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少尉
 
- 积分
-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1-15 08: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羊祜,在襄阳终结三国演义(接续)
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十月,羊祜进位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羊祜不接受“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位,有著名的《让开府表》传世。羊祜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精心谋划一篇《请伐吴疏》,其疏全文记载于《晋书·羊祜传》。羊祜高屋建瓴在平吴策中阐述四层战略意图:
第一:先帝西平巴蜀之后,南和吴国,使海内得以休战生息。近年吴国背弃休战协议,屡屡挑起战端。不一举剿灭东吴,则战祸不除,天下黎庶无一时得安。
第二:吴国依赖的长江天险,险峻超不过剑阁、蜀道。现在,大晋朝的兵力国势盛于往年。如果以凉州、益州水陆顺长江东下,荆州之众攻击江陵(属吴国南荆州),其他邻近州郡同时对吴用兵,定能让吴国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地。
第三:孙皓的暴政让吴国臣民怨声载道,只要我大晋对吴用兵,必有吴国臣民响应大晋对暴君的征讨。吴国所凭是长江天险,吴军的长处是善于水战。然而,我大晋突破天险,吴国所长,顿时俱无。
第四,现在平定吴国正当其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孙皓省悟,进一步加强对晋防守。则我平吴之时,会增加征夫苦役,干戈历久。陛下宜及时钦定,让四海归一。
因为晋武帝摇摆不定,再因尚书令贾充联合大多数朝臣的反对,羊祜的《请伐吴疏》被搁置。一年之后,实现华夏一统心切的羊祜再给晋武帝上了一道《再请伐吴疏》。羊祜的《再请伐吴疏》今天不见全文,从史籍中可见其主旨和片言。得知自己的《再请伐吴疏》再次遭到阻扰,羊祜仰天长叹道:“天下不如意之事十常居七、八,故常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呢?”
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六月,羊祜病重回京城就医时,坐着抬床向晋武帝再陈伐吴策。病重之际,举荐好友杜预代替自己守襄阳,委托中书令张华见机劝谏晋武帝伐吴。羊祜对张华语重心长说:“我期盼早日平吴的夙愿,就拜托你了。”十一月,羊祜逝世,享年五十八岁。噩耗转到襄阳,正逢集日的襄阳人罢市祭奠羊祜,街巷哭声相接。噩耗传到吴国石城一带,吴国军民亦垂泪祭奠羊公。
公元279年11月,在羊祜生前好友杜预、张华、王濬的力促下,晋武帝终于发动平吴大战。平吴大战的统帅部设在襄阳,统帅部的人员组成,史书记载的十分详尽。《三国演义》中第三个倾国大战,有三个戏剧性:
第一,平吴大战的统帅是一贯反对伐吴的尚书令贾充。从战役一开始到结束,他一直阻扰平吴大战的进行。因张华力挺羊祜的平吴策,战前贾充要求晋武帝腰斩张华以谢天下。战役进行中,贾充一面上疏晋武帝要求罢战,一面下令各路将领就地待命。
第二,当贾充要求各路将领就地待命时,杜预正邀请各路将领在一起开会商议下一步进攻目标。杜预公开对各路将领说:“不理睬贾充的停战令,我们各自打各自的。”益州水师统帅王濬,也无视顶头上司停战命令,很快进入吴国都城建业,迫使吴国皇帝孙皓投降。杜预率军从襄阳出发,一路势如破竹打到广州(今东莞)。襄阳军大收羊祜怀柔吴国的红利,阵斩俘虏吴国都督、将军、太守等将领官吏140人。
第三,当平吴大战接近尾声,统帅贾充还在要求晋武帝下令罢战。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被俘的吴国皇帝孙皓和贾充给晋武帝的罢战上疏同时达到京城。
平吴大战虽然跨了两个年头,但历时只有四个多月。自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开始的军阀混战、三国鼎立,历经漫长的111年,终于再次天下太平。从这个意义上讲,平吴之战实际是三国归晋之战,是促使中华民族再次统一之战。在举行平吴之战庆功宴上,晋武帝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执爵流涕说:“这都是羊祜的功劳也”。
美国哈佛大学东方系特级教授斯蒂芬·欧文说:“岘山所以有名,不是因为岩石和泥土,而是因为人。……这些青史留名的人属于这座山,正如这座山的名气和它如今的身份,靠的就是他们的名字和名声一样。这些人同这座山联为一体,再也不能分开:这座山成了一处场景,它自己就是一座石碑,上面永不泯灭地刻着羊祜和杜预的名字②。”
岂止是岘山,在襄阳的大地上,还有羊祜山、羊祜汊、羊祜汊市、东羊祜汊、羊桥村、桥上村③,铭记着羊祜这位力促华夏统一的英雄。
①羊祜的高祖羊侵、祖父是羊续、父亲羊衜都是著名廉官,羊续即著名的悬鱼太守。羊祜的岳丈是蔡邕,姨妈是才女蔡文姬,羊祜本人被当时成为“文为辞宗,行作世表”。
②斯蒂芬·欧文在《追忆》一书中,有九千余字论及襄阳岘山和羊祜。唐朝以降,历代皇家文庙、武庙,均将羊祜列入配享。日本古代、韩国当代均有祭祀羊祜的官方行为。
③襄阳有关羊祜的地名,记载于《宜城县地名志》、《襄阳县地名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