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心在江南

[风俗广角] 大型民族风情小说《家事》系列第一部《契约》第五十章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112

主题

245

帖子

346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IP属地:浙江省金华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金华市 2015-1-20 08: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七章:盘歌谷

盘歌谷,一个位于湘鄂川三省边区交界之地,在这里,两条河流交汇,形成立一大块冲积地带,到处是一片片良田旱地,河的两边住着无名杂姓的百来户人家。

秋日山地里,雾气一起来,百十米之间都看不见。盘歌谷里,有四条大路通往外面世界。凤城剿匪司令部接到红军准备出击川黔密报后,已经派胡作州带领一师人马,急急增援川黔交界的铁炉坡国军,必须经过盘歌谷,胡作州师长早就安排三路人马出发,一路上走走停停,小心谨慎,深怕碰上贺龙的队伍。

虽然胡作州很谨慎,但他却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国军师长,想当初,他也是在国军保定军校毕业,并且受到过正规的山地战训练,对于共产党红军的游击战术,在井冈山时候,就早有领教,虽然没把红军打得怎么样,但是红军的系列战略战术,他还是很清楚。

虽然胡师长与红军没打过什么胜仗,但是红军也没把他的队伍怎么样。在国军剿匪的队伍,胡作州的队伍号称打不垮的“铁脑袋”。

早上,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胡作州带领的国军队伍,大摇大摆的进入距离盘歌寨20里地的上洞坪,其实,贺龙的部队其就跟随其后,红军队伍就在国军过去的半个钟后,赶到了上洞坪。

“给我追!”看着国军刚刚踏河而过的浑水,贺龙向前锋部队下达指令。

“一定要抄近路,在1个小时后赶到盘歌谷,给我消灭他!”贺龙一边给红军下达命令,一边要求红军战士轻装急行军。

这时,红军指战员立即出动,宣传队女兵们,都齐齐上阵,快板打得“齐齐夸夸”的响。

“同志们,快快走,胡铁脑袋在前头,我们一天走两百,敌人三天才走九十九。咱们本领大,铁脑袋一定要打垮!……”红军文艺宣传队的战士们在加油鼓劲了。

红军战士全部放开脚步,一路小跑往前冲。听说国军就在前面,红军战士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

在班长带战士,排长带班长,连长带排长的形式下,红军战士们鼓足劲头往盘歌谷赶。盘歌谷地里,世居在此地的农民早就起床了,有的人还准备去上山、下地干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他们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秋日的谷地里,太阳高高的挂在半边天了,阳光也有些热量,有时候,照在身上还真有点热,胡作州队伍从早上急急赶路,就直奔盘歌谷来。

国军队伍也安排了早饭,边走边吃,一边吹着口哨向前开进。有的兵痞子把衣服也敞开了,亮出胸膛,唱着污七八糟的民谣和下流的小调。什么《小寡妇上坟》,《十八摸》……只要能唱上几句的,他们都哼哼着。

红军这边的人,在文艺宣传队鼓动下,小伙子们各个健步如飞,跑得像一阵风似的。终于抢先国军前半个钟头,赶到了盘歌谷。当地大部分村民被红军都收拾好行李、家业等上山了,有些红军就地打扮成老百姓,就地等国军上门来。

大约10点钟,国军排成两字长蛇阵来到了盘歌谷,胡作州走在队伍中间,盘歌谷地里的一些稻草笼里,隐蔽着很多红军战士,他们用稻草笼做掩护,拉开了枪栓,手榴弹等一字排在面前,而国军们根本做梦都想不到,红军就这样从天而降,横在了他们的面前。

胡作州师长这次带的就两个国军剿匪主力团,作为先头部队去增援铁炉坡。因为他行动早,所以没有想到红军居然会在盘歌谷与他接上火。因此,弹药也带得不多,直要部队急急的往前赶,可是国军弟兄们都是些兵油子,搞惯了脾气,慢吞吞的走,只要哪里黑,就要在那里歇息。

从谷地东、西、南北面,贺龙早就布置好了口袋,看见胡作州骑着高头大马走进可伏击圈,三发红色的信号弹,“啪——啪——啪——”直升上天空,这时一阵如炒豆子的声音在谷地的四面八方响起了。

胡作州也是有准备之人,不到10分钟,整个部队全部组织起来,全面开始反扑,2000多人的部队,分四个方向开始突围,胡作州已经下了死命令,督战队已经在各个冲锋的国军队伍后面站着,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不冲是死,冲了也许还能冲出去。其实很多国军中,也还有些拼命三郎,不到半个钟头,东边坳口上就被国军撕开了一道口子了。

在坳口指挥红军战斗的刘风团长,拎着驳壳枪,一边沉着迎战,一边指挥红军战士抢救伤员,拼命的国军成了亡命之徒,很多地方还和红军开始了白刃战,刘风团长早就甩开了膀子,拎着大刀冲进国军里,左冲右突,很多国军成了他的刀下鬼。

可是,国军成群成团冲锋,已经让这边红军吃不消了,很多战士子弹打完了,就直接端着刺刀往国军队伍里冲,很多战士都死在冲锋的路上。

“同志们,为死难的烈士们报仇!”刘风团长向还活着的战士们呼喊着。

“咚——”国军的一颗手榴弹就炸在他的周围,刘团长应声倒下了。

这时,南边增援的红军部队上来了,两军合力才把国军压制住了。

凤城来增援的国军已经离盘歌谷不到5里地的路程,看见对胡做州的部队久功不下,红军在贺龙等人的指挥下,陆续的撤出战场。刘风团长被几个战士,用担架抬回了红军驻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112

主题

245

帖子

346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IP属地:浙江省金华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金华市 2015-1-20 08: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八章:修造
红军这次虽然没吃大亏,但至少也吃了点苦头,凤城参加围剿的国军的枪和人马,也不是吃素的,真要想把国军一下子打垮,单凭红军现在这些人马,一下子是忙不过来的。
红二六军团的根据地面积渐渐的缩小,并且从侦查员那边传来的消息,中央主力红军已经转向贵州,不再向湘西来了。同时,打探消息的红军战士,也不知道中央红军现在的落脚点,到底在什么地方。
真正收到中央红军的电报,还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原先听说中央红军是一个外国人现在直接领导,博古、周恩来等人具体指挥,就是甩不开国军的围追堵截,伤亡也越来越重,队伍上的人越来越少了,伤亡很大。据说原先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已经靠边站。
民国24年的夏天,红二六军团终于得到了中央主力红军的消息,毛委员重新指挥红军了,那时遵义会议已经召开,中央红军成立了三人军事领导小组,目前的主力红军正在突破乌江,四渡赤水河……按照贺龙军长、肖克他们的话讲,红军这下有了希望。而夏曦他们却不这么认为。
虽然红二六军团打了些胜仗,但是,由于很多农民害怕国军和政府的骚扰与报复,一般也不敢单独支援红军。有时一天中,红军储粮队伍难以筹集到足够的粮食。红军战士们不光要去打仗,还要承担筹集粮食的任务。毕竟国军是政府部队,走到那吃到哪,有政府和老百姓供养着,条件比红军强得多。枪支弹药都是政府保障供给,快枪快火的,有时候仗着是政府的保护伞,纵然是胡作非为,老百姓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今年冬天的时候,二妹小产了。二妹很伤心,说自己不知道是怎么样的不小心,把孩子弄掉的,是不是得罪菩萨,或者是老天惩罚她,让她这次做不上母亲。
母亲尽心尽力的侍候她,二妹总感觉欠母亲的。母亲说这是一家人,她也是做女人过来的,知道小产后的女人需要补充什么营养。哪个时候的农村,也不就是那些红糖、鸡蛋什么的,还有猪蹄子煨汤什么什么。母亲希望二妹身体早点恢复起来。
父亲不想在到桐子坪镇上去上班了。父亲讲,为人莫做官,做官不自在。现在他解脱了,他倒是希望我去,他说不希望我在家里没事干,也免得日后,我们张家有人犯了事,连个出头露面的人也没有。于是,我听了父亲的建议,就去镇上做了兼职,兼管文书的职务,总之我可以独立完成。父亲讲,希望我们能好好的干,跟着政府走的人,没有几个没有好处的。
今年,我舅舅家(二妹的娘家)想重新修一栋房子,父亲去那边帮了近半个月的忙。我们这边也得送礼。作为亲戚,不管是老亲旧戚,我们都得备上大礼去。
土家苗寨起屋造房,敬奉的是鲁班祖师爷,连起屋造房的师傅都叫鲁班师傅。二妹家造的是五柱六骑满拖式,配两边厢房与抹角的一栋房子,费时大约两个月,按照二妹娘家家底造这样的房子,主要是为了二妹弟弟日后讨一门好亲事。不然会让人瞧不起的。
起屋造房最关键的是择期看日,不管是开始进山砍树,还是立屋上梁,都有时间,时辰上的限制。并且还得讲究地理风水,得请地理先生去来丈量屋场的志向(即房屋大致的方位),以求日后家业兴旺发达。
我和父亲也去岳父家帮助建房,不管什么样的活,我们都走在最前面,起屋造房的大柱头,我和父亲抬了不知道多少根,也不知道锯了多少枋片。
二妹娘家这次修房是找的在施州府最有名的黄正帆木匠。据说,这黄木匠给穷人修房子时,一般是做完全部活计时,只收一半的钱物。实在是遇到太穷的家庭,他就分文不取。其实那个时候的人,修得起房子的人,多半是稍微有点钱的人。其实黄木匠,本是一个好酒之人,在富贵人家修屋造房时,会把酒壶放在木马的跟前,随时准备咪上一口酒。因为他的手艺好。一般修房子的东家,也不在乎这点酒,由着他去喝,只要他不使用什么心计就行了。
修屋造房讲究的是吉利、吉祥。不管做那种活计,都会对他们的祖师爷——鲁班先生,焚香礼拜。黄木匠也挺讲义气,在我岳父家修造房屋亲自到场。如果是往前砌屋造房,他就安排好几个手下得力的徒弟,来来就是了。
于是,二妹娘家架起了近200平方米的滚码(即在一块大平地上,用一些木头固定在一些木桩上,主要用来对方木料,如柱头,枋片、棋桶等物品用的造屋平台)。20多个木匠,每天30来个帮工,前前后后忙活了近2个月,才把相关的物料准备齐全。
正月15日,上梁的日子,在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地里,二妹娘家的亲朋好友都得来朝贺她家新修华居,亲戚朋友得准备布匹以及米、粑粑等物品,以便在上梁之日用。
正月14日早起,岳父家从早到晚鞭炮齐鸣,这边是木匠和邻里八村人来帮忙的人,在忙着搬料架墒蹬(一种放置修造房屋柱头用的,经过精心打造的石墩),有钱人家的墒蹬也是有讲究的,上面还可以雕龙画凤,刻福禄寿喜字样,也还可以雕刻古人先贤的典故,如二十四孝图等,当然在此时一般只需刻写一些吉利的图景,以便衬托修造这的手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112

主题

245

帖子

346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IP属地:浙江省金华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金华市 2015-1-20 08: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九章:修造(祭鲁班)

这天,众亲戚以及帮忙的人,都来到新屋场,帮着架磉、排扇(即将原先准备的木料、柱头、枋片等物,进行有机的连接,以便明天立屋所用,一般考验木匠师傅的手艺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房屋结构布局合理不;二是柱头、枋片等物连接处是否有缝隙,以无缝隙,满满当当、合合适适最高,三是看看师傅在立屋时,出不出什么差错。)

亲戚六眷都来了,大家热热闹闹的,讲着恭喜贺喜的话,谈着自上次过会头来的日子是在忙些什么(土苗山寨的人把亲戚办喜事称之为过会头,大约是大家在一起碰头会面之意,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我们家在赵管家的安排下,早就定好5丈多上等的阴丹士林布料,同时还准备80个银元,准备作为随礼钱用,按照父亲意思,至少得100个银元。不管怎么样我们是儿女亲家,还兼有老亲老戚的关系。不管怎么样,都得给我老岳父家挣面子。我们家那边还派来了30个壮汉帮忙立屋,个个都是青壮年汉子,精神得很,做起事情来绝对不含糊。

从今天起,老岳父家得准备亲戚朋友的饭菜,要大摆酒席,这一方面主要考验二妹娘家平常与外面的人缘关系,同时也可以看处,二妹外婆家的人烟旺不旺相,看看二妹外婆的舅舅他们,到底能来多少东西,只要是这样的时刻,就是娘家争脸面的时候。

其实,早在房屋没建造好之前,二妹娘家就到处给亲戚捎信,说某年月日要起屋造房,欢迎亲戚们到时来热闹热闹。所以亲戚们也早早就准备,只要是亲戚的,都得安排人去二妹家,二妹外婆家的亲戚,基本都依靠外婆家的人去邀请,那些人必须来,大家基本心里有数,同时,二妹外婆家还要把大约来的人数报于二妹娘家,以便安排酒席座次。

今天大摆宴席,从下午5点开始,一直是流水席,因为来的人时间不统一,大家的路程远近不一样,只要二妹外婆家亲戚一到场后,就可以开席了。这是土家苗寨的规矩,不管怎么样,都以女方家庭亲戚为最大。她们若还没来,是万万不能开宴席的。

酒席终于摆开了,一长溜18桌,亲戚六眷在桌上猜拳划酒,大家都不会计较他们,偶尔,有一两桌人因为喝酒关系,弄得下一轮酒席没桌子,只需要管事的人去给那两桌的人打过招呼,一般就没事了。大家也不会自讨没趣。当然如果不打招呼就撤了场子或者宴席,这两桌没吃完酒席的客人,就可以大发脾气,掀桌子,打板凳的事情都是可以的。

老岳父很高兴,二妹这几天也来这里帮忙,因为还没有小孩子缘故,原先和二妹要好的姐妹都来二妹说话,搞得我都像外人似的。云秀这么久去外地参加扩红去了,我还在想,如果她今天在家的话,她也许还是会来帮忙的。

天渐渐的黑了,就在院坝里快要掌灯的时候,一阵鞭炮声从二妹娘家的屋场下面传来,原来是云秀来了,并且她还送了2个银元,把钱在账房先生那里登记了后,连晚饭没吃就走了。二妹还送了她很远,她们说了些什么我不得而知。

吃完晚饭,厨房里安排宵夜的东西,哪个时候,就是甜酒、汤圆、粑粑、豆皮之类的东西,因为年代不一样,大家平常也没什么油水,所以大家都会等着吃了才去睡觉。

晚上12点,祭奠鲁班先人的时刻,大厨房早就做好需要祭奠用的刀头与菜蔬,管事先生又从木匠师傅那,安排好了明日立屋用的一只没开叫的红色大雄鸡,,新鞋一双,衣服一套,肉酒豆腐,糍粑,香蜡纸草等48样器具,然后躬请掌墨师先生钱来祭奠鲁班先人,希望在明日立屋的时候能逢凶化吉、吉祥如意、百事顺遂。

一般像这样时间里,这样场合,参加这样的仪式只能是男人。因为在手艺人的言传身教里,这些都是男人的玩意,女人不能沾边。黄木匠在管事先生的三请四催下,终于醉醺醺的来到了架好磉的堂屋正中央(所谓架磉,就是将修造房屋的地角枋,用大木块、篾条等,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在立屋时,柱头能找到落脚点与连接点),开始祭奠鲁班先生了。首先是一根梁木安放在两只木马上面,且摆在了房子正中央位置,两边由重要的人把守,不准人随便走动,以防止有人从梁木上面骑过(或者跨过)。否则,患了土家苗寨的大忌讳。

这一块梁木,一般都不能用自己家的,偷来的木头为最好。早在开始建设之前,老岳父就偷偷的观察了很多地方的树木,以便做自家梁木用。总的来讲,做梁木,最好就是杉树与桐木树为最好,杉树象征万年长青,桐木树象征栋梁之才。同时被偷树木的人家,只要树木在偷走之时没被人家发现,哪怕以后就是知道这棵树,被谁偷走的,都不许去要或者讨还。并且你还不得骂偷你树木的人,否则,你骂的越多,就证明人家约有本事,人家就越发大财。

因此,聪明一点的主人,就可以在立屋的那天,在要上梁的时刻里,就在新房的堂屋点燃一挂鞭炮,证明他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但为表示自己的通情达理与大方,就相送与对方。那么修房子的这一方也得拿出诚意来,给对方封上一个大红包,到底是多少,可以根据造屋的一家实际情况来决定,双方都不得计较。

鲁班祭奠完毕后,大家都分头睡觉去,当然这么大的一个屋场,这么多的木料还是需要看守。我和父亲、岳父、几个青壮年劳动力,就在木料附近打下板铺,几个小伙子还在打起纸牌,因为是过会头,在此时,大家玩点牌,不管东家还是帮忙的人,大家都不会说什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112

主题

245

帖子

346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IP属地:浙江省金华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金华市 2015-1-20 08: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章:修造(立屋)

大约在早上寅时(即5、6点左右,天刚微微亮的时刻),大家如同相约好的一样,近一百七八十个青壮年劳力都来到新屋场上,都在排好的排扇边,有人找檩子,有人拿红索,有人在用红索与檩子进行绑扎在枋楄与柱头上。

今天,黄掌墨师是检查了又检查,时刻招呼大家,一定要过细,要小心,深怕出点什么问题,坏了他一世英名。

土家苗寨的老老少少们,不管年纪大小,都齐刷刷来带到了新屋场,年纪大点的也找准自己的位置,一字排开在排扇的两边,大家都在鼓足一口气,单等掌墨师一声令下,就把排扇升起。

黄掌墨师左手提一只雄鸡,右手提一把斧头,来到屋场东头排扇的中柱下,老岳父家人早就安排好了香烛纸草,黄掌墨师手提雄鸡,用斧头把鸡冠上斩断一点,然后就在中柱上画上鲁班字符。再烧完纸马钱后,手舞雄鸡与斧头:

“东方一朵芷云起,西方一朵祥云开,祥云起,芷云开,鲁班先人下凡来……两脚忙忙走,我给主栋立华堂。左手掌把鲜华斧,右手拿只小雄鸡。别人拿来无用处,弟子拿来掩煞的。一掩天煞归天,二掩地煞归地。年煞、月煞、日煞、时煞、凶神恶习煞,有堂归堂,有店归店。无堂无店,散场天下。

斧头一响,惊动四方。斧头一扩,振动四角。各位老少听我说,拉的拉筋带,管的管柱脚,升起——————-”。黄掌墨师手提斧头重重的敲在中柱上,众人应声道:”升起!!!”此时,老岳父安排人把1万响鞭炮,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炸开了。

鞭炮声夹杂着阵阵呐喊声,东边这排扇,冉冉升起,升起——,再升起!——黄掌墨师的嗓门今日是有多大,就喊多大,大伙儿的劲头有多大就使多大。不到20分钟,这排扇就立昨日架好的墒上(墒就是用木头、枋片,经过木匠加工后,用来固定柱头的一种房屋基础)。此时,因为立是独独的一排扇,两边还得分别用檩子还支撑着。

众人在留一部分人看守好立的头排扇,大家又来到西边第二排扇,绑扎和管柱脚,拉冲檩子的人都一字排开,掌墨师道“立了这头立那头,立个走马转角楼,升起!!”在等第二排扇升起立正后,大约20个小伙子爬上排扇上,掌墨师清理着写着他自己认得的鲁班字的枋块,按照先前后后的原则,把堂屋两排扇用枋块连接,然后用木头制作的甄栓,在枋块与柱头,或者枋块与棋桶之间,用甄栓栓上,这样两排扇在没有任何铁器的情况下,就能自我固定好,在古时,在土苗山寨修一栋房子,木匠绝不能用一根铁或者其他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北
精华
9

45

主题

2067

帖子

221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19

IP属地: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

发表于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 2015-1-20 09: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读好小说!
已有精华,咱就加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112

主题

245

帖子

346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5-1-23 08: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一章:修造(上梁之一)

早上8点左右,四排主要的扇,就基本立好,大伙吃完早饭,马上准备立其他的厢房与偏房的排扇,午时是上梁的良辰吉时,掌墨师在安排好相关人后,大家快速吃完午饭后,都等着起屋造房最热闹的时候到来。

大家都集中到新屋的堂屋里,亲戚六眷都带着喜悦的心情聚集而来。此时,黄掌墨师带着众徒弟来到堂屋,(此时的堂屋,应该叫做华堂),做好的梁木被端端正正的放在两只木马上,掌墨师在梁木正中央画上太极图,左右书“美仑美奂,金玉满堂”的鲁班字符。

此时,众亲戚以及远近的人们,都赶到华堂见证这一美好时刻,掌墨师首先开梁口,因为黄师傅是众木匠中的头领,所以第一个梁口非他开不可,黄师傅也不推辞,二妹的弟弟也在捆扎好掌墨师的包袱(围腰),背对着梁木,去接下掌墨师开梁口时的木栅子(木栅子用纸钱包扎后,塞在屋顶梁木下面),黄师傅手提银斧头和矬子,走到华堂梁木的左边(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一般左边为大,视为东头,是上方,有尊贵之意),黄师傅边开梁口,口中边念念有词,:

两脚忙忙走,主东接我开梁口。左手拿起金锉子,右手拿起银斧头。开梁口来开梁口,开得金银满百斗。梁口开得宽又宽,主东子孙要做官。梁口开得深又深,秤称银子斗量金。

接着,在大家的一致邀请下,(因为每修造一座房屋,都需要岩匠打磉蹲,所以理所当然要请他开梁口,)岩匠师傅推辞一番,不肯去,这样几次三番,三番几次后,还是黄师傅的徒弟来开西边的梁口,和师傅一样,他一边开梁口,一边得念口诀,舅老倌(二妹的弟弟)又得用围腰接住。当然,接木栅子也是挺有讲究的,管事先生把围腰伸展开来,从梁木的最下方接过去,然后,木匠师傅才开始锉木栅,等待木栅子落在围腰里,大徒弟的说辞和师傅基本一样,大约是:

师傅开东我开西,子子孙孙穿朝衣。穿朝衣来戴朝帽,子孙万代为阁老。调转面来背朝天,荣华富贵万万年。

每当梁口开时,木匠师傅说词说道关键的时候,众位亲戚都会附和上几句,“那是好的!”“那是好的!”

两头梁口一开毕,掌墨师黄木匠得安排捆梁、上梁等诸多事宜,上梁是最热闹的时刻了,当然这种仪式最讲究,与其他仪式相比较,只是讲究的地方不一样,深浅的程度不同而已。当然不管是什么讲究,大家一点都不敢马虎,否则得罪了菩萨,或者亲戚六眷,或者木匠师傅,主人很怕什么不吉利的事情出现。不管怎么样,主人家都得陪上小心,免得得罪众人。还深怕木匠师傅使倒架煞(即一种可以使新修的屋子在立起之时,轰然倒塌)或者其他什么不测的事情。

掌墨师黄师傅来到华堂之中,手拿黄筋带,开始为梁木进行捆扎,在捆扎完毕之后,黄师傅开始赞梁,你听那声音:

东边一朵祥云起,西边一朵紫云开。祥云起、紫云开,张郎鲁班下凡来。来得不早又不迟,正是老板上梁时。主梁、主梁,生在何处、长在何方?生在画眉山上,长在凤凰头上。鸟鸦不敢落翅,闲人不敢歇凉。何人得知?张郎得知,何人不得见?鲁班得见。何人提斧来砍倒?何人又把尺来量?张郎提斧来砍倒,鲁班又来把尺量。大尺量来一丈八,小尺量来丈八尺。蔸桐砍来有用处,又与主人锯穿方。当中一桐好粗壮,又与东家做主梁。请起一班有力郎儿,木马一对好似鸯鸳,墨斗曲尺好似凤凰。斧头两把砍之成行,龙柱墨线弹在中央。锯子两把一打两行,长刨一路展展平洋,短刨一路金玉满堂。排起扇来定起磉,屋梁上面画月亮,月亮里面吐毫光,晚上不要油点亮,夜明珠儿照华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112

主题

245

帖子

346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5-1-23 08: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二章:修造(上梁之二)

不一会儿,梁木被绑扎停当,在管事先生安排下,今天,众亲戚得把来随礼的梁布搭上梁木去。在一阵鞭炮声后,管事先生清了清嗓子,从众亲戚花钱费米,大家多日辛劳,代替我岳父来感谢众人帮助,同时,也请众位亲朋好友来赞华堂落成,邀请众人将梁布一一悬挂在梁木上去。

悬挂梁布,首先是,二妹姥姥家的亲戚排在第一位,即由外公,舅舅、姨娘,姑姑等一字排下来,在屋梁上的亲戚没来得及下来的,就请在地上的人来代替他搭梁布,在万众期待中,梁布全部搭上去,众人在万炮齐鸣声中众人用筋带将梁木升起,直至到达屋顶的中柱顶上,在此时四大主排扇上,几十条10几万响的鞭炮,此起彼伏,响过不停。众人把梁木提上屋顶,并梁木在屋顶上架好。

掌墨师先生邀请岩匠师傅与他一同去赞梁。此时,帮忙的人便攀梯而上,一人提酒壶,一人端茶盘,茶盘内放着筷子、酒杯、腊肉、糯米糍粑。各个排扇坐满上帮忙的人,都希望在抛洒梁木粑粑时讨个喜庆。

此时首先掌墨师先生上梁,但见他手攀云梯,每上一步必须念一首富有历史韵味的赞词:

红日一出在东方,照在主人华堂上。今日主东来上梁,九龙八卦定阴阳。急急走来走忙忙,连忙几步到华堂。

一张桌子四四方,何人打来何人装。何人造的玉器板,何人又造桌一张。张郎造的玉器板,鲁班造的桌一张。四支腿儿定中央,一对大蜡插两旁。三根宝香插中央,花红利市摆成行。左手托盘,右手搂罗衣,连忙几步到此梯。

不说此梯犹自可,说起此梯有根蒂。此梯不是非凡梯,二十八步架云梯。正当搭在梁口里。

脚踏一步一垛城,一个君王统苏城。拿玉印、管万民,风调雨顺国太平。脚踏二步二梅花,南北二斗把棋下。赵咸炎、童子化,跪拜星斗把寿加。脚踏三步共三元,三人结义在桃园。兄和弟、武艺全,稳坐西川有数年。脚踏四步四海扬,四海龙王落山岗。张子鉴、上天堂,观音变作女姣娘。脚踏五步五台山,五龙仙山去修炼。天门阵、大交战,手拿拐杖打罗汉。脚踏六步六和春,六国君王奉苏秦。打战鼓、劝明君,全家福禄受皇恩。脚踏七步七仙姑,七姐下凡配丈夫。半空中、把子送,代代儿孙立大功。脚踏八步有八仙,从此八仙去修炼。不读书、有做官,八仙还要修几年。脚踏九步九霄云,九九脱体穆桂英。送珠宝、救夫君,七十二破天门阵。脚踏十步十步全,罗汉爷爷去修炼。小刘海、戏金婵,他与百姓大罗仙。左手搬金砖,右手搬银砖,鹞子翻身到梁边。

坐梁头、观四方,请的好阳阴,看的好屋场。一看看到龙头上,代代儿孙坐朝纲。一看看到龙腰上,代代儿孙出帝王。一看看到龙尾上,代代儿孙在中央。这个屋场不消论,十全大利出黄金。上有犀牛把口,下有青狮滚球。左有金鸡报晓,右有五马奔朝。前有老龙摆尾,后有梁山靠背。坐梁山、把话论,叫声主东你是听。你今来本是洪福人,请的木匠有名人,张郎鲁班两师尊。口喝一杯茶,便问主东家。你修几只么得屋,你修几只么得房。上面修起升托斗,下面修起斗托升,四十八斗一般平。东面又修黄鹤楼,西面又修绣花厅。黄鹤楼上好饮酒,绣花厅中住佳人。左边又修一点当,右边又修一书房。穷家小户都沾光,书房里面讲文章。八月十五开科场,朱笔亲点状元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112

主题

245

帖子

346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5-1-23 08: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三章:修造(上梁之三)

此时,岩匠师傅在众人期待下,也开始往梁上云梯攀爬,他的赞词相对掌墨师先生要少点,但是,也是兼文搭武,将历史古往与今来说得清清楚楚。

“上一步,一横长,刘秀十次下南洋,……上三步,三月里来桃花开,三国有个赵子龙,长坂坡钱救幼主,万马人中逞英雄……”快到穿枋上了。岩匠师傅也是角色人。既然是上梁人,不管是在礼仪或者言辞方面,也是不得输于他人的。

“我上了梯子又上枋,鹞子翻身上屋梁,我做在梁上打一望,主东坐的好屋场,龙头龙尾没坐到,单单做到龙腰上!”众人都齐声欢呼,“那是好的!”

掌墨师和岩匠师傅攀上屋脊梁木,二人各坐在梁木的一端,还有那些帮忙的年轻后生小伙,都围拢在几道排扇上,掌墨师、岩匠师傅,众人在梁上一边饮酒,一边互问互答,用长篇的赞词,赞扬主东的屋,像仙境琼楼,龙王宫殿,必发子发孙,福寿绵长。

面对厨官师傅的手艺,梁上喝酒饮宴的人们,在掌墨师先生带领下,不得不赞美几句。

“厨官师傅手艺高,肉是用的卤水炒,酸甜苦辣样样有,真是好味道!”

最高潮,最热闹时候来了,万众期待时刻就要来临。首先是二弟在管事先生的指引下,与原先接梁口木栅一样,也身披包袱,来到屋梁下面的东头,掌墨师先生先得向下抛“梁粑粑”。先把两个象征富贵的大粑粑拿在手,问下面的屋主:“要富还是要贵?”主人答道:“富贵双全!”两个耙耙抛下时,主人家接在怀中(最忌讳接不住),然后将小粑粑抛下,边抛边唱。

一个饼子,鳌头独占,两个饼子,福禄双全。三个饼子,三星拱照,四个饼子,四季长青。五个饼子,喜生贵子,六个饼子,六合同春。七个饼子,七仙下凡,八个饼子,八洞神仙。九个饼子,天长地久,十个饼子,地久天长。

岩匠师傅等掌墨师说完后,也将开始抛梁木粑粑,二弟来到西边中柱下,“粑粑一对,荣华富贵,粑粑一双,成谷满仓 ”。两对抛梁粑粑在岩匠师傅说唱中,不偏不倚的落到了包袱正中央。众人在梁上,开始分发抛梁粑粑,同时也开始往下抛洒粑粑。

这时屋场上人如潮涌,争抢抛梁粑粑,热闹非凡。你见那,东边一阵粑粑过后,众人挤成一团,你看那西边,粑粑还未落地,众人早就慌成一堆,削尖脑袋的往人群中蹦,不管抢得到抢不到的,今天图的就是热闹,和喜庆气氛。抢到的欢天喜地,没抢到的也不气馁,快速做好下一次抛梁粑粑下地前的冲刺准备。土苗人家习俗认为,凡是吃到抛梁粑粑的人,以后胆子会比一般人要大些,所以那些没有抢到抛梁粑粑的父母,有的人还得去为了孩子的胆子大小,去找别人去讨要一两个抛梁粑粑,来烧给自己的孩子吃。

抛过粑粑后,此时,有一阵鞭炮震耳,赞梁者又一步一赞,下到地面,于是,一栋新屋就在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中立起来了。

紧接着,在掌墨师安排下,众人把瓦和檩子等物搬运上去,这是个力气大小都可以的用得上的活,于是乎,亲戚六眷不管年纪大小,老老少少都帮着递檩子,传递瓦片。最后大家钉的钉橼皮,盖得盖瓦,就这样,老岳父家的房子就基本算落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112

主题

245

帖子

346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5-1-23 08: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四章:刘风团长

这一个月里,由于国军不断的进剿,迫使红军渐渐的绕到了湖南张家界、慈利、石门那边去了,湘鄂西剿匪司令部也在外线,加紧了对红二六军团包围圈的紧缩。

云秀虽然没跟着红军走,仍然在桐子坪镇,但已经没有她的落脚之地。每天她随着一些红军与地方游击队吃住在山里。此时,她母亲早已随着红军出发了,在红军后勤医院里,天天上山采草药,帮着抬担架,虽然日子苦点紧点,但不至于挨饿受冻。在红军队伍里,大家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一无打骂,二也还公平和气。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

刘风团长在云秀的精心照料下,伤势逐渐的好转起来,但是他还是不能随红军大部队转移到外线作战,他在云秀帮助下,带领着一个排的战士和一些无法移动的伤员,坚守在后方根据地,将后方医院搬进了云雾缭绕的革勒车天眼界的深山老林里。

天眼界上,山大人稀,山顶上有很多可以藏身的洞,可以安置很多人休息。对于凤城的西伯利亚,这样遥远的山区,凤城国军剿匪司令部也不怎么注意,很多时候,红军重伤病员都被当地的老百姓藏在了山上岩洞里。白天,利用上山干活或者打柴的机会,给红军战士送吃送喝,同时帮助红军战士治疗伤口,还帮助红军以及地方游击队送情报。

虽然天眼界离凤城很远,但目前这一段时间里,还是被凤城国军列入了游击区,国军与地方民团进不时行骚扰。同时,地方上的还乡团,清乡团、民团等实行了地方联动机制,只要一个地方出现红军活动,邻近村寨或者乡村都得出动兵力,否则,会治剿匪不力罪名。

天眼界上,有七个大洞,可以藏身几百人,对于近百十来人的红军伤员藏匿来说,是个天然的好地方。当然地方上的红军也还在四处活动,争取给红军伤员们更多给养。刘风团长也被乡亲们送进天眼界的最大洞——燕子洞里藏身,这个燕子洞只有一条独路上去,只要把关卡守好,没有几百人是冲不进去的。

地方红军、游击队、苏维埃政府等方面的一些事情,全由刘风团长领导,他不光要应付日益恶劣的环境,同时还得帮助地方如何建立苏维埃政府等问题,指导地方赤卫队,游击队,红军的小股部队与国军展开作战。

凤城县里,很多些天没打什么仗了,父亲仿佛比平时闲下来,但父亲讲,当一切都平静时,未必是什么好事情,也许更多的大问题还在后面等着呢。

二妹因为身体原因,在家中养胎。我也计划秋天农事生产安排,同时,也还得注意地方上的一些事务,按照父亲的意思,我还得去镇上兼份差事,免得以后再镇上说话不算数的。好歹家中在镇上还有个人,别人也不敢欺侮咱们张家。

镇政府还是在原先四合院里,每天都有地方上民团在训练,同时,几个地方上乡绅组织的民团,也在向我们桐子坪镇开进。要对剩余红军势力进行最后清剿。由于我们家的实力,一般人不敢怀疑,我们和红军有什么勾结与瓜葛。有时候,新来王乡长也来象征性的提醒父亲几句,父亲也是打几个哈哈,就算遮掩应付过去了。

云秀没再和我们家联系,她说,她怕连累我们家,母亲也格外小心,最近时间里还经常去天元庙去上香拜菩萨,希望菩萨,保佑我们家人平安无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

112

主题

245

帖子

346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5-1-23 08: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五章:天眼界

4月的一个晚上,那天雨下得很急,闪电一阵接一阵的闪,风吹得屋顶上的瓦直响,仿佛要把屋顶掀翻一样,风大得把树都吹弯了腰,窗棂也被吹的直打颤。很多农民的茅草棚子都差不多被吹翻了。

凤城国军今晚倾巢出动,因为二台坪民团密报,天眼界上的子洞里住着红军大部分伤员,并且还有一个红军团长。听到这样的消息,凤城剿匪司令部格外激动,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红军团长,就意味着红后方军被一网打尽,希望此次一役,免除了凤城剿匪司令部的心腹之患。

地方民团和国军组织成清剿队,在雨夜中急急向天眼界山顶急进,告密的张三在前面带路,同时四路人马,分别将红军下山突围的几条主路全部截断。

张三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平日里在乡村里游手好闲,尽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那家有红白喜事,只要不请他做客的,他就暗中使绊子,让别人家里兆头不好。所以对于张三,老百姓是敬而远之。

刘风团长他们虽然也在山下放了些游动哨,但是,由于叛徒告密,以及民团主动出击,几个地方暗哨全被民团端掉了。

快靠近燕子洞红军哨棚时,红军哨兵,听见了一些异常响动,发现了顺山而来的民团,刚开始哨兵还以为是野猪,但是越来越发现不对劲,要是野猪一般是不会主动走小路上的,它会走进树丛中或者一些野兽专门的路,但是哨兵发现,随着那些影子的渐渐逼近,他看得出来,不是一个影子,而是一团影子,并且后面还紧跟着一大群。

哨兵拉动了用红索做成的报警器(即各个洞口之间,哨棚之间等分别用红索相连接,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用手拉动红索,并且还固定好了联络信号,一下表示平安无事,两下表示有情况请注意,三下表示情况紧急。)这三下,可把其他哨兵惊动了,最先发现情况的哨兵,首先朝黑影开枪。民团的枪也不是吃素的,也和红军哨兵进行对射,一个人毕竟势单力薄,红军哨兵中弹,民团还不解恨,还用鬼头大刀往哨兵身上一阵乱砍,哨兵战士吐血而亡。红军战士也对民团进行还击,一时间,山顶上枪声大作。

乘着黑夜,红军伤员在卫生队配合下,开始从后山进行转移,其实民团也不知道红军的底细,到底红军有多少人,他们也不清楚,虽然告密的张三说,红军就一二百人,但是进剿国军长官张大胡子,还是不主张冒进,只要抓到了刘风就算大功告成,当然能多抓几个红军也是顺手捎带的事情,因为凤城县剿匪司令部,可是按照人头论功行赏。所以能多抓人,就一定要多抓。

民团经过这么久训练,实力也不可小看,况且民团是地方势力,熟悉当地一些情况,他们翻山架岭的本事,是国军正规军所不具备的。不出一阵子,几路民团队伍都到达了相应位置,守住洞口进行猛攻,其实,告密的张三也不全部清楚洞与洞之间的情况,况且还有后洞暗藏着的机关与出口。

红军战士们在刘风指挥下进行英勇还击,很多红军战士都依托着洞内邃密的巷道,与民团展开了拉锯战,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量拖延时间,多专转移伤员。霎时间,七个大洞内,手榴弹的爆炸声、机枪、步枪的声音,此起彼伏,喊杀声响成一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