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轻骑绝尘

转载 <黄梅戏回娘家>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11

主题

3852

帖子

4719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719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11-9 11: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首爱的颂歌。
22岁的小学教师陆云身患晚期血癌,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更让她揪心的是,她走后,无自理能力的憨哥谁来照管? 被金钱迷失了本性,甘当“三陪小姐”的异性妹妹谁来引导?深爱的恋人远在海外,还能见上一面吗?
她没说一句大话、空话,但却折射出人生哲理、警世恒言。她做的都是凡人小事,但却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亲情观,在这里环环相扣。师生情、手足情、姐妹情、恋人情,在这里情情交融。
真诚所至,金石为开。憨哥懂事了,为妹妹最后一个生日买来生日蛋糕;俏妹醒悟了,为姐姐治病,用自己卖血的“干净钱”买来绿毛龟;佳佳听话了,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卖“水货”的师傅震动了,从心底发出“谁要是再搞假的,谁就是王八蛋”的呐喊;深爱的恋人愿以丈夫名义答应她的最后恳请,为佳佳的妈妈献出自己的双眼……
剧场内座无虚席,连走道里都站满了人,一千多名观众时而掩面抽泣,时而拍手大笑。当卖“水货”的师傅呼喊着“我以为这个世界都假完了。不,大家都看到了,这里还有真的。”的时候,全场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
当扮演陆云的杨俊出来谢幕时,全场观众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演出成功了,我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第2天,《安庆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了报道,副标题是“导演大家手笔,演员戏中有戏”,主标题是“湖北团《未了情》高潮迭起”。报道中说:“昨晚,湖北省黄梅戏剧团的大型现代戏,震憾了石化俱乐部满场观众的心灵。被誉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国家一级演员杨俊,在处理恋人、亲人、教师等多种社会角色中,真切细腻,恰如其分地演绎了导演的意图。”
10月16日上午,安庆市市长周公顺特意设宴招待了《未了情》剧组的主创人员。周市长说:“今天,我请你们来,首先就是想拜会一下余老师。”
余笑予笑着点了点头。
“您是全国最有威名的大导演艺术家,又是全国人大代表,您导演的《未了情》,确实是不同凡响的惊世之作。剧本也编得好,唱腔设计得好,演员演得好,好动情,好感人,不少观众边看演出边流着眼泪。二来呢,就是想借此机会,谢谢你们为安庆送来了最最珍贵的精神食粮。三来呢,就是虚心地向你们学习,学习你们发展湖北黄梅戏的好办法、好经验。《未了情》确实给我们上了一课。”
“周市长,您太客气了。安庆是黄梅戏的发祥地,享誉海内外的两位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王少舫就出自安庆。还有像韩再芬、马自俊、孙娟、赵媛媛等一批全国知名的著名演员,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到安庆来,是学生来赶考的。”
杨俊接过我的话茬:“我和张辉不仅是来赶考,还是来汇报的。我和张辉都是安徽省艺术学校的学生,这里有我们的老师、同学、同事,还有领导和父老乡亲。”
“不知道我们的考试及不及格?”张辉笑了笑说。
“你们已经交上了一份非常完美的答卷,我替家乡的父老乡亲谢谢你们。”周市长说罢带头鼓起了掌。
当晚,在石化俱乐部演出整理改编的传统剧《双下山》是轻喜剧,巧言善妒,幽默机趣,看戏的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忍俊不禁。
看完了《双下山》后,王冠亚跟我说:“伙计,你们挑选的两台戏真是独具匠心。一个是自己创作的现代戏,一个是整理改编的传统戏,一悲一喜,相映生辉。”
“你们的戏还没有演出之前,安庆街头流传着一种说法。”王冠亚接着说。
“什么说法?”
“‘我们搞了30年的黄梅戏都没搞出么名堂,他们(指湖北)只搞了6年,能翻起多大个花?”
“我们原本就是想来凑个热闹的。”
王冠亚接着说:“事情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哟。现在舆论完全变了,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湖北黄梅戏,有的说《未了情》《双下山》是正宗黄梅戏,比安庆黄梅戏好听。有的说杨俊、张辉到了湖北,如鱼得水,是鲤鱼跳进了龙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11

主题

3852

帖子

4719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719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2012-11-9 1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大会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演出的现代黄梅戏《未了情》,获“振风杯”演出一等奖。
10月17日上午,艺术节评委会召开了最后一次评论会。评论会由艺术节会评委会主任、文化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康式昭主持,他说:“评委们看了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演出的两台黄梅戏,一个是悲剧,一个是轻喜剧,一悲一喜,一庄一谐,相映成趣。”
“我这个人看戏主要看重两点:一是看重剧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二是看重演员,演员是舞台灵魂。托尔斯泰说,‘艺术就是情感’,《未了情》从角的设计、故事的编排、人物内在情感的纠葛,情节的起伏迭宕,都围绕着一个情字,情的呼唤,情的哀叹,情的奉献。扮演陆云的演员——”
康式昭用手指了指杨俊,“杨俊!”
杨俊连忙起身,“我叫杨俊。”
康式昭接着说:“就是这位杨俊,她以声情并茂的演唱,真诚敦厚的情感,朴实纯真的表演,特别是陆云临死前坐在轮椅上的那一大段咏叹调,唱得多少观众声泪俱下。那天晚上,我的眼泪就没有干过。而在《双下山》中,她又把聪明、机智、勇敢、活泼的小尼姑,演绎得那样的出神入化,惟妙惟肖。”
评委会副主任、原中国京剧院党委书记林毓熙说:“重新成立一个省级剧团,而且只花了6年时间,就拿出这样两台高水准、高品位、高质量的戏,确实不同凡响。新人、新戏,新的思维,新的青春气息,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中央戏曲学院教授钮骠接着说:“这两台戏里的演员,无论是主演,还是配角,都非常会演戏,非常优秀。像在《未了情》中饰演憨哥的演员——”
方天宇急忙站起来自报家门,“方天宇。”
“这个小演员唱得很有点裘派韵味,也很会演戏。在第2场,他是穿着背心上场的,臂膀都露在外面,膀子上肌肉都是戏,会说话。那主演就更不必说了。”
钮骠接着说,“尤其是杨俊和张辉,他们俩在舞台上,一句唱念、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乃至举手投足之间,两个人是那样的默契,配合得丝丝入扣,浑然天成。在当今戏曲舞台上,像他们这样的黄金搭档不多见。他们俩是湖北黄梅戏的金童玉女,是黄梅戏舞台上黄金搭档。”
钮骠教授说到这儿,大家都鼓起了掌。
康式昭最后说:“安徽黄梅戏过去有严凤英、王少舫,现在有马兰、黄兴德。湖北黄梅戏有杨俊、张辉,湖北黄梅戏与安徽黄梅戏,是同本同源的并蒂双莲,各具千秋,各有特色。我衷心地祝愿在黄梅戏这个绚丽多姿的百花园中,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10月18日,第二届全国黄梅戏艺术节举行了隆重的闭幕式。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徐文伯说:“黄梅戏是全国影响较大的地方剧种之一,深受亿万观众的喜爱。本届艺术节精品荟萃,好戏连台,充分展示了黄梅戏的演出水平和黄梅戏之乡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大会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演出的现代黄梅戏《未了情》,获“振风杯”演出一等奖(名列一等奖榜首),同时获得演出一等奖的还有安庆市黄梅戏一团演出的《富贵图》,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演出的《孔雀东南飞》,安庆市黄梅戏三团演出的《大乔与小乔》。
另外,《双下山》获演出二等奖,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出的《红楼梦》获特别奖。杨俊、张辉获个人表演金奖,其他4个获个人表演金奖的演员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马兰、安庆市黄梅戏三团的韩再芬、安庆市黄梅戏剧团的赵媛媛、安庆市黄梅戏一团的孙娟。黄兴德、刘广惠获最佳配角奖。湖北省黄梅戏剧团的王祖泉、方天宇、董小满、涂小勇获个人表演铜奖。
当我在领奖台上高高举起“振风杯”奖杯的时候,我的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是啊,今年第4季度最后3个月,我们要完成3件大事,第1件大事——10月8日至18日,到安庆参加第二届全国黄梅戏艺术节,这件大事算是圆满完成了。那第2件大事呢——”(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0

主题

15

帖子

66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66

IP属地:浙江省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11-14 14: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84

主题

1613

帖子

238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86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2-11-14 17: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楼主有心了,《黄梅戏宗师传奇》的播出,终于在荧屏上发出黄梅人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11

主题

3852

帖子

4719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719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11-18 16: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97年,《未了情》获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余笑予获“文华导演奖”,杨俊获“文华表演奖”,陈精耕获“文华音乐创作奖”。右一余笑予,右二杨俊,左一章华荣,左二陈精耕。



    第七篇 轰动京城
    “我对文艺是外行,但今天我看戏时热泪盈眶。在今天这个时代背景下,湖北省黄梅戏剧团创作了一个反映时代,歌颂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好戏。这里面演员的功夫是重要的,老导演也起了关键作用。”郭树言说。


    1988年元月,英山县黄梅戏剧团和黄梅县黄梅戏剧团进京演出,这是湖北黄梅戏首次亮相京城。上一次进京,是为了宣传湖北黄梅戏。这一次,省黄梅戏剧团进京演出的目标任务又是什么?

    1994年元月21日,省文化厅召开厅直艺术单位党政一把手参加的工作会议。副厅长阮润学说:“省黄梅团成立四五年了,已创作上演了像《未了情》《僧尼浪漫曲》等一批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剧目,涌现了一批像杨俊、张辉这样的优秀演员。去年年初,厅里原本打算安排省京剧团和省楚剧团进京演出,春林厅长提议,省楚不进京,上四川,把进京名额让给黄梅团,结果还是没去成。没去成也好,集中精力把《未了情》搬上舞台。现在又多了一台好戏,是该亮相的时候了。黄梅团是不是可以考虑带三台戏进京,一台现代戏《未了情》,一台整理改编的传统戏《僧尼浪漫曲》,一台黄梅戏折子戏。选择这样的三台戏进京,剧目争“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演员争“梅花奖”,得不到奖就不要去!”

    为了加强省黄梅戏剧团进京演出的宣传,省文化厅当年6月15日在武昌紫阳湖宾馆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省文化厅提出,要把《未了情》锤炼成精品,1994年下半年集中精力对其进行重点加工,进京演出也就推到1995年11月初。
    从安庆回来以后,我们只有不到10天的准备时间。10月28日,我们就踏上了北去的列车。首场演出定在中央党校礼堂,11月1日晚,来自全国各地的两百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观看了《未了情》。中央党校副校长高扬接见演员时说:“你们的戏很感人,很有教育意义,不少省长、部长们边看边流泪。”
    随后我们在北京工人俱乐部演出两场,11月3日晚演出《未了情》,11月5日晚演出《双下山》。
    11月5日,《武汉晚报》生动描述了《未了情》演出盛况。报道《一出〈未了情〉牵动万人心》中写道:“千余名观众沉浸在感人的艺术氛围之中,为剧中人陸云的命运而揪心,为她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而动情。剧场里不时传来轻声抽泣,更多的观众则控制不住情感的闸门,任泪水夺眶而出……”
“演出结束后,观众不忍离开剧场,仍然沉浸在剧情之中,他们站在各自的座位前,为剧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而情不自禁地长时间热烈鼓掌。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陈昌本和刘厚生、郭汉城、赵寻、李准、曲六乙、齐致翔等首都戏剧界的专家们,同样情不自禁地走上舞台,与演员们一一握手……”
    也许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郭树言同志曾经在湖北省当过省长,当领导和专家与演员握完手后,郭树言首先说:“我对文艺是外行,但今天我看戏时热泪盈眶。在今天这个时代背景下,湖北省黄梅戏剧团创作了一个反映时代,歌颂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好戏。这里面演员的功夫是重要的,老导演也起了关键作用……高部长,你是文化部门最高长官,又是专家,该你说了。”
   

  “我们这个剧团只有6岁,今天就麻着胆子到北京闯江湖来了。一来就得到首长和专家们对我们的关怀,我请同志们用心灵的掌声,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爱护。”余笑予说。

    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笑着从余笑予手中接过话筒说:“我今天来了以后,正听见旁边观众议论说,这个戏真好,真有看头。这个戏在前不久全国黄梅戏艺术节中得了优秀奖,两个演员得了金奖,另外得了4个铜奖,应该是件大喜事。你们这个黄梅戏剧团1989年成立,现在只有6年时间,可以说是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诞生的,是在‘黄梅戏回娘家’的呼唤中成长起来的……”
    一阵掌声过后,文化部副部长陈昌本说:“老省长和占祥同志都说了,这个戏我是第一次看。今天上午我问笑予同志,这个戏怎么样?他说棒,他说好!”
    “我这是做广告,不做广告你不来。”余笑予的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好,好,我看了以后很受感动。”陈昌本接着说,“的确是个好戏,我觉得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新’。编剧编得新,导演导得新,舞台美术新,包括音乐都有新意,演员演得也新,满台都是新。成立了6年的新剧团,演了一个新黄梅戏,是咱们黄梅戏的一个希望。”

    “非常感谢湖北省黄梅戏剧团给北京送来了这么一台好戏。占祥同志、昌本同志、汉城同志,还有湖北老省长都作了很高的评价。别的话我不说,明年评‘五个一工程奖’,我一定投你们的票!”中宣部秘书长戴舟的话刚一说完,湖北老乡、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赵寻急忙接过话筒,亮着大嗓门说:“长期以来,我有这么一个想法,湖北黄梅戏怎么跑到安徽去了?湖北黄梅戏为什么不到北京来?今天,我第一次看到湖北黄梅戏,受到很深的感动,觉得这个戏真好。”
    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戏年会秘书长何孝充说:“这个戏的主人翁使我感动,让我流泪。非常感谢剧组的同志,编、导、音美的同志,感谢演员同志,祝你们成功!”

    紧接着,是一阵阵掌声。
    余笑予看时间不早了,便拿过话筒说:“我们这个剧团只有6岁,今天就麻着胆子到北京闯江湖来了。一来就得到首长和专家们对我们的关怀,我请同志们用心灵的掌声,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爱护。”
    全场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黄冈地区行署副专员胡荃蓉接过话筒说:“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到湖北去看黄梅戏,也欢迎各位老首长到黄冈去检查、指导工作。谢谢大家!”
    1997年,《未了情》获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排名新剧目奖第一位),余笑予获“文华导演奖”,杨俊获“文华表演奖”,陈精耕获“文华音乐创作奖”。

    11月7日,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现代戏年会联合召开了《未了情》和《双下山》进京演出的专家座谈会。座谈会在文化部大会议室举行,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刘厚生主持。
    会议室中间摆着一条长长的大会议桌,一面墙上挂着“湖北省黄梅戏剧团赴京演出《未了情》《双下山》专家座谈会”的大横幅。郭汉城、刘厚生、肖甲、薛若琳、林毓熙、龚和德、白寿光、钮骠、王安葵等30多名著名戏剧家、戏曲理论家、表演艺术家、教授和新闻工作者参加了座谈会。其中,有相当一批专家是“文华奖”“梅花奖”评委。
    原中国京剧院党委书记林毓熙首先说:“20多天以前,我在安庆的时候,就看过《未了情》。他们在第二届全国黄梅戏艺术节的展演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获得了演出一等奖,名列所有获奖剧目榜首,两个主要演员双双获得表演金奖,几个配角演员也获得了铜牌奖,轰动了安庆,真是可喜可贺。正当大家对戏曲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的时候,湖北团带来了两台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好戏。这么一批年轻人挑大梁,新人、新戏、新思维,有一股青春的气息,一股蓬勃的朝气。”

    杨俊戴着眼镜,上身披着深红带黄色暗花的大披风,静静地听着林毓熙的发言。林毓熙转身回头指着杨俊:“她就是《未了情》中陸云的扮演者杨俊。《未了情》有着强烈的时代感,紧紧的地抓住了‘情’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杨俊秀外慧中,很有灵气,她在剧中的表演,真是玲珑剔透,满台生辉。”
    阮厅长听到这儿,望了望杨俊,会心地笑了。
    座谈会上,有十几位专家相继发了言。专家们对湖北发展黄梅戏所采取的一些举措表示赞赏,对取得的成绩表示由衷的高兴,对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有杨俊、张辉这样的优秀演员感到无比欣慰,夸他们俩是“当今黄梅戏的金童玉女”“当今黄梅戏舞台上的黄金搭档”。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还专门跑到我们的住处来看望这对“金童玉女”。她对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丁永淮和地区文化局局长徐长松说:“我太喜欢你们那两个演员了,你看那个演花旦的,要模样有模样,那才叫个俊;要嗓子有嗓子,那才叫个脆;要玩意有玩意,那才叫个棒。”
    我见缝插针,在一旁补了一句:“孙老师,评‘梅花奖’的时候,您可要帮她说说话。”

    “那是一定,那是一定。”孙毓敏说。
    《未了情》和《双下山》先后在人民剧场、中央党校、中南海的怀仁堂演出了7场,得到了广大观众、新闻界朋友和在京戏曲界专家的高度赞誉,用《武汉晚报》的话说就是“轰动京城”。11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丁永淮的的署名文章,题目是《高洁淡雅洗尽铅华》。文章中说:
    “‘高洁淡雅白玉兰,洗尽铅华出自然。’名为《白玉兰颂》的主题曲再次响起,悠远不息地久久萦绕在观众的心头……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推出的大型现代黄梅戏《未了情》,在北京作了成功的演出。国家一级演员杨俊在该剧中令人信服地塑造了一位身患绝症却一心牵念帮助他人的普通小学教师的感人形象。她那委婉细腻的唱腔,真切自然的表演,无不展示出她丰润厚实的艺术功底,以及她光彩照人的表演魅力令京城观众倾倒,令到场专家领导称赞不已。
    “杨俊从十二三岁起,就在安徽省艺术学校学习黄梅戏,专攻刀马旦,毕业后以女生第一的好成绩,顺利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一部黄梅戏电影《孟姜女》,使她成了一颗新星,被称为黄梅戏的‘五朵金花’之一。1989年她辞别安徽,来到黄梅戏的发源地湖北另辟天地。”
    “她拜著名戏剧导演余笑予为师,刻苦钻研黄梅戏表演艺术,重新创业,从此开始了她艺术事业的春天。她的戏路极宽,青衣花旦,文唱武打,样样拿手。她的嗓音甜润,亮丽厚实,唱腔既深具黄梅戏亲切、质朴、雅韵,又独具楚地丰厚、含蓄、笃实之情。她主演的黄梅戏电影《血泪恩仇录》,深受群众欢迎,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蝉》,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主演新编传统名剧《双下山》,获湖北省戏曲剧种汇演一等奖。”

    “她在这些黄梅戏影、视、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身份各异,性格迵然的动人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她以《未了情》和《双下山》两出戏参加第二届全国黄梅戏艺术节,又获表演金奖……”
    《未了情》和《双下山》进京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未了情》这出戏、杨俊这位女演员,引起戏曲界专家和各评奖委员会评委们的极度关注。1996年,杨俊获得第十三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这次“梅花奖”的演员共22名,另有两名第2次获得“梅花奖”(“二度梅”)。
    当年8月29日,第十三届戏剧“梅花奖”在河北石家庄第一文化宫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和颁奖晚会。河北省省长叶连松、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张庚、赵寻、郭汉城等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奖。
    颁奖结束后,由“梅花奖”获奖者向一千多名观众献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杨俊的一曲黄梅调《架山累累》,令全场观众折服。
    与杨俊同时获得“梅花奖”的有上海京剧院的尚长荣(“二度梅”)、河北艳玲河北梆子剧团的裴艳玲(“二度梅”)、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吴凤花、原为山西省京剧院、现为中国京剧院的李胜素、空政话剧团的杨树泉、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韩延文等22人。按得票多少顺序排名,杨俊名列12位。
    1997年,《未了情》获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排名新剧目奖第一位),余笑予获“文华导演奖”,杨俊获“文华表演奖”,陈精耕获“文华音乐创作奖”。
    第4季度的第2件大事——进京演出,剧目和演员双双获奖,也总算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按阮厅长的话说,“皆大欢喜!”
    那么,第3件大事呢?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84

主题

1613

帖子

238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86

IP属地:广东省肇庆市

发表于 广东省肇庆市 2012-11-25 20: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什么时候更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11

主题

3852

帖子

4719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719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12-1 23: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标签: 杂谈  


现代黄梅戏《未了情》,杨俊(右一)饰演陸云,张辉(左一)饰演刘心磊




     第八篇弛誉宝岛(上)


    应台湾台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前传播事业有限公司的邀请,湖北省黄梅戏剧团将于1995年12月中旬赴台作为期1个月的商业性演出。12月7日,北京演出归来20天以后,我们一行8人乘坐武汉至香港的班机,在武汉天河机场起飞。望着舷窗外翻滚的白云,历历往事一幕一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台湾来客
    1993年5月的一天上午。
    “叮铃铃……”办公室电话钤声急骤地响起。
    “你是老章吗?”
    “罗专员!”
    “是我,罗爱德。我这里来了两位台湾客人,我跟他们介绍了湖北黄梅戏,介绍了你们剧团,他们听了以后很感兴趣。你们挑选几位青年演员,弄几个黄梅戏的清唱、对唱、表演唱、小片段之类的节目,时间就个把小时吧。”
    “好,我来安排。”
    “演出时间定在今晚,演出地点就在赤壁公园。”
    放下电话以后,我把张敏、叶元良、黄胜平找到办公室,跟他们详细介绍了演出的事。
    当天晚上7点,演员们都在化妆,叶元良和黄胜平在调试音响和灯光。我看一切都准备就绪,就走出茶楼去迎接两位台湾客人:台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舜教授、台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长吕紫兰。
    王教授,年近7旬,中等身材,说话慢条斯理。听罗专员介绍,退休前,他曾是台湾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也曾在一家报社当过主笔。后来我跟他打交道多了,才知他老家是浙江绍兴,兄弟3人只有他一人独去台湾。
    吕紫兰原籍浙江,虽然年近60,但大家都叫她吕小姐。吕小姐的丈夫是位国民党的退役将军,她还有一个妹妹在浙江,妹夫叫沈子钰,是浙江上虞市百官镇的机关工作人员。
    这天晚上,我们首先表演了《天仙配》中的《遊鹊桥》。吕小姐看得目不转睛,王教授听得摇头晃脑。随后,张敏、张英的《夫妻观灯》,黄小兰、涂小勇的《打猪草》,石尉华、董小满的《洞房》,张安岚、潘虹桥的清唱、对唱等,都表演得非常出色,博得了阵阵掌声。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王教授吟诵着杜甫的诗句。“黄梅戏真是好听,你们这一拨子演员个个都会唱,个个都漂亮。”吕小姐也点了点头说。
    第二天,我特地把王教授和吕小姐请到剧团,看看我们新建的剧场和办公楼。王教授想请我们到台湾演出,于是我向他介绍了一些程序。“这么复杂啊,不过我记住了。”王教授笑了笑说。
    9月上旬的一天上午,我和张辉正在谈事,陈小芳跑来大喊道:“章团长,台湾来信啦!”
    台湾来信?我急忙接过信,信还没有来得及拆开,张辉就忙凑上来,“是不是王教授来的?”奇迹终于发生了,果然是邀请函,是台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前传播事业有限公司联合发来的邀请函。
    几天后,我主持召开了团长办公会,研究赴台演出的准备工作。不久,各部门将添置计划和预算都报到了团部,结果一统计总预算超过40万元。
    几个月过去了,台湾那边没有任何消息,我们只好干我们该干的事。遵从杨俊、张辉的建议,从安徽请来了著名老导演乔志良和石天明(司鼓)、时应元(教唱)夫妇,重点加工《罗帕记》。请来了余笑予,排练重点创作剧目《未了情》。
    这事儿还得从王继舜第2次来黄冈说起,那一次王教授看了杨俊、张辉排的《未了情》。后来通过几次协商,我们和王教授达成以下协议,签署了赴台演出合同,并作了法律公证。合同规定:
    1、赴台演出人员不超过60人;2、演出剧目:《未了情》《双下山》《罗帕记》《女驸马》《春江月》和一台折子戏(《六月雪》《打神告庙》《戏牡丹》《断太后》等);3、演出地点:台北、基隆、高雄、新竹清华大学等,演出场次17场;4、甲方负担我方演职人员从武汉到台北的往返机票和所携带的演出设备和演出器材的往返运费;演职人员赴台住五星级宾馆,导演、两个主要演员和团长住单间;每个演职员每天补助生活费25美元;我方每演出一场,甲方应付我方演出酬金一千美元。
    合同签订以后,就是漫长而又繁琐的申报、审批手续,直到1995年11月9日,台湾内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才核准、签发了赴台通行证。然而原先申报的领队都没有签发旅行证,其中有省文化厅一位副厅长、地委、行署两位领导等,连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和财政局的一位科长也都未被台湾方面审查通过。
    省文化厅阮厅长得知情况后说:“你记住一条,拿不准的事你就打电话回来请示,不要擅作主张!”这句话成了赴台演出中的行事准则。
    ……
    “女士们,先生们,马上要到香港了,请您作好下机的准备。”
    乘务员的广播声把我从纷乱的思绪中拉了回来。7点02分当我走下舷梯,踏上宝岛台湾那一刻,真是心绪万端。
二 行程受阻
    吃完夜宵回到饭店,已是晚上11点多,我把大家叫到余导房间。“从明天开始,我们要做三项工作,第一是召开记者招待会,声势造得越大越好;第二是去拜访同乡会,比如湖北同乡会呀,这个县那个县的同乡会。”余笑予说。
    11日下午3时,湖北省黄梅戏剧团赴台演出的新闻发布会在国联饭店宴会厅举行。在新闻发布会上,余笑予说:“我是第3次来台湾,这一次带来的是湖北黄梅戏。这一次,我们不光只是演传统戏,还演现代戏《未了情》。从1993年底首演以来,《未了情》已经公演了400多场。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上,《未了情》获得金奖,名列榜首,两个主要演员双双获得个人表演金奖。”
    新闻发布会一开,报纸、电台、电视台不断地发布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来台公演的消息,一时间,台北被闹得沸沸扬扬的,每天都有不少湖北同乡来看望剧团,打听演出消息。
    按原定计划,我们的首场演出是在基隆市文化中心,演出时间是12月14日晚7点半,演出剧目是《未了情》。“今天已经是11号了,是大部队出发的日子,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我拨通了黄冈的长途,结果得知石水仙他们还没出发。
    “只叫我们待命,没叫我们出发。”石水仙说。
    糟了,肯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放下电话找到余导:“大部队还在黄州。”
    余导听我说到这儿,连忙从沙发上站起,半晌没说出话来。我们赶紧到处打电话找王教授,可他儿子说也在急着找他。
    王教授失踪了?
    已是凌晨3点,我推开窗门,呆呆地望着窗外。凌晨4点多钟,我矇矇眬眬睡去,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啊,是王教授。
    原来,昨晚他去找吕小姐去了。吕小姐要求,要把她妹夫沈子钰也带过来。但是入台通行证不好办,何况时间也不允许。可吕小姐发话了,什么时候把沈子钰的签证办好了,什么时候就给大部队机票钱。
    送走王教授,我又打电话给石水仙,要他赶紧帮沈子钰办好赴台的签证。14日电话铃声响起,是石水仙打来的:“报告一个好消息,沈子钰的入台通行证办好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我真得是喜出望外,两行热泪情不自禁地滚落下来。“多亏了地区公安处的同志。”石水仙接着说,“按常规,这件事是不可能办成的,他们说为了家乡的黄梅戏,为了黄冈他们特事特办。”
    16日,41名赴台人员乘坐香港至台北的航班,中午1时抵达台北中正机场。在最近的几天里,多少焦虑,多少期盼,多少惶恐和不安,压得我吐不过气来。当在机场上看到我们团的人时,那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序幕已然拉开,我们在台北演出的开场锣鼓即将敲响。
三情撼台北
    19日晚7点,国家剧院门前已是人流涌动。一位老先生和他夫人站在宣传橱窗前,仔细地看着《未了情》剧照和剧情介绍。老先生年近7旬,一米八几的个儿。他们聚精会神地看着看着,突然间两位老人都老泪纵横。
    这位老先生和他的夫人,就是省文化厅阮厅长托我在台湾要找的人,这位老先生名叫帅元甲。
    7点半,大幕徐徐拉开,观众厅里爆发出炽烈的掌声。《未了情》主题歌“白玉兰颂”响起,全场1500多名观众摒住了呼吸,全神贯注地关注着舞台上人物的命运。观众席中,时而传来阵阵抽泣声……老先生和夫人都哭了,任凭眼泪流淌着,也不去揩一揩。当卖龟人高喊“我以为这个世界都假完了,不,这里还有真的”时,台下又爆发出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
    演出结束谢幕了,观众不忍离去,仍站在剧场里长时间地鼓掌。首场演出成功了!湖北省黄梅戏剧团创造了历史!
    戏刚散场,一位60多岁的先生在剧场门口突兀地问我,“你是团长吧?”一口地道的黄梅话。
    梅国庆一把拉着我的手说:“幸会幸会,我叫梅国庆,祖籍孔垅梅壩,这是我的名片。”我接过名片一看,梅国庆,陆军退役上校。
    “谢谢你,给我们送来这么好的一出戏,我一家人看戏的时候都哭了。”梅国庆说。
    台湾艺术学院戏剧系顾乃春教授陪同美国艺术界一位女士观看了《未了情》,看完戏后他对我们说:“大陆戏曲在表演、导演手法上有很多改进,表现内容也受到台湾观众的欢迎。”
    台北沸腾了,报纸、电台、电视台纷纷报道《未了情》。《中国时报》用一整版的篇幅,以“一出《未了情》牵动万人心”的通栏大标题,生动详尽地介绍了《未了情》在台北国家剧院演出的盛况。
    就在《未了情》首演第2天,我刚用过早点,王教授就跑来找我,说有人想见我。原来是一位老先生,名叫李焕,祖籍汉口,前台湾行政院院长,同我还是复旦校友。
    李焕笑了笑说:“今天真是太巧了,不仅见到了同乡,还见到了校友。”
    王教授指着跟李焕一道进来的先生介绍说:“这位是金瓯高级女子中学的校长罗亨湖先生。
    “我们金瓯女中的一些校领导、老师和董事们,昨晚看了你们演出的《未了情》后,都非常震撼。大家建议校董事会为全校师生公演一场,让大家都受教育,知道怎样去做一个好老师,怎样去做一个好学生。”
    李焕刚一说完,罗亨湖接着说:“好,我们就按董事长的意见办,为全校师生公演员一场《未了情》。明天中午,董事长宴请剧团的领导、导演和主要演员,请团长一定转告。”
    “谢谢李先生!谢谢罗校长,我们一定光临。”第2天中午,余笑予、杨俊、张辉和我出席了李焕先生举办的欢迎宴会。24日中午,罗亨湖代表金瓯女子高级中学宴请我团的全体人员。
    25日晚,《未了情》在国军英雄馆演出,来了近千名观众,其中有个超级戏迷叫朱高正。戏演完了,演员谢幕了,就是这个超级戏迷,一摇三摆地走到后台,问问这个,问问那个。
    “团长,要不这样,定个时间,我请全团吃饭。”他马上又接着说,“《未了情》在高雄能不能再加演一场?到时候我来给你们做广告。”说到这儿,他抬腿就走了。
    朱高正没有食言,28日中午,他真的在高雄尖美大饭店宴请全团演职员。当晚7点半,在国军英雄馆加演了一场《未了情》。当戏演到第4场的时候,特意安排了幕间休息,朱高正拿着话筒走上舞台,号召大家给剧中老师献爱心。
    演出结束后,朱高正将一个大纸包递给我:“团长先生,这是高雄父老乡亲送给你们的大红包,一共是新台币20.64万元。”
    我激动地接过大纸包,边说谢谢边给他鞠了一躬。当天晚上,我们一直闹到午夜12点多钟。
    30日晚7点半,国家剧院。剧场里座无虚席,金瓯女子高级中学1500多名学生个个都穿着黑色校服,黝黑的发辫间都别着一朵小白花。“我走时,带上你的亲笔信,黄泉路上细品评。陸云我此生无悔也无恨,面带笑容对死神!”唱到这儿,杨俊泪流满面,张辉已泣不成声。台下学生一下子齐唰唰地站起,有的在失声痛哭,有的在无声抽泣。
    演出结束后,李焕邀请全体演职人员消夜。“这是给你们的出场费,新台币30万元。另外,还有一个董事长个人送给导演和几个主要演员的红包。”饭桌上,罗亨湖说。
    消夜持续到凌晨1点多钟。第二天一早,我还睡眼矇眬,黄梅同乡会的吴序珍跑来找我,说是帅老先生要见我。
    出门的路上,见到这条过往的街道,看到那排熟悉的门店,不禁令我想起我和帅老先生第一次见面的那种喜悦,想起在台湾的这些日子里被乡音、乡情所包围的那份甜蜜。(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11

主题

3852

帖子

4719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719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12-7 09: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团长,到了。”吴序珍的话,把我从回忆的思绪中拽了回来。我抬眼一看,是长春路的升祥茶行。
升祥茶行的老板叫林日升,他也是一个黄梅戏戏迷。为此,他特意请我们喝过一次茶,吃了一次饭。林老板按我们各自喜好,给每人泡了一杯茶。
“我是红茶,有味。”余笑予抿抿嘴说。
“我是绿茶,清香。”杨俊笑了笑说。
“我是黄茶,浓香。”张辉说着“扑哧”一笑。
“请问林老板,这茶为什么叫冻顶乌龙?”我有点好奇。
林老板给我们续上水,就打开了话匣子,“清代咸丰十五年(1855年),南投县鹿谷乡书生林凤池,到福建去读书、赶考,书读完了,考试也考完了,在还乡的时候,他带回了36株武夷山乌龙茶的茶树苗,种在冻顶山上,冻顶山海拔只有700多米,没有积雪封冻,只是雨水多,茶农必须蹦紧脚尖才能上山,这蹦紧脚尖就叫冻脚尖。所以,这个山就叫冻顶山,故而叫冻顶乌龙。”
不一会,帅老先生见我来了,马上喊着:“华荣团长。”
“你们到台湾来演出不容易,现在演出快要结束了,同乡会的几位同仁商量了一下,决定给你们剧团里的11个黄梅伢,其中包括3个黄梅女婿伢,每人送新台币3000元,好让他们在台湾买点礼物带回家。要走了,真是舍不得你们。”帅老先生的眼圈红了。
我的心里一阵发酸,眼泪也滚落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11

主题

3852

帖子

4719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719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12-7 09: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双下山》演完第一场,朱高正又走上舞台,“他们是答谢演出,不卖票,我们台湾的父老乡亲是最好客的,客人临走之前还为我们演出,我们为客人送点茶水钱应不应该啊?”
台后一下子出来了6个年轻人,他们双手捧着一个纸箱,齐刷刷地站在舞台两侧。《双下山》演出持续到5点多钟,谢幕的时候,一群戏迷排着长队请杨俊、张辉签名。
散场了,有两件事让我惊叹不已。一件事是,广场上看戏的观众有2.5万多人,人人都是席地而坐,走的时候看不到一块纸片;第二件事是,演出合计募捐新台币149万余元。
晚上吃饭时朱高正说:“这笔募捐款中,先给团长50万,提取50万作为购买返程机票的预留款,货运费我想办法要他们免。余下的钱,依照团长的意思,我帮你们换成美元,交给团长带回去。另外,王教授的高利货我已经帮他还了。”
不待朱高正说完,杨俊惊讶得几乎要叫了起来,“你帮他还了?你真是个活菩萨!”
吃完饭后,朱高正跟我说:“你们和王教授之间的账该不该算,是一回事,算了以后该不该清账、怎么清帐,是另一回事。前者是规格,后者是道义。”我明白朱高正的意思,他是要我们既要遵守规则,又要奉行道义。这个“匪夷所思”,还总是处处为我们着想。
4日上午,我和王教授有一次长谈。
“本来是两家公司联合邀请你们来的,他们看票房不佳先后都撤了,我只有一个想法,哪怕是倾家荡产,我也要把这件事情做完、做好。”说到这儿,王教授从上衣口袋掏出一张欠条。
我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本人王继舜邀请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来台公演,因种种因素致票房不佳,亏损过巨,欠湖北省黄梅戏团费用新台币194.5万元。本人将于一年内亲赴武汉送去欠款,恐口无凭,立此存据。王继舜,1996年元月4日。”欠条上还盖有王继舜的私章。
事情也真巧,1996年4月3日,我们在江苏宿迁演出时,他正在他的侄儿王汉章处。得知我们来宿迁演出的事,他跑来要请我们全团吃饭,席间他又提起欠款的事。
我拍了拍王汉章的肩膀说:“为了你伯父过得无忧无虑,健康快乐,你二伯欠我们的钱免了,不用再还了!”
“不用再还了?”王教授瞪着双眼望着我,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元月5日上午,湖北省黄梅戏剧团赴台演出的全体人员,在台北中正机场乘坐台北至香港的班机,再由香港转机飞回武汉。朱高正、王教授、金瓯女子高级中学校长罗亨湖等到中正机场送行。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再见了美丽的宝岛台湾!再见了台湾的父老乡亲!(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11

主题

3852

帖子

4719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719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12-7 16: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篇 情留蓉城


    “谁说中国没有歌剧,《未了情》既是黄梅戏,又是中国歌剧,中国的乡村歌剧。他们在乌克兰参加国际艺术节时,西方的艺术家们就把黄梅戏称作东方的乡村歌剧……”


    10月25日至11月5日,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在四川成都隆重举行,来自24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和德国、蒙古、以色列、印度等国的艺术表演团体,2000多名演员,52台剧目参演。《未了情》作为湖北省唯一的一台剧目,也是黄梅戏唯一的一台剧目参加了这一盛会。
    《未了情》自1993年年底搬上舞台,就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誉和热情欢迎。几年来,先后在湖北、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北京、台湾等地演出了400多场。几年来在该剧中,有29人次获得21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杨俊也于1996年荣获第十三届戏剧“梅花奖”,成为湖北黄梅戏演员中获得此奖的第一人。
    对于《未了情》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省委书记关广富作过这样的批示:“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成立以来,建树卓著,有口皆碑。”省长蒋祝平半月之内连续作过两次批示:“如此成功,要认真总结……加以宣传。”
    几年来的辛勤耕耘,终于结出了丰硕之果。1997年6月初,《未了情》已被评上“文华新剧目奖”,并于10月赴成都参加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省文化厅特别强调,要确保杨俊能赴成都参加演出,千万不能缺席。
    为落实省文化厅的指示精神,剧团党委会和团委会召开联系会议决定:一、过了国庆节,就请余导来排戏,一点一点的抠,精益求精。二、天幕景和舞台流动景片使用过久,有些地方开始破损褪色,要按戴楚东的原设计方案重新绘制一堂。三、向市里申请业务补助经费10万元。
    我将省文化厅的指示精神和我们研究的意见,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市委书记刘友凡亲自打电话,把财政局局长余爱东叫到他办公室,批给剧团补助经费10万元。
    10月中下旬,参演人员已经组成,领队:省文化厅副厅长阮润学、黄冈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荃蓉、市文化局局长刘民华。随剧团去成都的还有湖北省黄梅戏剧团艺术总监、导演余笑予、《未了情》编剧之一宋西庭、市政府副秘书长沈国汉、市委宣传部调研员陈勇,我和杨俊还特邀了原文化局局长、现任市人大法制办主任徐长松。
    剧团到达成都后,阮润学、胡荃蓉主持召开了第五届中国艺术节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演出《未了情》的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沈国汉、杨俊和我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两年前,在北京工人俱乐部,《未了情》赢得文化部领导和专家、评委们的高度赞誉,使《未了情》得以评上文华新剧目奖,并参加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两年后的今天,也同样是这个日子,我们在成都胜利影剧院演出《未了情》。
    这个日子就是11月3日。当晚,胜利影剧院座无虚席。来观看演出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各院团著名演员,内行看门道,他们当然更注重看演员的表演,尤其是要看杨俊的表演。在“战前”动员会上,导演余笑予反复强调说:“今晚来看戏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全国戏曲舞台上的精英,他们个个都会挑刺,要想把这场戏演出彩,只要我们认真做到这8个字——”
    “哪8个字?”杨俊急忙问自己的师父。
    “用心、动情、一丝不苟。也就是你自己常说的,《未了情》要用‘心’去演,只有用‘心’去演,才能动情,只有动情,才能感动观众。演员的每句唱、念、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舞台动作,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一丝不苟。灯光、音响、服、化、道以及舞台景片的流动,都要配合得一丝不苟。”
    听了师父这番话,杨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她的心在对自己说道:“是啊,‘心为万事之主’,只要用‘心’去演了,《未了情》一定会轰动成都,你应该有这个信心。”
    杨俊是一位既有深厚戏曲功底,又具有现代气质的演员,她拍过不少电影、电视剧,在内心体验、内省素质、贴近生活等方面,优于一般的戏曲演员。杨俊非常有灵气,又经历了参加全国黄梅戏艺术节、进京、赴台这些重大演出的磨炼,戏已是烂熟于心。
    在当晚演出中,她把陆云的善良与坦诚,内在的痛楚与外在的沉稳,刻画得是那样的真切、细腻,入木三分。在第五场,她坐在轮椅上唱的那一大段咏叹调,既是地地道道的黄梅戏,又颇具东方歌剧的韵味,浑厚、委婉;既有金属般的铿锵之声,又有如江南丝竹般的细腻、缠绵,如泣如诉;既深具黄梅戏的亲切、质朴、幽雅之韵,又独具楚地丰厚、含蓄、笃实之情。
    由于杨俊的出色表演,整场演出观众鼓掌多达40多次。演出结束了,演员几次谢幕,观众仍不忍离去,谢幕持续了30多分钟。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本届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姚欣情不自禁地跳上舞台,从报幕员手中“抢”过话筒激动地说:
    “今晚,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演出的《未了情》,把现场的观众征服了,把我也征服了。谁说现代戏没人看?今晚,胜利影剧院座无虚席,观众边看戏边鼓掌边流泪,戏完了仍不忍离去。这说明,现代戏还是有人看的。《未了情》作为大陆赴台演出的第一部现代戏,在台湾一公演就引起极大轰动,有的报纸用的通栏大标题就是,‘一出《未了情》,牵动万人心’。《未了情》在台北、高雄连演多场,满场观众也都是边看戏边鼓掌边流泪,当时我就在台湾目睹了这一动人心魄的场面。谁说中国没有歌剧,《未了情》既是黄梅戏,又是中国歌剧,中国的乡村歌剧。他们在乌克兰参加国际艺术节时,西方的艺术家们就把黄梅戏称作东方的乡村歌剧……”
    台下又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领奖的时候正是李岚清同志给我颁奖,正当我和李岚清同志握手的时候,新华社记者陈爕拍下了这一历史瞬间,李岚清同志和我握手的照片成了新华社通稿,登在各大报刊头版最显著的位置。
    一进化妆室,杨俊就瘫软地坐靠在椅子上,我连忙走过去问她:“怎么样?”
    她摇了摇头,似乎是没有一点力气回答,我把她的茶杯递给她,她喝了一口水,缓了缓神,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心好累……好累……好过瘾……好开心,演了几百场,今天晚上是演得最好的一场,最好的一场。”
    杨俊演了几百场,我站在剧场看了几百场,今天晚上的演出确实是她演得最好的一场,是一场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演出。
    《未了情》的精彩演出,立刻在成都引起强烈反响。记者王琼当晚就在“《未了情》情留蓉城”的特别报道中详尽地描述了《未了情》在胜利影剧院的演出盛况:
    “当晚,胜利影剧院温暖的空气中飘荡着黄梅戏亲切、熟悉的曲调,观众们聚精会神地凝视着舞台,《未了情》撞击着每个人的心房,令人们感动、落泪。仿佛有一种力量,使得这么许多几乎被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麻痹了神经的现代人悚然动容,继而内视、反思。”“该剧由戏剧界‘怪杰’、著名戏曲导演余笑予执导,国家一级演员、黄梅戏剧界‘五朵金花’之一的杨俊主演。该剧……曾应邀赴北京、台北等地演出,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华西都市报》在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闭幕侧记中,第一个提到的剧目就是《未了情》,“胜利影剧院,黄梅戏《未了情》演出地座无虚席,影剧院一位工作人员感触颇深地说:‘只要戏好,戏迷多得很。’”
    戏迷确实多得很,在我们下榻的华茂宾馆就碰上好几个。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女服务员端着一盆菜来到我们桌边问:“你们是黄梅戏剧团的吗?这是我们经理送给你们的川菜名菜‘辣子鸡’。”“送给我们的?为什么?”我问。
    女服务员说:“我们昨晚看了你们的戏啰,你们的戏演得就是好嘛,经理说——”“感谢你们给成都送来了这么好的戏!”经理笑容可掬地走过来说。“经理呀,你太客气了。”不知是谁客气地说了一句。
    经理拖把椅子在我们旁边坐下,“我有个想法不晓得你们同意啵?”“啥子想法?”余笑予在一旁用四川话问他,杨俊、张辉边瞄了瞄师父一眼边抿嘴笑了笑。“你们能不能在成都再多演几天,如果能多演几天,在我这里吃住,我只是象征性地收点费。”停了一会儿,经理说,“要不,你们的吃住我华茂全包了。”
    正在这时,又有一位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他自报家门:“我是从绵阳市来的,昨晚我看了你们的戏,激动得一个晚上没睡着觉,我找了好几个宾馆才找到你们,我想请你们到绵阳去演出,演十天半月都行。”
    同桌吃饭的人都看着我,我想了想说:“你们对黄梅戏的热爱和对我们剧团的关心和爱护,我非常感激,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这次来成都是参加艺术节的,只带了《未了情》一台戏,好多黄梅戏的传统戏,比如《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都没带来。”“我们绵阳的人可喜欢老黄梅戏的。”“等我们回去以后,多准备几台好戏,到成都来,到绵阳去。”
    他们听我这么讲,就只好说,“好好好,我们等着哩。”
    还有一位戏迷是一个学生,叫孙晓晖,家住在成都无缝钢管厂,她看了《未了情》后给杨俊写了一封长信。“您将老师的善良、质朴、豁达和那人类灵魂工程师所特有的‘富有’,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佩服。由于家中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曾打算放弃学业,是我的老师鼓励我,给我信心……现在,我是校学生会宣传部长。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老师,我会有今天吗?在卖绿毛龟那场戏中,当佳佳流着泪对您说,‘不!我不能没有老师,同学们不能没有老师’时,我哭了,很伤心地哭了,我真想站起来大喊,‘学生不能没有老师呀’!”
    杨俊看了这封信感动得落泪了。当她再一次落泪的时候,不是感动,是激动,是在文华奖单项奖颁奖现场。
    11月5日上午9点开始,文华奖单项奖颁奖仪式在欢快、喜庆的气氛中进行着,余笑予获文华导演奖、陈精耕获文华音乐创作奖,杨俊获文华表演奖。当杨俊捧起文华表演奖的奖牌时,她激动得哭了。
    正在这时,姚欣同志正好走了过来,他大着嗓门说:“杨俊,祝贺你!”边说边握住杨俊的手,“去年你获得了‘梅花奖’,今年又获得了‘文华奖’,双喜临门,可喜可贺!”“谢谢姚局长的鼓励。”杨俊边说着边不好意思地用手背揉了揉双眼。
    姚欣见状,知道杨俊刚才是怎么回事,便拍了拍她的肩膀:“不是我给你什么鼓励,而是你在不断地给我创造惊喜。”“是鼓励嘛!”杨俊有点娇羞地说,“那天你在胜利影剧院说的那番话,说得我快要醉倒了。”“不是醉倒,是累倒了吧。”姚欣的话说得杨俊有点不好意思。
    晚上7点半,我们来到成都锦城艺术宫。艺术宫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五彩缤纷的鲜花装点着锦绣大舞台。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会场的时候,锦城艺术宫内顿时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8点15分,李岚清庄严宣布:“我宣布,第五届中国艺术节胜利闭幕!”
    闭幕式结束后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第一批上台领奖的是话剧《地质师》、舞剧《远山的花朵》、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川剧《死水微澜》、壮剧《歌王》等五部获文华大奖的获奖者,第二批上台领奖的是获新剧目奖的获奖者,《未了情》是新剧目奖的第一名,所以我领奖的时候正是李岚清同志给我颁奖,正当我和李岚清同志握手的时候,新华社记者陈爕拍下了这一历史瞬间。李岚清同志和我握手的照片成了新华社的通稿,登在各大报刊头版最显著的位置。
    这是历史的见证!
    这是湖北黄梅戏的骄傲!
    是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骄傲!(本文为《黄梅戏回“娘家”》最后一期,至此全文19期连载结束,谢谢读者朋友的支持与厚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