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4
下士

- 积分
- 17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10-5 10: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共话 (2014-09-11 14:50:39)
先入为主地看了上博馆藏金农的《秋林共话图》,就觉得台北故宫的那幅不如这幅好。疏林淡叶,浅绛意味很浓,说着知心话儿的两个老者看样子就很闲,因惟有闲话才出于知心,有一搭没一搭的,下意识,很放松。尤其那个背身袖手的老者,模样极澹泊,没有烟火气,偏又让人觉得好玩儿。这两个人一定都有幽默感,话儿说得有趣,含蓄,留白,彼此自有一份心领神会,如此才称得上是“共话”。
看画的时候,似乎能隐约听到林中的喃喃低语。
金农的画,只合看看印刷品,或者去博物馆隔着玻璃欣赏。想切切实实地拥有,能够抱在手中把玩,绝对不可能。很多人爱说“过眼即拥有”,那是说来骗自己的。所有权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会让你的拥有更美,它会让你感受到仅仅过眼永远无法体会的妙处。
月舫的一件帽筒,让我真正拥有了一幅“共话”,可以时时玩赏。
帽筒得自于苏州。苏州古玩城有一个专营浅绛彩瓷的古玩店,店主和我相熟,但他请了一位朋友守店,自己并不常来。我在苏州仅有一天的盘桓,去他店里时,他正好来了,说真巧真巧,开店之后只来过两三回,今天怎么就能碰到了。一边和我聊天,一边打开带来的一批东西,至少有十几件。打开月舫这件时,我眼前一亮,心中一喜,立刻决定要买下来。
月舫贾晋的作品是极少的,我一直慕名,无缘拥有。月舫又是那种容易被人忽略的浅绛大家,有些人宁可买介眉,焕章,汉云,子明,友棠甚至马庆云之流,而不去看月舫一眼。但月舫是真正懂得文人趣味的,佳作天成,笔下自有逸气,岂是那些响亮张扬人人皆知的俗名头可以比拟。三大家之下,应该有他的一个名字。
这件帽筒口有一冲,朋友可能觉得有残,竟将它拿来出售,可见他也并不知道月舫的好。所以,开价也不高,半买半送的给了我。
青山,竹林,凉亭,两位对坐共话的老者,与金农的《共话》构图不同,但大致的画意是气息相接的。尤其是那一片竹子,有月舫自己的笔墨,别具一格。说实话,就这幅作品而论,我很难判断月舫与冬心的高下,也许题目可以改一改,叫《竹林共话图》或者《山亭共话图》,但那只是背景的改变,“共话”的本质,他们都表达得很好。
任熊亦有一幅《秋林共话图》,与冬心不能比,与月舫也不能比,因为他画中的两位高士过于正襟危坐,有些装,缺了那一个“闲”字。坐而论道,便不是野鹤闲云,而多了一番俗世的名利,是在寻找意义,共话“成功学”。我不喜欢。
帽筒的受赠者敬堂观察大人,似乎是月舫的朋友。早期浅绛,同治末光绪初,不超过光绪十年,多为诗酒唱和互相赠送的清玩,离生意很远,所以味道很好。
有月舫的这件帽筒相对,稍可弥补不能拥有冬心的《共话》之憾。至于何日能够真的携友共赴秋山痛痛快快的说点知心话儿,已不可想象,只能是奢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