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2
中尉
 
- 积分
-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

楼主 |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长征。。。。。。。一个“高龄”小学生(72)
一九四五年出生的回乡知青夏従文是新洲县人。他的父亲十九岁走上讲台,终身从教。一九五七年反右之前,是黄冈地委党校的中文教师。因为“社会关系”一九五七年冬,被打成极右,“双开”。
夏従文一九六零年十二月二十六,随大哥来到龙感湖农场。在一场八队劳动。一九六二年春天,二分场职工子弟小学两个老师到了一场八队,调查每个家庭的“适龄儿童入学情况”。他们发现夏從文,夏從武兄弟都属于“适龄儿童”。动员大哥,让他们俩秋季入学。大哥说,两人同时入学,家庭负担不起,打算让夏從武一个人入学。来的两个老师商量了一下,对大哥说,夏從文十七岁了,已经属于超龄了。今年勉强可以入学。明年就绝对不行了。夏從武明年还可以入学。。。。。。。。
一九六二年春天,夏從文以十七岁的“高龄”走进了龙感湖农场二分场职工子弟小学六年级。六年级只有一个班,一共有“十八勇士”;夏從文,王春木,严传金,刘之洪,陈爱娥,吴常娥,严小梅,杨延龄。。。。。
十八个同学分别来自一分场,二分场,三分场和总场。(陈爱娥来自总场运输队)班主任洪万鹏老师(八十三岁高龄,健在)教语文。(黄梅孔垄罗坝人)数学老师易凤仙黄冈县人(已逝世)
一场八队到二场小学,大约五里。那时候农场人烟稀少,早晨,更是行人寥寥。“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糟。”的大排干的两岸,就是脚下的路。从春到夏,无论风雨交加,夏從文早晨总是全校第一个到校。因为路远,夏從文中午在场部食堂就餐。每餐二两米饭,一分钱的洋葱或包菜。食堂卖饭的小女孩看我每餐二两米饭,只有鸡蛋大一团,就给我满满一大搪瓷缸洋葱。那也是能够填肚子的啊!
六月底,开始备考。班长陈爱娥给十八个同学每人一张表格。年龄,籍贯,家庭住址等等,都好填,就是“家庭成分”一栏,把夏從文难住了。别的同学都交了“卷”,夏從文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就向班长请假,回家向大哥请示。大哥一看,笑道:就填贫农!
东窗事发,学校领导开会讨论夏從文“隐瞒家庭成分”的严重问题。经过激烈争论,天平倾向以洪老师一派的一边。结论是,未成年人隐瞒家庭成分,“有错无罪”。同意夏從文参加即将来临的升学考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升学考试结束之后,学校举行了散学仪式,还有别开生面的晚会。男生把从湖中采摘来的莲蓬堆在每个同学和老师的面前。很晚才散会。第二天早晨,十八个同学和老师道别,各奔东西,各自回队参加劳动。不少同学如此一别,竟然是“永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