处处可见以爱情为圆心而展开的误会、烦恼、忧愁、寻找和验证的生活圆舞曲。比如,因为住房蜗居的焦虑而使夫妻感情走向濒危的边缘,因为军嫂的孤寂和丈夫的性功能丧失而使美好婚姻的破裂,因为钻戒的媒介和捆绑而使恋爱双方陷入困惑之中,因为怕连累妻子和家人而上吊自尽的瞎子剃头匠……这些生活的疼痛感和现实感,似乎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这些人物也就是我们的亲属邻居同事朋友。因此,真实性的体验和真实性的内心,使得读者把故事中的词语化为意识中的意象,并且在想象和联想中同作者一道直抵小说的内核。这样,就较好地印证了文学批评家、武汉大学教授叶李所说的观点:“文学不是用来复制日常生活或拉平生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叙事中由最真实的困境出发,用深达灵魂核心的书写直抵存在之层面,去伪存真,呈现最深切的生存体验和日常生活的尊严,写出可珍重的人世,使日常生活向更丰富的可能性敞开。”
      小说主题的多义性或多重性,是当今文学创作的趋势和评价的标准。见仁见智,是小说的文本价值所在,也是其生命力的证明。主题的丰富,是建立于文本人物性格的多元、情感的丰沛和情节的蕴藉上的。文学资源的发现、开掘和利用,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人生体验、创作路径和表现手段,都会影响和制约着文学作品主题的阐释与发现。据法国教授让·贝西埃的《当代小说或世界的问题性》专著和其他欧美学者的观点,后现代之后的当代性小说建构,已经并且继续开辟着它的成长之路(据说已经有30年之久了):如以超个体性的人类学视野或人类学制作代替了个性的人类学视野和人类学制作,用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二重性代替了独特性和范式性之二重性的优越地位,肯定并青睐意外性,时间、地域和空间的多元多重性,最广泛的语境性、贴切性、媒介性、反思性,悖论的普遍性等等。在以上小说中,我们似乎也是可以窥见一些先锋文学影子的显现和当代文学创作理念的实践。这里的具体分析就不展开了,因为本期杂志后面还有单篇小说的专题评论。
     女性视野的开阔和专注,在走出闺房传统和自我欣赏的道路上风光无限,这就为小说主题的丰富和多元奠定了基础。这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文学命题之一。

人文情怀:价值取向与道德评判

      在文学叙事中重寻日常生活的尊严和内涵,挖掘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开启道德评判和人性重塑的解构和建构,这已经成为目前文学创作中的理性选择和努力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张百春教授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应该有哲学、宗教和文化三个支点,它们最终能保证人的精神世界的稳定。”而作为反映或表现现实生活与人文精神的小说作品,它的文化价值和文学意义,可能就是在“存在”和“虚无”、“真实”和“虚假”之间构建一种合理和适当的关系。于是,在故事情节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在人格的多元展示和性格的多样刻画中,作者的价值取向与道德判断也就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了。
      从签约女性作家的小说来看,其中的女主人公大多数是一种悲剧命运的参与者、接受者、制造者、观察者和被批判者。她们往往是男性至上或男性主权的一个陪衬、一个符号、一个阴影而已,或者说是社会主体中的弱势群体之一与话语权的旁落者。他们往往是家庭生活的主角和支撑,是开垦和承载情感伊甸园的乐土耕夫。可是,他们在现实生活的挤压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困境中,只有寻求有效的突围和人身的依附关系,才可能迅速改变自身的命运和社会的地位。而以往的文学叙事中,女性大都是处于“他者”的位置上,对女性的价值诉求、价值重心和道德洞见、道德关切要么被忽视、要么被贬低。这种现状,在女性作家的文字疆域里,已经基本上进行了扭转或改变,并且获得读者的关注和认可。
     情感的价值取向和认同、道德的评判和臧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虚拟的崭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内容,如同网络时代人的隐匿与显现、马甲与化身、登场与谢幕。它以无形的姿态出现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却又是如云似风随影,是那么不可捉摸和无法贮存保鲜。女性的情感维度是多元化的,不仅表现在自恋和对家庭成员的依靠、依偎、依附上面,更重要的是对个人终生命运的考量、选择夫君的纠结和对子女教育成长的焦虑上。但是,现实生活的残酷,却往往教训了她们的天真和纯洁,矫正了她们的浪漫和空想。当她们在现实的墙壁上碰得头破血流时,当自己的理想付之东流水时,她们要么是精神崩溃、要么是鱼死网破、要么是自疗创伤、要么是遁迹江湖、要么是梅开二度。这种情形,也许是生活的一种馈赠和折射,也许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和磨难。简单地肯定和否定之,或许都是一种盲人摸象的可笑和可怜。
      比如《苦楝树》中的小丫,在她的英雄情结破灭后,在军婚光圈的保护下,在世俗眼光的鄙视和追逼下,作为已婚而不能怀孕的女人,她仍然是以一种殉情的姿态陷入一种自责自戕自虐的泥淖里而不能自拔。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还是一种愚昧的牺牲?《房事》中的柳絮,在酒店打工时遇见了一个能够给她物欲满足和情欲快乐的老板,追求出逃筒子楼蜗居的困境,于情于理有何不妥?这是个人的道德败坏,还是社会不公平规则造成的恶果?《白雾》中的小萍,为了向往都市生活远离家庭的贫困,她在夜总会打工所见所闻令人震惊和后怕,从同事姐妹的被害中看到了一种生活的无奈和冷酷。这是一种肮脏的交易,还是一种生活的讨伐?《做业务》中的焦素素,作为一名市长身边的当红记者,为了完成广告任务而不惜以身相许,在几乎堕落的悬崖边又是良心发现,走向了自赎和赎人的道路。这是一种卑鄙的人格包装,还是一种市场潜规则的揭露?《钻戒》中的米儿,幻想以“钻戒”的信物捆绑爱情的坚硬,现实却与她打了个擦边球,在古城的旅游中,她发现了一种真诚而美好的爱情标本,在对比中感悟了一种自己所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是一种爱情游戏,还是一种真情的追寻?《围脖》中的想弟,平时对丈夫罗北大的剃头营生卡得太紧,只想攒钱养老,而得知老伴因为双目失明而自寻短见后,她的良心苏醒,其女儿媳妇也对老人的离世伤感愧疚。这是一种亲情气场的离殇,还是一种家庭伦理的警醒?《清咒》中的阿梨,是一个杀手的形象,他与乌鸦生活于暗夜神祉,并且肩负着暗杀一个女学生和学校招办主任的使命。这种穿越式的小说,是一种唐吉可德式的孤胆英雄再生,还是一种报复心理的极端发泄?
      总之,小说的使命可能就是一种对人性深度的发现和表现,对人格真相的翻晒和预警,对人文理想的追寻和坚守,而对文本评判的主体留待读者的眼光与领悟了。因为情感是可以在世俗生活和道德判断中作辩护的,是可以在具体情景中抑制和抛弃理性的轻狂僭越的,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赋予诗性关怀的,也是可以避免和消解抽象原则和逻辑必然性的支配的。情感的丰富博大的视域,为人物性格的走向和人性张力的塑造开辟了日益广阔而辽远的无限可能性的空间。

叙事风格:悲悯的温婉与讨伐的冷峻

      温婉而细腻的笔触,冷峻而潜行的文心,是女性作家小说给予读者的一种印象。这既是一种叙事策略的狡黠,也是一种写作风格的注解。温婉是与情感描述的对应,冷峻是与批判对象的回应。悲悯的情怀令人感动和感染,而讨伐的义举产生力量和反思。这种看似矛盾和对立的现象,其实是一种人文情怀的本质规定——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一般是具有批判、警示、呼唤、认识和借鉴作用的。
     女性作家的小说,在其题目的拟定和演绎上,大多是以一种意象和隐喻的技巧诱导读者深入的。比如“苦楝树”、“钻戒”、“白雾”、“围脖”等物象和具象,里面有自然神灵的意蕴,也有人文社会的体温;有象征意味的内涵,也有比拟形象的机智。其实,有的小说就是现实生活的寓言,它带给读者的思索和反省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而“房事”更是一语双关,从住房的物理层面和夫妻的伦理层面进行了界定、诠释和延伸,表达了一种人类生活的共同经验和期盼。“做业务”,初看好像是一种经济领域的题材,细看才知是一种人生和道德的经营。“清咒”,这个题目有点令人费解,在朦胧的意境中似乎有点醒悟,但是很快又陷入迷茫困惑之中。诅咒什么?为什么诅咒?是清醒的意识,还是迷幻的意淫?读完全文,还得再次反刍。这可能就是小说的魔力和魅力所在吧。也许,这就是该文作者的先锋文学的文体试验田。
      女性作家小说的批判性,不是表现于大刀阔斧的砍伐和声嘶力竭的声讨,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温情,一种惠风洞开社会黑暗闸门的灵巧,一种柔指化钢般的智慧,一种水漫金山似的气场。在丝丝入扣的文字情景里,在起承转合的布局谋篇中,在人物命运的不可预知的暗示中,诸多的想象和猜想,随着小说氛围漫溢出来的感伤和喟叹、遗憾和悲愤而成为一种阅读小说的深刻记忆和情感体验。比如批判官场的腐败,对戴着假面具而进行招商引资谋取政绩的某市长的描述,作者写出了主人公对他的认识和看穿,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当然,主人公的性格弱点是和世俗弊端互为关联的,但在良心和道德底线的感召限制下,邪恶和正义的斗争最终会走向光明的前景。还有对爱情婚姻的变数的剖析与解读,对人伦欲望的精神渴求与物质基础满足的关系探讨,对内心魔鬼的压抑和人性劣根性的揭示等等。这些具有金属般的质地光芒的描述与展示,是令人痛快淋漓振聋发聩的。
当然,在女性作家的小说中,大多数是以一个生活的截断面作为文学叙事的表现对象的,因而也就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硬伤:人物的性格特征还不是鲜明而突出的,事件的背景交待也有忽视和遗漏的地方,人物之间的关系缺乏一定的铺垫和过渡,心理活动的描述还有些不对等不真实不饱满的缺憾。总之,这组女性作家的小说作品,为我们的当代文学(或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一个可资欣喜和期待的文学天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9

2607

主题

4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3910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9 00: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教授的评论我已阅读。红色标记请南主编注意与黄教授沟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5

100

主题

5981

帖子

7264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7264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12-9 09: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未黄 发表于 2012-12-9 00:48
黄教授的评论我已阅读。红色标记请南主编注意与黄教授沟通。

恩。辛苦黄教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48

主题

2358

帖子

1781

积分

少尉

柳晓春

Rank: 5Rank: 5

积分
1781
QQ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2-12-9 09: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未黄 于 2012-12-17 15:52 编辑

                                      爱情说来它就来
                                       ——读望见蓉中篇小说《钻戒》
                                              文/柳晓春

       什么是爱?在当下票子房子车子的世界里,想诠释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仿佛是件难事。
       男女婚爱为什么要戴戒指呢?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要戴戒指呢?据说中国妇女使用这东东,是从皇帝的三宫六院开始的,那群女人千方百计地讨取皇帝宠幸,是想拥有皇帝子嗣,这意味着地位荣耀。而若不巧月经在身,又不方便告诉圣上,就取戒指戴在手上婉转告之,今戒房事,改日再来。戒指在西方,却是婚礼程序中一个重要环节。互赠婚戒,意味一生彼此相爱相恋不离不弃,特别是拿亘久不变的钻石为戒。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婚恋文化全球同化后,钻戒被视为爱情婚姻的信物,已是众所周知的习俗。
       那么,望见蓉的中篇小说《钻戒》,是如何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呢?
       女主角米儿在凤凰古城采风写生,用160元新置一款镂了芙蓉花的银戒,换下18K白金镶嵌有一朵玫瑰花的钻戒,这违背了米儿绝不自己给自己买戒指的意愿,她为什么一再地购买?第一枚钻戒,米儿明确要求恋爱半年的男友俊石赠送给她,可俊石不但不为米儿刷卡消费,更不补偿钻戒费用人民币两万玖仟元。原来,俊石只是想找个富二代,哪怕是谷儿糠儿也行,以便婚姻换取大量财富,而根本不肯付出什么,甚至对米儿的感情也收回了。俊石哪里明白米儿根本不靠董事长身份的继父,用母亲改嫁带给她的财富也只是赌气;俊石哪里珍惜米儿是真切地思念着他?爱恋着他?电话没有,短信也不回复。米儿和俊石分手成了必然,米儿不得不再次购置银戒想以示独身,换下表示名花有主的左手中指上的钻戒。米儿对爱情失望了,这在当下财富衡量一切的社会里是多么典型。读者不禁要问,这世界还有爱情吗?什么样的感情才是真爱?
       作家望见蓉非常高明,情节到了这儿,把另一个足有五克拉钻石的爱情婚戒穿插进来,不留斧痕不显印迹地对比起来,使小说有了更多看点。米儿在凤凰一家名叫根据地的酒吧,遇到了乐队大老凤卿,一场意外的天衣无缝的歌伴舞,使米儿遭遇人间真爱。米儿凤卿的相识相知,是城市男女常见的方式,米儿凤卿的信任好感,也是尘世男女一般的情感,米儿凤卿的为爱取舍,却不是一般男女常有的了。
       米儿被凤卿邀请到家里做客,才发现多才多艺的凤卿,又是忠贞情爱的凤卿。凤卿确确实实是有老婆的,可是老婆阿香却是一个丑陋的活着的死人。读者看到这里一定很奇怪,为什么凤卿就不抛弃这个活着的死人呢?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事。原来阿香是凤卿的粉丝,用两个月的酒吧倾听,换来了凤卿的爱情。凤卿用所有的积蓄给阿香一枚五克拉钻戒,准备结婚时,在车祸临近,面临生死时速面前,阿香义无反顾将生命让给了凤卿,凤卿又不弃不离守着病残的阿香三年,回报给植物人阿香人间难求的爱情。在这种纯粹、高洁、不被金钱财富玷污的爱情下,即便后来很意外地,阿香想将五克拉婚钻让给太想拥有钻戒的米儿,让给太想爱恋凤卿的米儿,米儿却疼痛地放弃了这份爱情。小说结尾处,借人物对白“物质在生命面前何足挂齿!”来告诫提醒金钱至上的俗世男女,物质财富轻如鸿毛,钻戒不是衡量爱情的法宝,惟有内心真正的爱,才会永久。
       作家望见蓉的中篇小说《钻戒》人物并不多,情节也不太复杂,却成功地告示读者,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以开画廊卖艺的米儿和酒巴卖唱为生的凤卿为主角,两人在艺术相通的且歌且舞节目表演里相遇,以此展开,以爱为主线,交待了一系列的情节,用不停的倒叙插叙把几个人物有血有肉地交待出来。为了人物更丰富生动,作家望见蓉又安排了几个必不可少的配角,首先是米儿的男友俊石出场,不肯为钻戒买单,衬出穷人凤卿倾尽所有给阿香购置钻戒是多么难能可贵。为了把男主角写得让读者难忘,作家继续添加两个女人来衬托,一是病残老婆阿香,凤卿的不舍弃,才显出凤卿爱情的纯正高尚。另一个是凤凰城富家的千金阿朵,她为了得到凤卿,为使根据地酒巴生意更加红火,配合凤卿乐队演出需要专学舞蹈,不定期无数次为凤卿舞伴歌,并强势要求风卿离开阿香,给她爱情。在阿朵猛烈攻击下,凤卿并不为阿朵动情,更不为富家千金的财富背景所动。
       无论是戴在手却没有让米儿得到婚姻爱情的第一枚玫瑰钻戒,还是米儿决定舍弃得到爱情的第二枚五克拉钻戒,使这篇小说至始至终都紧扣主题,爱情主调鲜明。作家望见蓉给读者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爱情,并让读者坚信,抛却铜臭世上确有真爱。这无疑是理想主义的爱情观,特别是在金钱至上道德缺失的当下社会,作家做了很给力的呐喊。我们要为这样的呼喊鼓掌,我们的刊物要用这样的稿件,倡导人性的善美。
       爱情小说很容易写进俗套里去,让人不愿去读,而望见蓉是有挑战精神的,把这类被无数作家反复歌颂反复吟唱的题材,写得让读者看后有不一样的感受,不是件简单的事。可见望见蓉的独具匠心,笔法老练。
       阅读望见蓉的中篇小说《钻戒》,还能看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风貌,看到乌龙山剿匪记里的湘西,看到凤凰古城的风土人情,仿佛作家就在那土生土长,一个端午节就附带出许多描述:艾蒿香、撒粽子、社饭、划龙舟、捉凤鸭、许愿灯…… 这些民俗也是华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读者在不知不觉地阅读中就接受了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老话,我猜作家早就运用在她的创作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