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沙岭3队 于 2014-7-12 21:13 编辑
内容:湖北省天门市汪场镇沙岭村三组,杨一张,从宜昌秭归移民过来在汪场沙岭村三组没有居住的土地,沙岭村主任孙太平,在沙岭村,村头马路边暂时安排一点土地让其居住。
村头马路边土地的使用权是汪场沙岭村即汪场中学陈军华,陈老师的田地(空荒田地),陈老师家里都是读书人,全部都被国家分配工作,没有一个人种地!
经与陈老师商量后让其居住,最开始在其姐姐与姐夫的帮助下搭建了一个很简单的砖瓦房一直居住了8年之久都没事,去年姐夫过世,杨一张为人憨厚老实一直到现在40多岁都没有老婆,后来通过网恋找到了一个女朋友(关系还未确定),为了讨老婆,用自己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攒来的一点点积蓄与找姐姐借来的一点钱,好不容易盖了一个小平房,只因现在盖了平房占了汪场中学老师陈军华家里的一点土地,陈军华竟然买通汪场派出所,司法局,指使黑社会开来挖机拆掉他家的房子!现在杨一张连以前的草房都没有了,搬到他姐姐家里居住。
为人师表,竟然做出如此龌蹉之事现在人家连住的草屋都没有了,实在令人齿寒!法律何在?公理何在?求扩散!求网友评评理! 真相: 20多年前,本队陈庚云(前两年过世)娶了秭归老婆杨一心,还带回一个几乎无劳动能力的小舅子杨一章,生活很是艰难,陆续添了2女1男后,日子更加难以为继。
1999年,陈庚云与陈军华老师的父母多次商量,在陈老师家菜地里靠公路划出10多个平方建了个小卖部给杨一章维持生计,象征性每年付100元租金(平均到每天2毛多钱!不是白给他用的),杨一章仍住其姐姐家里。又数年,趁陈军华老师父母到湖南带孙子不在家,杨一章不经商量在旁边又建起20余平米的小屋堆货,摆了床铺住下。陈军华老师父母从湖南回来,母亲很生气,父亲很善良:“随他用吧”。陈庚云携杨一章又来赔礼求情:“孩子们大了,家里住不下”,于是又每年加付100元租金。如此直到今年已是 15 年,小卖部养活了杨一章15年,某种意义上也支助了陈庚云家十多年。(张栋梁是陈庚云大女婿,不知报陈老师家的恩,反而在这里大放厥词,还是人吗?)
今年3月份,杨这条从雪地里捡回来的蛇终于苏醒了,故技重施,根本不与陈家人联系、协商,推倒原来的2间小屋,在原址基础上扩大面积(约70平米),开始建永久性住房。现在通信、交通比10年前便利N倍,瞒得住吗?4月初,陈家人就得到消息,老太太专程回家制止,当时刚打地基不久,杨一章认错,同意拆除。但老太太一离开,杨立马接着开工。陈家儿子和大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只有小女儿陈军华隔三差五前去劝阻,又去找村、乡有关部门去处理。但土管所去拆违建遭持械抗法,维稳办干部去调解遭婆婆妈妈们(杨一心等)围攻。6月底,房子竟基本建成,杨一章入住。陈家儿子终于难忍怒火,7月1日从湖南请假回家,走到汪场就请了街上的挖机,回去推了房子东北一角,促杨早日自拆。
以上是事情原委,其他补充:
1、所谓移民,或许是真,但今年之前绝没有移民。即使是移民需要,不得不用陈家的地,也得跟人家协商是不是?陈家保留追究有关村干部责任的权利。
2、杨一章今年51岁。张栋梁不晓得孩子外婆弟弟的年纪,名字也搞错,你老婆知道吗?
3、图中的瓦屋(陈家亲戚所建),陈家愿意继续100元/年租给杨一章,前提是尽快拆掉那个破平房。杨的2个外甥女都嫁了,外甥也建起了楼房,应该有杨住的地方了。
4、张栋梁花较大篇幅赞美了陈家美德,陈家表示感谢。但有关无端诬陷之词,若造成恶劣后果,法律后果自负!
5、张栋梁的伸脸找抽帖,本不想也不屑浪费口舌驳斥。本帖回复众多支持陈家人的“求真相帖”,谢谢你们!
6、简单的事情并不简单:半法盲村官知道“为民做主”,带着杨一章去乡里告状;也知道告不倒陈家人,竟然状告挖机!可笑啊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