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18 11: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壁之战究竟发生在何地?——应在今武汉市江夏区西南的赤壁山
发布时间:2007-11-08 | 来源: 211
当然,如果按照支持江夏赤壁的《荆州记》的记载,乌林距离赤壁只有160里。黄盖是从160里外出发逆流而上发动火攻的,这个过程就基本符合正常的军事规律了。因为侦查快船和黄盖火攻战船大体均可以在两天左右从江夏赤壁到达乌林。因此,江夏赤壁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与乌林的距离。
可是,怎么解决330里与160里的差距问题呢?这个距离与历史记载是相差太大了。经过仔细研究,答案找到了:
我们要注意一点:上面提到的两地距离330汉里,是指现代长江水道的路程,而在东汉时期,这一带的长江水道到底是多少距离呢?是否与近代相同?
根据一些水利资料记载:在南朝以前,虽然长江已经有很多沙洲存在,但是由于长江水量很大,这些沙洲还没有造成河道的堵塞,因此长江基本仍属于“顺直分汊河型”,没有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量U字形河湾。而到了隋唐以后,由于人口不断增加、长江两岸大规模地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长江也开始变成“弯曲分汊河型”。因此,在东汉时期,从江陵到夏口的这段长江水道并不像今天这样弯曲。
从《水经注》的记载也可以发现:当时(东汉到南朝)长江在这一段并没有曲折的河湾,而基本是直河道。我们下面列举几个《水经注》对河流的记载:
——《水经注河水》:又北过朔方临戎县西,……河水又北曲而为南河出焉。……曲从县北东流,……曲南过五原西安杨阳县南,……曲东过九原县南,……又东过沙南县北,从县东曲南,……
——《水经注泗水》:(经)又西过瑕丘县东,曲从县东南流,……又曲东南,过陆湖县南,……(注)南梁水又曲迳城南,……
——《水经注泗水》:(注)南流迳重岩堡,西曲而东流迳其堡南,……(经)又东北流,又曲东南,过武当县东北。……(经)又从县东曲西南,……(注)又南迳安昌故城东,曲迳其县南。
由上所引可知,《水经注》对于河流急转弯之处基本都有“曲”的记载。下面再看:
——《水经注江水》: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江水又东,……又东合练口,……又东迳下隽县南,……又东迳蒲矶山北,……又迳鱼岳山北,……又东北迳石子岗,……又东迳州陵新治南,……江水又东得聂口,……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
可见,从乌林到(江夏)赤壁,江水基本是东、东北流向,根本没有“曲”的记载。而现今称为簰洲湾的那个长江大弯,是由两个90度加一个180度大转弯组成的,如果当时就有,试想,怎么会没有一点痕迹而不被记载下来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