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6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 积分
- 2860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11-28 13: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白行吟图》南宋 梁楷 纸本墨笔 81.2*30.4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著名画家梁楷笔下的《李白行吟图》,虽无落款,但使人一眼就认出他卿是李白。 这是画家梁楷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所获得的.艺术效果:寥寥数笔就把“诗仙”那种纵酒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画家不拘泥于琐末细节,而是突出诗人的性格特征,选取最能反映诗人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加以概略的描绘。除了对人物面部用细笔小心描绘以外,其余从头发到大袍,直至双脚,都是大笔挥扫,仿佛信手拈来,随意涂点,漫不经心一般。从笔迹来看,笔酣墨畅,行笔如飞。虽是逸笔草草,却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毫无雕琢造作之气。人物神韵的体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衣服的描绘,大概只用了四笔。人物画自梁楷一变后,从传神进入写意的层次,得意而忘形,画家的精神创造获得更大的空间。这幅画把李白那种刚刚“月下独酌”后站立起来,满怀诗情正要吟诵的生动姿态,勾画得微妙微肖,毫无雕琢造作的痕迹。梁楷所摄取的这个瞬间,是何等典型,所用的笔墨,又是何等洗炼。数百年来,多少人对它赞叹不已。可以说,这幅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减笔画”之一。为普遍的,然而以梁楷最为突出。他甚至运用‘泼墨”作画,放弃了历来以线条为描绘的主要方法,而用粗阔的笔势和有浓淡的水墨,不多几笔就刷出了衣服折叠的形态,简直是一种奇特的表现。因为这种画法,不适宜于慢,而需要依靠一种气势,既不可事先打稿子,下笔的时候,更不容有所迟疑。它奔放而有法度,阔略而能传神。这种画法,当然不是随意涂鸦,乱画一气,或者仅仅是水墨情趣的无意识玩弄,而仍然要求应物象形、以形写神,甚至更讲究概括力和精神气质的表达,即所谓“意在笔先,笔周意内”。他的泼墨画法的代表作,现在还可以看到的便是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泼墨仙人》了。象《李白行吟图》与《泼墨仙人》这样的减笔画作品,在历来的画派中,可说是最突出的,因此可以说梁楷开创了减笔人物画的先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