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1
贵宾
   
- 积分
- 4719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10-31 10: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列车驶进北京站,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派来了两辆大交通车。在站台上,徐长松告诉我:“罗副政委非常重视我们的这次演出,他对军区政治部文化部的一位部长说,‘湖北黄梅戏到军区慰问演出,一定要高规格、高标准做好接待工作。要派专车到车站迎接,安排他们住在军区宾馆。晚上演出,要把在京的军区首长和湖北籍的老将军、老同志都请来看戏。’” 元月12日晚7点30分,北京军区礼堂内座无虚席。台上,黄梅县黄梅戏剧团正在演出《於老四与张二女》。那优美的唱腔,幽默、恢谐的表演,激发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阵阵笑声。北京军区原司令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秦基伟,军区司令员周依冰、政委李爱华、副政委罗应怀、黄梅籍的老将军帅荣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
演出结束后,秦基伟和军区首长走上舞台,和演员们一一握手。秦基伟说:“你们的戏演得好,可以上中南海去演出嘛。”话音刚落,剧场内顿时爆发出经久不熄的掌声。帅荣还专门给剧团送去了几箱水果,以示对家乡演职人员的关爱和慰问。
当英山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现代黄梅戏《银鎖怨》的时候,剧场内时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有的观众还热泪盈眶。军区司令员周依冰、政委李爱华、副政委罗应怀观看了演出,并上台接见了演员。遗憾的是,秦基伟同志因有外事活动未能前来观看演出。卸完妆后,他们一回到招待所,立刻就像热锅爆豆子,噼里啪啦地炸开了。
“我们的运气怎么这么差,轮到我们演出的时候,秦司令员就不能来看戏了。我们进中南海演出也就泡汤了。”
“我看是演出安排有问题,为什么不让我们的戏打头炮?”
导演刘明保早已窝了了一肚子的火,演员们的一番牢骚话,一下子把他肚子里的那股火给点着了,他高声嚷叫着:“不演了,不演了,我们回英山去吧!”
“告诉各位领导一个大好大好的消息。”王世林一进门就高兴地说,“《银锁怨》要进人民大会堂演出啦!”
“这太好了。一个戏进中南海,一个戏进人民大会堂,真是两全齐美,双喜临门哪。”徐长松高兴地说。
这位刘明保,是武汉市楚剧团著名导演,他执导的楚剧《狱卒平冤》曾获得全国大奖。此人生性耿直,就是个性有点倔强。去年,在英山排《银锁怨》的时候,对剧本的修改,我和他的意见有分歧。我当时说了一句:“你这导演怎么这样?”“我么样?”他冲着我吼道:“这个戏我不排了,你另请高明吧。”边吼着边把剧本甩在地上,怒气冲冲地跑出排练场。
他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好导演,他如果要走了,对《银锁怨》是一个重大损失。情急之下,我急忙对《银锁怨》修改稿的主要执笔者、地区戏工室主任熊文祥说:“老熊,你去劝劝他。”
刘明保回到他住的房间里,一边把衣物往提包里塞,一边口里还在嘟囔:“我刘明保就这样,怎么啦?他是当局长的,也不能那样啊。”
熊文祥急忙把刘明保手上的衣物接了过来:“你是全国著名的导演,大导演要有大导演的心怀,海纳百川嘛。”
我也急忙走到他的面前:“刘导,是我不好,我不该冲你说那样的话,我向你道歉,恳请你不要走。”
“是呀,刘导不能走。”围拢来的演员们都异口同声地说。
“你走了,《银锁怨》怎么办?英山剧团怎么办?”熊文祥一边说,一边把他拉到沙发上坐下。
“不是吹的话,我要是走了,你们的损失大了去了。”刘明保边坐到沙发上边说,火气已经小了不少。
“你是英山的姑爷(刘明保的爱人是英山人)。当姑爷的人,怎么能让英山蒙受损失呢!”熊文祥一句打趣的话,把刘明保说得笑了起来。
这次来北京,刘明保因为《银锁怨》不能进中南海演出愤愤不平。县文化局局长胡克见刘明保吵着要走,心里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刘明保说的是一时的气话,倒是演员们的躁动情绪让他有点担心。“你们瞎吵什么?”胡克一声吼。演员们一下子全都静了下来,“不能进中南海,我们还可以进其他的地方,关键是我们要把戏演好。只要戏演好了,比么事都强。”
胡克尽管口里说“没进中南海没有什大不了”,心里一直在犯嘀咕。当夜,他跑到我住的房间诉苦:“黄梅进了中南海,我们进不了,演员们的情绪很大。”
其实,带队的几位领导也很着急,胡专员、王部长、徐局长在一起议论过多次,都束手无策。
北京军区演完了以后,我们转到人民剧场演出。省文化厅长徐春林也专程从武汉赶到了北京。行署副专员胡荃蓉、地委宣传部部长王耀斌和徐长松当即向徐厅长汇报了前几天的演出情况,谈到英山县黄梅戏剧团也想进中南海演出一事。徐厅长听后没有吭声。
有一天,在演出剧场后台我碰到徐厅长。“厅长,您就想个办法,让英山也进中南海吧。”“进中南海已经不现实了,再想其它办法吧。”他说罢匆匆走了。
望着老厅长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中油然而生敬意。
元月15日晚,王部长和胡专员正在房间里议论北京电视台刚刚播放的电视新闻。新闻中报道说:“湖北省黄冈地区黄梅戏演出团今日为首都观众演出获得成功。我国著名的剧种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县,因而这个县有戏剧之乡的美称。”
王部长高兴地说:“这个消息一播,就为黄梅戏的发源地正名了。”
正在大家热烈议论的时候,一位身材高挑、面目俊俏的女同志兴高采烈地走了进来。她叫王世林,是省京剧团外联室的负责人。人们说她有外交家的作派,演说家的口才,大演员的气质。省文化厅为了帮助我们搞好在京演出的对外联络工作,专门把她派到北京,帮助我们做好在京的演出联络工作。“告诉各位领导一个大好大好的消息。”王世林一进门就高兴地说。
大家一听说好消息,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几乎异口同声发问:“什么好消息?”“《银锁怨》要进人民大会堂演出啦!”“《银锁怨》要进人民大会堂演出!谁说的?”胡专员急忙问道。“徐厅长。”王世林说,“徐厅长去全国人大找到陈丕显同志,陈丕显同志答应《银锁怨》进人民大会堂演出。”“是啊,陈丕显同志在湖北当过省委书记,现在又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答应的事肯定没有问题。”“这太好了。一个戏进中南海,一个戏进人民大会堂,真是两全齐美,双喜临门哪。”徐长松高兴地说。
第二天,我们果然接到通知,《银锁怨》17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剧场演出。
当天下午,我们一走进剧场,中央保卫局的一位负责人就把我们叫到一个小会议室,十分严肃地对我们说:“这里是中央首长看戏的地方,要绝对保证安全。你们这个戏中有没有放鞭炮和点蜡烛这样的情节?”
我说:“没有。”“没有就好,如果有,要坚决去掉,这是铁的纪律!”说到这儿,他冷不丁地问了我一句,“你们的舞台灯光有没有回光灯?回光灯一律不能用。”
听说回光灯不能用,我一下子就急了:“首长,换色器都安在回光灯上。如果不用回光灯,舞台上的灯光效果都出不来,那样会影响演出效果。”
他听我这么一说,怔了一下,沉吟半晌,用舒缓的口气说:“如果实在要用回光灯,你们必须用石棉布把回光灯的后罩全都包上,这一点绝对不能马虎!”“好,我们一定照办!”我的话语也斩钉截铁。
元月17日晚7点半,《银锁怨》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剧场隆重上演,当演到“寻子”那一场时,陈再道同志陡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我们那个地方重男轻女好严重,是要好好宣传宣传这个事。”
坐在旁边的一位首长扯了扯他的衣服,轻声地说:“这是在演戏。”
“啊,是在演戏。”陈再道同志不好意思地坐回到座位上。
演出结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再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秦基伟等中央首长一一走上舞台,接见演员。秦基伟同志说:“上回没能看上你们的戏,今天我来看了,这个戏比那个戏——”说到这儿打住了。不知是哪位首长补了一句“两个戏都不错,各有特色!”
18日下午5点多钟,王部长匆匆跑到驻地告诉我,“今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要播放《银锁怨》在京演出的新闻。”
“《银锁怨》上《新闻联播》啦,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王部长做了个“嘘”的手势:“现在还不要声张,免得又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你就通知大家,晚上7点集中开会。”
7点还差两分钟,我走到电视机前,对大家说:“今儿个晚上把大家找到一起,只有一个内容,看电视。”
“看电视?我们房间里都有电视,干嘛要把我们都箍在这里呀?”《银锁怨》中扮演妹妹的叶君红撅着嘴巴说道。
“因为,今天的《新闻联播》有我们演出的重要新闻!”说罢,我打开了电视机。
会议室里静悄悄的,当播放到《银锁怨》的新闻时,英山剧团演职员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胡克连忙做了个要大家坐下的手势,曾红安拿着手表在计时。
“58秒!”新闻一播完,曾红安高叫着,会议室顿时沸腾了起来。
黄梅县县委宣传部部长汤金城和县文化局副局长黄雁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悻悻地走出会议室。又一次出现一家欢喜一家愁……
黄雁一回到宿舍,什么话也没说,就歪倒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王世林见状,走到黄雁床边轻声地问,“黄局长,怎么啦?”
黄雁掀开被子,瞅了瞅王世林一眼,又把被子盖住了脸。
聪明的王世林当然知道黄雁是为了什么。“是啊,作为县里分管艺术工作的副局长,看到英山《银锁怨》上了《新闻联播》,她心里不舒服,是情理之中的事。”王世林想到。
这一夜,黄雁在床上辗转反侧,通宵未眠。
第二天一早,王世林找到王耀斌,正好徐长松也在场。“王部长,昨晚,为了《新闻联播》的事,黄雁一夜未睡。”
“可想而知。昨晚何止黄雁一个人一夜未睡,恐怕连林全华(黄梅县县委副书记)、汤金城也会彻夜难眠。”王耀斌沉思了一下,转身对徐长松说:“这样,我们上一趟中宣部,找找关系,让《於老四与张二女》也在节目中播一播。”
“好!”
“把黄雁也叫上。”
“咚咚咚”王部长在一办公室门上轻轻敲了几下。
中宣部秘书长戴舟正坐在办公桌前聚精会神地圈阅文件,听到了敲门声轻声说道:“进来。”
王部长推开了门,轻声叫着:“戴秘书长!”
戴舟抬眼一看,惊喜地喊着:“王部长,你怎么来了?”边说着边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戴舟把王部长请到棕色大沙发上坐下,十分高兴地说:“湖北黄梅戏首次进京演出就打得很响,王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王维澄)看了《银锁怨》后赞不绝口,说剧本编得好,演员演得好、唱得好,确实是台好戏。”
“谢谢王部长的鼓励!”王耀斌话音未落,徐长松急忙插话,“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银锁怨》的演出消息。”
“是啊,湖北黄梅戏上了《新闻联播》,这影响可就大了。只可惜,另外一台戏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看。”
“秘书长,今天,我们就是为这件事来的。”
“你是想请我们看戏?”
“一是请领导看戏,二是有一事想请秘书长帮忙。”“什么事?王部长你说,只要我能办得到。”
“秘书长,我们这次进京演出的演出团,是由两个县的黄梅戏剧团组成的,一个是英山县的黄梅戏剧团,一个是黄梅县的黄梅戏剧团。这两个团是湖北‘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主力军。现在问题是,英山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的《银锁怨》已经上了《新闻联播》,而黄梅县演出的《於老四与张二女》,是根据黄梅戏传统折子戏《过界岭》整理改编的。1958年,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曾在洪山礼堂看过他们演出的《过界岭》。”
“是吗?”戴舟饶有兴趣地听着王耀斌介绍.
“毛主席看完戏后对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说,‘文化要交流,国际之间要交流。黄梅采茶戏发展到现代黄梅戏是一个进步,是交流的结果……我是个湖南人,对你们黄梅的这个戏,也有亲切感。艺术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黄雁连忙插话:“前天,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和儿媳绍华还看了我们演出的《於老四与张二女》。”
“你们能请到他们看戏,真是不容易。”戴舟赞叹道。
王耀斌看了看戴舟那份关注的神情,便信心十足地把心中想说的话说了出来:“秘书长,是这样的,为了扩大湖北黄梅戏的影响,提高两个县发展黄梅戏的积极性,我想……”
“你想黄梅的戏也上央视新闻!”戴舟冲王耀斌笑了笑说,“那好吧,我跟王部长商量一下。”
元月24日晚,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也报道了《於老四与张二女》在京演出的消息。看完节目之后,黄梅县县委宣传部部长汤金城带着县文化局的局长章定成和剧团的几位主要演员跑到我房间,汤金城一进门就拽着我的手说:“跟我走!”
“到哪儿去?”
“喝酒!”
“你疯了,这深更半夜的,喝什么酒哇?”
“今夜不喝,更待何时?”
为了宣泄《於老四与张二女》上了央视新闻的喜悦,他们既有“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那样的豪情,又有“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那样的狂放。那一夜,他们一直闹到凌晨4点。
“英山县、黄梅县明明是湖北的,怎么成了安徽的呢?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要振兴湖北黄梅戏,就必须建立一个高规格、高水准的黄梅戏剧团。”
两台戏除了在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演出外,又分别在中央党校、中央戏剧学院、人民剧场演出了14场,观众达11.5万多人。
中国剧协、现代戏研究会、《戏剧评论》编辑部联合召开座谈会,对两台戏的演出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两台戏“剧本编得好,导演导得好,演员演得好,整个舞台艺术给人以深刻、新颖、精美、和谐的感觉。”
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肯定了湖北“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所取得的可喜成绩。他说:“湖北的关书记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不仅对湖北黄梅戏发展起推动作用,还会对安徽及其他地方有促进作用……我看了有关材料,现在已经不仅是请回娘家,我管它叫做湖北黄梅戏振兴三部曲:第一个目标是‘请回娘家’;第二个目标是‘打向全国’;第三个目标是‘走向世界’。”
他还代表文化部给两台戏颁发了一万元奖金。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漆林代表中共黄冈地委、黄冈地区行署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招待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们黄冈地区的两台黄梅戏在京演出打得很响,为黄冈地区争了光,地委、行署要对英山、黄梅两个剧团给予重奖。”
两台黄梅戏首次进京演出,在首都文艺舞台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各大媒体都发表了相关报道。其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17家报刊,发表了30多篇文章。《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在突出位置发表了梅白写的“毛泽东同志看黄梅戏”的文章。
1988年元月29日,演出团全体成员从北京返回武汉。副省长梁淑芬、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吕庆庚、省文化厅厅长徐春林等领导同志到武昌车站迎接。
为祝贺北京演出的成功,省委书记关广富还在汇报材料上作了重要批语:“‘老树新枝花共香’,现在先在‘共’字上花气力,下一步在‘更’字上做文章,要‘老树新枝花更香’。把一个剧种振兴起来任重而道远,下一步如何办?请研究方案。”
拿出什么样的方案呢?
一天上午,我刚要打开办公室的门,办公室的林洁跑来告诉我,徐局长想找我去一趟。
我刚一走进徐长松的办公室,“来来来,茶都给你泡好了。”
“徐局长,今天你是唱的哪一出呀?”我边进门边笑着说。
“哪一出?《送香茶》呗!”徐长松笑着说,“这次进京演出,我们获得了极大成功,造成了很多影响。那么,下一步我们拿出什么方案?你是分管艺术的,我考虑了几点意见,想先跟你沟通一下。”
“好。”
“总的指导思想还是围绕着出人出戏。怎么出人出戏?我考虑了一下,是否可以在这4个字上做做文章:一是‘节’:由省和黄冈联合举办全省性的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有了艺术节,就必然会产生新的创作剧目。有了新剧目,就必然会有一批优秀演员脱颖而出。”
“这个办法好!”
“我想,黄梅戏艺术节每隔两三年举办一次,要求每个专业黄梅戏剧团都必须参加,包括枝江县的黄梅戏剧团。”
“有枝江县黄梅戏剧团参加,就是名符其实的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了。”
“这个意见,我曾经和徐厅长谈过,徐厅长非常支持。”
徐长松还继续谈了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