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8504|回复: 35

[今日大武汉] 教育的基础理论——学习(人生)动力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8-4 14: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理学的基础是各种各样的的力及能量(能源),教育学的基础同样也是各种各样的的学习(人生)动力。


    学习(人生)动力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果型动力,如目标、成绩、名次、荣誉、欲望、梦想、理想、金钱、大学等;一类为过程型动力,如兴趣、习惯、责任、爱国、爱情、友情、信仰、忠孝仁义等;

    学习(人生)动力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就像大自然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我们熟悉的那句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看似是理想,是结果型动力,实则是由爱国这种过程型动力转化而来的。有的孩子为了争取好成绩而努力学习,有的孩子为了学习知识而争取好成绩,两者看似相同,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以成绩这种结果型动力为源动力,再将其转化为兴趣这种过程型动力,后者则是以兴趣这种过程型动力为源动力,再将其转化为成绩这种结果型动力。不同的学习动力会使孩子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就如有的人为了金钱而努力去爱,有的人为了爱而努力挣钱。

     结果型动力具有爆发性,来得快,来得猛,但持久性不足,当目标实现,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也会很快随之消失无影无踪。过程型动力不具有爆发性,来得慢,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但更具持久性,可以持续一生一世。因为结果型动力具有爆发型,所以以成绩,名次为学习动力,很容易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一旦获得自己想要的成绩(名次),或者进入大学,社会后,不再讲成绩,名次,孩子也会失去人生动力,停止前进,被他人超越。而过程型动力虽然来的慢,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但更具持久性,即便获得好成绩,进入大学,社会,也会不骄不躁,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钻研。

    结果型动力极度依赖信心,否则就会有心理压力,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而过程型动力则不依赖信心,反而会使人专注,进而心情宁静。结果型动力极度依赖信心,但信心怕挫折失败,怕磨难等。随着成长,孩子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种的挫折磨难,信心也会不可避免的一点点消失殆尽,只能用虚荣,奢侈品等来维持,嫉妒他人的成功。所以以成绩,目标等结果为动力的孩子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吃雨打,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以兴趣、习惯、爱国等过程为动力的孩子不受挫折失败影响,反而会把它们当成营养,就如那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一直稳步前进。

     过程与结果,付出与收获需要平衡。太看重成绩、名次等结果的孩子总喜欢投机取巧,走捷径,掠夺本该属于他人的成果,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相反以兴趣、习惯、责任、爱国等过程则乐于助人,奉献。对社会而言,如果两者失衡,就会让社会失去和谐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8-7 12:5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是理科生,因心态而失败,本意只不过是寻找调节好心态的办法。寻根问底的思索下,参考物理的牛顿力学定律,找到这套理论,理科生应该很容易理解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8-7 17: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人生)动力,它们有很多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地方。
    两种动力的成长环境不同:过程型动力不需要信心,甚至会把“信心”误当成“骄傲”,当成缺点;而结果型动力却视“信心”如命根,“荣耀即吾命”,如梦想的翅膀,失去它,就失去前进的动力。很多人70后,80后抱怨他们那代人,老师,父母怎么打,怎么骂都不怕,也不在乎,过会马上就好了,而现在这代人打不得,骂不得,还动不动就要抑郁自杀,原因或许就在于此。逆境更适合过程型动力,结果型动力则需要顺境。
    两种动力的难点不同:过程型动力(如兴趣、习惯)的难点是如何培养,如何让它不夭折,顺利成长壮大。而结果型动力的难点是如何让它转化为过程型动力,如何让成绩的追求更高效,更快速地转化学习的动力,而不是总拖延到快考试时才知道努力学习,更不是通过作弊,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得好成绩。
    两种类型学习(人生)动力如此截然相反的特性,也就意味着教育制度应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要想两全其美,一种教育制度(模式)同时培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人生)动力是妄想,几乎不可能的。这就像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因为能源的不同,两种汽车的发动机等部件是不能通用的。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更重道德,以“忠孝仁义”育人,更重谦虚,厌恶骄傲,应是在培养人的过程型动力,如同电动汽车;欧美西方文化更看重结果,金钱、利益,把信心为优点,应是更注重培养人的结果型动力,如同燃油汽车。
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人生)动力,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孰优孰劣,咱暂不讨论,但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混在一起是绝对错误的,就如将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零部件组装在一起。
     这些年,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学习西方,推进国际化,中西合璧,推进资本化,市场化,教育出来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功利化,逐渐丢失了那颗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心”,这就像给电动汽车装上了燃油发动机。教育的改革也自此陷入死胡同,死循环,怎么改都不尽如人意,这次的“双减政策”大力清除教育的资本化,功利化。希望是返本归真的好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8-9 08:5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能打破一个个不可能,创造出一个个西方眼中的奇迹,一步步崛起成世界大国,靠的是什么?或许很多人会说是不怕困难的精神,为什么中国会有无视困难的精神?
      从理论上分析,结果型动力极度依赖信心,害怕困难,而过程型动力则不需要信心,也就会无视困难,不怕困难。中国不怕困难的精神从理论上讲,必然源自过程型动力,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人们总结出的原因——爱国、信仰、信念、责任,都隶属于过程型动力。
       如今人们越来越看重结果(功利、金钱等),这固然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但也会逐渐失去几千年传承下来不怕困难的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8-9 11:13: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节心态,克服心理压力,焦虑的办法之知天命
     放下结果,却不放下过程;放下成绩,却不放下学习;放下梦想,却不放下奋斗;放下对财富,功利的追求,却不放下劳动和思索。功到自然成,功不到自然不成,一切皆是自然的规律,皆是天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8-10 12:09: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想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梦想,是结果型动力,一种是由兴趣、爱国等过程型动力转化而来的梦想。
       为什么有些人能坚持梦想,而有些人坚持不了梦想?那些纯粹的梦想由于是结果型动力,所以极度依赖信心,所以怕挫折,怕困难,而成长之路上注定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磨难,尤其是穷人家的孩子。而那些由兴趣、爱国转化而来梦想,其本质其实是过程型动力,不依赖信心,无视挫折磨难,所以能够坚持下去。
         为什么有些人的梦想是正能量,有些人的梦想却把自己送入监狱?那些由兴趣、爱国等过程型动力转化而来梦想大多是正能量,因为这种类型的梦想能够维持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平衡。而纯粹的梦想如果不能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就很可能会去掠夺他人的奋斗果实,梦想,破坏社会的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8-13 12:0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拖延症”常见于以成绩、名次为源动力的人身上,总等到快考试时才努力学习,原因可能是结果型动力具有爆发性,来得快,过程型动力不具有爆发性,来得慢,从而导致结果型动力转化为过程型动力相对困难,也就是成绩、名次转化为学习的过程相对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322

主题

4827

帖子

527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72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8-13 17: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物理学的基础是各种各样的的力及能量(能源),教育学的基础同样也是各种各样的的学习(人生)动力。
帮助他人的同时就是帮助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8-16 08:5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考试中,焦虑,紧张会使人发挥失常;在生活中,焦虑,紧张会使人很容易上当受骗;在工作中,焦虑,紧张则会使人很容易出错;
在战场上,士兵越紧张,死得越快。
       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出这样一条结论,焦虑紧张会使人的大脑变迟钝,进而学习效率下降,也就是变笨。而我们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时刻保持冷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8-18 22:3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式: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学习时间。根据公式,要想提高学习成绩,要么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变聪明),要么延长学习时间(也就是补课)。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孩子的聪明是天生的,后天无法弥补。那么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只能多补课。如今国家“双减政策”下,禁止补课,堵死了“时间”这扇窗户,让很多家长陷入更大的焦虑中,或许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以及家长们打开“效率”这扇大门。
       如何让孩子更聪明,学习效率更高?如上贴所述,沉着冷静及良好的心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因素。
      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从理论上讲,或许只有两种办法,一是自信,二是知天命(或者说平常心)。先说说自信,真正的自信注定只属于少数人,只属于班级排名靠前的孩子。随着名次的递增,自信心也依次下降,心态也依次变差,学习效率(聪明程度)也依次下降。这无疑破坏了教育的公平,不可取。有人说给所有孩子都发奖状荣誉,这或许给了孩子的自信,但这种自信是虚假的,不可取。另一办法知天命(平常心),从理论上讲可以普及所有人,真正做到教育公平。何为知天命(平常心)?前贴已经说过,总结来说,它或许就是“德智体美劳”中的“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