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赤壁之战时孙权的屯驻地点 《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载:“权抚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快,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按此传所言,孙权与周瑜各领人马先后出发,周瑜既然兵屯西塞山,那么孙权援兵屯于何地呢? 《方舆纪要》载:“神山,(蕲水)县西北二十里。《太平寰宇记》载:‘孙权进兵赤壁时屯于此。’《元和郡县志》云:‘县南二十里,有城山,上有土城遗址,相传孙权所筑。其西调军山,亦权调军处。’” 明弘治《黄州府志》载:“蕲水县西北二十里曰神山……四十里曰太子山,即调军山,相传孙吴屯驻处。土人每得昔年兵器,今庙祀皆吴君臣神像。城山在县西三十五里,有吴王孙权土城。” 明弘治与清顺治《蕲水县志》皆载:“旧志云:山有孙吴土城遗址,名城山。按赤壁之捷,孙权召周瑜会议柴桑,曰船粮战具俱办,卿当前发,孤当续发。是时瑜以舟,权以陆,分道并进,故自城山一带,数十里皆孙周屯驻处。土人每掘得昔年兵器,迄今庙祀皆吴君臣遗像。旧志相沿,谅非无考。” 以上各志记载相同,特别是《元和郡县志》与北宋《太平寰宇记》,均记述孙权屯驻地址在黄州之东的蕲水境内。由此看来,当年孙权兵屯蕲水神山、调军山一带无疑。 孙权兵屯神山、调军山一带,其一可切断曹操的合肥援兵。其二,可与周瑜大军形成犄角之势,腹背夹击曹操。其三,坐观周瑜与曹操大战的情况,以便相机而行。 赤壁之战后,历代文人在城山、调军山留下的诗文也可作为佐证: 忆昔仲谋城此丘,东风一炬舳舻休。兵进曾传磨剑石, 凯旋犹驻散花洲。江东虎踞怜英伟,伯气无端同草卉。 三国干戈几战争,千古兴亡一杯酒。 又有《城山》一诗云: 中原不肯让曹瞒,吴蜀同仇借羽翰。江艘扬帆横汉渚, 岸营坚壁峙山峦。周郎妙略摊天授,吴王军容匝地盘, 赤壁雄图今已矣,里人犹似角声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