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xZ700

襄阳的“省会”史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27 08: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xZ700 发表于 2020-10-26 12:08
集部《临川文集》王安石编撰卷九十五墓志卷九十五墓志山南东道节度推官赠尚书工部郎中傅公墓志铭公姓傅氏, ...

傅  立:傅珏之子。字伯礼,生于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庆历二年(1042),以五举进士得同三礼出身,主郑州管城县簿。用举者为滑州灵河县令,以山南东道节度推官知磁州昭德县事,赠工部郎中,累赠太子太师。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七月六日,卒于官舍,享年六十六。熙宁二年(1069)十月,葬于孟州济源县清廉乡美化里。夫人王氏,赠长寿县太君,累赠昌国太夫人。与公同葬济源。生七子:长尧俞、次舜俞、三君俞,馀皆早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27 19: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隋朝的襄阳吧。

行台治所列表_副本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28 13: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Z700 于 2020-10-28 15:39 编辑

[p=457, null, left][size=348px]隋朝编年大事记(公元
[p=457, null, left][size=348px]581~

[p=457, null, left][size=348px]公元

[p=457, null, left][size=348px]618
[p=457, null, left][size=348px])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81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辛丑,开皇元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杨坚灭宇文氏建隋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二月,杨坚同意崔仲方提议,废除北周六官之制,隋改官制。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二月,隋文帝尊祖封爵。

[p=167, null, left][size=167px]隋文帝大杀周皇室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三月,命将经略江南







[p=180, null, left][size=167px]苏威拜相






[p=180, null, left][size=167px]筑长城抗突厥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六月,改礼制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八月,废东京官






[p=180, null, left][size=167px]征讨吐谷浑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九月,陈攻袭江北,伐陈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82
[p=222, null, left][size=222px],任寅,开皇二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正月,陈宣帝死,陈后主即位






[p=180, null, left][size=167px]隋立三行台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四月,隋破突厥兵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六月,建新都大兴城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十月,隋退突厥五可汗兵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十二月,隋与后梁结亲(萧后与杨广)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83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癸卯,开皇三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一月,迁都大兴城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三月,隋减丁役罢盐榷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四月,吐谷浑犯境






[p=180, null, left][size=167px]八路出塞攻突厥






[p=180, null, left][size=167px]改中书省、夺官制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六月,突厥入寇幽州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十月,废河南道行台省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十一月,更改邢律







[p=180, null, left][size=167px]罢郡为州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84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甲辰,开皇四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一月,后梁明帝朝隋






[p=180, null, left][size=167px]颁布《甲子元历》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二月,突厥达头可汗请降于隋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四月,贺娄子干击吐谷浑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六月,开凿广通渠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85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乙巳,开皇五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一月,颁行新修五礼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九月,遣使入陈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86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丙午,开皇六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一月,党项羌降隋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十月,设山南道行台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治襄州,今湖北襄阳)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87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丁未,开皇七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二月,发十万人修长城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四月,开凿山阳渎,即春秋时吴国邗沟(扬州)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八月,废后梁国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88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戊申,开皇八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十月,置淮南行尚书省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发兵八路攻陈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89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己酉,开皇九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一月,隋军攻陷建康,灭陈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二月,废淮南行台省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90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庚戌,开皇十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六月,隋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十一月,隋镇压江南豪族叛乱








[p=180, null, left][size=167px]平定岭南叛乱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91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辛亥,开皇十一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吐谷浑可汗夸吕卒,子世伏立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92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壬子,开皇十二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尚书右仆射苏威因
[p=167, null, left][size=167px]“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朋党
[p=167, null, left][size=167px]”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免官,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知名之士因而得罪者百余人,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以越公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与
[p=167, null, left][size=167px]高颖掌朝政,诏今诸州判死罪须移大理复核,再请奏裁决。

[p=167, null, left][size=167px]韩擒虎死。贺若弼以怨望下狱,后虽复们,不再任用。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93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癸丑,开皇十三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筑仁寿宫(在岐州普闰县,今陕西凤翔北)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丁夫死者以万计。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禁私藏纬候图谶。禁私撰国史。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用长也晟之计,允许突厥突利可汗(染干,处罗侯子)尚(娶)公主,以分化突利与都蓝。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十二月八日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五九四年一月五日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敕废象遗经悉今雕撰。此或即雕牖版印刷之始。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据明
[p=167, null, left][size=167px]陆琛《河汾燕闲录》
[p=167, null, left][size=167px]。雕版印刷开始的年代,说法很多,隋或唐初说似较可信。
[p=167, null, left][size=167px])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94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甲寅,开皇十四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十一月,诏州县佐吏三年一代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95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乙卯,开皇十五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文帝登泰山祭天。

[p=167, null, left][size=167px]诏收天下兵器,禁止私造,关中、沿边不在其例。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凿砥柱(三门峡)以便航运。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开皇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96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丙辰,开皇十六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规定工商不得为官。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八月,令判死罪者,须经三奏,方可行刑。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以光化公主嫁吐谷浑河汗世伏。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97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丁巳,开皇十七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二月,令狐熙安抚岭南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四月,颁行张胄玄新历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光化公主再嫁吐谷浑主伏允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98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戊午,开皇十八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征高丽无功而返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禁江南民间造大船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流巫术者于边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599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己未,开皇十九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以突利为启民可汗

[p=167, null, left][size=167px]高颎罢相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00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庚申,开皇二十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改立杨广为太子

[p=167, null, left][size=167px]隋击西突厥步迦可汗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28 13: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Z700 于 2020-10-28 15:46 编辑

系统提示:一次太长,续

[size=222px]公元
[size=222px]601

[size=222px]年,辛酉,仁寿元年


[size=167px]六月,停废天下学校。

[size=167px]七月,改“国子学”为“太学”
[size=167px]。

[size=222px]公元
[size=222px]602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壬戌,仁寿二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杨素等大破步迦可汗,漠南从此不受攻掠。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益州总管蜀王秀(文帝子)被太子广和杨素所诬,召至长安,废为庶人。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03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癸亥,仁寿三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置常平官掌管义仓。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突厥步迦可汗所部大乱,
[p=167, null, left][size=167px]铁勒、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仆骨等十余部起而反抗,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步迦奔吐谷浑,所统之众归属启发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可汗。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04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甲子,仁寿四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七月,杨广杀父自立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八月,汉王谅起兵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十一月,炀帝发民掘长堑









[p=180, null, left][size=167px]营建东京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05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乙丑,大业元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

[p=167, null, left][size=167px]隋炀帝开通济渠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06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丙寅,大业二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迁都洛阳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科举制度确立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07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丁卯,大业三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四月,改官制

[p=167, null, left][size=167px]颁《大业令》
[p=167, null, left][size=167px]。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改州为郡。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炀帝发民筑长城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炀帝北巡至榆林,启民可汗来朝。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08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戊辰,大业四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正月,开永济渠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三月,炀帝巡长城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宇文述等击吐谷浑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09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己巳,大业五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三月,炀帝西巡,至张掖

[p=167, null, left][size=167px]裴蕴阅实户口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突厥启民可汗卒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10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庚午,大业六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炀帝大陈百戏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正月,建国门起事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张镇周、陈棱赴流求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11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辛未,大业七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炀帝下诏攻高丽

[p=167, null, left][size=167px]西突厥处罗可汗奔隋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各路反兵突起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12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壬申,大业八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炀帝誓师击高丽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13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癸酉,大业九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炀帝再征兵击高丽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各路反兵起义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14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甲戌,大业十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炀帝三征高丽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王世充败孟让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左孝友降张须陀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张须陀大败卢明月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15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乙亥,大业十一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八月炀帝北巡,被东突厥始必可汗围困于雁门。九月解围,返东都
[p=167, null, left][size=167px]。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李渊出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李渊招降山西起义军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16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丙子,大业十二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炀帝三游江都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李密投翟让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瓦岗军败张须陀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李渊出任太原留守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窦建德称将军

[p=167, null, left][size=167px]虞世基隐瞒起义情况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17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丁丑,大业十三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窦建德称长乐王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李密称魏公。李密逼东都,檄讨杨广。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李渊起兵太原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李渊向突厥求助,拟立代王

[p=167, null, left][size=167px]各路反军日盛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公元
[p=222, null, left][size=222px]618
[p=222, null, left][size=222px]年,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

[p=167, null, left][size=167px]李渊称帝建唐

[p=167, null, left][size=167px]东都拥立越王杨侗,仍称隋

[p=167, null, left][size=167px]隋江都太守陈棱葬炀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28 16: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隋书卷一•帝纪第一•高祖上》:“癸丑,置山南道行台尚书省于襄州,以秦王俊为尚书令。”

译文:(癸丑(初六,586年11月22日),在襄州设置山南道行台尚书省(襄州治襄阳,其地在长安南山之南),任命秦王杨俊为尚书令。)

逸闻趣事:586年11月22日(癸丑),隋朝在襄州设置山南道行台,任命儿子秦王杨俊为行台尚书令。杨俊的爱妃崔氏生了男孩,隋文帝非常高兴,颁赐了行台的官员们。直秘书内省博陵人李文博,家里历来贫穷。人们前来道贺,李文博说:“朝廷设置赏罚制度的原因,就是要公正地对待功过是非。今天王妃生了个男儿,跟我们行台官员有什么关系,怎能随便接受赏赐!”听到这话的人无不感到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29 08: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说说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最繁华的十座城市 襄阳排在榜首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后世常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三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它对后世朝代的影响非常的大,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东汉末年,国家战乱不休,当时诸侯称王称霸,当时的国都也是几经转移,那么在三国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哪些城市可以称得上一线城市呢?三国时期都出现过哪些都城?下面巴拉排行榜网就给各位介绍下三国时期最繁华的十座城市,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最繁华的十座城市
1、襄阳
 

襄阳,三国时期荆州的政治中心。当年荆州刘表坐镇荆州后,一方面扩充荆州地区的军事力量,一方面发展荆州的农业和教育事业。所以荆州之地,是当时天下学子的避难之地。只要来到襄阳的学子,刘表都会对他们加以安抚,并给予一定的资助。所以荆州学校的规模和制度远远超过当年洛阳太学的范畴,甚至可以说是洛阳太学的南迁。"一般都是教育发达的地方,经济一定发达,所以襄阳绝对堪称是三国时期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当时由于中原地区的频繁动荡,许多名人因避难而聚集在这里,还掀起了当时襄阳名人聚集的场景。如庞统、庞山民、黄承彦、马良、马谡、蒯良、蒯越等等。当时的襄阳可以说是我最为神往的地方。
2、洛阳
 

东汉之都洛阳一定是三国初期最好的城市之一。不仅为政治中心,同时也是经济最强、人口最多的城市。大量御用文人云集于此,使其文化也相对繁荣。建安文学的几位重要人物也与洛阳密不可分。然而由于董卓进都,大量屠杀平民,导致洛阳人口直线下降,经济受到影响。后来洛阳的经济一直没有很好发展起来,使这个百年历史的大都市成为废墟。直到曹丕篡汉称帝后,洛阳才有了新的发展,所以三国时期,洛阳经济并不发达,只能屈居第二!
3、长安
 

从秦朝到西汉,长安一直是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其地位和经济必须非常发达,直到刘秀创立东汉才搬到了洛阳。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长安的繁荣。三国鼎立后,蜀汉北伐也是以长安为战略大目标的首要,诸葛亮梦中都想着这块肥肉。长安同时也是汉人抵抗西羌异族进犯的堡垒。董卓之后,长安陷入困境,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其他城市。
4、成都
 

成都是三国时期宜州的政治中心,成都的发展奠定了刘焉刘璋父子统治20多年的基础。刘备得益州后,也将其作为首府,称帝后便以此为都。之后成都又经过了诸葛亮、蒋琬、董允三代建设,西南第一城名副其实,不像现在,四川还有个同重量级的重庆(古江州)。由于地理的原因,益州一直是一个偏安的好地方,五胡乱华时以流民起家的李特父子又在此建立了国家,首都又是成都。成都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选择中获得了持续发展。
5、许昌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搬献帝于此。曹操乃杰出的政治家,既以此为家,必能很好地建设。屯田制的施行使许昌大治,人口增长,经济繁荣。自此许昌一直作为中原重镇存在。至今,许昌人还以三国时的许昌盛况为荣。
6、邺城
 

今河北临漳。三国时期的军事要塞,也是袁绍的首都。起初为袁氏门生、幽州刺史韩馥所有,后被统一河北的袁绍占据。官渡之战后终为曹操所得。曹操为纪念平定河北的功绩,特建铜雀台于此。邺城可以说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城内不仅聚集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就连一些商人也聚集于此。后来曹操攻下邺城后,一直将邺城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并在赤壁之战前夕,在邺城建造了一座铜雀台,以纪念自己的功绩!邺城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六朝古都。只不过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繁华,已是一座名不经传的小县城了!
7、建邺
 

建邺也是今天的南京,中国少有的六朝古都之一!建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其文化,和经济都相当发达,有“江南第一名称”的称号。但是在当时的三国乱世中,由于全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中原地区,在加上南方人口比较少,所以建邺虽然也是三国都城之一,其经济发达程度也并不靠前!
8、汉中
 

今陕西宝鸡。汉中的建设者是五斗米道教主——张鲁。张鲁是背叛了益州刘璋据有汉中的。他的政、教合一的管理倒也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当时的汉中不失为世外桃源。张鲁降曹后汉中短暂为曹氏所以,不过很快又被如日中天的刘备攻占。当时刘备自立是背叛了益州政府后据有汉中的。他的政、教合一的管理倒也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当时的汉中不失为世外桃源。张鲁降曹后汉中短暂为曹氏所以,不过很快又被如日中天的刘备攻占。当时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可见汉中的重要地位,太守一职更是由名将魏延担任。汉中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蜀、魏之争上,因为汉中是由蜀地通往中原的门户。诸葛亮北伐一直以此为屯兵之所。
9、南皮
 

天下之重,莫过于河北。作为河北军事、经济重镇的南皮,则是重中之重。曹操平定河北后此地不再遭受战乱,经济很快得到恢复。
10、宛城
 

今天的南阳,原荆州首府。袁术的后代称帝时失去了宛城,否则当时就在宛地定都了。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作为连接中原和京荆襄九郡的通道。在诸葛亮平定中原的两条路线,其中一条路就是宛城通向洛阳。可惜关羽刚愎自用遭东吴袭击失了荆州,致使孔明的北伐孤掌难鸣,成了聊尽人事的徒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8

主题

2599

帖子

2627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7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20-10-29 10: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xZ700 发表于 2020-10-26 21:36
车儿网友:您的这些资料与本帖的主题无关啦。

说到迁都,历史上曾经有四次动议迁都襄阳

也不能说没关系。唐朝的元和藩镇地图发不出来。唐朝时期,荆州和襄阳都是省会。荆州是荆南节度使省会,襄阳是山南东道节度使省会。隋唐时期,长江中游第一大城市是荆州,市区有三十万户,150万人口大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8

主题

2599

帖子

2627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7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20-10-29 11: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荆州的省会史也很辉煌。
春秋战国:楚国都城纪南城,400多年,中国五大城市之一。
秦朝、西汉、东汉:南郡的省会江陵,当时的南郡很大,相当于大半个湖北省。公元前221——公元184年,也有400多年。
三国:刘表短暂迁往襄阳,到刘备时荆州省会又迁回南郡江陵,又成为东吴荆州的省会,到西晋统一。江陵是荆州的省会。208年——280年。
西晋至梁:南郡江陵仍然是荆州省会。公元317年——552年。
后梁国都:552年——585年。
隋朝至唐中期:荆州总管府,荆州都督府、南都,585年——770年。
唐朝后期:荆南节度使省会,管辖荆州、归州、峡州、夔州、忠州(重庆忠县)、万州(今万州)、朗州(今常德)、澧州(今澧县、津市)。770年——907年。
五代十国:南平国:907年——960年。
北宋、南宋:荆湖北路省会江陵府,960——1279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29 18: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襄阳在三国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三国鼎立的时代,襄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比较强盛,在襄阳设北津戍成为楚国北部最重要的要地。
到了东汉末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中心由汉寿迁到了襄阳
至于两汉其他地方则失去了其原有的繁华,洛阳地区更是民不聊生。
《三国志·董卓传》:
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
洛阳城被烧,百姓也只能迁徙,一路上的百姓饿的饿死,都自顾自,这一切在曹操的《蒿里行》展现的淋漓尽致。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而在刘表治理下的荆州(治所襄阳)则是井井有条,百姓生活一片祥和的景象
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表安慰赈赡,皆得资全。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綦毋闿、宋忠等,撰立《五经章句》, 谓之后定。爱民养士,从容自保。
在这样的治理下,各地的士农工商纷纷从关中,洛阳,长安等纷乱之地迁到了刘表治理的荆襄之地,所以南北似乎成为两极,关中等地仿佛成为了人间地狱,而荆襄等地则民生富庶,很快成为了经济文化中心。
隆中对的格局
在这之前一切似乎都如刘备三顾茅庐之时的诸葛亮所分析的一般,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那个时候的曹操却不及袁绍,人微言轻,而曹操却能打败袁绍的原因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正因为有能人相助,所以曹操才能挟天子令诸侯。
孙权的江东,地理位置比较险要,民众富裕,也是任贤举能的原因。而刘备唯一的选择便是荆州地界,荆州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其主却不能守这是天助刘备。而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刘璋孱弱,也是白白浪费了这个地方。
如果跨有荆益之地,任贤举能,利用其险阻的天然地理优势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样的话光复汉室的大业也就成了。
除此之外,刘备重用庞统,庞统准确观察到了赤壁之战之后战略形势的变化,荆州也成为三国必争的焦点所在,这个时候诸葛亮跨有荆益的战略也因为赤壁之战的原因而几乎被推翻,庞统观察到了这种变化,审时度势,建议刘备夺取益州 。
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 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可以说益州也是三国鼎立之势的一个转折点。
襄阳的战略地位
在赤壁之战以后,魏蜀吴三国将征战的中心移到了荆州益州,三国各个谋士也是各显神通,展开一场场策略和智慧的比拼,而作为一个枢纽式的襄阳,其重要的战略第五也在这个争夺当中凸显,起着重要的地位。
而刘表经营的襄阳,也成为了三分天下的基础,谁占据了襄阳,便就成功占据了有利的条件,便打开了向南继续扩张的大门。
在战争不断的东汉末年,刘表经营的襄阳几乎成为了代替长安,洛阳等地的全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各路优秀的人才汇集于此,刘表治理好襄阳也得到了这些地方优秀人才的倾囊相助,在这样混乱的环境中还有这样富庶繁华的地方,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仅是人们渴望的安身立命之地,也是三分天下的源头。
刘表初到荆州,江南宗贼不断作乱表初到,单马入宜城,而而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南守江陵,北守襄阳,这样的话,荆州八郡即可评定,所以刘表将基地立在了襄阳,经济,军事也相对稳定了。
从建安十三年开始,曹魏就占据了襄阳,这也奠定了曹魏统一的基础,即使有蜀吴的争夺,即使曹操在赤壁之战以后兵败,但是一直牢牢把握在曹魏的手中, 襄阳也似乎成为曹魏的一个屏障,是曹魏的南大门,也是曹操南下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可以说占据了襄阳,也就奠定了统一的一个基础。
襄阳的争夺战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关于进襄阳,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而曹公议徙都以避其锐
赤壁之战之后,这仿佛是蜀汉最为辉煌的事情,而襄阳也是三国争夺的主要地区,只要蜀汉拥有了襄阳,北上的大门就会大开,匡扶汉室的愿望也很有可能会实现。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曹魏因为关羽得志而孙权必不愿的想法,窥探到了孙权的心理,孙权亦笺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
蜀汉方面关羽在襄阳的行动和刘备的行动没有得到配合,关羽成了孤军作战,所以使得关羽兵败襄阳,所以蜀汉的极盛和由盛转衰全都是因为襄阳而起,因赤壁之战,关羽为襄阳太守,至此蜀汉政权达到顶峰,而关于兵败襄阳,蜀汉开始走下坡路。
孙吴就比较点儿背了,孙氏家族起兵之初就一直在东南,初平三年,汉献帝就命孙坚出征荆州,击刘表,也就是说在孙吴起兵之前,孙坚就有征伐刘表的历史但是均以失败而告终。
鲁肃早在诸葛亮隆中对策之前就提出了襄阳的重要性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称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后,鲁肃也去往襄阳,联刘抗曹,也为了避免襄阳落入曹操的手中,可是还是来晚了一步,刘琮投降曹操,襄阳还是落入了曹操的手中。赤壁之战以后,襄阳仍旧是三国的必争之地,周瑜就提出过要夺取益州,攻破襄阳的战略,可是还没有等来得及实施,周瑜便英年早逝。
孙吴即使多次想要扭转这个格局,尽力争取襄阳,但是多次均以失败而告终。
襄阳一直在曹操的手里,也就基本上确定了三国归晋这个结局的必然性。
从三国的全景图中也可以看到,襄阳正好位于三国的一个十字交叉点上,是一个核心地带,它独特的地理优势决定了襄阳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也只有三国时期,它也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是三分天下的一个重要支撑,也是三家归晋的一个重要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30 07: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xZ700 发表于 2020-10-29 18:13
襄阳在三国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三国鼎立的时代,襄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比较强盛, ...

【襄州评论】此文和上次的文章结论一样,“三国时期,它(襄阳)也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是三分天下的一个重要支撑,也是三家归晋的一个重要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