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过路的王奶

[古塔茶馆] 我在黄梅十五年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长征------桃花源一样的学校(79)




一九六二到一九六五这三年,孔垄镇还没有通电。黄梅二中当然也没有电灯。自然没有电铃。上下课都是听钟声。一个直径一米左右,高一米五左右的紫铜大钟,挂在一个巨大的木架上。钟内一个拳头大的重锤连着一根油光光的麻绳。负责敲钟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王。身躯高大。看老王敲钟,脑中就会浮现《地雷战》中的那位敲钟的英雄形象!离开学校以后,我回到了农场,在夜晚,在雨雾迷蒙的夜晚,经常听见远在五里外的我们学校的钟声。。。。。。。
老王除了负责敲钟,还负责全校二十四个班的晚自习照明。一个班一个汽灯。每个教室的天花板正中有一个大铁钩,晚自习之前,老王就把二十四盏汽灯点燃。由班级值日生提到教室去挂好。老王天天晚自习都要到每个教室检查,不亮的就用通针捅一捅。九点钟下晚自习,值日生负责把汽灯送到老王那里去。如果差一个,老王就会到各班去找。
学校没有小商店,没有卖零食冷饮的,卖文具的也没有。连开水都没有。饿了,吃自己带到学校的花生,蚕豆,红苕,炒米泡。渴了喝冷水。买什么都要到三里开外的孔垄。荷包里有钱的同学极少。学校好像是桃花源,没有货币流通。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长征------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80)




我们班一(四)班,一共四个女生:马和美,姜福云,郑容芳,XXX。临近毕业考试,姜福云就有些神经错乱。上厕所也把复习资料带着。别人提醒她:姜福云,你拿一块转坐着读,不舒服些吗?她说,拿转的时间,还可以多读一遍!刚刚放下考试的笔,她就住进了龙感湖农场总场医院。病危通知书和武汉市船舶工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同时送到她父母的手中!全校四个毕业班的毕业联欢晚会上,没有姜福云的倩影!她自己离开了她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了!姜福云到底得的什么病,在那个时代的医学水平,没有答复。生前的姜福云,身高一米六五,还没有停止呼吸,身高就像一个幼儿!她死后,她的爸爸把轻轻地她抱进了一个不到一米长的肥皂箱!
那个年代,女生和男生朝夕相处,共一个饭桶吃饭,在一个教室上课,却“没有共同语言”。男女生不同桌。男女生只和任课老师对话。早读,天还没有大亮,我到教室去读书,如果教室里只有女生,我是不会进去的。中学生谨记孔子的“男女授受不亲”。那个年代的中学生的年龄和现在的大学生差不多,但完全没有像今天男女生勾肩搭背,甚至亲吻的现象。是否有“暗恋”,不得而知。也许,因为贫困,物质匮乏,囊中空空如也,没有恋爱的基础吧!
男老师和女生恋爱结婚,在那三年中,仅此一例:一个往届毕业的女生,孔垄镇街居民。和我们学校武汉籍的李宗浩老师结成伉俪,曾经轰动一时。
一个中学教师,一月工资五十元左右。猪肉牌价七角。菜籽油,棉油,都是凭票供应,七角一斤,每人一月四两(200克)五十元在当年可以买到七十一斤四两猪肉或食油。相当现在的1000多元吧。但在那个年代就是高工资。
学校教工食堂的饭菜,是先登记,吃什么菜,吃多少饭,早晨登记中午吃,中午登记晚上吃。一个小瓷碗里装一点清水,卧一个鸡蛋蒸熟,就是上了档次的菜。一般有家有室的教师都是登记新鲜蔬菜。只有单身老师吃荤菜。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长征------学雷锋的年代(81)




一九六五年,反对“只专不红”的阴霾笼罩了校园。学生读书,都是悄悄地用功。读书,都是跑到鱼池边,寝室后的小树林里。教室一天到晚都是沙漠一般,了无人迹!
大张旗鼓地“学雷锋,做好事。”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到一个位子。我是天天到食堂帮助挑水。从东港到学校食堂,一箭之地。我每天下午放学之后,至少要挑五担水。一担水七八十斤,很吃力。
除了功课表上的每个星期两节劳动课外,学校经常组织我们经常到附近农村去和贫下中农“三同”。棉花优良品种很宝贵,到播种的季节,我们就到小麦地里,把一颗一颗的棉子往泥里按,到五里闸,白湖渡去插秧,越走越远。经常是很早出校门,天黑了才回学校。两不见天。精疲力竭,还要装做“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兴高采烈地样子。我们那一届升学语文考试卷上的作文题就是《和劳动人民在一起》。
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已经是藕断丝连,我们不许学英语学俄语:啊请哈拉少!达斯维达尼亚,达瓦尼西,乌拉。。。。。
为了学好俄语,浪费了我们的时间,消磨了我们的青春。党支部书记陈是尔经常给全校师生作报告。什么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逼债,怂恿新疆五万人叛逃。。。。。报告的内容只许耳听,不许笔记。
我们听说,陈是尔书记的父亲土地改革时期被划成地主,民愤并不大,陈书记大义灭亲,亲手把地主父亲枪毙了!从此一路走红,成了全国教育战线的一面红旗。曾经三次进京接受伟大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可是,后来听“学弟们”讲,陈是尔,是个伪君子,是混进教师队伍里的一匹白眼狼,在文革期间,被毛主席的红卫兵打断了一条腿!被赶出了黄梅二中!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长征--------黄梅孔垄印象记(82)





孔垄,是黄梅县三大镇之一。坐落在黄(梅)小(池)公路的中段。六十年代的孔垄,很小,只有从东到西青石板铺成的五百米长街。宽不过五十米的东港小河,像一条玉带,沿着东西向的孔垄街自西往东静静地流淌。我在比赛的作文《我的故乡黄梅》中,把东港毫根据地信笔写成“这是母亲河长江的遗迹,”竟然获奖。也许因为孔垄太小,也许因为没有高楼大厦,在周边的农村中,孔垄没有鹤立鸡群之势。一个铁匠铺,就是孔垄的工业。三两家小商店,是孔垄商业的代表。没有超市,清早,周边农村的农民把蔬菜,鸡鸭,新鲜鱼,河虾,野味摆在街边卖,太阳三杆,像露水一样的集市就渐渐散去。只有几块风干的猪肉还摆在街边的屠凳上,几只绿苍蝇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

孔垄街的中段,有一家不打眼的文化馆。馆长兼管理员的是一位很文静很和蔼的文质彬彬的中年女子。藏书不多,估计不过三千册,但都是现代著名作家的著作。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六如的《六十年的变迁》,法国女作家的《搅水女人》,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玉宝的《高玉宝》,曲波的《林的海雪原》,日本作家的《乡根风云录》,《倪焕之》,《家》,《上海的早晨》,《野火春风斗古城》,秦瘦鸥的《秋海棠》,曹雪芹的《增评补图石头记》,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我的大学》,《童年》,《在人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契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我都是在这里借阅的。在孔垄小镇读书三年,孔垄文化馆的图书,被我囫囵吞枣地读了不下三百本。上语文,数学,俄语,物理,化学,我是认真听课的。上地理,生物,历史,我就偷偷看小说。

孔垄有什么特产,我不知道,孔垄有什么名小吃,我也不知道。只有孔垄的文化馆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长征------李老师的婚事(83)




黄梅二中偏居一隅,虽然是黄梅三大中学之一,但毕竟是乡村中学。生活条件很差。像我们的语文老师沈迪文,是本地人,星期天可以回去和家人一起打个牙祭,杀只鸡什么的。家在外地的单身老师就苦了。平时就没有什么好伙食,星期天,家住本地的老师都走了,食堂大师傅更不好为几个单身汉老师杀鸡宰羊。
李钟浩老师,武汉人。资本家家庭出身。武汉黄梅,千里迢迢,交通不便,不熬到放寒暑假,是莫想回家的。学校食堂平时最好的菜,就是荷包蛋,青椒炒肉丝。整个孔垄街也没有一家像样的饭店酒楼,一个月五十多元的工资怎么也花不完。
李老师苦行者的生活,被他班上的一个女生看在眼里,这个女生就住在孔垄街,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女生把李老师的情况对妈妈讲了,妈妈就让女儿在一个星期天中午,把李老师请到家喝鸡汤。李老师鬼使神差地赴宴。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凡请必到。就像回家。当然,女生请老师吃饭,那是滴水不漏的高级机密!除了母女和李老师,天知地知外,什么人都不知道。
女生毕业之后,只能在孔垄街上找一些杂事做,贴补家用。因为已经脱离了学校,就不怕可畏的人言。女生几乎天天送菜到学校,每个星期天,李老师必定到女生家打牙祭。师生恋成了公开的秘密。整个黄梅二中,是满城风雨,这在当年,可是公鸡蛋一样轰动的新闻。在舆论的压力下,李老师和他的女学生一直不敢结婚,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来临之际,老师和学生恋爱,那可是不道德的!李老师的寝室都被造反派,红卫兵的大字报封起来了!
那个女生很坚贞,非李老师不嫁。他们二人的婚事一直拖到文革后期,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女生已经二十七八,成了名符其实的老姑娘,李老师四十开外,满头白发,还没有度蜜月,就成了老夫老妻了!。。。。。。
现在,改革开放,多么好,中国人男欢女乐,多么自由。多么幸福!大导演,XXX,三妻七子女,女婿竟然比岳母娘还大九岁,老公比老婆大三十一岁。二十一世纪,好像回到了一百年前的帝王时代!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7-5 17: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长征。。。。。黄梅二中的阶级斗争风(84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阶级斗争的春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前一年,悄然潜入黄梅二中的“夜”。每一周的班会,不再纠缠班级些些小事,议题都是有关政治的内容。“剖腹挖肠,报上当。”就是自己找自己的茬,自己讲自己的坏思想。比如,想当工程师,想当科学家,想当作家,想当这“家”那“家”,都是“只专不红”的“白专”道路。
郑容芳在课后对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打招呼;萧従文不能当班干,他的父亲是右派。凡是出身上中农,富农,地主,右派,历史反革命家庭的同学,都不能当班干部,不能入团。已经当上班干部的一律清洗出去。“三更灯火五更鸡”凡是读书认真,成绩优异的同学,都受到了点名批评。
到农村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和农民一起劳动的时候,不能谈论阶级斗争以外的话题。要忆苦思甜。要批判“万恶的旧社会”,要畅谈新社会的幸福生活。
张河那边,有一个富农出身的人,上午在麦地里薅草,中午回家吃饭,把薅草的锄头丢在麦地里,下午突然生病发烧,没有去把锄头拿回来,被认为是“想害死贫下中农”。
党支部书记陈是尔经常给全校师生作报告。国内,国际的都有。苏联背信弃义,逼债,撤走专家,挑拨新疆少数民族叛逃苏联。“古巴不怕美国强盗。”凡是报告,都是只许听,不许记笔记。
作文比赛,书写比赛,数学比赛,和苏联小学生的俄语通信,都一律取消!
在黄梅二中的校园里,再也听不见朗朗的读书声!
在黄梅二中的校园里,阶级斗争的风,一阵紧似一阵。。。。。。。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