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著名人物画家有李唐、萧照、苏汉臣等。他们的人物画创作,很多都与当时政治斗争形势有关,多选择历史故事及现实题材,擅长减笔人物画的梁楷的出现,则为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苏汉臣(1094年―1172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北宋画家。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任画院待诏,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复职,南宋孝宗隆兴初年(1163)任承信郎。 苏汉臣曾为北宋宣和画院待诏,南渡后又复职,隆兴初画佛像称旨,任承信郎。师刘宗古,工画道释、人物臻妙,尤善婴孩,所画货郎图,描画精细,货物繁颐,更为特出。苏汉臣师从画院待诏刘宗古,所绘人物、士女及佛道宗教画,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润。尤擅描绘婴儿嬉戏之景和货郎担,情态生动。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等。艺术特点:擅画佛道、仕女,尤精儿童。师法刘宗古、张萱、周昉、杜霄、周文矩等,其仕女多画闺阁中仕女的意态。作品多婴戏图,成功地表现了儿童形象及其游戏时天真活泼的情趣,笔法简洁劲利,色彩明丽典雅。 《秋庭戏婴图》宋·苏汉臣 绢本设色 197.5×10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古来的许多国画中,我们能够看到题材多样、反映儿童游乐童趣的可爱场景。我们不难于其中窥见,那时孩童的幸福度,似乎起码是不输今天的!本幅画庭院中,姊弟二人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不远处的圆凳上、草地上,还散置着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精致的玩具。背景部分,笋状的太湖石高高耸立,造型坚实挺拔,周围则簇拥着盛开的芙蓉花与雏菊,这样的布局,不仅冲淡了湖石的阳刚之气,也充分点出秋天的节令。《秋庭戏婴图》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两个锦衣孩童在庭院玩着一种推枣磨的游戏。兄妹两人无论从头发、眉目,衣饰,都精心刻画,丝染兼备,而且变化极为丰富,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不仅画出质料的柔软细致,更赋予衣服华丽的质感。这些细微的处理,使得孩子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于纸上,令人心生爱怜。苏汉臣写实的程度,可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可以了解到为何用“着色鲜润、体度如生”来形容其画风。 《开泰图》宋·苏汉臣 绢本设色 151cmx1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描绘了梅花下童子骑羊。羣羊饮龁寝讹。纷绕其侧。无论从头发、眉目,衣饰,都精心刻画,丝染兼备,而且变化极为丰富,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不仅画出质料的柔软细致,更赋予衣服华丽的质感,这些细微的处理,使得子孩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于纸上,令人心生爱怜,可谓栩栩如生,可用“着色鲜润、体度如生”来形容苏汉臣的画风。左方褾绫处行书题跋:宋苏汉臣九孝图。神品。南友主人藏。 宋代 苏汉臣 《婴戏图》绢本设色 18.2×22.8cm 天津博物馆藏 宋代苏汉臣的画作《婴戏图页》,该藏品描绘的是两个儿童扑蝶嬉戏的场面。画面构图均衡,笔致工丽,又饶有情趣。款署 “苏汉臣”,是目前国内罕见的苏汉臣真款作品,十分珍贵。
《货郎图》宋·苏汉臣 绢本设色 159.2cmx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货郎图》描绘在商品流通日益广泛的宋代,乡村货郎是极受孩子们喜爱的流动小贩。他们能说会道、走街串巷,用那些针头线脑、花纸糖人点缀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穿戴奇特、货物杂多,所到之处准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画家正是抓住了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瞬间,反映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录入:石渠宝笈三编(宁寿宫),第七册,3304页;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58页;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册,85-86页;《宋蘇汉臣货郎图》,收入刘芳如、葛婉章编,《婴戏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0年四月初版),81页 《杂技戏孩图》宋·苏汉臣 绢本设色 20.4×20.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杂技戏孩图》中杂技艺人正施展绝技,口中唱词,手中击节敲鼓,两个小儿不觉被深深吸引住。人物情态刻画得真实自然,表现出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游刃有余的艺术表现力。 《灌佛戏婴图》宋·苏汉臣 绢本设色 159.8×70.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的婴戏图题材多为“庭院婴戏”的画题,其中常见一种是“灌佛戏婴”的题材。此图画中有的婴孩装扮成僧侣摸样,有的手抬佛像,有的模仿大人礼佛,将成人严肃的宗教仪式变为有趣的游戏。
宋 苏汉臣《冬日戏婴图》绢本设色 196.2cmx10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姐弟二人在冬天庭院里玩耍的情景,姐姐的手里拿着一根色彩斑斓的旗子,小男孩则用细红绳牵引着一根孔雀羽毛,正想逗弄着猫儿。姐姐则挽三鬟于头顶及两耳,再以红白相间的锦缎缠绕其间,与宋苏汉臣秋庭婴戏中的双鬟同为宋代小女孩常梳之发式。弟弟的头发束结着红丝缯,形如鹁角,更增添孩童纯稚的神情。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赋予衣服华丽柔软的质感。一只黑白花猫在一旁自顾自地玩着毛绒球,两人的眼神落在花猫的身上,将孩童与花猫间的互动关系处理得细致可爱。画面配景所植的花木如梅花、山茶等,用以暗示着冬令时节,画家却利用温暖的红、黄色系,将画面安排得明丽爽朗,如小女孩、小男孩的红色发结、衣带,华丽的纹饰,色彩斑斓的旗子,加上毛绒绒可爱的小花猫,使人不觉得有丝毫的寒意,反而结组成一派和谐而温煦的情调。从这幅画的尺寸、质地,及山石的皴法与《苏汉臣秋庭戏婴》十分相似,虽然在山茶、白梅及绿竹与湖石的相依相生的关系较凌乱,在构图上也不如《苏汉臣秋庭戏婴》来得完整,但在山茶、白梅花叶的点染上,不仅能展现各种花材质感,如山茶叶的光洁坚硬,柔软丛生的杂草,在花叶的翻转细致,符合植物生长状态。在孩童的造形方面除了发型不太相同外,其他如开脸,衣纹的描法几与宋苏汉臣秋庭戏婴中两个孩童相当类似。而小男孩头发束结红丝缯,似为头发刚长后情形,在从秋至冬的时间成长过程来说,亦相当合理。种种的风格表现,应可认为是同一位画家所画,也就是说此幅可归为苏汉臣另一幅卓越出色的作品。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应可认为是当初应是画有四季婴戏图四屏,如今只存秋景的《苏汉臣秋庭戏婴》与冬景之《宋人冬日戏婴》。这样的纯真可爱的婴戏图,令人看了心旷神怡,俗虑暂消。
《蕉阴击球图》宋·苏汉臣 23.6×23.2厘米。 在古来的许多国画中,我们能够看到题材多样、反映儿童游乐童趣的可爱场景。我们不难于其中窥见,那时孩童的幸福度,似乎起码是不输今天的!本幅画庭院中,姊弟二人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不远处的圆凳上、草地上,还散置着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精致的玩具。背景部分,笋状的太湖石高高耸立,造型坚实挺拔,周围则簇拥着盛开的芙蓉花与雏菊,这样的布局,不仅冲淡了湖石的阳刚之气,也充分点出秋天的节令。 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卷》30.6x521.9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全图
《长春百子图卷》描绘春、夏、秋、冬四时百童嬉戏情景,有荡秋千、骑木马、下棋、钓鱼、采荷、扑蝶、斗蟋蟀、踢球等等各种游戏。户外庭院,四季景色分明,孩童尽兴玩耍,个个天真活泼。旧传为苏汉臣之作。主题与关键字: 孩童、松、竹、杨柳、芭蕉、梧桐、棕榈、莲荷、菊、奇石、房舍、水榭、花器、童玩、江河、湖海、椿、茶花、雁来红、秋葵、桂花、萱花、鸳鸯、蝶蛾、桥、栏杆、筏(木、竹)、家俱(屏风)、饮食器、文房用具、文玩(琴棋书画)、香炉.火盆、耕织渔猎、扇、乐器、烛台.蜡烛、梅(白、红、蜡梅)、秋千。 《端阳戏婴图》宋·苏焯 苏汉臣之子(传) 绢本设色 88.9×51.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端阳戏婴图》画中描写端午节时的恶作剧,三个粉妆玉琢的胖娃娃中﹐穿红色肚兜的孩子左手拿著石榴,右手用绳系著蟾蜍,正要惊吓较小的孩子,另一个则赶来制止这场恶作剧,三孩童的手与脚皆带金钏玉饰﹐身上则佩挂长命锁﹐表示其出身的骄贵﹐衣纹图案细腻﹐利用淡染色块﹐十分成功地将人物衣著单薄下肌肤的质感表现出来。 更将人物的表情、神态很传神地掌握,像这个拿著蛤蟆的孩,一脸恶作剧的神情,连手上的蛤蟆也闪著狡猾得意的笑容,而惊吓过度的孩子则蹲在地上,双手护著头,十分害怕地颤抖著,不由得令人心生爱怜,另一个见义勇为的孩子,一个箭步赶来,神情坚定地要阻止这场恶作剧,空白的背景,更加凸显他们神气活现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