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江一柳 于 2013-5-4 18:28 编辑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上个世纪初期,中国的一批有着忧国情节的知识分子,他们看着祖国日益的衰落忧心忡忡,他们思考着《中国的穷》是怎么来的,难道中国人真的就天生的不如外国人吗?他们不仅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也从国外的经验中寻找着答案。终于,苏联的枪声给了他们启迪,那些知识分子们不惧个人安危,把自己对他国成功的经验的理解,向国内的青年们传播着,号召有志之士为了解决《中国的穷》而团结起来,一大批热血青年在思想启蒙者的引导与鼓动下,开始了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与思考。
一个人一旦觉醒了,便会有无限的动力,也会无所畏惧,所以,当有人开始卖国的时候,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就团结了起来,他们勇往直前,赵家楼的火,点燃了华夏民族探索复兴的烽烟,自此以后,祖国一代又一代觉醒了的人们举着五四的旗子,为祖国,为明天不屈的战斗着。
中国的青年,总是有着天生的战斗精神与吃苦的品格,只要是人民需要,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向前,就算不是他们主观愿意的事,只要是为了祖国,他们也会去做。因此,也就有了《有个知青叫桂珍》的故事。
知 青的生活有苦也有乐,如果对那一段历史不了解的话,可能会得出片面的结论,要么会认为知青生活是暗无天日的,要么就会认为知青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以现在对知识青年的理解,那个时候的知青生活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因为农村是缺少知识的,这突然的来了知识青年,还不当宝贝一样的对待吗?事实上,也的确有的地方对知识青年是爱护有加,在比较开明的地方,知识青年们吃的不怎么好,其精神生活无疑是在天堂里了。而一些比较闭塞的,或一些紧跟时政路线不落后的地方的知识青年们就稍的苦了,然而,不管再苦,知青们的本色是不会变的,就像桂珍一样,“她坐在床沿上看书。上身着一件小花布衬衣,下身是深兰色喇叭裤,刚洗过的头发蓬着,飘逸着洗发水的香气,灯光映衬出她一脸的清纯,生动得像一朵含露乍开的栀子花。”
生活远不像书本上说的那样美好,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再问《谁更幸福》了。 《谁更幸福》?这的确是一个无法有统一标准答案的话题,有人认为坐在自行车后面笑是一种幸福,因为自由与舒畅;有人认为坐在宝马车后面哭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不为一日三餐而奔忙;还有人认为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是一种幸福,总之“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回答”,尽管有不少的人在经过曲折的摸索以后,得出了“幸福的含义不是我们曾经得到过什么,而是我们曾经经历过什么;不是我们拥有多少钱财,而是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的答案,可是,真正愿意去做,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不然,也不会有人一次又一次感叹着,《假如爱有天意》
爱有天意吗?或许有罢,要是没有,怎么会有‘缘分自有天定’一说呢?有人说恋爱中的人是盲目的,这些沐浴在爱河里的人为什么会盲目呢?因为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不是冷血动物,所以,当爱神来临的时候,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我乐意接受你的号召 供你差遣”的声音,他们时时期盼着“知了就不再误读我的信息”,可是,造化弄人,事事总有出人意料的时候,当《否极泰来》的时候,我们庆幸了,庆幸《爱又回来》。
当《爱又回来》的时候,“时间和山影 / 黄昏中融尽 /遍野欢愉”。当〈爱又回来〉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有“相聚日,不敢五湖泛,因有影人相厌,看乱红翠黯,随风香冉”的伤感。
‘五.四’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时刻,‘五.四’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日子,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为什么不一起《相约神农架》,去看看那让人神往的高山松呢?
更新之(六),更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