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顾绍骅

顾绍骅对中国画的认知、创作、发展的浅识(系列)论文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11-25 10: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汉图》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纵117。2厘米 横5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题《猿猴献果图》,为《十六罗汉图》(现仅存三幅)之一。作品虽取自佛教题材,实际上已有着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画中的罗汉双手相交,伏在一横斜树枝上作沉思状。此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罗汉注视着眼前两只温顺的小鹿。树上有两只活泼的猿猴在摘果子,树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正双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这种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画中罗汉与小和尚的僧袍僧衣的用色在多样变化中求得协调和谐。
29-1 《猿猴献果图》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纵117.2厘米 横5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jpg.jpg
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于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又有一名为“暗门”,故其俗称为“暗门刘”。 画学李唐,画风笔精墨妙,山水画风格继承董源、巨然,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张丑诗云:“西湖风景松年写,秀色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图醉叟,数峰眉黛落齐纨。”所作屋宇,界画工整。兼精人物,所画人物神情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反映社会不平的,如《风雪运粮图》;松年也是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反对投降,曾苦心孤诣画《便桥会盟图》,希望统治者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他还画《中兴四将图》,表彰岳飞、韩世忠等民族英雄之伟绩。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11-28 13: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阮图》南宋 李嵩  绢本设色 104。5×17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园中高木奇石,枝叶掩映翁郁,树下士人持拂闲坐于榻上,左腿盘起,聆听拨阮演乐并赏古玩。旁有仪态娇美仕女,焚香、拈花、持扇随侍。人物线条流畅,绘法近似明代画家杜蓳、唐寅。床面为藤编软屉,透气适合炎夏使用;床榻上置有直搭脑交椅式躺椅,没有腿足,供坐时后背依靠的调节式活动支架,一般适合在床上或席上使用。榻前方形香几有束腰、直腿、下为如意足、托泥。此方几造型与床榻成组用以承放香炉。
29-2李嵩 听阮图 绢本设色 104.5×17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jpg
李嵩(1166―1243)钱塘(今杭州)人。人少木工,颇远绳墨。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光、宁理三朝(1190―1264)画院待诏。工画人物道释,得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李嵩画过许多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把劳动人民的生活作为审美对象来描绘,这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绘画题材丰富多彩,从宫廷到民间、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到生活、从吃喝到娱乐、从仙山到龙宫、从历史到现实均在画中有所反映,所作有精工鲜丽之院体画,如《明皇斗鸡图》、《花篮图》;有白描淡色之风俗画,如《货郎图》;也有水墨渲染之山水画,如《西湖图》等。传世作品有嘉定四年(1211)作《货郎图》卷、《花篮图》页、《骷髅幻戏图》藏故宫博物院;《西湖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听阮图》、《夜月看湖图》等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11-28 13: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白行吟图》南宋 梁楷 纸本墨笔 81.2*30.4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著名画家梁楷笔下的《李白行吟图》,虽无落款,但使人一眼就认出他卿是李白。 这是画家梁楷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所获得的.艺术效果:寥寥数笔就把“诗仙”那种纵酒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画家不拘泥于琐末细节,而是突出诗人的性格特征,选取最能反映诗人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加以概略的描绘。除了对人物面部用细笔小心描绘以外,其余从头发到大袍,直至双脚,都是大笔挥扫,仿佛信手拈来,随意涂点,漫不经心一般。从笔迹来看,笔酣墨畅,行笔如飞。虽是逸笔草草,却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毫无雕琢造作之气。人物神韵的体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衣服的描绘,大概只用了四笔。人物画自梁楷一变后,从传神进入写意的层次,得意而忘形,画家的精神创造获得更大的空间。这幅画把李白那种刚刚“月下独酌”后站立起来,满怀诗情正要吟诵的生动姿态,勾画得微妙微肖,毫无雕琢造作的痕迹。梁楷所摄取的这个瞬间,是何等典型,所用的笔墨,又是何等洗炼。数百年来,多少人对它赞叹不已。可以说,这幅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减笔画”之一。为普遍的,然而以梁楷最为突出。他甚至运用‘泼墨”作画,放弃了历来以线条为描绘的主要方法,而用粗阔的笔势和有浓淡的水墨,不多几笔就刷出了衣服折叠的形态,简直是一种奇特的表现。因为这种画法,不适宜于慢,而需要依靠一种气势,既不可事先打稿子,下笔的时候,更不容有所迟疑。它奔放而有法度,阔略而能传神。这种画法,当然不是随意涂鸦,乱画一气,或者仅仅是水墨情趣的无意识玩弄,而仍然要求应物象形、以形写神,甚至更讲究概括力和精神气质的表达,即所谓“意在笔先,笔周意内”。他的泼墨画法的代表作,现在还可以看到的便是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泼墨仙人》了。象《李白行吟图》与《泼墨仙人》这样的减笔画作品,在历来的画派中,可说是最突出的,因此可以说梁楷开创了减笔人物画的先河。
30-1 梁楷笔下的《李白行吟图》2.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2-3 13: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晋文公复国图》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他的《晋文公复国图》绘于北宋末年,描绘晋文公(重耳)被他父亲放逐在外十九年,最后回国即位的故事,代表了李唐前期的绘画风格。全图采用连环式。每一段都有树石、车马、房屋作配景,每一段都有赵构亲书的《左传》文字。此图的箴规作用,一看便可明白,乃激发南宋君臣,不怕艰苦,不计荣辱,为复国而努力。北宋末年,赵构经历的艰苦就颇类重耳。《晋文公复国图》的线条是细而匀,圆而转,画这种线条心气要尽可能平和,用力平均,速度不迟不速。这种线条主要是对传统线条的继承。李唐曾经学过李公麟。如拿相传是李公麟作的《维摩诘像》和李唐的《晋文公复国图》相比,可以发现确有很多相似之处。李唐也学过唐画,他曾一度崇古,从此卷中也可看出自顾恺之以降春蚕吐丝式的传统画法。全图分为六段,采用连环绘图的形式,晋文公的形象多次出现,每段都有树石、车马、房屋作配景和宋高宗赵构手书的《左傅》中的有关章节。所绘人物形象各具种态,文公的雍容壮重,待臣的恭敬、武士的威严、仕女的秀雅、与夫仆役的畏怯,都刻画得准确生动、细致入微。横图处理疏密有致,线条的粗细、曲直、虚实、轻重的变化恰到好处。图中画家描绘的人物服装并不带有明显的宋代风格,而可尽力去复原春秋时候的人物。
此图的箴规作用,一看便可明白,乃激发南宋君臣,不怕艰苦,不计荣辱,为复国而努力。北宋末年,赵构经历的艰苦就颇类重耳,这些历史故事画说明李唐是一个爱国的画家。  李唐是一个全能的画家,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精。而他的人物画尤其出色。现在存世的尚有《晋文公复国图》和《采薇图》等。
30-2 李唐 晋文公复国图040.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2-3 13: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宫春晓》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作品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描绘宫中缤妃生活和佳丽百态;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
画面中包含了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史实。据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载,西汉元帝后供佳丽甚多,不得常见,遂遣画工毛延寿图形,再按图召幸。诸宫人皆贿画工,独王嫱(昭君)不肯,遂不得见。画幅中有画工为嫔妃写照者或即毛延寿。
31-1-1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jpg
宫殿楼阁,山石卉木,宦侍宫娥,各执其事,描绘宫中嫔妃生活极为生动。画始于宫廷外景,晓烟中露出柳梢,花柳点出“春”,晨烟点出“晓”。围墙内一湾渠水,鸳鸯白鹇飞翔栖息。一宫女领三孩童倚栏眺望水上飞鹇。宫室内两宫女冠袍持宫扇,似待参加仪仗。一宫女凭栏望窗外孔雀。两便装宫女,一饲喂孔雀,一依傍门后。户外一人提壶下阶,三人分捧锦袱杂器侍立,一后妃拢手危立,注视宫女灌溉牡丹,牡丹左方一女伴随两鬟,一鬟浇花,一鬟持扇,上方填画屋宇阶棂。有一树似梨开白花,树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采花插鬓,有人持扇迤逦而来。再左平轩突出,轩内女乐一组,有婆娑起舞者,有拍手相和者,,有鼓弄乐器者,有持笙登级者。轩后屋中两人正在整装。阶下六入围观地下一摊花草,同作斗草的戏,其余两人正匆匆赶来。上方门内两人却罢琴卧地读谱。正屋一大群人,弈棋、熨练、刺绣、弄儿,各有所事。阶下六人,捧壶携器闲谈。左厢两人弄乐。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画工为的写照。另有十余人拱卫侍从。最后宫女一人扑蝶于柳梢。柳外宫墙,男卫四人,分立于宫墙的内外。全卷于一组女乐处分为上下两辑,合为一卷,画工精细,色彩雅丽。呈现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画者用笔工细,设色浓艳亮丽,以精谨造型描绘奇花异卉、展现天威浩大。
31-1-2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02.jpg
仇英(约公元1494-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久居苏州,擅画山水人物,作品工整而不呆板,妍丽而不俗媚,青绿山水富丽而温雅,人物衣纹精细而流畅,明四家之一 。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2-4 16: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孟蜀宫伎图》,作者唐寅(公元1470一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苏州人。是明代文人画家中最有影响的“吴门画派”的四大画家之一。画家在描绘这四位女子时,舍弃了一切背景,只题了一首诗:“莲花冠子道人衣, 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己去,年年斗绿与争绯。”诗道出了这幅画的主题。对年轻妇女来说,化装、打扮本是一件乐事,然而,对这群宫伎来说,却是一种悲剧。因为她们的用心打扮,仅仅是为了满足君王的欢娱。从作品可以见到,中国古代人物画达到的高度艺术水平。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他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诗情画意、相得益彰。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人物画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
31-2  孟蜀宫伎图 明 唐 寅  2.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2-5 15: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卿子像》(绢本 设色,纵111。4cm,横36。2cm。)作者:明 曾鲸,字波臣,莆田县人。张卿子是位大名鼎鼎的医生,且诗文也名扬于世。人称隐于医道之学者。画中张卿子身着青袍朱履,一手拈须,一手宽袖下甩,神情安详,仪态端庄,形象传神。曾鲸肖像画的风格,名扬大江南北,故授徒甚众,其中出类拔萃的有钱塘的谢彬,为“传神妙手”、“价重艺林”。(张庚《国朝画征录》)至如莆田的郭巩、山阴的徐易、华亭的沈韶、嘉兴的张琦、海盐的张远等,都继承了波臣画派的风格,名盛一时。曾鲸写真的艺术珍品,多收藏在两京、津、沪、杭及闽、粤各地博物馆。
曾鲸(1568~1650)是明代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他的写照,融合中西画法,妙化传神,名重艺林。
曾鲸生活的时代,正值意大利传教士、著名画家利玛窦东来南京传教的岁月里。利玛窦曾三次来南京,住正阳门山营中,与波臣切磋人物画艺技,交谊甚厚。日本大村西涯在《东洋美术史》中说:“万历十年,利玛窦来华,能画圣母玛利亚像。波臣既擅长国画,没有去模仿,但也吸收了利玛窦的肖像画法。”可知波臣写照,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又吸收利玛窦的画法,只师西法之意而略其迹的。融中西画法于一炉而有所创新,自成一家。
31-3 曾鲸的《张卿子像》.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2

318

主题

1281

帖子

210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0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2-12-6 17: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也是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2-8 15: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寿佛图》清 丁观鹏 瓷青纸金画 99.3×61.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虽题为无量寿佛图,其实应为如来佛图。用金粉画佛像,面容慈祥,头现佛光,以示功德无量。祥云朵朵,周围站立四大金刚及佛祖两大弟子伽叶、阿难,前有女信徒合掌跪拜,旁立哼、哈二将。线条工细,佛像脸部、手部及莲座,均用晕染法,显出明暗凹凸之感。衣纹流畅,形象各异。
32-1 清 丁观鹏 无量寿佛图 瓷青纸金画 99.3×61.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jpg.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2-9 17: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拐仙图》黄 慎(1687-约1770)设色纸本 镜片(款识:谁道铁拐仙,形破得长年。芒鞋何处去,醉倒华山巅。瘿瓢。钤印:黄慎(朱) 瘿瓢(白))
此幅写铁拐仙倚酒瓮醉眠之态,堪称黄慎上乘之作。人物神态、构图形式,以及笔墨气韵和题诗书法,无不统摄于“醉”字之中。尤其运笔沉浑一体,墨渖淋漓潇洒,极富情趣;用笔迅疾,衣纹顿挫,线条硬折结,墨公浓淡相间,泼辣大胆,于迷离扑朔中见形象神韵。人物轩昂、富有气势,为其成熟后的代表画风。
黄慎,初名盛,字公懋、躬懋,康熙六十年更名慎,雍正四年改字恭寿,别号瘿瓢山人,简称瘿瓢、瘿瓢子,东海布衣、苍玉洞人、胡涂居士等,福建宁化县人,定居扬州。黄慎的诗文、狂草书法,绘画被称三绝。曾先后三次到扬州,居留较长,与郑板桥、李(善)等往来友善,为“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擅长草书,学怀素兼取孙过庭、颜鲁公笔法,自辟蹊径,形成独特风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32-2 《铁拐仙图》黄 慎.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