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一桥维修方案形成存在重大瑕疵! ——黄梅县政协委员赴大桥局调研的报告 7月15日上午,黄梅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到九江大桥公路桥管理局,就九江大桥一桥(以下简称一桥)封闭维修和二桥对两地车辆优惠情况进行了调研。九江大桥管理局副局长盛继国和江西省交通厅设计院原院长、九江二桥总设计师吴宝诗就一桥维修方案的形成和和有关情况等向委员们进行了介绍。吴院长和盛局长并就委员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据介绍,一桥将于10月份进行全线封桥维修,时间约3年半,维修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由于大桥管理局目前属于国有公司制企业,需要考虑投资的回收与回报,因此,维修结束后,将会继续收费。至于对九江和黄梅两地车辆采取怎么样的优惠,待另行研究。为了便于两地人民群众往来,一桥在维修期间,预留5米宽的通道,供行人、非机动车、菜农三轮车的通行,但禁止四轮机动车通行。 委员们认为,运行20多年的一桥,已是伤痕累累,既有外伤,又有内伤。桥不知痛,人心痛,维修确有必要。一桥目前存在的病害,既有先天不足的原因,又有大桥管理当局的责任问题,主要是管理不力、管理不当、从未禁止超重车辆通行的问题。湖北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黄冈市、黄梅县、小池滨江新区四大家,以及九江和黄梅小池两地干部群众都非常关注关心一桥维修一事。特别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黄梅县“四大家”、小池滨江新区的主要领导,为保障黄梅小池滨江新区与九江共同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天窗期”,对维修方案提出了非常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坚决要求为两地人民预留5米的通道,并就一桥与二桥联合对两地车辆优惠进行了多次磋商,达成了多项共识,坚决维护和积极争取黄梅小池与九江人民的共同权益,成果来之不易。广大人民群众对此表示感谢。 委员们认为,从介绍的情况看,目前维修方案形成过程存在重大瑕疵。 一、维修设计和施工方案均没有经过招标。据吴院长介绍,维修技术设计方案由一桥的原设计单位、现中铁大桥局制定,并没有经过招标投标,初步概算达12亿。施工方案更是没有经过招投标。从现行的项目管理体制看,九江一桥属于国有和国家重大公共交通设施,这个维修工程项目属重大的公共交通项目,理应走招标投标程序,但是,目前的维修设计和施工方案并没有走这样的程序。这客观上造成了方案的唯一性、排它性,并导致不合理性。如果面向全国招标,也许能找到更加合理的维修方案。 参加调研的委员们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设想,包括:按照目前的限制重载车通行、只许轻载车通行的情况,桥体目前的病害扩大的速度会大大降低,维修的时间可以适当向后推延,以给小池和九江一个共同发展的“窗口期”。如果从现在起,限制30吨以上车辆通行,根本没有必要大修。待小池和九江发展得更好后,可再考虑根除桥体上的病害。尽快在一桥和二桥之间新建三桥,以缓解维修一桥造成的交通压力;建维修栈道,施工所需的各种物料从栈道上提升到桥面,使维修施工尽量少占用行车的桥面;分时分段维修;每几十米、几百米地维修,避免全面封桥;限时、限速、限号让小型四轮车通行;分时段分单双号限速通行。 综合委员们对修改一桥维修方案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如下意见:维修可采取分幅分段维修施工,只在维修施工段设5米通道,其他未施工段,应当允许正常通行。 按照大桥局的介绍,有这几个方面的情况可以支撑上述意见。一、修改后的维修方案中,已有预留5米通道供行人和三轮以下车辆通行的设想;二、维修方案设想,1806米的正桥,维修后,只打算留5条伸缩缝,比目前的47条大大减少。那么,施工区以相邻伸缩缝为一个工程段。如果5条伸缩疑缝包括两头各一条,那么,中间就只有3条。施工区间的长度则只有1806/3=602米。可以612米作为一个施工段,两头各留50米的余地,共712米。只在与这712米的施工区段并行设5米通道,通道与施工区用围挡围住。在施工段区域的两头,安排交通警察、安全员等进行秩序的现场维护,分时分向放行车辆。其他桥段仍然允许正常通行。为保障通行安全和秩序,应当在施工段两端安排安全警示牌、灯等安全设施,并在全桥面临时设置中间隔离栏,不许车辆超车或“S”式行驶。 如果正桥5条伸缩缝不包括两头的两条,中间就有5条,则单个施工区域可以缩短至1806/5=361米,两头再各加50米,也就461米,这样的方案,可使单向行驶区间更短,放行区域更大,更利于车辆通行。 这样的设想,在伸缩缝处,还是有接缝的,但不影响正常施工,不影响桥面的沥青铺装。据吴院长介绍,沥青不能分段铺装,不能留接缝,而应当整体铺装,但必须留伸缩缝。 这样的设想,比全桥只设5米通道,更安全、高效。因为,全桥只设5米通道不利于应急救援,延长了通行时间,降低了通行速度和效率。 这样的设想,比目前的方案更安全、更经济。因为,这样的方案不需要在大桥的上下层之间搭建更多的施工棚架,既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维修施工安全和铁路运行安全。 这样的设想,更考虑了小池和九江的发展,给了小池和九江一个共同发展的“天窗期”。 考虑到施工车辆需要进出施工区域,可以让施工车辆也单向行驶,在大桥两头的收费站处再调头驶入施工区。 以上只是非专家的意见,相信专家们会有更好的意见和方案。 二、社会风险评价的问卷调查存在重大瑕疵,未能反映真实民意,甚至完全背离了真实民意。就大桥局介绍的情况看,该维修项目形式上经过了公众问卷调查,听取了群众意见,进行了社会安全稳定风险评价。在九江的浔阳区和黄梅小池镇共发放问卷273份,收回251份。从总体上看,这样一个重大的公共交通工程,涉及两个地方,只有273份问卷肯定少了。且问卷调查的方式和调查对象也不尽合理。经进一步了解,浔阳和小池的问卷各是多少?没有人知晓。且,据盛局长介绍,小池的问卷主要是在镇政府楼内向政府干部们发放,具体发放多少?是哪些人填写了问卷?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意识下填写的?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还是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自己真实意思的表达?没有人知道。参加调研的4位小池镇委员,既有企业界老板,又有居委会负责人,居然没有一个人参加过问卷调查,甚至都没有听说过问卷调查的事。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样的问卷调查范围过窄,根本不具有代表性,甚至有理由怀疑问卷有造假的可能。 首先,这种问卷调查方式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应当是在不受权力和工作影响、不受外部因素干扰、能够自我表达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接受问卷调查。政府干部受到行政权力和工作的影响,往往不敢、或不知道表达个人真实意见,他们所填写的问卷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代表民众的意愿。应当多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召开司机问卷调查会议,用在会上填问卷的方式搜集群众意见,进行问卷调查。二是调查对象不属于普通群众。问卷调查的对象应当以经常开车经过一桥的司机、群众为主,而不是干部们。应当扩大问卷调查范围,让更多的司机们参与问卷调查。 从目前的情况看,一桥维修施工方案中有关社会风险的问卷调查并没有反映真实的民意,造成虚假民意与真实民意脱节,掩盖了重大的矛盾隐患和社会稳定风险隐患。真实的情况是,群众强烈反对一桥维修期间不允许小型车辆通行,强烈反对维修后再收费。湖北省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就表示,底底就是不收费。若有关部门不顾民意,一桥维修期间不允许小型车辆通行,维修后继续收费,将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群体事件。 三、关于“不收费,大桥就没有人管”的问题。委员们表示,过往车辆(包括一桥两地的车辆),交费已交了20多年,收费期限4年前就已结束,理应免费通行。委员们强烈要求,一桥维修结束后,再不能对一桥两地车辆收费。委员们建议,九江一桥应当比照武汉一桥,按照目前的国道或市内道路养护机制进行维修养护,经费由中央政府保障,或各省分担,列入三省正常的国道养护体系内。 委员们认为,一桥维修和二桥收费,需要有顶层设计。需要从项目论证、工程招标管理、大桥管理体制等方面着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九江一桥维修方案存在上述两个重大的瑕疵,建议湖北省向有关方面提出意见,要求冻结一桥维修施工方案,重新论证,重新进行社会风险评价,必须履行招投标程序,待找到更科学的方案再行维修。 黄梅县政协余青山 2014年7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