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再见_小时候 于 2012-11-6 23:01 编辑
第三篇
初登奖台(上) “黄梅戏很受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过去,有不少黄梅戏电视戏剧片获得‘飞天奖’,但那都被安徽夺去了。这一回,湖北能夺得这个奖,值得祝贺!来,我们一起照个相。” 1991年5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大会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隆重举行。由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共黄冈地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6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蝉》,获得“飞天奖”的戏曲片三等奖。我作为领奖代表,出席了颁奖大会。当我在天河体育中心高高举起“飞天”铜像的时候,我真想大声高喊:“湖北黄梅戏也登上了全国领奖台啦!” 正当我沉浸在喜悦之中,忽听有人喊“章局长”。我闻声望去,原来是中央电视台导演潘霞同志。那还是我在地区文化局当副局长的时候,曾亲自接待过她,彼此相互认识。我见她穿着一件水红色的短袖上衣,黑色短裙,健步向我走来,我急忙迎上前去,“潘导演,您好!” 潘霞向身边的一位老年女同志介绍说:“湖北黄梅戏的。” 那位老年女同志,看上去50多岁,穿着一件无领兰底印白花的短袖衬衣,戴着一副眼镜。我的脑子里在想,这位老同志好像在哪儿见过?可一时又想不起来。正当我在思索的时候,她自我介绍说:“阮若琳。” 阮若琳!天哪,她可是全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副主席。我急忙躬身说道:“阮先生,您好!” “你是《貂蝉》剧组的吧?”阮若琳问。 我说:“我是湖北省黄梅戏剧团的。” “在评论的时候,《貂蝉》争论很大,有的讲,两个话剧演员(胡庆树、张春来)说的都是普通话,和黄梅戏不协调;有的说,这也是一种创造,应当允许存在。最后,还是评上了。” 我忙说道:“谢谢阮先生!” “黄梅戏很受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过去,有不少黄梅戏电视戏剧片获得‘飞天奖’,但那都被安徽夺去了。这一回,湖北能夺得这个奖,值得祝贺!来,我们一起照个相。”阮先生边说,边把我拉到她身边,潘霞导演也靠了过来。 闪光灯闪烁着,我眼里的泪花也在闪烁着,闪烁的泪花把我带进那不寻常的日日夜夜…… “40万?好,回头我和关书记说说,也请省里支持一下。老刘,我们先给他们一点开办费,你看好不好?”刘荣礼连忙说:“我看可以。你们回去写个报告,报告写好后直接送到地区财政局。” 1990年元宵节前两天,黎式恒来到我办公室,人还没进门,他就大喊大嚷地:“老章!” “黎导,新年好!”我急忙起身,到门口相迎。 “我给你带来一个好消息。” “好消息?什么好消息?”我一边给他倒水,一边问他。 他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水说道:“王冠亚给了我一个剧本。” “剧本?什么剧本?” “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蝉》。”黎式恒说罢,把剧本递给了我。 我接过剧本一看,6集。黎式恒见我陷入沉思,着急地问道:“怎么样?” “这当然是好事。黎导,你坐,坐下来慢慢说。” “你们第一炮打得很响,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必须借助电影电视,让湖北黄梅戏走进千家万户。”黎式恒显得十分激动。 “你讲得没错。我想请问一下,拍这个电视剧,得要多少钱?” 黎式恒随口一说,“大概三四十万吧。” “三四十万?”我自言自语说道。“这样,”我对黎式恒说,“我们先想办法筹钱,筹到了钱,我们就干!” 1990年2月16日上午。我和杨俊、张辉来到地委书记杨祖炎同志办公室。我们刚走到办公室门口,杨书记就急忙打招呼:“两位名演员来了,请进!请进!” 我们走进办公室,见刘荣礼专员也在座,刘专员也十分客气地说:“你们的《天仙配》真是唱得好,演得好,功夫好,为‘黄梅戏回娘家’开了个好头。”边说,边让杨俊、张辉到沙发上坐下。 “那也是地委、行署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杨俊、张辉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你们3位来了,正好刘专员也在,有什么事尽管说。”杨书记刚说完,刘专员马上接过话头,“是啊,能办到的,我们一定给你们办到。” 杨俊看了看张辉,张辉示意杨俊说。“杨俊,你说吧。”我催促了一句。“小杨,你说吧。”杨书记笑了笑说。 “为了更好地宣传湖北黄梅戏,宣传黄冈,舞台演出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影电视,把湖北黄梅戏宣传到千家万户。” “这个主意好,你们有什么想法?”杨祖炎问道。 杨俊接着说,“王冠亚老师写了个黄梅戏的电视连续剧《貂蝉》,6集,本子写得很不错,我们想把它拍出来。”张辉补充了一句,“这是我省第一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 “好啊,通过电视,可以更好地宣传我们黄冈的黄梅戏。”刘专员显得十分兴奋。 “这是好事,我们支持。你们搞个预算。”不待杨书记说完,张辉急忙答道,“40万左右。” “40万?好,回头我和关书记说说,也请省里支持一下。老刘,我们先给他们一点开办费,你看好不好?”杨祖炎征求刘荣礼的意见。 刘荣礼连忙说,“我看可以。” “那就先给他们3万,你看好不好?” “好!”刘专员转身对我说,“你们回去写个报告,报告写好后直接送到地区财政局。” 杨俊、张辉又是异口同声地说:“谢谢书记、专员!” 从湖北电视台出来以后,王部长办他的事去了,我们也只好回黄冈。张辉叹了一口气:“唉,白跑一趟。”“白跑一趟?”对,我们不能白跑一趟,还得办点事。 第二天,我们把跟杨书记谈的事,又向地委宣传部部长王耀斌作了汇报,王部长说:“拍《貂蝉》,最好找湖北电视台。台长何宏业是黄冈人,我跟他很熟,有问题便于协商。” 2月20日上午,王部长带着我、杨俊、张辉来到湖北电视台。台长何宏业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他听了王部长的情况介绍后,高兴地对杨俊、张辉说:“你们俩演的《天仙配》我看过,真是不错。如果拍《貂蝉》,你们俩——” 何台长仔细打量杨俊、张辉,点点头,“一个演貂蝉,一个演吕布,论形象论气质,就是活脱脱的吕布和貂蝉哪!”说到这儿,他走到王耀斌身边,“作为家乡人,宣传家乡的黄梅戏,这个任务我们接了。至于摄制组如何组建,我会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一个得力的班子。” “请问何台长,那拍摄经费——”后面的话我不好说出口。 何台长说:“拍摄经费原则上是谁组织谁负责。比如说,这部电视剧由黄冈组织拍摄,那么经费就由黄冈负责,我们电视台负责提供设备和技术人员。设备折旧费和技术人员的劳务费也由黄冈支付。” “如果我们两家联合摄制呢?”我急忙问道。 “那我们电视台就负责免费提供一切设备。”何台长顿了顿,“我说的这一些,是常规做法,至于黄冈的事……” 王部长急忙接过话头,“今天,我们先定个大盘子,具体事情,我们和何台长再行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