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澜湖冬柳

童力群:“火烧赤壁”与蒲圻无关及赤壁战役时间表(节选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112

主题

1764

帖子

2793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93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18 11: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壁之战究竟发生在何地?——应在今武汉市江夏区西南的赤壁山
发布时间:2007-11-08 | 来源: 211

当然,如果按照支持江夏赤壁的《荆州记》的记载,乌林距离赤壁只有160里。黄盖是从160里外出发逆流而上发动火攻的,这个过程就基本符合正常的军事规律了。因为侦查快船和黄盖火攻战船大体均可以在两天左右从江夏赤壁到达乌林。因此,江夏赤壁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与乌林的距离。

可是,怎么解决330里与160里的差距问题呢?这个距离与历史记载是相差太大了。经过仔细研究,答案找到了:

我们要注意一点:上面提到的两地距离330汉里,是指现代长江水道的路程,而在东汉时期,这一带的长江水道到底是多少距离呢?是否与近代相同?

根据一些水利资料记载:在南朝以前,虽然长江已经有很多沙洲存在,但是由于长江水量很大,这些沙洲还没有造成河道的堵塞,因此长江基本仍属于“顺直分汊河型”,没有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量U字形河湾。而到了隋唐以后,由于人口不断增加、长江两岸大规模地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长江也开始变成“弯曲分汊河型”。因此,在东汉时期,从江陵到夏口的这段长江水道并不像今天这样弯曲。

从《水经注》的记载也可以发现:当时(东汉到南朝)长江在这一段并没有曲折的河湾,而基本是直河道。我们下面列举几个《水经注》对河流的记载:

——《水经注河水》:又北过朔方临戎县西,……河水又北曲而为南河出焉。……曲从县北东流,……曲南过五原西安杨阳县南,……曲东过九原县南,……又东过沙南县北,从县东曲南,……

——《水经注泗水》:(经)又西过瑕丘县东,曲从县东南流,……又曲东南,过陆湖县南,……(注)南梁水又曲迳城南,……

——《水经注泗水》:(注)南流迳重岩堡,西曲而东流迳其堡南,……(经)又东北流,又曲东南,过武当县东北。……(经)又从县东曲西南,……(注)又南迳安昌故城东,曲迳其县南。

由上所引可知,《水经注》对于河流急转弯之处基本都有“曲”的记载。下面再看:

——《水经注江水》: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江水又东,……又东合练口,……又东迳下隽县南,……又东迳蒲矶山北,……又迳鱼岳山北,……又东北迳石子岗,……又东迳州陵新治南,……江水又东得聂口,……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

可见,从乌林到(江夏)赤壁,江水基本是东、东北流向,根本没有“曲”的记载。而现今称为簰洲湾的那个长江大弯,是由两个90度加一个180度大转弯组成的,如果当时就有,试想,怎么会没有一点痕迹而不被记载下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112

主题

1764

帖子

2793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93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18 11: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壁之战究竟发生在何地?——应在今武汉市江夏区西南的赤壁山
发布时间:2007-11-08 | 来源: 212

因此,这些就都证明了,在东汉时期,这一段长江水道是很直的,基本没有弯曲现象。

所以,在东汉时期,从乌林到江夏赤壁的长江水道距离按直线是60千米,即使加上河道有局部弯曲(但没有现代那个簰州大弯),按70千米计算,大约是170汉里,与《荆州记》的记载基本吻合。

这样一来,就证明了实际上正如《辞海》等所说:乌林位于今赤壁市(原蒲圻市)长江对面,而赤壁则位于70千米(160多汉里)外的下游武汉江夏区西南赤壁山。周瑜是先在下游的赤壁击败了曹操的前锋,看到曹操退守于上游的乌林,决定逆流而上,用诈降和火攻之计打跑曹操。

我们知道,《荆州记》是南朝宋盛弘之历经数年亲自实地考察写就的,是非常可信的资料。而且南朝宋(420-479年)距离赤壁之战时间也最近(约200多年),其所记应当最接近历史的真实。

同时,在江夏赤壁一带也捡到不少箭镞等战争遗物,也证明这里曾经是古战场。

而杨守敬等人之所以否定江夏赤壁而提出“嘉鱼赤壁”,关键是没有明白东汉时期的长江河道与近代是有很大差别的。可是嘉鱼赤壁到乌林的距离也是不符合历史记载的。

而《中国历史地图集》在这个问题上其实也犯了一个小错误,把今天的长江河道直接画到了东汉时期而没有考虑此前河流的弯曲程度与今日的不同。

因此,可以说,谭其骧先生力排众议,坚持江夏赤壁是非常正确的。这个论点,不仅完全符合最早的第一手历史资料的记载,也完全符合军事规律。

通过以上大量的史料和分析,最后可以得出结论:江夏赤壁才是真正的赤壁之战首战的地点。而乌林则是最后火攻的地点,黄盖和周瑜是从江夏赤壁逆流而上160多里(当然也可能距离已经减少,因为周瑜初战胜利后可能向前继续推进若干距离),到乌林发动了那场决定三国历史的火攻。

因此,赤壁之战实际上是由赤壁初战和乌林火攻两个作战行动构成的,乌林和江夏赤壁都是整个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而准确的“赤壁”位置,还是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西南的赤壁山一带。

作者:燕京晓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95

主题

1157

帖子

2166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166
QQ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3-2-18 12: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傲江湖看聊斋,让黄盖周瑜笑黄冈,对不起...下一站赤壁站马上到了,不想下车的旅客请到鄂州站下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8

主题

631

帖子

1375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375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3-2-18 14: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5

291

主题

4607

帖子

3650

积分

东湖元老

澜湖E族-族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65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2-18 14: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澜湖冬柳 于 2013-2-18 15:07 编辑

江夏赤壁说有点牵强附会了。如果说苏东坡是老糊涂了,用道听途说的说法作前后赤壁赋,那他的学生黄庭坚,后世杜牧在黄州所作的诗都是糊涂了么?
杜牧在黄州偶然捡到一个埋在沙里的折戟,洗净后发现是三国文物,于是写诗为证: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
(李善棋爱酒情地闲雅)
城高倚峭巘,地胜足楼台。
朔漠暖鸿去,潇湘春水来。
萦盈几多思,掩抑若为裁。
返照三声角,寒香一树梅。
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
往事空遗恨,东流岂不回。
分符颍川政,吊屈洛阳才。
拂匣调珠柱,磨铅勘玉杯。
棋翻小窟势,垆拔冻醪醅。
此兴予非薄,何时得奉陪?
注:乌林为今天黄冈团风镇
——————————————————
齐安郡晚秋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我们看看黄庭坚的诗:

“武昌赤壁吊周郎,

寒溪西山寻漫浪。

忽闻天上故人来,

呼船凌江不待饷。

注:古武昌为今鄂州,寒溪及西山两风景犹在。

”孙权为什么定都鄂州,因为他在鄂州到黄州的江面上把曹操拍熄了,觉得很神奇,觉得这里的风水很适合他,所以他一直在西山混,有避暑宫,还在西山祭天“----借用网友苏白的一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5

291

主题

4607

帖子

3650

积分

东湖元老

澜湖E族-族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65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2-18 14: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湖北赤壁 发表于 2013-2-18 12:14
笑傲江湖看聊斋,让黄盖周瑜笑黄冈,对不起...下一站赤壁站马上到了,不想下车的旅客请到鄂州站下车, ...

莫笑,莫笑,莫到最后被人笑。无意说蒲圻不好,只是政府改名的作法太那啥,学术界并无定论,旅游部门何故将历史定论,误导历史的作法必将会将误导之人订在历史的柱子上审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8

主题

631

帖子

1375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375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3-2-18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5

291

主题

4607

帖子

3650

积分

东湖元老

澜湖E族-族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650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3-2-18 15: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澜湖冬柳 于 2013-2-18 15:52 编辑
楓之戀 发表于 2013-2-18 15:20
还是我说的不错咯,这个事是越说越复杂了了咯,每一个网友都会代表他所在的地方说话。都说赤壁就在他们所在 ...

当然是发生在湖北,因为蒲圻赤壁说错漏百出,才有这么多的质疑。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争论之后才能还之于清白,赤壁地点的确定涉及到乌林,三江口,华容道,岂是一个改赤壁就能解决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112

主题

1764

帖子

2793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93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2-18 16: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黄州赤壁

⑴持黄州赤壁论者,认为曹操已经从江陵沿长江东进,通过了夏口来到了黄州赤壁。但是从《三国志》等历史记载看,曹操只有到达巴丘的记载,而没有占领夏口的记载。夏口乃荆州东部军事重镇,如果曹操占领,决不会没有记载,所以说曹操越过夏口到达黄州赤壁缺乏基本依据;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了曹操这一路所进入的重要城市:宛、新野、襄阳、江陵、巴丘等,唯独没有至关重要的夏口,可见曹操已经进占夏口并越过夏口进攻到黄州赤壁是没有根据的。

⑵黄州赤壁,最不利的证据是:这里的赤壁在江北(说明:此处的长江是南北流向,赤鼻山位于长江东岸,也就是曹操没有渡过长江的北岸),而所谓的古乌林镇(今团风)却在长江南岸。这与三国志的相关历史记载完全不符合。试想,如果曹操初战失利,怎么可能把全军都横渡到长江南面驻扎?那样的话一旦失利,由于隔着大江可就无法逃跑了。

⑶持黄州赤壁论者,为了解释乌林在南岸的错误论点,还认为曹操在黄州赤壁被火烧之后,可能沿所谓的古华容道撤退,其路线竟然是:团风—三江口—黄柏山—段店—华容—白浒山—葛店—武昌。可是明明有记载曹操最后逃跑时,先烧毁了剩余的船只,再穿过古云梦泽的沼泽地带退回江陵(云梦泽的位置基本无争议),因此,曹操逃到武昌江边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竟然要让大军横渡长江,这完全不符合最基本的军事常识,也是不可能的。

⑷当然,持黄州赤壁论者也有认为曹操撤退路线是:团风—夏口—潜江—华容道—江陵,但是却没有考虑这一点:如果曹操已经逃到夏口,那么从夏口直接北逃襄阳不仅没有沼泽阻拦,道路良好,而且比折回江陵再回襄阳要近得多。难道曹操如此愚蠢,非要带领大军进入难行的云梦沼泽逃跑而不走北面平坦的大路?何况根据相关资料,北面还有赵俨带领的张辽等七军正在向南开来。因此,这条所谓的曹操逃跑路线也根本不能成立。

⑸当然,黄州赤壁论者认为:曹操是从当阳直接追击刘备进入夏口,再来到黄州赤壁的,根本没有经过蒲圻赤壁或江夏赤壁。这也被三国志等历史记载证明完全是没有根据的错误论点。三国志有大量的记载,证明曹操为了夺取江陵的军实(还有水军),昼夜兼程追击刘备于当阳,并随后进占了江陵(而没有去追击逃往夏口的刘备)。比如:
——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武帝纪)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郭嘉传)

都证明曹操是走的江陵——巴丘——夏口路线。

因此,黄州赤壁很早就被彻底否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3

925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0841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3-2-18 17: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枯笔屠龙 发表于 2013-2-5 16:28
此文分析得有理有据,引经据典而不拘泥于典籍记载。可谓一篇严谨的学术讨论文章。当代学者和历史学家, ...

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