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李绍新

[今日广水] 中共广水简史(1919.5—2005.12)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14

主题

1040

帖子

134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49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5-1-1 14: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水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铁路的历史,铁路改变了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1 16: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古戏台 发表于 2015-1-1 13:51
我是每天来看更新啊!

嗬嗬,那就取消假日,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1 16: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反对内战迎接解放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人民迫切希望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蓄谋发起内战,把中国再度引向黑暗。应山这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又一次掀起波澜壮阔的斗争。
一、争取和平,反对内战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应山的斗争形势
日军投降后,应山各级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一方面开展受降工作,夺回抗日战争胜利果实,另一方面扩大解放区,作反内战准备。1945年8月,新四军五师也由大悟山转移到应山浆溪店。这时,由于国民党应山县政府忙于抢夺应山军民抗战胜利果实,还来不及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安应、应随、信应随和礼应县便利用这个间隙,发动群众,组织武装,解放区呈现出巩固和发展的良好势头,境内共建立了20个区级党政军组织。国民党应山县政府受降完毕后,迅速成立党部、恢复乡镇、扩充军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将县、区、乡政权组织进行了恢复和调整,并将县大队由100余人扩充到900余人,由一个大队扩编为三个大队,1945年9月,国民党军五十九军主力也到达应山,接管了驻应山日军留下的据点,并指使和配合国民党应山县地方武装,大肆抢占解放区。面对这种形势,应山党组织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将解放区进行收缩和退让。1945年11月,信应随县撤销,其管辖应山境内的花山区和吴店区划归应随县。12月,安应县鉴于三区和七区被蚕食,将三区和七区与槎山区合并。1946年1月,江汉区党委又撤销了洪山地委,将洪山地委所辖的安应、随南、应随三县划归鄂中地委领导。应随县由于解放区缩小,改称应北工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1 16: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新四军五师在浆溪店的反内战斗争
国民党企图挑起内战的阴谋,中国共产党早有觉察。日军宣布投降前夕,党中央就电示鄂豫边区党委:“日本投降,内战迫近,应趁机扩大地区,夺取武装,夺取小城市,发动群众,准备对付内战。”为对付蒋介石随时可能发动的全面内战,1945年8月下旬,新四军五师领导机关和鄂豫边区领导机关由大悟山转移到应山浆溪店,作反内战准备。
浆溪店位于鄂豫交界处,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峻,是桐柏山区的一块军事要地。这里又是信应随县机关驻地,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五师进驻浆溪店后,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反内战斗争。一是争取国民党豫南挺进军第十三纵队司令程道荣率部起义。程道荣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与五师保持着良好的统战关系。五师在向浆溪店转移时,积极做程道荣的统战工作,促使其于1945年8月中旬在河南确山孤山冲宣布起义,并率5000余人,携大批武器弹药,于8月29日到达浆溪店,编入新四军五师。程道荣部起义,不仅壮大了新四军五师力量,同时对国民党企图发起内战的阴谋是一个沉重打击。二是组建中原解放区党政军领导机构。为了集中精锐兵力,加强作战能力,9月15日,五师组建了野战纵队,下辖十三、十四、十五旅,文建武任司令员。9月16日,根据中央决定,中共鄂豫皖中央局和鄂豫皖军区在浆溪店成立,郑位三代理中央局书记,李先念任鄂豫皖军区司令员。下辖江汉、鄂东两个区党委、行署、军区。应山大部分地区属江汉区党委下辖的鄂中地委领导。10月中旬,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从湘粤赣边区北返,到达吴家店,与五师会师。随后,五师野战纵队和三五九旅分别在浆溪店和吴家店北河沙滩召开“反内战、争取和平”誓师大会。会议宣布,将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整编为第一纵队,王树声任司令员,将野战纵队与三五九旅合编为第二纵队,文建武任司令员。10月30日,中央决定,将鄂豫皖中央局和鄂豫皖军区改为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郑位三代理书记,李先念任司令员。下辖江汉、鄂东、河南三个区党委、行署和军区。三是发起桐柏战役。10月20日,中原军区根据中央“稳定中原局势、牵制国民党军而准备打几个大仗”的指示,以第二纵队为主力部队,发起桐柏战役。第二纵队分别从吴店、浆溪店出发,在桐柏地区连续作战,相继攻克了桐柏、枣阳、新野等县城和许多重镇。信应随县大队也一同出发,配合主力作战。
桐柏战役打响后,国民党军鉴于其在桐柏战役连连失利,将攻击重点转移到江汉地区和四望山地区。从10月底开始,国民党先后调集第五战区和第六战区共六个军的兵力,向平汉路东的鄂豫边境和路东的小悟山地区发动进攻。12月,从湖阳、双沟、祁仪三次战役撤回的国民党第五、六战区四个军,进入桐柏、江汉地区。至此,进入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达十个军。在这种形势下,中原军区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为了保存实力,避免与国民党军发生正面冲突,中原军区根据中央决定,撤出四望山地区,于1946年1月8日转移到平汉路东宣化店。
中原解放区党政军领导机构在浆溪店四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完成战略部署和组织建设外,还指示所属党政军组织帮助地方开展反内战斗争。在应南和应东地区,安应县委和礼应县委根据江汉区党委指示,一方面组织武装坚守阵地,保卫解放区,另一方面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反内战斗争。在应西和应北地区,应随县和信应随县在中原局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了顽强的反内战斗争。10月中旬,中原局在浆溪店韦陀庙召开了军队团以上和地方县以上干部会议,李先念作了形势报告,要求大家作好反内战思想准备,坚持鄂豫边区的斗争。这一时期,应山地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中原军区的反内战斗争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原军区在浆溪店期间,一万余名官兵驻信应随县,信应随县以全部精力开展征粮纳税,确保大军的供给。中原军区转移到宣化店后,中原军区在安应驻了约一个旅的官兵,在应随解放区也经常有中原军区部队活动。安应县和应随县积极开展征粮纳税工作,不仅为解放区内的驻军送去大批粮食,还为路东驻军送去了大批粮食和物资,仅安应县于1946年春就为路东大军送去粮食约50万公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1 16: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中原军区部队在应山的反“磨擦”斗争
对于国民党军抢占解放区的行为,中原军区自始至终保持克制的态度,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1946年1月10日,在中国共产党的一再督促下,国共双方举行会谈,达成了停战协议,并成立了由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三方代表组成的“三人小组”和军事调处执行部,负责解决国共双方冲突问题。中原军区主动遵守协议,6万主力部队停止东进,驻罗山、礼山(大悟)、经扶(新县)、光山等地,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国民党军利用中原军区集结待命期间,向中原解放区进犯。1月14日,国民党四十一军、四十七军、七十二军进入白兆山一带和四望山地区,向江汉军区发动进攻,江汉军区部队伤亡300余人。2月上旬,又占领了属于江汉军区军事区的吴家店、余店、关庙、黄土关、许家冲、郝家店、万家新街、张杨店等地,随后又向中原军区其它军事区进逼。2月中旬,国民党六十六军一八五师师长李仲辛派遣10余名特务,混入安应解放区,将江汉军区某团团长和政委暗杀。2月下旬,江汉军区某部伤病员杜明等四人路经广水时,遭到国民党军拦截,将护照撕毁,并遭严刑拷打。对国民党军无视停战协议、大肆侵占解放区的行径,中原军区向军调部提出了抗议。2月25日,军调部第九执行小组一行25人,从宣化店来到广水,共产党方面代表为中原军区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同志。在26日召开的国共双方长官联席会上,我方代表就国民党一八五师某部在应山扣留江汉军区某副官杨吉并没收其财物,以及在应山地区挑起冲突等事件,提出质问。在铁的事实面前,国民党代表不得不表示认错。
但是,国民党军在停战问题上并没有诚意。3月2日,国民党七十五军第六师第十七团在陈巷至平林一带增修工事,随后,驻应山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开始向应南移动。3月10日,国民党六十六军十三师三十八团在国民党应山县大队的配合下,占领张杨店、刘家店,并在张杨店修筑碉堡,抢劫粮食。为制止国民党军这一行为,13日,安应县指挥长余孝礼率部前往张杨店,与国民党军交涉,却遭到国民党军的袭击,16日,中原军区十三旅、十五旅各一部赶来增援,将国民党张杨店乡乡长黄保山击毙。这次冲突,被称为“张杨店事件”。
“张杨店事件”发生后,在中原军区的强烈要求下,军调部派出由共产党方面代表薛子正、国民党代表邓为仁、美方代表葛雷夫组成的“三人小组”,于3月24日到达应山,调处“张杨店事件”。应北县县长邹亚龙也参加了调处。经过三天谈判,于28日签订了《应山协议》。《协议》规定,占领张杨店的国民党军队,必须于4月1日前撤回应山以北,国共双方应保持相当距离,张杨店与太平镇之间的应家店,双方都不得驻兵。
4月13日,国民党军又挑起了吉阳山事件。其六十六师一部配合国民党应山县保安大队,共六个营的兵力,向驻守吉阳山的中原军区十五旅四十四团三营发起进攻,三营共击退敌人二十余次进攻,毙敌400余人。5月16日,国民党军制造了寿山事件。其六十六军第十三师一部和七十五军第六师一部,纠集国民党应山县地方武装,分六路向寿山进攻,驻寿山的中原军区部队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为此,中原军区再次向军调部提出了控告。5月28日,军调部第九执行小组特别小组到达应山进行调处。共产党方面代表为蔡松云中校和翻译马寒冰少校,美方代表为莫非中校,国民党代表为卢济石少校和翻译张学荣。特别小组在张杨店、李店、应家店、太平镇、吉阳山、赵家棚、寿山、平林以及安陆、应城、云梦等地进行了视察,就吉阳山归属问题和寿山事件进行了调处,6月4日签订了《停止安应地区军事冲突议定书》。
面对国民党军加紧军事部署,不断挑起冲突,中原军区和应山党组织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1946年1月中旬,鄂中行署副专员许明钦和鄂中地委副书记王良率150余人,从白兆山来到赵家棚,与安应县指挥长余孝礼率领的300余人汇合,保卫安应解放区。1月28日,周志坚率中原军区十三旅三十七团、三十八团共800余人,进驻吉阳山和寿山大茅店一带。2月上旬,江汉军区副司令员罗厚福率独立旅十三团和特务大队共2000余人,进驻吉阳山。与此同时,按计划分散活动的中原军区十四旅及十五旅一部共3000余人,分别进入应山的太平、寿山、吉阳山和安陆的赵棚一带。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军完成了在中原地区的调集和部署,共投入11个军20个师,约30万人的兵力,对中原军区形成了合围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1 16: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原突围后的敌后斗争
(一)应山党政机关及武装随主力部队突围
在敌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面前,中原军区根据党中央指示,一方面与敌人巧妙周旋,另一方面作好突围准备。1946年3月10日,中原军区主力开始向皖东调动,并动员两万人复员。3月中旬,安应县对所辖武装进行了改编,将县指挥部四个连精减为两个连,约300人,同时决定,各乡级武装应保持在30至50人左右,采取灵活的方式活动,并随时准备跟随大部队突围。4月,江汉区党委将所辖各县武装和党、政、军机关工作人员集中到安陆桑树店进行整编,将一部分干部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华北解放区和其它地区,一部分干部编入军队,作好突围准备。
5月10日,周恩来与国民党和美方代表在汉口签订了《汉口协议》,其中规定,在广水火车站运送中原军区伤病员1000人、眷属100人及护理医务人员60人至河南安阳,并由执行小组负责护送。5月14日,汉口第九执行小组来到广水,处理护送伤病员有关事宜。15日,中原军区伤病员、眷属及医护人员集中在广水火车站,准备上车时,却被国民党军警无理阻止500余人,其余740余人乘火车安全转移到华北解放区。
进入6月后,国民党军基本完成了在中原地区的战略部署,并蚕食了大部分解放区,内战一触即发。6月25日,安应县委在赵家棚召开了各区乡主要负责人会议,研究布置随主力部队突围和留守地方坚持斗争等工作,决定留下胡海泉、汪东波、严新洲、黄育之、刘彩武等48人坚持斗争,并成立安应工委,胡海泉任安应工委书记,汪东波任指挥长。安应县地方武装和干部共1000余人,组成安应大队,在赵家棚附近刘家大湾集中,等待突围。同时,应北工委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动员了一批干部就地隐蔽,留下一部分人打游击,其他干部和地方武装约200人,组成干部营,集中在吴家店。
1946年6月26日晚,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在敌人发动总攻前夕,兵分两路,开始突围。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领的第二纵队第十三旅、第十五旅四十五团、三五九旅和干部旅共1.5万人为北路,从宣化店出发,王树声率领的第一纵队第二、三旅和第二纵队第十五旅共1万余人为南路,从黄安西北的波皮河出发,两路一同向西突围。29日,北路突围部队在信阳以南李家寨、柳林车站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越过平汉路,进入平靖关、泉口店、吴家店、浆溪店等地。在浆溪店,应北工委副书记余新率应北干部营编入十四旅干部团,一同突围。7月1日,南路突围部队在突破国民党七十五军、六十六军的封锁后,进入赵家棚,安应大队随即编入大部队,一同突围。礼应县干部和武装也随中原军区突围部队突围。至此,安应县、应北工委以及礼应县机关干部和主要武装均随大部队突围。除安应县保留安应工委外,其它各县的县、区、乡等组织就此解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1 16: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原突围后在应山活动的几支游击武装
1、安应游击队
胡海泉、汪东波等48名干部战士留下后,组成游击队,以寿山为中心开展活动。这时,国民党应山县政府对突围掉队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和疯狂捕杀,并对安应游击队进行围剿。在这种情况下,安应游击队为了缩小目标,决定将游击队分成小分队,分散活动,定期联络,以保存实力。1946年7月初,胡海泉率小分队在白兆山活动几天后,决定返回寿山,与汪东波的小分队会合。途中,胡海泉被毒蛇咬伤,伤势很重,只得让战士抬着行军。这时,分队中有人叛变投敌,将安应游击队的活动计划和胡海泉的伤势报告给敌人,敌人得到情报后,对安应游击队的几支小分队进行了偷袭。为避免遭受更大损失,胡海泉决定,将安应游击队重新会合,拉到府河西岸的随南活动。7月7日,部队来到长岭。由于连日大雨,府河水流湍急,汪东波在渡河时,不幸溺水牺牲。驻马坪、平林的国民党军得此消息后,立即派军将安应游击队包围。安应游击队奋力反击,但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胡海泉率部分战士突出包围,转移到寿山。遭受这次重创后,不少干部战士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鉴于这种情况,胡海泉决定,将幸存的干部战士分散,暂时隐蔽起来,自己则在寿龙寺山后的石洞里隐蔽养伤,留几名战士护理和联络其他隐蔽人员。7月12日,由于叛徒刘东洲、胡明寿的出卖,国民党魏家店乡公所将胡海泉抓捕,送往县城监狱关押,后枪杀于县城西门外。
胡海泉牺牲后,其他幸存的游击队员,有的遭到杀害,有的隐蔽起来,有的逃往他乡,安应游击队和安应工委就此解散。
2、江汉第一游击支队
1946年9月22日,鄂西北军区第四分区司令员李人林,率领由原江汉军区独立旅一部组成的江汉支队,东渡襄河,向大洪山挺进,准备在大洪山打游击。李人林部刚进入大洪山,就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李人林部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在信阳、应山、桐柏、随县、枣阳、京山、钟祥、应城等地与敌人周旋。
10月16日,由宁淮率领的鄂豫独立游击支队从信南进入应山。在应山北界河以西,与国民党应山县大队冯雨若部遭遇,消灭敌20余人。18日,李人林率约500人的游击队,亦进入应山北界河,与鄂豫游击支队会合,两支队伍整编为江汉军区游击第一支队,共600余人,李人林任支队长,宁淮任政委。
江汉游击第一支队组成后,首先进入浆溪店、花山等地,联络浆溪店、花山、小河、许家冲、黄土关等地的突围掉队人员,要求他们发动群众,开展工作。随后又深入到中华山、傅家坪、十里河等地,与敌人巧妙周旋。江汉游击第一支队的游击活动,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破坏了国民党地方政府对突围掉队人员的清剿活动,因而引起了国民党军的恐慌。国民党军立即调集部队,对江汉游击第一支队进行追击。1947年1月7日,江汉游击第一支队在枣阳活动时,遭到国民党军的袭击,李人林、宁淮率部突围,经桐柏、信阳转到中华山一带。10日,在向南转移时,在安应公路上消灭国民党驻广水新十三旅三十七团一个排。随后,江汉游击第一支队采取迂回行军、拖垮敌人的战术,转移到江南一带活动。
3、鄂西北军区游击武装
1947年2月,鄂西北军区为了配合进入大洪山、桐柏山的江汉第一游击支队打游击,派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罗厚福率300余人进入应山、安陆、随县、信阳等地,收编突围掉队人员,发展壮大武装,坚持江汉地区的游击战争。在寿山,罗厚福部袭击了国民党地方武装,处决了敌情报员刘忠汉。3月,又以5个连的兵力,从随县来到浆溪店、吴家店、花山等地,采取切断敌人电话线、深夜偷袭敌人、奇袭敌乡公所等战术,完成任务即迅速转移。4月24日,罗厚福部又以400余人,围攻西肖店,将国民党应山县太莲乡乡长高子沛抓获,随后,又击毙赶来增援之敌10余人。罗厚福部在应山活动期间,捣毁了多处国民党乡公所,活动范围达全县三分之二。
4、京安应随县游击武装
京(山)安(陆)应(城)随(县)县成立于1946年7月,主要任务是组织领导留下坚持斗争人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活动范围大多在所辖地区。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京安应随县把活动范围扩大到应山地区。8月,县委派杨万顺率一支武装到应山寿山,活动一月余,消灭了大批敌人,收编了大批突围掉队人员。但是,由于兵力有限,加之应山地区的党组织已解散,没有支援力量,10月,杨万顺部随江汉第一游击支队转移到襄河西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1 16: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民党应山县政府对突围掉队人员的暴行
中原突围后,留下坚持斗争和突围掉队人员大多就地隐蔽。7月8日,国民党应山县政府在各集镇张贴告示,要求掉队和隐蔽人员到其县乡两级政府登记,否则格杀勿论。随后,组织地方武装进行搜查,对隐蔽人员进行镇压。7月上旬,在李家冲将隐蔽干部易培松、李祥应、高教云、余国太、田国民等10人抓获,将田国民活埋,将高教云、余国太枪杀。7月中旬,在骆店以北王家庙将6名掉队干部抓获,其中一名女干部惨遭剖腹杀害。7月下旬,太平乡掉队干部柴诗华、安应农救会副会长唐有存、乡武装干部高培宪、农救会干部杨泽春相继遭到杀害。国民党应山县政府在县城西门设置刑场,几乎每天都有突围掉队人员遭到屠杀。仅7月份敌人组织的几次大搜查行动中,就屠杀掉队人员100余人。8月16日,国民党广水镇政府召开所谓“公审大会”,将一名掉队干部枪杀,并威胁群众,不允许群众为掉队人员提供隐藏之地。曾为突围部队带过路的应北儿童团长程天赐被捕后,敌人用尽酷刑,但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临刑前,程天赐高呼口号,高唱革命歌曲,牺牲时,年仅16岁。安应工委书记胡海泉被捕后,国民党应山县县长陈汉雄和继任县长余子明,对他软硬兼施,耍尽花招,并施以酷刑,胡海泉始终坚贞不屈。8月20日,国民党应山县政府枪杀胡海泉时,唯恐激起众怒,勒令县城关门罢市,还派兵在各路口把守。胡海泉在赴刑场的路上,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声音震撼大地,响彻云霄,沿街群众无不为胡海泉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有些群众禁不住掩面而泣。
与此同时,国民党应山县政府还对进步知识分子进行迫害。他们在学校、书店等文化部门发展特务,迫害进步人士。这些特务暗地频繁活动,向国民党应山县政府提供“黑名单”。广水完全小学进步教师梅坚、陈有基等人,被列入“黑名单”后,受到国民党应山县政府的残酷迫害。不少进步知识分子和同情革命人士,到国民党应山县政府抗议,怒斥国民党应山县政府对进步知识分子的卑鄙行为和对掉队人员的残暴行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1 16: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恢复解放区
(一)刘邓大军在应山的活动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向大别山挺进,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期间,国民党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急调33个旅的兵力,并组织地方杂牌武装,围攻大别山,企图消灭和驱逐人民解放军。为了摆脱敌人的围剿,晋冀鲁豫军区决定派第十纵队、第十二纵队进入平汉路以西,扩大中原前锋阵地,牵制敌军主力,同时创建桐柏、江汉根据地。
12月6日,第十二纵二十八旅、二十九旅一部共3000余人,经东篁店、中华山、许家冲、北小河、黄土关、蔡河、杨家岗等地,到达黄安县华家河,与中原独立旅会合,组建江汉区党、政、军组织。下设三个地委、行署和军分区。应山西北部属第一地委(洪山地委)领导,应山东南部属第二地委(鄂中地委)领导。与此同时,第十纵队22000余人,分南北两路,向桐柏地区挺进,于9日在浆溪店会师。13日,在浆溪店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宣布成立桐柏区党、政、军领导机构,区党委第一书记徐子荣,第二书记刘志坚,副书记赵紫阳,行署主任许子威,军区司令员王宏坤,政委刘志坚。下设三个地委、行署和军分区。应山北部部分地区属第一地委领导。
江汉区党政军和桐柏区党政军组织成立后,按照既定部署,向纵深推进,收复解放区。江汉军区和桐柏军区在应山活动期间,还帮助建立了信应县、应随县和安应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1 16: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信应解放区的恢复与对敌斗争
1、信应县的建立
1947年12月13日,桐柏区党、政、军领导机构在浆溪店成立后,桐柏第一地委随即在浆溪店杨家湾召开了地委第一次会议,组建了信应县,马任平任县委书记,孙敬之任县长。县委内设政权部、军事部、组织部和宣传部,县政府内设财粮科、民政科和公安局。由于缺乏干部和武装,没有设区级组织。12月16日,县委书记马任平和桐柏一军分区八十八团团长李文忠率一个营的兵力,到信阳仙石畈,成立了第一区。当他们继续向前推进时,遭到国民党军的围攻。马任平、李文忠率部向大庙畈转移,在仙石畈又遭到国民党军一个旅的部队的袭击。经过激战,马任平、李文忠率部队突出包围,但却付出了很大的牺牲。马任平的警卫员和八十八团十几名战士牺牲。经受这次挫折,马任平、李文忠部只得在大庙畈休整,待机行动。为了尽快打开信应县工作局面,12月28日,桐柏一地委在河南平氏召开了地委第二次会议,对信应县的工作作了部署,并从一分区抽调两个连,从地委机关抽调40余名干部,到信应县工作。会议决定信应县成立6个区,其中信阳境内5个区,应山境内1个区(吴家店),均以数字命名。管辖范围为信南的马家庄、南王岗、白龙寺、游河、竹林店、谭家河和应山的浆溪店、吴店、许家冲。1948年1月,信应县委又在信阳和应山境内各开辟了一个区,应山境内的许家冲为第六区。
1949年3月,桐柏区党委根据中原局关于调整行政区划的指示,撤销信应县,将信应县所辖应山境内的吴店区和许家冲区,交给应随县管辖。
2、平息“土改”的风波
1948年1月,桐柏区党委发出《关于争取春耕前平分土地的指示》,要求各地、县党政军工作人员组成工作队、武工队等,深入农村,开展土地改革,掀起平分土地热潮。2月7日,信应县委召开区委书记、区长联席会议,传达贯彻桐柏区党委关于开展土地改革的指示精神,并安排了信应县的土改工作。这次土改,由于是照搬华北解放区急性土改的办法,工作中出现了“左”的行为,乱关乱斗乱杀,造成大小地主全部逃跑,不少群众也跟着逃跑,如吴店一带,大约有40%的群众逃跑,影响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信应县机关干部和部队的给养也出现了困难。这时,又遇匪患迭起,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扫荡”更加疯狂,为扭转这一局面,信应县委及时调整土改政策,动员群众回乡,并组织武装,开展剿匪斗争。由于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多数逃离的群众回到家乡,投入生产。鉴于急性土改在桐柏地区引起的骚动,1948年4月,桐柏区党委、桐柏军区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停止土改中的极“左”做法,推行新的征收政策。7月,桐柏区党委又召开地委书记联席会议,贯彻中原局关于停止土改工作和开展“双减”(减租、减息)运动有关精神,并部署了这一工作。信应县委随即开展了“双减”运动,向地主、富农宣传党的政策,并派出工作组,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由于“双减”照顾了广大群众的利益,群众与党的关系更紧密了,交粮纳税、输送兵源又蔚然成风,解放区的对敌斗争又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3、剿匪斗争
信应县有两次大的剿匪斗争。一次是1948年初,信应县大队和吴店区中队在信应边境击溃3000余名土匪。第二次是镇压反动黄学暴乱。1949年3月6日,国民党信阳县联防支队长吴少华,纠集信阳和随县反动黄学3万余人,首先在信阳吴家店发动暴乱,将信应县委派往该区开展工作的干部和区中队的武器夺走,然后将大部分干部战士杀害。随后,3万余名会众分别窜到游河、骆驼店、冯家庄、平昌及随县的祝林店、草店等地,杀人越货,制造暴乱。这时,正值信应县第六区(许家冲、蔡河一带)区委书记谢荣之率区中队在铁路附近开展活动来到游河驻扎。第二天早上,区中队正在出操,遭1000余名反动黄学会匪袭击,谢荣之和区中队全体干部战士遭到杀害。会匪又窜到游河区机关驻地,将游河区机关干部和县委派到游河工作的20多名工作队员杀害,仅一位女干部逃脱。同时,窜到随北祝林店、草店等地的5000余名会匪,将草店区干部全部杀害。3月11日,信应县委派副指挥长冉林率3个连前往镇压,但因兵力分散,陷入重围,大部分干部战士被杀害,冉林不幸牺牲。马任平在桐柏开会回来时,亦险些遇害。马任平随即率八十八团两个营,攻打窜扰祝林店的会匪,但因兵力不足,没有将会匪赶走,八十八团两个营牺牲很大。反动黄学还利用封建迷信,愚弄会众,欺骗百姓。他们打仗时赤膊上阵,逃跑时退着跑,一时间把整个信应县搅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这次暴乱,持续了20多天,被害解放军指战员350多人,地方干部36人。后来,信应大队配合桐柏一分区独立团、江汉一分区基干团和随北地方武装,才将其击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