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顾绍骅

顾绍骅对中国画的认知、创作、发展的浅识(系列)论文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22 18: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鹰击八哥图》,作者:林良(约公元1416—1480年
《鹰击八哥图》(或称《鹰图》),由明代的林良所画。林良是明代宫廷著名的花鸟画家,也是明代写意画派的先驱者。
  《鹰击八哥图》笔势道劲、豪放,墨色饱满、灵活,是一幅水墨写意的精品。图中描绘了一只凶猛而威武的雄鹰,以一个急转翻身的姿态,追逐一只丧魂落魄的八哥的瞬间。作者精心的刻画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如苍鹰贪婪残忍的神色和动态,以及目光锐利、础础逗人的气概,都描绘得非常逼真生动。八哥的惊心掉胆、仓皇而逃的动势,也刻画得很形象,如八哥拖着两只偏瘫的足爪,显得有气无力,表现了八哥正处在生死他关的时刻。在《鹰击八哥图》的使笔用墨上,峭拔飞动,笔力雄健,墨色浓重有变化,并以丰腴的粗笔水墨,表现出雄鹰羽毛的真实感。对景与物的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却和谐、统一,使画中的意境,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此画笔势道劲、豪放,墨色饱满、灵活,是一幅水墨写意的精品。图中描绘了一只凶猛而威武的雄鹰,以一个急转翻身的姿态,追逐一只丧魂落魄的八哥的瞬间。作者精心的刻划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如苍鹰贪婪残忍的神色和动态,以及目光锐利、础础逗人的气概,都描绘得非常逼真生动。林良,(1436—1487),字以善,广东人。他早年学山水于颜宗,学人物于何寅,后来专攻花鸟,擅长花果、翎毛。
15-1 《鹰击八哥图》  明  林良.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22 18: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堂富贵图》明 陈嘉选 立轴,绢本设色,纵200。4厘米,横103。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富丽华贵,色彩缤纷,是师法两宋院体画派的典型代表。图中绘有各色禽鸟近二十余种,嬉戏、游闹于繁茂的玉兰树及牡丹花丛中,极尽吉祥富贵之画意。用笔工整细致,兼用工笔双钩填彩及没骨画法,重彩渲染,浓艳高雅。虽画上题有“北宋徐熙本”,但从风格上讲,更接近于黄筌的“富贵体制”。
15-2明 陈嘉选 玉堂富贵图 绢本设色 200.4   103.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jpg.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25 2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残荷鹰鹭图》作者:吕纪,绢本设色 纵190cm横105。2cm 故宫博物院
画面描绘了秋日荷塘中惊心动魄的一幕,苍鹰俯冲搏击白鹭,白鹭冲进苇丛深处,希图逃脱。众鸟或纷纷躲避,或受惊鸣叫。劲风吹动芦苇残荷,更添肃杀之气。作者把握住禽鸟的自然特征,赋予了戏剧化的情节表现,使画面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
  在景物的具体描绘上,芦苇杆用中锋写之,芦叶有墨色的浓淡变化,枯润有致,富有弹性。芦花用碎笔点成,虚实相间,层次分明。荷叶用湿笔画出,再用中锋勾茎,挥写自然,灵气四动。白鹭禽雀多用没骨法,粗放而不失严谨。空中鸷鹰的翎毛用碎笔淡墨,随羽毛的长势写出,一丝不苟,有着很强的质感。整个画面,用笔粗简,荷叶、芦苇、水草似一气画成,墨色淋漓。画家用写意的笔法画出枯败的荷叶,效果逼真,体现出高超的水墨控制能力。吕纪(1477-?),明代画家,字廷振,号乐愚,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以花鸟画著称,初学边景昭工笔法,亦受林良水墨法影响,后临仿唐宋诸家名迹,遂自成一体,独步当代。其花鸟画风呈两种面貌,一作工笔重彩,精工富丽,多绘凤鹤、孔雀、鸳鸯之类,辅以树木坡石、滩渚流泉背景,既具法度,又富生气。另一类为水墨写意画,粗笔挥洒,简练奔放,接近林良的风格。他亦兼善人物、山水,宗法南宋马远、夏圭画法。他的花鸟画风在当时宫廷内外影响甚大,继承者不乏其人。
15-3 残荷鹰鹭图.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25 20: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春色图卷》明 陈淳 纸本设色 26.5×111.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卷绘数株盛开的牡丹,雍容华贵,以没骨法写意。湖石枯笔勾皴,淡墨晕染,色墨并用。画风疏爽秀逸,艳丽清新。自题:“己亥秋日,道復书并图。”款“道復制”,钤‘白阳山人“朱文方印、”復父氏“白文方印。拖尾自题草书牡丹诗。己亥为嘉靖十八年,作者时年五十七岁。
15-4 明 陈淳 洛阳春色图卷 纸本设色 26.5×111.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27 18: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孔雀图》是朱耷一幅画面简括,立意深刻的水墨作品。画面作一倾斜石壁,缝壁间蔓生着牡丹和野竹。石壁下面的一块上大下小的危石上,蹲着两只拖着稀稀拉拉翎尾的孔雀,一只竖着脖子,直目四野,一只缩着脑袋,侧眼顾盼,荒寒孤倦之状,惊心掉胆之神,昭然若揭。朱耷(公元 1626—1705年),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琼之子明宁王朱权的后裔,政治挫拆和家道中落曾逼得他佯装狂态,以避不测。他曾在扇子上写个“哑”字,待人遇事,展期绝口。家门上也贴个“哑”字,寡身孤居,绝交于世。
16-1  《孔雀图》  清  朱耷.jpg
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 、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受徐渭影响,以简洁孤冷的画风,而自成一代宗师。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27 18: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顾绍骅 于 2012-9-27 18:30 编辑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百骏图》作者:郎世宁,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嵩献英芝图》作者:郎世宁242。3x 157。1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

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创造出了新的画风,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嵩献英芝图》、《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30 11: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顾绍骅 于 2012-9-30 11:23 编辑

《嵩献英芝图》作者:郎世宁242。3x 157。1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
16-2-2 郎世宁 嵩献英芝图 242.3x 157.1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jpg
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创造出了新的画风,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嵩献英芝图》、《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梧桐双兔图》清 冷枚 绢本没色 纵176。2厘米,横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绘梧桐二株,石缝中斜出一株桂花。野菊满地,柔草丛中,两只白兔相戏。似为中秋佳节而作。双兔造型准确,形象生动逼真;皮毛光洁而富于质感。兔眼用白色点出反光,眼神显得晶莹透明。山石以折带笔方正写出,坚硬峻峭。构图疏密有致,用笔细腻清秀而注意质感,设色和谐艳丽而有对比,显然受到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
16-3 清 冷枚 梧桐双兔图 绢本没色 纵176.2厘米,横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jpg.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30 11: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鸟图》清 余省纸本设色 纵168.5厘米横88.5厘米 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全图以老梅着花为主体,树干粗壮雄浑,花枝盘曲伸展;树下泉石清幽,旁衬两丛天竺,绿叶朱实;四只八哥,飞鸣对唱。形成满园花香、色彩缤纷、春意喧闹的祥瑞之气。画幅墨韵辉粲,清润高雅。墨随笔运,笔力沉着劲利,在色彩与明暗上参用了西法。
16-4 清 余省 花鸟图纸本设色 纵168.5厘米横88.5厘米 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jpg.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10-4 22: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雀爱梅图》作者华喦(公元1682—1756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人,他常在闲暇之时替工友们画花鸟、山水、肖像。在清代中期享有“并驾南田,超越流辈”的美誉。本图为绢本设色画卷。画面作梅树堰枝数栋,老干屈曲苍健,嫩枝刚柔挺拔,纵横自如地舒展于碧空蓝天;满枝灿烂的繁花密蕊,迎风舞色,娇奶绰约之姿,更显其蓬勃景象的美好。一只山雀仰峙于悬枝,逗引着另一只山雀飞翔而至,枝丛花间,顿时洋溢蓉双雀悦鸣熔闹的生趣。
16-5 《双雀爱梅图》 清 华喦.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10-4 22: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聘《秋兰文石图》  立轴,纸本墨笔,纵149厘米,横32.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怪石以焦墨勾出,通体以墨彩晕染,厚重凝炼。秋兰则舍弃了当时所盛行的水墨撇写之法,而以双钩白描绘出,略施淡墨,写出兰丛繁茂之貌,以浓墨点提花心及地面野菜。兰之高洁晶莹与石之坚实沉稳形成鲜明对照,使画面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灵动之感。再将“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尽释其意。题画曰:“若夫自闳而采渉,秋弥翠;虽云幽谷之姿,颇侣大夫之蕙,……。”兰花原生于深山幽谷之中,不为无人而自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故有“花中君子”美誉;兰花叶态优美、花姿娇媚、香馥幽异,是我国文人、士大夫所特别钟情与兰花。从 “孔圣人” 到屈大夫…… 都是有非常深厚的“兰花情结”。
孔子赞叹:“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他以兰比为贤臣,实际上是自比,……。屈大夫将“兰花”作为理想人格的象征:《离骚》开头“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意思为: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已的修养。《九歌》中又有“蕙肴蒸兮兰籍”,“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等等,这些幽美绚烂的诗句,都是屈大夫情怀自见,既含一腔忧国忧民之高义,又寄托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屈原还自喻“香草美人”,兰花因屈原的讴歌,声望和地位再次升级。后代对兰花的歌颂,基本上是按照孔子和屈原的调子代代相传的,有关兰花的文辞歌赋,佳话趣事数不胜数。兰花作为传统国画题材中“四君子”之一,是中国花鸟绘画的座上常客。兰花虽为一种植物,可对于文人画家来说,兰却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是他们表情达意的一个载体。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文人画家的眼里,兰即香草,象征着一种理想,它可以作为一种操守和德行的追求的表示物,也可以作为一种美感的对象化。文人多绘此类,以寓意清高、有节,坚韧挺拔的象征。兰花最早的作品大约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苏轼的《兰竹苍涯图》,之后频频出现于历代画家笔端。
扬州八怪等在兰花题材的诗画中,坚持操守,张扬个性成为共同的主题。由此可以看到儒学传统的人格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由推崇“王者香”的高雅变为崇尚个性的张扬,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赏变为不改其志的坚贞,这是儒学注重个体道德修养的传统在新的现实环境中发生的衍变,然而它们并没有突破或逸出儒学的价值范畴,而是对传统人格定位的补充、延伸。在中国,兰蕙早已脱离了它的植物性而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所谓“兰文化”是也。兰花是具有美感的,兰文化则更具美感,让人在审美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快感和审美愉悦。
16-6罗聘 秋兰文石图  南京博物院藏.jpg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