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422|回复: 78

[今日襄阳] “古”隆中属南阳邓县,“今”隆中应属南郡中庐

[复制链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8

主题

256

帖子

2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5-8-29 14: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外话:
“臣心未了三分国,天意难知五丈原”

如果有机会,要去看看这幅对联到底在襄阳武侯祠里的哪个角落。
这是一幅不错的对联,其中四个字很有味道:“未了”、“难知”。
下文是讲给那些喜欢历史,热爱自由、平等、理性的襄阳人。以期共同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8

主题

256

帖子

2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楼主|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5-8-29 14: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三装甲师 于 2015-8-29 17:13 编辑

“古”隆中属南阳邓县

    东晋襄阳人习凿齿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习氏所云“隆中”,我称之为“古”隆中。目前是毫无疑问,它归属于南阳郡邓县,地在汉水以北。为何要这样说?因为自晋始直至宋代,绝大多数的史料文献均是这样记载的。
    如晋李兴的《诸葛故宅碣表》文中的“于沔之阳。。。轼诸葛之故乡”。
    如南北朝盛弘之《荆州记》云襄阳西北隆中有孔明宅。
    又如唐《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记:“万山在(襄阳)县西十一里。。。诸葛亮宅在县西北二十里”,以万山与诸葛亮宅的位置描述结合看,显然诸葛宅比万山更北,万山在“西”,脚下就汉水,那么“西北”,毫无疑问是在汉水北岸。难不成在汉水中?


    但反证也是必须的。早期的主要文献记载只有一个例外:《水经注》的说法。
    郦道元云沔水又东迳隆中历孔明旧宅北。显然,根据《水经注》,“古”隆中是在汉水南岸,这就与今天我们所游览的“隆中”地望有吻合的趋势了。
    郦道元是对的?或郦道元是错的?还是后人把郦道元理的著作弄错了?根据下文,读者可自行判断。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8

主题

256

帖子

2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楼主|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5-8-29 14: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三装甲师 于 2015-8-29 22:46 编辑

“今”隆中

今天的隆中,有隆中山,武侯祠、诸葛草庐等等均在此山。我相信有一些襄阳人也知道,隆中山,它的另外一个名叫:伏龙山。
史料记载,至少在宋朝,它就叫伏龙山。详见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山在当时属于襄阳县地,在县西南三十里。

如按照主流的说法,那么伏龙山就应曾是南阳邓县地,后来省入襄阳。

其实不是,此地的原属,不是邓县,而是中卢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8

主题

256

帖子

2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楼主|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5-8-29 14: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期更新下期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8

主题

256

帖子

2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楼主|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5-8-30 19: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伏龙山

《九域志》云:中庐。州西一百二十里。三乡。有伏龙山、长渠、木渠。

首先看到的表面现象是:
中庐县有“伏龙山”,南宋中庐县废。襄阳县有“伏龙山”。似乎是中庐的北部归入了襄阳。

表面现象与本质真相是否如一,这个论证是比较庞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8

主题

256

帖子

2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IP属地:广西南宁市武鸣县

 楼主|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 2015-8-31 23: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檀溪

如果有人认为,中庐县的伏龙山只是与后来襄阳伏龙山重名,并不能意味着是同一座山。那么接着。

宋代的中庐县,在隋唐叫义清县。
《隋书》告诉我们,义清县有
檀溪水。。。


后来的人告诉我们,檀溪出襄阳县西七里柳子山,真是这样,连万山都是中庐的了。

柳子山应在万山西南即南部,与之相连的这一带群山中。万山与柳子山,就在中卢与襄阳的分界处。襄阳西部与中卢接壤,与南阳邓县,看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仔细确认了下,《隋书》,好容易跨进了中古的行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8

主题

256

帖子

2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IP属地:广西南宁市武鸣县

 楼主|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 2015-9-1 14: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史方舆纪要》:
春秋时卢戎国,又楚之庐邑也。。。汉置中庐县,属南郡。后汉因之,亦曰中卢。晋仍曰中庐,县属襄阳郡。宋、齐因之。梁改置穰县。西魏曰义清县。。。隋仍曰义清县,属襄州。唐因之。


《元和郡县图志》:
义清县,中。东北至州五十八里。本汉中庐县地也,西魏於此置义清县,后因之。

《括地志》
中庐在义清县北二十里。本春秋时庐戎之国也,秦谓之伊庐,汉为中庐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8

主题

256

帖子

2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IP属地:广西柳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西柳州市 2015-9-1 16: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经注》

是的,郦道元就说,隆中在汉水南。
但是,谁能保证这是原话?谁又能保证没有错简?《水经注》自宋以后就七零八落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明清人的整理补佚的结果——“是书自明以来,绝无善本 ”

是的,有一个证据足以证明《水经注》在隆中这里发生了错简。
但是,证据不公开,仅与同道好友私下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8

主题

256

帖子

2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楼主|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5-9-1 18: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咱用庞大的文献证据,证明隆中在今襄阳汉水北岸,也就清河村那里吧。
确惹得不少襄阳人横眉冷对。

莫非襄阳本市内也有地域之争?

反思下吧!一把好牌确跟南阳打了个黄庄。为什么?
因为,只要向北挪20里,南阳就无话可说!而襄阳则会是心安理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1

主题

970

帖子

11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53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8-29 14: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伟君子 于 2015-8-29 15:04 编辑

第一:石泉先生用水经注的错简,只是论证中庐县的位置,不包括中庐县的辖境





石泉先生讲水经注的错简,仅仅是讲了中庐的位置。水经注上并无中庐县境的描述,石泉先生亦未说明。

第二:石泉明确讲了中庐县城在隆中西,也在泥咀镇的西边,不在隆中北,且隆中在邓县。





这是石泉先生的文章,中庐县城在隆中西,也在泥咀镇西,中庐县西山亦在隆中西,隆中归邓县管辖。


第三装想把隆中思辩到中庐县,我估计最大的花样就是中庐县和隆中的相对位置上。

这是石小生的老套路了,早不新鲜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29

主题

1302

帖子

1486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486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29 15:3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灭了这龟孙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1

主题

970

帖子

11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53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9-2 08: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荆州图副》亦云: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
《荆州图副》:邓城西七里有乐山,诸葛亮昔尝登此山
《三国志·蜀志》卷5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云:亮家于南阳(郡)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又东迳隆中,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云: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鞞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后六十馀年,永平之五年,习凿齿又为其宅铭焉

=============
这里有三本书早期史料,相互印证。证明了现在隆中位置的正确性。

襄阳西有隆中,但从襄阳狮子楼向西北隆,亦是隆中附近的山。

第三装立马开始思辩,注意哟,思辨的第一步,把三本书分开,不能放一起看。

1、《荆州图副》亦云: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
这本书改,把隔沔,改成隔浊。
2、《荆州图副》:邓城西七里有乐山,诸葛亮昔尝登此山
这句,不能改,绝对不能改。古人写的七里是非常准的,你仔细看看,邓城七里绝对不到隆中。哈哈,七里是对的,隆中是错的
3、《三国志·蜀志》卷5 诸葛亮传
这本书没什么问题,只是在襄阳西,居然是襄阳西北。什么二十里不对?是呀,古人的里数不准的实际是襄阳西四十里现普陀堰附近。
4、《水经注》卷二十八
哎,郦道元写有,有用么?他的书不用看,错误太多。你信我第三装就够了。

综上,隆中在襄阳西北的普陀堰才对。襄阳的隆中错。这就是第三装的逻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8

主题

256

帖子

2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楼主|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5-8-29 14: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期更新下期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8

主题

256

帖子

2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楼主|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5-8-29 14: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期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1

主题

970

帖子

11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53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8-29 14: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333年,韩国已经有邓师了。可韩国占领穰却晚于公元前325年。
=====

第三装,你太无耻了吧。你不顾时间前后的说韩国占领穰之后才有邓师。

指出你这个错误,你还这么无耻的继续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1

主题

970

帖子

11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53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8-29 14: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会告诉我们,第三装在故意忽悠你。

第三装有一个很强大的逻辑。当历史记载有矛盾时,他可以推测出一种事实,然后认定左边的记载对,右边的记载错。
而且他强调这是他的推测,他的思辩,你不能说他的推测有问题。
正是靠这个逻辑,他无往不利,只要他想证明的,他都可以通过推测(所谓的思辩)证明出来。只要他想推翻了,同样可以靠推测来推翻。
就拿这次穰地产邓师的事件来说吧。改知条件是:
1、邓国有邓师
2、韩国占领过穰地。
3、历史记载了古邓国在樊城附近。查不到历史记载的穰与古邓国的关系。
4、历史也记载了现在的邓州是古邓县。(时间稍后)


第三装想证明邓州就是古邓国地,但又没有史料,他开始推测(所谓的思辩),
1、穰地产邓师
2、韩国从楚国手中夺得穰。
3、韩国夺才得穰地,才有邓师可用。
他的观点见截图


第三装一直强调自己没有错。第三装确实没有史料证明这一切,但是这是他的思辨,他的思辨解释了古邓国管辖穰地这个问题。他的思辩足够证明这些。是这样么??


在此,我要感谢我们丰富的历史记载,丰富的历史记载,让第三装这样以思辩来推翻历史的人,无处遁形。


那解开这个问题的钥匙是什么呢?时间。时间可以告诉我们一切。


第一:理清穰地归属的先后顺序。韩国真是从楚国手中夺得穰么?。
第三装说韩国从楚国手中夺得穰,却不附什么史料证明,事实是这样么?
见史记三家注: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十一年,秦伐我,取穰。【正义】:穰,人羊反,邓州县也。郭仲产南雍州记云:“楚之别邑。秦初侵楚,封公子悝为穰侯。後属韩,秦昭王取之也。
这里说的很清楚,穰地的归属是:穰先归楚,再归秦,再归韩,又被秦国夺走(时间公无前301年)。
第三装自己也引用过三家注的内容,却不引用这一段注解,为何?估计是他明确这段注解会破坏他的论证。


第二:韩国什么时候装配的邓师?
直接看史料:
史记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於是说韩宣王曰:……邓师、宛冯……
资治通鉴卷第二
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
于是苏秦说韩宣惠王曰:

这是苏秦看到了韩国有邓师。时间是公无前三三三年。资治通鉴和史记记载的苏秦的说辞不同,有人会说这不是同一次说服工作,但这不影响,因为不管史记还是资治通鉴都说了这翻说服之后,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所以不管苏秦游说了韩宣王几次,苏秦看邓韩国有邓师,都应该不迟于公元前333年。也就是说公元前333年,韩国已经有邓师了。


第三:韩国什么时候占领穰地?

我们来看史料:
史记三家注: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十一年,秦伐我,取穰。【正义】:穰,人羊反,邓州县也。郭仲产南雍州记云:“楚之别邑。秦初侵楚,封公子悝为穰侯。後属韩,秦昭王取之也。
====
前文说进,这次韩取穰,就是秦昭王在位时的事,发生在公元前301年。这是第二次占领穰了。
第一次什么时候呢?秦国第一次占领穰的时候,封公子悝为穰侯。公子悝生于哪一年,史载不详,但公子悝的哥哥秦昭襄王生于公元前325年,公子悝出生肯定晚于公元前325年,封于穰更晚于公元前325年了。后来韩国占领穰更晚于公元前325年。

(第一次占领穰,封公子悝为穰侯,第二次占领穰的时候,封穰冉为穰侯,公子悝为邓侯,介绍下背景资料,免得大家看到邓侯公子悝的时候,产生疑问。)
我们理一下:公元前333年,韩国都已经有邓师了。可韩国占领穰却晚于公元前325年。这说明韩国不占领穰就有邓师。(再配合史料,楚国请工匠打造龙渊太阿。那韩国有邓师并不奇怪。)
第三装在推测所谓的韩国占领穰才有邓师,纯是不详细研究史料的思辩。思辩确实是一个高大上的词,但像第三装这样不研究史料的思辩,那只能是搞笑了。

另:第三装可能会接着思辩,把郭仲产的南雍州记给否定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