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顾绍骅

顾绍骅对中国画的认知、创作、发展的浅识(系列)论文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21 18: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傅抱石作品欣赏

傅抱石(1904~1965),原名瑞麟,江西新余人。傅抱石艺术修养全面,精通东方美术史,擅山水、人物、书法、篆刻。他的山水画据于传统,源于生活,独创足以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古今的“抱石皴”。所作山水章法结构不落常套,从“动”入手改造传统文人画技,这成为他山水画风有别于古今之处。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在日本期间研究日本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会日本画技法,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进行艺术变革,以皮纸破笔绘山水,创独特皴法-----抱石皴。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傅抱石先生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傅抱石是开宗立派的一代艺术大师。
20  傅抱石  山水  1.jpg

21 傅抱石 山水 2.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22 17: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齐白石作品欣赏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22  齐白石   祝寿图.jpg
植根传统,师法造化的国画大师。他把前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体会得很深刻,其画以文人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入了蓬勃生机,风格刚健鲜活、诙谐幽默。且诗书画印兼能,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齐白石作画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其章法多是信手拈来,随意而成,极为简括大气。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有时则模写物象纤毫毕现。尤喜将阔笔大写的花卉与工细草虫合于一图,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以其画风发展来看,早年笔墨较清新整饬,中年以后渐趋雄肆,晚年则炉火纯青,真率自然,不假修饰。
23  齐白石   大吉图.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23 14: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宾虹作品欣赏

黄宾虹(1865年-1955年),现代杰出国画大师。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安徽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他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
24 黄宾虹   雨过云犹湿.jpg
他绘画的技法,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是终生的,六十岁以前是典型的“白宾虹”。
25 黄宾虹   树下抚琴.jpg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25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诗情画意作品欣赏
赖少其   《夜雾》
26 赖少其  山水-夜雾.jpg
赖少其   《山水画》
27 赖少其   山水.jpg
蒋兆和   《人物画》
28 蒋兆和  人物.jpg
江寒汀 《花鸟图》
29 江寒汀 花鸟图.jpg
潘天寿  《江山美》
30 潘天寿  江山美.jpg
潘天寿  《荷花》
31 潘天寿  荷花.jpg
本文参考文献:1、《中国画的特例发展》2、《中国画笔墨语言创新不能脱离民族文化母体         张葆冬》,3、《“文化要有创造力,不能全球化”         许平)》4、《中国画究竟会向何处发展         李景安》5、《中国画文化——守住中国画的底线》6、《近百年中国画发展的现状与弊端》7、《画境与修身》8、《中国绘画简史      薄松年》

中国画岂能缺文化  封面2     00.jpg
顾绍骅作于2011年6月1日
联系地址:(中国 湖北)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小区3-1-202   邮编:430011  
电话:13308635298   QQ:1072494751


顾绍骅qq: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27 17: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顾绍骅对中国画的认知、创作、发展的浅识(系列)论文      9
                                          ——由“诗情画意”引发的东西方绘画审美观念之争?     顾绍骅著
引:中国美术家韩美林说,文化极其重要!在全球化下,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把孩子们整得都不认识中国漫画是什么了,都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底蕴在哪里了。中国的布老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中国人自己的电影,都到哪里去了?中国的大片,怎么出洋相,怎么给外国人看,在外面还得大奖,回来还成了英雄。文化都到这个程度了,难道我们还不反思吗?
韩美林认为,文化是一种升华的东西,绝对不是那些表面文章。以美术界为例,以前真正的海归派,都是文化精英,包括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傅抱石……都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现在的有些海归派,不一样了,一回来就大呼小叫地要让外国的东西进来,否定中华民族的文化,甚至不让学生用毛笔。这是艺术吗?这是吓唬我们老百姓。上了美术学院一年级,就留着长头发,留着小胡子,那个丑就甭提了!难怪有人说我们搞美术的,“远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再看是个捡破烂的,有的像土匪杀猪的,仔细一看是美术学院的。”
韩美林指出,这些表面的东西并不是艺术。真正的艺术魅力,艺术素养的魅力是相当大的。博士不一定有文化,文盲也不一定没有文化。在弘扬民族文化这个事上,我们都应该做铮铮铁骨的好汉,不能卑躬屈膝。我们作为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得有思想,应该对我们世界有点责任,没有文化是不行的。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民族文化底蕴“诠释”的绘画作品,即使技法再高超也不会比数码照片写实;那么,人们还是认为艺术家的绘画作品的价值高,而不是数码照片。为何?这就因为是人文的积淀多;“在喧哗的世界中追求内心感受,在理性的社会中不忘呼唤激情。”人文的积淀造就经典。我们的时代需要经典。呼唤经典,传承经典,艺术才更精彩。中国画可谓是博大精深,道家的自然空灵,儒家的中庸和谐,释家的亲善修为等,都无一例外地体现在其中,需要艺术家在蒙养的过程中去体验与领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28 15: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无不是文化的产物。首先是文化(文学),然后才是艺术(技艺)。文化艺术应该是多元的,只有多元的相互促进、相互吸取,才能够得道和谐发展。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毕加索自己曾经写道的:“坏艺术家复制。好艺术家巧取”。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些都是大艺术家的经典语句。是告诫我们千万不要抄袭或者复制前人的作品,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各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中国画是具有“诗、书、画”等中国民族文化特征,这是中国画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
艺术(人文学科——浪漫)不同于自然科学(严谨)。自然科学的法则:1+1=2;而艺术往往是1+1≠2。例如:男人+女人=家庭,这个“家庭”的数字往往具有很多大不确定性;可能是3、5、6…
任何一种门类的艺术,不可能、也不可以是绝对的“纯种”,它总会要受到或这或那的影响;她们之间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相互渗透着,相互弥补着,直至现在。
有高超的技术如果没有很好的思想与品位以及文化的底蕴或者一些艺术上的创新精神,是永远不能成为出色的艺术家的,还有是有很多想法也有创新,但没有一些技术上的东西,不能很好的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所谓的涂鸦之作,或者是一堆烂泥巴,如果是这样那也是不可取的。——威廉?德库宁
自从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西方艺术家们开始思考“能否将写实风格进行到底”了。于是,在“巴比松画派”后,西方的“印象主义、野兽派、抽象艺术、超现实主义……”成为了西方绘画的“主流”或发展方向;艺术家莫奈、梵高、毕加索的作品并非“写实主义”他的作品却倍受人们喜爱:莫奈、马奈作品的“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
而在中国,从徐悲鸿的“将西方造型艺术融于中国画(放弃‘白描’改为素描,追求‘光影效果’……)”;使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更丰富了。现在,一些“国画家”们挖空心思追求逼真——“照相机效果”,大有将中国画“油画化”的趋势。笔者认为:这是舍本而逐末也。技术手法(绘画技法)是一定的,而人文思想(诗情画意)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底蕴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3-1 17: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世界艺术市场看:人们欣赏、推崇的并不是“写实主义”那么地“刻板”(写实主义的终极是照相机的照片效果),而是“印象主义、野兽派、抽象艺术、超现实主义……”如: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昂贵的前五幅名画中,没有“写实主义”。(艺术作品是反应艺术家的“心画”,是情感与世界观的真实反映;因此,不必“惺惺作态”,更不可“千人一面”。)
但是,笔者认为:按照“中和”思想去看,任何事物都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来,不可有失偏颇;在中国画的发展上,吸收其他艺术长处无可厚非,但要有度,不只能局限在以“术”求“术”的思维之中,而重点是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假如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没有民族特色,那么中国画且不谈“发展”,就连“生存”都是问题;因此“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也许,“诗情画意”今后会领引世界绘画的发展。
传统西方绘画:西方传统美术认为艺术在于客体再现,而西方现代美术认为艺术在于主体表现。追求形质上的表现,其最高峰是“通过‘条件色彩’还原事物原本的面貌;(“借助理性和科学的知识,力图在美术创作上开拓出新局面,使生动的形象和场景反映在美术作品中,让它成为一种再现性的美术。在绘画领域中,他们进行探索,尽力让二维平面具有三维空间感,并使人物活动立体化,从而实现古希腊人追求过的那种错觉性效果,让人们把美术品当成真实生活的写照,当成可感、可融、可知的事物。”——意大利文艺复兴始)终极目标——照片效果”(数码技术可完成),这些是清晰到一览无余。(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照相机的发明,画家不得不重新考虑绘画的使命和价值,但更重要的是西方人哲学思维的转变。)
中国美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形不似。中国画则是把主观表现与客观再现统一起来,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世界因为有人才有了世界!人字是头顶天脚立地的形象结构来比喻人!先天地而有人!天地人!天人合-!天地自然归宿人体宇宙自然而归自然!)。
天人合一还与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的一段话恰可互证,马克思说“自然界就是人的无机的肉体”,“人的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生命是和自然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自然界是和它本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人本来就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与人构成和谐的整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3-7 18: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画以自然为对象,这个自然在人的审美感受中,已成为天人合一的,人化了的自然,成为作者感情中的世界。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方法论,也正是对这一哲学思想的诠释。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追求情怀上的表现,其最高峰是“诗情画意”;是通过“笔墨线条”来表现艺术家对人生经历的反映、总结或对美好世界、未来生活的憧憬;这是精神上的追求,存在千差万别(个人风格);这些是充满遐思无限、意味无穷的朦胧。
诗情画意是时空的融合,因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令欣赏者没有统一“标准”,并且,在创作与欣赏中需要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虽然,少了西画那样的“清晰、一览无余”却存有东方审美特有的含蓄、朦胧,甚至有些模糊、迷离……;这也有了“神秘感”,增强了“想象空间”,犹如:“隔纱观美景、月下看美人——越看越喜欢”,在理解“诗情”后,更能了解“其中味”。
为什么中西方传统绘画大不相同呢?其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发展导致了艺术本质特点的不同。比较二者审美取向的形成与其背后的哲学背景。艺术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不同发展导致了艺术特色的分野。世界上各民族艺术的差异,体现着各民族心理意识的差别,而任何民族的意识特征根源于其一定环境条件下的人类群体的历史、生活、文化系统,并集中体现着其哲学思维。
中西美术之所以长期以来分道扬镳,主要因其哲学思维模式的不同。西方是主客二分的观念,东方美术则坚持主客体合一。西方的“摹仿说”和“表现说”影响了西方绘画;西方在哲学上先是认为美是对“理念”的摹仿,后又认为是对“自我”的表现,在美术界先是理性主义的“镜子”反映说(达芬奇),后是非理性主义的“自我表现”。 而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观造就了绘画的本质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3-12 20: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画则主张艺术本质在于客观自然再现与作者主体精神表现二者的高度合一,这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中国画只有扎根于本民族自己的艺术精神土壤中才不会失其本质。这民族艺术精神也正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中国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欣赏,懂得审美,感知中国艺术的魅力与内涵,是中国特色文化传承和发扬。
1、审美取向: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中国绘画描写的是心灵的故乡,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诗情画意”,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而西画则不然,西方绘画主要讲究形的要求: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光色效果。西方绘画描写的是生命的家园。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创意抽象留出想想空间为辅。
2、作画方法: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之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
3、观察方法:中国画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
4、构图: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5、透视: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有“三远”画法等的散点透视。西画则凌驾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点透视,重写形。
中国画是在“写”、表现精神、偏抽象;西方绘画是在“仿”、描摹、仿造事物,偏具象。后期毕加索(西班牙画家,立体派创始人)、凡高(荷兰画家,后印象派的代表)等人对中国画的意境都是十分崇拜!不能说谁比谁高,艺术是全人类共同的东西,是无等级的,只是世界观不同,文化差异之必然!
毕加索说:“中国齐白石先生画的鱼,不画水也感觉到鱼在水里游。”其实就是中国画跟西洋画本质的差异了。西洋画强调光的表现,是画家对光这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的科学分析,客观地再现眼前的现实世界,特别强调用色彩和光影明暗去塑造对象。中国画强调意境,而意境则已经是纯粹的画家意识中的东西了。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散点透视。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16

191

主题

2192

帖子

2860

积分

中尉

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860
QQ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3-15 14: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画面的构图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楼,人物花鸟,增减不在话下,而西方绘画造型严谨,焦点透视决定了其在构图上有所限制,但也更体现了西方绘画方寸之间的精工细,用现今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画在于细细品味,西方画细部则更加耐看。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西方绘画色彩的精神内涵在中世纪的宗教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拜占庭基督教堂宣传宗教观念的镶嵌画,形象清晰,色彩鲜艳,构图富于装饰性。探索人性、把真实感注入笔下的人物及周围环境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追求目标。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画家则把理性科学的透视法、解剖学与感性的光色感结合起来创造画面的色彩和谐,这样就形成了西方古典绘画色彩语言的基础体系。从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的三百年间,尽管许多天才的艺术家创造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丰富了绘画形象和色彩技巧风格,但都没有脱离这个再现性传统。直到十九世纪印象主义的诞生,把色光的科学理论引入绘画,革命性的“以光现形”,才突破了这个体系,解放了固有的色彩观,把阳光和空气带给了世人,从而成为十九世纪美术进入二十世纪美术的一个标志,并由此推动了其后现代派艺术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