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仙岛人家

[史话兴国] 鄂东南“接王”民俗考察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961

主题

9594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兴国(阳新)州州长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1385

IP属地:广东省肇庆市

发表于 广东省肇庆市 2013-5-29 22:08: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5-29 22:0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的是,接王民俗偶像崇拜的地域差异,不仅是我们识别这一民俗运动时的民俗性质,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用偶像作为一个地域的保护神,在祈求一方平安的同时,以示独树一帜,以达到族群之间的同中有别。(当然,同一民俗在各村族间,大的仪节是相同的,但细节各有所差异);还有一点,在阳新这块土地上,民俗的生存状态不因姓族大小而流传色彩面积就有大小之分,而相反,越是细小的村族越是能保存独特的民俗细节和个性。这种现象与阳新方言的复杂是同步的,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对阳新方言作过权威性调查,认为阳新三溪方言有六个声调,是中国不多见的方言区之一,而台湾清华大学广研究所的学者也认为“阳新方言九板十三腔,腔腔隔着一堵墙”。这是说阳新的方言确是由一个个方言孤岛所组成,复杂而互不相通。这正与阳新的接王民俗的不同偶像崇拜同出一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5-29 22:0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氏族的不断繁衍分支,每个宗姓在共同传承同一民俗时,大多仪节一样进行,但偶像形态亦会加速产生许多氏族亚文化的品类出现。以流传地太子为例,在太子大多以木雕神偶代表‘救难神’,其具像是一位武士模样,头戴盔甲,其崇拜对象说是东吴伐楚时的吴王“孙权”,故在此地的旋王轿中,众八仙与观众要打哦嗬、喊声震天、施放响铳等,以示战争壮烈的场面。
在大王镇的一些地方则用鹅卵石为王神,其状似小足球,取自然之河床石,经道士和会首卜箸而确立,保护在神轿内置于宗堂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5-29 22:10: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三溪八湘带的人们最特别,而是在他的神轿中置放着一只盛谷的“斛桶”,内盛稻谷,视为谷神,于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把它当成“太王”来举族祭奠,其规模、俗仪、目的等均与北河的接王仪节大同小异。
其深层原因不难看出,繁褥的民俗仪节和三种神偶崇拜,都具有一个铁的事实,这就是围绕农耕崇拜这个母题在进行各自的运动、发展并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5-29 22:1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一,太子一带的木神偶王神,表像是战神,实质是指救难神,也是救民渡过饥荒的恩人,人们对它的崇拜是对五谷丰收的渴望与向往,与农耕关系密切。
其二,石头神偶实质是指土地神的化身,同时也是生殖神的化身,虽然其外面披着一层自然崇拜的外衣,但其骨子里是对大地的崇拜,以示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民,与农耕息息相关。
其三,三溪一带的斛桶神偶的崇拜,则更加明白地告诉我们,斛装五谷,填仓充库,是对年丰岁稔的呼唤与温暖,是农耕崇拜的典型信仰之一。
其四,在接王民俗主要仪节中,无不体现对土地的祈望。如“举腊”是对火的崇拜,“醮王神”实质是醮土地,“斩毛狗”是对灾瘴的驱除,“献牺牲”是对农神的回馈,“设仪杖”是对农神的护佑,“旋王轿”是对地神的媚娱等等,件件与农耕崇拜关系紧密相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5-29 22:1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浓烈的巫觋文化特色,为这一民俗的传承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和文化价值。诸如举腊,旋轿、放土铳等仪节,亦是铁的写照。

总之,农耕民俗在阳新地域,是一个特大的文化网络,不仅表现在接王神的民俗中,而且还复盖或关联着许多它类民俗,尤其是它的具体运动俗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说,“接王”民俗与“送许民俗”、“西塞山神舟民俗”、富池“三月三民俗”、大冶的“接土主民俗”等,均具有极其深刻的内在文化联系,这都是农耕民俗这个人类永恒的文化母题在相互融会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5-29 22:1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农耕民俗在进入现代社会的文化大潮后,其地盘虽日趋萎缩,但其顽强的生命力,仍不时地在张扬着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告诉人们,即使过了一万年,人类还是会吃五谷杂粮,人类还是要在土地上生存,重要的是正确接纳诸如接王民俗等所给我们的文化启示,他的文化传承不要在我们这一代手上被扼杀,否则,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便会变成荒漠。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接王民俗正好映证了农耕文化在阳新地域的民众心理、民本思想、民生渴望,是一项较为健康而又荒诞不经的文化品类。我们应该去亲近它、引导它、研究它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