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59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作为沪蓉二线的重要一段武荆高铁,是一条战备高铁,其特点是:避开了汉江水患,是继武襄高铁之外的第二条入川的高铁能道,无论从战略上还是从和平时期防汛角度,这条过荆门的湖北中线铁路都是非常重要的铁路。、
众所周知,现在的世界虽说是以和平为主,但以超级大国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仍然存在,世界大战虽未爆发,但局部战争冲突却从未停止过,对于中国来说,钩鱼岛还未收回,台湾也还未统一,南海等地的局部争端也时有发生。中国的周边,无论是太平洋还是亚太,和平的背后总有战争的阴影存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没有任何保障。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居安思危,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修高铁同样应考虑战备因素。
铁路,在和平时期,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是经济建设的急先锋。而在战争年代和抗险救灾时期,中国要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进行快速有效的军事调遣与部署,铁路依然是国之重器。
在湖北,有二处重要的水库,不但事关湖北,而且事关中国的安危,一个是三峡水库,另一个是丹江水库,三峡水库事关长江中下游的安全,而丹江水库因为南水北调,不但事关湖北汉江下游的安全,更事关北京和部分北方地区的用水安全。
既然这么重要,中国知道,中国的敌国当然也知道,假如这二个水库被当做军事打击破坏目标,会出现什么情况?
三峡堤破,长江告急,水患洪峰所到之处,保武汉,当分洪,荆州的荆江一线则首当其冲、必成水底之城,汉宜铁路当然也不例外,国家沪蓉铁路汉宜一线熄火瘫痪,幸有武襄高铁和武荆高铁这二条沪蓉备用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沪蓉二线选择走荆门而不走荆州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国家军事战略使然。
丹江堤破,汉江之水,势如破竹,直奔汉江下游,众所同知,自古以来,荆门钟祥京山以下为汉江下游,自古以来,除了荆门钟祥京山之外,江汉平原各州、县水患不断,所谓“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就是形容沙洋、天门,潜江、仙桃等地常受汉江水患的悲惨写照,沙洋城因水患,沙洋镇在汉江堤边搬进搬出,成了流动的城镇,天门因水患,县城北移,远离汉江,因为汉江水患,天门人到处逃生甚至远渡重洋,终于成就了天门侨乡,沙洋镇因为水患而居无定所,“小汉口”只能落得个被荆门管辖的小镇而寄人篱下为生,最后竟成了沙洋劳改农场的代名词。
丹江口水库未修之时,因天门水患不断,百年前的铁路专家詹天佑在设计川汉铁路时,就抛开了天门城区,从天门皂市镇过,也就是现在的长荆铁路的天门皂市走向,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现在修武荆高铁如果从战略上考虑,为了防止水患,武荆高铁走天门皂市不走天门城区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更何况天门城区属于江汉平原沉降地带,各位可以去查百度修汉宜铁路时,在潜江浩口发生的铁路沉降事件。铁路专家说,江汉平原属于水网地质结构,软基较多,最厚可能达到30米,属于沉降多发地带,但如果都修成高架桥成本太高。想想,如果铁路桥打桩打到地面30多米,那和修海底隧道没什么区别了,这不是在修武荆高铁,这简直是在修武荆地铁。
所以,武荆高铁过天门,但不一定过天门城区,说不定过的是天门皂市镇呢?
谁又敢说天门皂市镇不能拉直到汉川去走长荆线呢?
当然,是修在天门城区呢还是修在天门皂市镇呢,谁说了都不算,还得由铁路专家通过勘探了地形后才能算。
想当年修长荆时,天门沙洋也想修,也差一点修了,但地质专家一勘探,银子一算,还是走了长荆线,铁路走向不是你说走哪就走哪的,还是要算经济账的,自已没有新疆西藏那样的政治地位就不要说什么有钱就能修的意淫话了,毕竟,江汉平原打30米深铁桥桩会吓尿铁路投资商的,有人要说武汉也是江汉平原地带,对不起,你大概搞错了,武汉的地质好得很,要不然,湖北省省府为什么驻在武汉不驻在荆州?
多年前,焦枝铁路为什么不直线下沙洋镇至荆州而绕到了宜昌再南下,原因也是因为沙洋镇是江汉平原沉降地,国家花大代价修是修得起,但这些地方值得花大价钱么?沙洋镇、天门城区、沙市等江汉平原地带有矿?有资源?还是有什么宝贝?
武荆高铁凭什么放弃荆门、钟祥、京山、天门皂市、应城、汉川这些强县如林、资源富饶、人口众多的无水患、地质好、适于修铁路的好地方,却偏偏弯到沉降地带的沙洋镇、天门城区修危险高铁,就算修了,因为沉降,速度也提不起来,坐火车的乖客的生命也得不到保障。
当然,天门城区人又要叫了,省里指定了武荆过天门,很好,这个天门不一定是天门城区,过天门皂市也是过天门!天门皂市镇也是大天门的一部分,那里的人也多得很,不会影响高铁客流的!你天门城区的人也可去你天门皂市镇坐高铁,大不了开通公汽。要修到天门城区,可以,有个条件,那就是修铁路桥地基打30米深的桩的钱由你天门城区的人自已出!可是,如果真修这么深,你天门城区不如向湖北争取修武汉至天门城区的地铁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