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过路的王奶

[古塔茶馆] 故乡人 : 黄梅人骂人 (作者:肖帅)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根油果子》。。。。。我们新洲人过去把油条叫油果子。现在的人讲究养生,大人小伢多不再馋油果子,怕油果子有明矾,(氧化铝)怕地沟油。可是,我的家家却是眼看着三根油果子断气的。
我的家爹去世早,我的家家日夜耕织,含辛茹苦,一手把我的母亲,两个姨妈,两个舅舅抚养成人。因为家境贫寒,我的家家一生没有吃过油果子。
解放后,农民手中有了田地,生活刚刚开始有了起色,田地就被收回,农民没有了田地的自主权。干活没有劲头。懒汉,狡猾人,油嘴滑舌的人,假积极分子,偷鸡摸狗的人,一批一批地从“合作社”,“人民公社”大集体的大学毕业。普通社员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一家人,风里雨里,从春耕到秋收,白汗流成黑汗,干了一年,还说“超支”(你劳动的价值,抵不上分粮食的钱!)
社员,粮食不够吃,柴火不够烧,手上没有刮痧的坯子!(没有分文钱)
我的家家弥留之际,她的一群儿女站在床前,问母亲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老人示意想吃油果子。我的大舅立刻跑到仓子埠舍己买了三根油果子回,跪在我的家家面前叫家家吃,家家看了一眼那三根黄橙橙的油果子,闭上了双眼------。
一九七六年,毛泽东去世,全国像塌了天,一个个伤心伤意,一个个哭得昏头转向。一位老贫农叹了口气劝大家不要悲伤;“毛主席他老人家还是值得,每天早起吃油果子,喝豆浆,荷包里还有花生,想吃几粒就吃几粒----。”
是的,毛主席领导下的贫下中农,有几个能够吃到油果子?有几个能够吃到炒花生?
一九六八年,南京长江大桥竣工的喜讯传遍全国。一位老贫农大发感慨道:“哎呀,我们中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能够修这样的大桥,不简单!冒得百把块钱,那怕是搞不下来的呀!
中国解放了近二十年,有那个贫下中农知道“百把块”是多少?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大金刚》。。。。。湖北省国营龙感湖农场,十二万九千六百亩耕地,属湖北省农垦局直辖的中型农场。“大四清”前的党委书记易新民。治理农场,大刀阔斧,敢作敢为,用人不看出身。农场一时风生水起。总场“茅屋街”先后开办了餐馆,照相馆,体育馆,旅社,商店,邮局,银行,粮店,医院,畜牧队血吸虫防治站,中学小学。。。。。。
正在农场蒸蒸日上之时,“大四清”开始了,湖北省委派出“四清工作团"”进驻农场,孟小鹏带队。首先向易新民开刀。揭发的最大问题是,治理农场犯了方向性,路线性错误,大搞资本主义,玩物丧志,资产阶级享受,用人没有阶级观念,任用出身不好的,有历史问题的人,有顶顶有名的“八大金刚'”。像地主出身,清华毕业的南震,上中农出身的陈金元,上中农出身的陈世全,都被委以重任。。。。。。
三年饥荒,中央在北京召开救灾会议。身在北京的易新民打电报回农场,命令种六万亩地白萝卜,并叫农场派人连夜送萝卜到北京给全国各大农场的领导看样品。后来全国各地订购萝卜种的电报像雪片一样飞到农场。可惜,农场只种了不到二万亩,但还是发了一笔财!
“大四清”时,种萝卜成了易新民又一大罪恶。
易新民到分场,到生产队,从来不前呼后拥,从来不坐车。一双草鞋,一双赤脚。不另外搞伙食,食堂有什么吃什么。农场职工都不怕他,敢向他说心里话。
大四清还没结束,易新民就被四清工作团开除党籍,从十一级高干降到十五级,下放到鄂城鸭儿湖农场当鸭司令,直到五人帮垮塌。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哀”心祝愿有险无惊》。。。。。。“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不管你能不能“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但肯定要“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这是时代的选择。“一切相信贫下中农,一切依靠贫下中农,若打击贫下中农,就是打击革命。”这是“最高指示。”“忠不忠,看行动。”看你对最伟大领袖,伟大舵手,伟大导师,伟大的统帅忠不忠,就看你的行动----“-早请示,晚汇报”。这是唯一的行动标准。“双抢”季节,起五更,睡半夜。“割谷插秧,洗脸画框”。但每天一早一晚的“早请示,晚汇报”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无论是贫下中农,还是党员干部,也就是说,“早请示,晚汇报”,任何人,任何情况,都不得迟到分分秒秒!否则后果自负!
弹药库失火,大坝溃口,都是第二位的!唯一的是“早请示,晚汇报。”
我突然想起,唐山大地震,死伤巨万,惨绝人寰。中央首先送到灾区的是几十万本“红宝书”。此例足以证明我以上所言不虚!
虔诚的仪式得有虔诚的人举持。找一个两条腿的人看似容易,其实不容易。一要苦大仇深,三代讨饭,世代贫农,二要没有海外关系,三要无限忠诚于毛主席,四要会背“老三篇”(《为人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
全队男女老少,凡是贫下中农出身的,都经过严格排查,比对。结果,前三条过关的大有人在。唯有最后一条,第四条卡壳。凡是苦大仇深的贫农,无一不是文盲,无比热爱毛主席,就是不认识毛主席!
造反派,红卫兵组织发扬了“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打几仗的作风。”经过三天三夜的筛选,一个叫石又桥的中农同志入选。
“内查外调”到石又桥同志的故乡,黄梅县大河区,当年健在的老贫农说,石又桥的祖父是划的中农,但不记得是“上中农”,还是“下中农'。问了所有能够说话的人,都记不得了。
去外调的石细柱同志是石又桥的侄子,他“活学活用”了一下,在外调材料的“中农”前面加了一个"“下”字。
从此,主持“早请示。晚汇报”,的重要工作就由石又桥负责。
石又桥读一句,大家一起跟着读。石又桥把右手握拳高举:“哀心祝愿,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石又桥每天一早一晚,都是“哀心祝愿-----”。所有造反派,红卫兵,贫下中农,革命群众,一天又一天,跟着石又桥;“哀心祝愿-----'。把“忠”读成“哀”,贫下中农浑然不知,知道的不敢吭声。怕“别有用心”。“打击,讽刺贫下中农”。引火烧身!
我们不敢大声读"“哀心祝愿”,只是小声读"“忠心祝愿”。想起那"“有险无惊”的“早请示,晚汇报”的经历。至今心有余悸!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苦荞》。。。。。闲来逛超市,在保健食品柜前,眼睛一亮!那不是久违的苦荞吗?不看说明,还差点失诸交臂!我的双眼开始模糊-----
一九六四年在黄梅二中读书,周末回家拿伙食费,路过孔垄钱家树的一个同学家,进去坐了一会,不觉时近中午,同学的母亲端出一大碗荷包蛋,一碗黑乎乎的粑粑,热气直冒,有一股特别的香气,很好闻。
同学的母亲说话很幽默,不像地道的黄梅农村妇女:“咿伢讷,你是我伢奈的同学,今天第一次到我家,就像新女婿上门讷,冒得好招待啊!”。
一碗荷包蛋摆在我的面前,看来是我享受的专供。几条饥饿虫早已在往外爬,口水也悄悄地吞了好几次。那一个个卧在琼浆玉液中,玉雕银琢的荷包蛋,我还真不记得生平是否独食过。突然,那一个个荷包蛋,竟然在那海碗里游动起来。。。。。。
同学一家人手中的筷子,在那黑乎乎的粑粑碗里,你来我往,忙得不亦乐乎。钱姨已经忙着添了几回。钱姨忽然看见我像个苕坐在那里,就问:“不烫了吧?咿伢。快吃呀!吃了蛋,再吃一丁咯(一点点)苦荞粑,哒个崴。(这个东西,这种食品)只怕你这个外许佬(外地人)还冒吃过。”
我忽然发现同学的四五岁的妹妹的一双大眼睛,咕碌碌自转,盯着我的碗。我的一颗心狂跳起来。我情急生智,灵机一动,显得不好意思地,嗫嚅道:“钱姨,我什么都吃,就是不吃这个东西(荷包蛋)。。。。。。
同学的母亲像看见外星人:“啊,咿伢,咿伢不吃哒崴!?"”“将么解讷?”(怎么办呢?)钱姨一下显得束手无策。我笑一笑说:“我也吃点那个黑粑粑吧。”
“哈哈哈-----”。“黑粑粑----哈哈哈----”。他们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开心的笑声,把门前树上一对咕咕的斑鸠吓得嘎啦啦地落荒而逃。
临时出门,钱姨塞给我一个花布包袱:“咿伢讷,达是苦荞耙。进口有点苦,蛮好吃,带回去做接礼。”
我把同学母亲送的一包苦荞带回家,我的母亲说:“你这大个伢,怎么这样不懂事?这是人家一家人一天的口粮啊!”
“老爷爷,您是想买苦荞麦吧?这可是老年人养生的佳品.”超市的小姑娘连忙递给我一张产品说明书。
“苦荞麦,又称鞑靼荞麦,营养极其丰富,也有较好的药用价值。中医学上普遍认为,苦荞麦具有清热降火,消食化滞,凉血消肿等保健作用。。。。。。。
在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中名列第五,在东南亚地区,掀起一股“荞麦保健”热潮。。。。。。。
说明书还没看完,我的一双老眼又模糊了。。。。。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苕粉》。。。。。我在黄梅十五年,有黄梅的恩师,有黄梅的同学,还有黄梅朋友。黄梅人“坦白”(坦荡,直爽,毫无城府)待人,热情好客。就像桃花源中人。黄梅菜,没有“谱”,没有“系”,简单得就像黄梅人。鱼就是鱼,肉就是肉。不像武汉的“鱼香木丝”,没有鱼香,也没有肉香。就像“木丝”。也不像我们这里的“粉蒸肉”,里面总埋地雷----不是掺土豆,就是掺萝卜。吃了让你连呼“上当,上当!”
我在黄梅十五年,吃过的黄梅菜,品种不多,印象却像石上刻。比如,黄梅苕粉,我敢说天下无双!
您看看汉正街头摆满的苕粉,暗暗的,灰灰的,面目可憎,一看就知道来路不明,找我几个钱,我也不要。那些买这种苕粉的人,只是“只听其名,不辨真假”的“苕”人!
假苕粉,据说含有“地板黄”,“甲醛”之类莫名其妙的添加剂!
想当年,黄梅苕粉,深紫铜色,,色泽柔和。做出来的粉条菜品,堆在盘中颤巍巍,像炖到了火候的牛蹄筋!入口有一股泥土的芬芳!余味无穷。
有朋自远方来,苕粉做菜,是首先。凡是吃了黄梅苕粉的外水佬,没有不像夸自己家的伢那样赞不绝口!
南京长江大桥竣工,一位老农感慨道:“没有百把块钱,怕是搞不下来!”是七十年代,“三农"”经济状况的写照。一户农家的日常开支,往往就靠“鸡屁股银行”。儿婚女嫁,酬情答礼,一夜急成白毛女!
每年霜降过,家家户户忙着洗苕,轧苕,沥苕粉,除了过年,弄一碗吃团年饭,平时是不能轻举妄动的,待客,送朋友,都要“摁着点,”不能三下五去二,几下就搞光了!还要说清楚,水货朋友,水货客,癞蛤蟆吃吃天鹅肉,莫痴心妄想。不会给你苕粉的。
我这个外许佬属于特例,总是“赚得黄梅人错喜欢”。在黄梅十五年的那些年,凡是到黄梅朋友,同学家,我总会得到苕粉!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苕渣的故事》。。。。。。“黄梅独山镇,苕吃苕睡,苕垫困”。黄梅盛产红苕,年年秋天,家家户户做苕粉。大量的苕渣,都揑成团,送上屋檐,风吹雨淋,日晒夜露。经过一秋一冬的风化,待到来年春天,从屋上扒下来,用水软化,做成苕渣饼,味道软糯,又耐饿。
一九七零年秋天,龙感湖农场淹水,来不及挖的红苕全部烂在地里。第二年春天,湖水退尽,逃水荒的农场职工都陆续回来,茅屋东倒西歪,田里,地里,满眼荒凉,没有一丝绿色。饥肠辘辘的人们到处寻找可以充饥的东西。不知是谁最先发现,那苕地里已经烂成稀泥的“苕”,没有霉烂的气味,也不苦,竟然可以吃。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大人小伢,都上阵,抢着“挖苕”,挖回家做苕渣粑粑吃。。。。。
支部书记王华丰知道了,竟然流下了眼泪!他专门召开群众大会,劝阻人们不要再吃烂苕渣了,恐怕有毒。又连夜向总场党委反应情况。
总场党委副书记陈光远立即派运输队的高秉义,送来一“解放”大米和面粉。
那没有吃完的烂苕渣,人们还是舍不得丢。慢慢地炕粑粑都吃光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个吃烂苕渣的人得病!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野菜》。。。。。人民公社,大跃进,大食堂,成为压在中国农民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人民公社,限制了农民的自由。没有自留地,没有经济收入。生产队没有钱分配,普通社员几乎家家户户是“超支户”。粮食不够吃,只有寻找野菜。
新洲县仓子埠一带农村,野菜品种多,采挖野菜的人也多。常见的野菜有,灰苋菜,野胡萝卜,地菜,(荠菜)野苋菜,(分有刺和无刺)马齿苋,地皮菜,水洪苗,菱角蔓,鸡头苞杆,(芡实)野芹菜,芝麻叶,猪耳朵菜,鹅不食草,锯心草,马鞭草,苕叶,芋头叶,剪子菜,野麦苗,辣廖,野大黄,野豌豆,野黄花菜。。。。吃野菜的人多了,野菜长不赢,没有野菜了。
食堂垮了,粮食被大大小小的干部分光了。一九五八年下半年,仓子埠一代就开始饿肚子。就有人外逃。新洲县有五千多人逃到黄梅龙感湖农场。
后来,每户分半分地的自留地,但肥料不许到自留地,草木灰,人粪尿,潲水,鸡粪,都不许到自留地。没有肥,什么菜也长不起来。社员吃白菜,都是一匹叶子,一匹叶子地掐。苋菜也是掐,不能连根砍。
有的人把仅有的一点大米磨成粉,搅成糊糊,没油没盐,四日八餐熬日子。
一九五九年冬天,野菜光了,家家户户夜无鼠耗之粮,英家田开始饿死人。幸存者多是小队,大队以上的干部。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称职的洒水员》。。。。。六十年代,“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糟”,是龙感湖农场的路况写真。龙感湖农场党委决定修一条像样的公路,再修一条像样的公路桥,与黄(梅)小(池)公路勾通。便于农场物资的进出口。
一九七一年春夏之交,在一分场八队和五里闸交界的地方,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破土动工。总工程师是总场水电科科长陈文星。陈科长修桥,是大姑娘上桥----头一遭。
我们的桥梁总工程师陈文星科长,四十五六岁,谦虚谨慎,办事如履薄冰。他不会计算桥面弧度,就请虚心教工地的高中生们,遗憾的是,在高中生队伍里,没有一个会计算桥的弧长。总工程师就在坐标纸上用扎丝(极细的一种铁丝)比,再用钢卷尺量。依样画葫芦,总算把“葫芦”画成。
修桥,不能现浇,没有大量的模版。只能采用“预制构件法”。大量水泥预制品在成型后,需要经常洒水养护。这项工作事关桥梁“百年大计”。“洒水员”责任重大。经过海选,二场四队的青年李再柱胜出。
“洒水员”李再柱洒水,兢兢业业,每天从早到晚,勤勤恳恳,不停地给工地上的水泥预制件洒水,中午,别人休息,他依旧在那里洒水,一遍又一遍,周而复始。
经过专职“洒水员”精心养护的水泥预制件,件件都是代青一色的一等品!总工程师因此多次在大会小会上表扬李再柱的工作。
有一天中午,天空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由远而近,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工地上所有工程人员,大工,小工,像燕子一样飞进了工棚躲雨。。。。。。
总场高中的学生是修桥的主力军,一群学生站在工棚观看暴雨下的野外景色,一个叫张金香的女生眼尖,她首先发现还在雨蒙中全神贯注地,一心浇水的“洒水员”李再柱。不由得惊叫起来----哎呀,哎呀,那个师傅怎么还在洒水呀!
总工程师也看见了眼前的一幕,就大声招呼;小李,快进来躲雨哇!衣服都打湿了!
那位专职的“洒水员”头也不抬地回答:“还几块没有浇完-----
“哈哈哈-----”少男少女们银铃般的笑声盖个了哗哗的暴雨声。
秀才们高谈阔论起来,有的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的说,苏修打来了,他还在那里洒水?我们的总工程师面对秀才们的争论,不置可否。我触景生情,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敌人破城而入时,敌人的屠刀架在一位科学家的脖子上时,科学家说:“别动我的圆-----”。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岳父如山》。。。。。祖父是地主的朱寿南,假积极,混进了革命队伍,当上了龙感湖农场二分场八队会记。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烈火,让隐藏在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的牛鬼蛇神,统统暴露无遗。朱寿南“半脱产”的会记被拆销,白天和贫下中农一起修补地球,晚上接受贫下中农,革命群众,红卫兵,造反派的“批斗”。
朱寿南的岳父家,却是革命家庭。岳父是党员,黄梅小池药材公司的领导干部。朱寿南的三个舅弟也都是中国共 产 党党员,都是农场各个分场的领导干部。
朱寿南的妻子严桃荣,在娘家做姑娘时,也是共青团员。造反派动员她和朱寿南划清界线,要她和朱寿南离婚。她坚决不答应。每次批斗朱寿南,她就到批斗现场打闹天宫!知道把批斗会搅散!
朱寿南也劝妻子离婚,带着年幼的孩子改嫁。严桃荣当众狠狠扇了朱寿南一记耳光,大声骂道:‘你还是个男子汉吗?别人的心黑了,你的心也黑了吗?有我严桃荣在,看他们敢把你怎么样?”
造反派也怕狠人,从此,朱寿南一觉睡到大天亮。没有人再批斗他了。
除了严桃荣,造反派对朱寿南的岳父也有点“怯火”,那个老党员,完全没有一点老党员的阶级觉悟,他不但不和地主出身的女婿断绝往来,劝女儿离婚,反而经常对反革命女婿表示关心。
我们一次到小池出差,顺便到药材公司去玩,朱寿南的岳父听说我们和他的女婿是一个分场的,立刻把我们当贵客相待,好烟好酒,特别办了一桌子菜款待我们。他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家的寿南还好吧?”我听了严同志的问话,心里在流血!在那个年代,问这样的话,是有掉饭碗的啊!
果然,不久,黄梅县药材总公司党委,开除了严同志的党籍,遣送回黄梅县大河原籍劳动改造。
五人帮垮塌之后,朱寿南调一分场任分场会记。他的岳父享受国家干部退休待遇。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梅独山镇,苕吃苕睡,苕垫困。”

一九七零年秋天,龙感湖农场,一,二,三,四,五,六,八,七个分场的百里后湖堤,因为“抓革命”,搞两派“文攻武卫”,造反派手放在背后拉尿尿----撒手不管。全面溃口。农场职工如鸟兽散。
总场党委在各个分场抽调一批人员“复堤”。并派一批人到黄梅独山,安徽宿松采购大青石,“采购指挥部”就设在独山镇的小饭店。
“黄梅独山镇,苕吃苕睡,苕垫困。”独山,不是山,只是一个与安徽宿松毗邻的小镇,坐落在大别山的余脉上。人口不过千余,街道独一条,青石板铺成。居民都是农村户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独山有优质煤,但分布零星,村民自挖自烧。独山附近的小山上有可供开采的大青石头,(大理石)还有铁矿(当年没有开采)
独山小镇,依山面糊。一碧万顷的龙感湖连着独山小镇和龙感湖农场。水路不过五十里。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就离黄梅独山仅仅一湖之隔。六百多年前,朱元璋曾经梦想围垦龙感湖,派一个太监到湖区实地考察,那位钦差大臣坐船从龙感湖经过,正遇狂风,湖面白浪滔天,大臣所坐木船险像环生,几度倾覆。。。。。
大浪逃生的太监秉奏皇上曰:“日费斗金,不敌东风一浪。”朱皇帝围垦龙感湖之梦破灭。
独山小镇,离黄梅县城三十里。离安徽宿松十五里,独山人到安徽买喂猪的米糠。安徽宿松人到独山来卖鱼。
独山虽然很小,很小,“黑市”却十分“猖獗”,早晨,在独山的那独一条街上,你可以买到布票,油票(食用油),粮票,香麻油,价格十分便宜!
黄梅独山人,像龙感湖水一样清纯,像大别山的大青石一样实在,像独山地下的煤炭一样丰富。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