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李绍新

[今日广水] 中共广水简史(1919.5—2005.12)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2 14: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一下,本文前4章是我在网上找的,有少数字空缺,这是由于这些字现字库中没有而形成的,比如“土尚”这一个字,现字库中没有,我又不会造,就搞了两个字。从第5章开始,是本人录入的,肯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你发现了读不通的地方,请给我发短信,我会及时妥善解决!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广水老农 + 10 + 10 辛苦了!
麦田阳光 + 6 + 6 分分儿不多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0

主题

118

帖子

16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64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5-1-2 14: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绍新 发表于 2015-1-2 13:00
这本书确实写得比较客观,但是,也存在不足,总体来说,解放前比解放后写得好,现代部分比当代部分写得好 ...

解放后涉及在世的人,这也可以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广水老农 + 10 + 10 欢迎常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0

主题

118

帖子

16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64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5-1-2 14: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狗输入法,先打“u”,再打部首,很多字都可以打出来。如:“埫”。您可以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

62

主题

2222

帖子

237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379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1-2 17: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绍新 发表于 2015-1-2 14:10
说明一下,本文前4章是我在网上找的,有少数字空缺,这是由于这些字现字库中没有而形成的,比如“土尚”这 ...

谢谢分享!李老师辛苦了!{:soso_e179:}{:soso_e163:}
生命中有一束光,足以穿透黑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2 18: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坪文化学社 发表于 2015-1-2 14:43
搜狗输入法,先打“u”,再打部首,很多字都可以打出来。如:“埫”。您可以试试。 ...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5-1-4 12: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并制订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县委按照中央和省地要求,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热潮,认真落实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全县农村普遍建立互助合作组织,大搞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城镇手工业者、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和发展了国营商业网点及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目标,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
1953年12月18日,县委发出了《关于学习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批示》,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总路线的活动。要求全体干部特别是区镇、县直机关的领导干部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要有一个正确地全面地了解。县委还强调要重点学习和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过渡时期各种经济结构的特点,税收、商业、财政、银行等工作中的某些错误及思想根源,关于粮食计划收购与供应问题。
县委规定学习从1953年12月下旬开始到1954年2月底结束。城关、广水两镇及县直各机关每学习一个文件或两个文件要进行一次测验,各区镇每召开扩大干部会议时,要根据学习重点问题测验一次。
1954年元月,县委宣传部发出了《关于结合中心工作,加强领导,整顿宣传队伍,组织宣传力量,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的批示》,各区、乡把一些政治可靠、群众拥护的乡村干部,党、团员积极分子、互助组长等组织起来成立一支宣传队伍,成为贯彻总路线的报告员、宣传员。各区、乡组成的报告员、宣传员赴各区、乡作宣传报告。据余店、东篁两区不完全统计,报告员在两区共作报告16次,有11590名听众参加。各区、镇大多以集镇为阵地,采用了幻灯、黑板报、采莲船、大字报、喇叭、高跷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除此以外,还利用农民冬学班、识字班、农田水利工程和春节文娱活动加以宣传。各学校的教员和学生利用寒假对他们的亲朋好友、邻居进行总路线的宣传,任务是每人回乡作5——10户的宣传工作。县文化馆在城关镇、马坪区等地举办了8次图片实物展览,观众19050人次,在重点区乡轮流放映幻灯123场次,县收音站把省人民广播电台播送有关总路线宣传材料整理出54件,分期印发了7000多份到农村,并以收音站为阵地及时组织干部收听有关总路线的广播节目。全县54个农村剧团大部分开展了活动,广水、蔡河、马坪、陈巷等剧团,在宣传活动中根据当地的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些小节目很受群众欢迎。
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县上下对过渡时期党的方针政策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工商业者大都爱国守法、积极纳税,拥护人民政府政策,服从国营经济领导、工人群众监督,积极经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大部分群众观点明确、立场鲜明,表示从思想上划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界线,社会主义觉悟普遍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5-1-4 12: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在建国初期的粮食市场中,私营粮商占主要地位,粮食流通均属自由购销,供求矛盾很尖锐。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粮食供应面迅速扩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一些不法私商抬价抢购、囤粮现象严重。为了稳定市场和社会供应,保证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确定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53年11月17日至29日,县委召开区乡扩大干部会议,研究布置了生产救灾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此后,开始实行城镇人口粮食供应。市场凭粮证购粮,机关团体编造计划供应粮食,工商业者参考过去平均需求量,控制销售。12月3日至7日,全县分35片,分片召开了积极分子集训会,近万人参加了集训。会后,组织工作组到村,全面宣传落实统购统销政策,对照人口田亩、公粮负担、口粮、种子、饲料的实际需要,反复比较计算,合理分配统购任务和对农村销售量。当年,全县完成征购原粮3108万公斤,超统购任务55万余公斤,占粮食总产9162万公斤的33.92%。对农村销售1980.5万公斤,占征购数的63.7%。
在粮食统购统销初期,主要采取层层分配任务,农民自评,缺粮户实行民主评议,国家控制指标,实行限量供应。由于对粮食统购统销还缺乏具体办法和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分配购销指标还不尽合理,在评定实产问题上存在偏高偏低,因而使部分农民产生了“统购无底、增产无益”的错觉,余粮多的怕“露富”,农民中存在“藏粮”现象,城镇居民中出现“抢购粮”的现象,加之不法商贩私自贩卖粮食到河南信阳等地,导致1953年春夏出现了粮食紧缺状况,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并对党在过渡时期的统购统销政策持怀疑态度。少数地、富、坏分子乘机制造“土地改革斗地主,现在要斗中农,粮食要集中,伙食按天算”等谣言,群众信以为真,有的怕“露富”后被提升阶级成分,有的怕粮食集中后,自己无饭吃,有的怕政府没收,无偿把粮食和财产给别人,有的还天真地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政府管吃管喝管住,个人什么都不需要,因而出现了马蹄桥乡农民刘光曙卖谷三石将钱装在口袋里;湖塘乡农民将粮藏在草堆里,石庙乡农民秦某把风车、织布机卖了,到大街上大吃大喝;合意乡农民左中杰拆房子卖材料,并说“再过5个月就到社会主义,留着有么用?”等变卖家俱、拆毁房屋、分散粮食、卖牛杀猪、大吃大喝的现象。
针对上述现象,各级党组织用对比算账的方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号召农民增产节约,粮食收购站一律按牌价付款。同时,对城镇居民、农村缺粮户和机关团体的粮食供应实行凭证购粮,城镇居民不分年龄、工种,一律每人每月30斤成品粮。1954年改为产业工人、手工业工人、干部和市民四个类别供应。
1954年5月20日,遵照中央《关于在全国实行收购油料的决定》精神,全县开始实行食用植物油统购统销政策,农民除留足种子、口油外,余油由国家全部统购。随后,遵照政务院《粮食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城关、广水、马坪三地相继建立国家粮食市场,其他集镇则由供销部门代管市场业务。9月份,根据政务院《关于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全县104户棉布零售商有65户改为统销经营户,39户转业或歇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本县还先后对棉纱、生猪、烤烟等实行了统购统销。
1955年8月,国务院颁发《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和《市场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县委结合本地实际,对农村实行粮食“三定”(即定产、定购、定销)作了若干具体规定。“定产”即按照农户的耕地土质优劣和灌溉条件,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近两年的变化,评定单位面积常年产量。“定购”即对余粮户实行统购,规定从定产中留足种子(每亩留15——20公斤)、口粮(年人平225——260公斤)、饲料(肉猪每头25公斤,公、母猪每头100公斤,耕牛每头15公斤)后,其余部分,国家作为定购粮按95%的比例统一收购,如遇荒年,实行“先留后购、不余不购、缺者供应”的政策。“定销”即对农村缺粮食户实行“先吃自己、后吃供应”的政策,由国家发证分月供应。1955年全县共落实定购粮食3000万公斤。1955年8月以后,对非农业人口按九类三等实行定量供应,从3岁以下儿童每人每月8斤到一等轻体力劳动者每人每月32斤;食油每人每月供应4两,春节、国庆补助3两;同时实行“凭证供应,节约归己,超吃不补”的政策,保障了非农业人员的粮食供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5-1-4 12: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 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土地改革完成后,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劳动生产率低下,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县委按照上级的部署,加强了对生产工作的领导,在群众旧有互助习惯的基础上,开展了劳动互助。但由于群众对合作互助政策认识模糊,有任务观点,同时也缺乏具体经验,因而在开展这一运动时发生了一定的偏差,出现了强迫编组,吃大锅饭,大编队的现象。由于违反自愿互助原则,结果组织得快,垮得也快。如大邦天坡乡1951年春,3天组织了63个组,8天就垮了48个组。
1952年,各级党组织通过总结1951年换工互助的经验教训,部分纠正了“一窝蜂”式的作法,提倡入组自愿、出组自由,使基础较好的互助组得到巩固。通过摆情况谈认识、追原因、找危害,认识了以住部分地区存在强迫入组、侵犯中农利益、盲目追求高级形式等错误做法。1953年开春以后,在生产救灾、兴修水利运动中,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互助组,使互助合作运动得到健康发展。开始群众因受灾荒影响,对“组织起来占胜灾荒”缺乏信心,通过“边劳动,边组织,边解决困难”,以总结灭蝗、抗旱、互助工作入手,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集体力量大,互助比单干强。到1953年12月14日,全年有常年定型互助组3个,临时性、季节性互助组6688个,计28000户,占总户数的2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5-1-4 12: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
随着农业互助组的蓬勃发展,农民尝到了组织起来的甜头。1953年10月,十里河区三合乡张其道联合26户123人,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民主农业合作社。随后,大邦区马蹄桥乡朱修杞、朱修银、傅继华3个常年互助组44户192人联合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195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出:“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基础上实行分工而有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某些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合作社,这种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4年初,省委下发了《关于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县委遵照上级指示精神,在总结前段兴办初级农业合作社经验的基础上,在陈巷区蔽山乡创办了初级农业合作社试点——共兴初级农业合作社。由于该乡群众基础比较好,成为全县试办农业合作社的重点。1954年1月,本县先后在陈巷虎弼冲、十里河刘家田、郝店、太平等地试办了共兴、民主、团结、群力等7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将私有的耕牛、农具、土地等大型生产资料,作价交给合作社,作为入社基金,由私有财产变为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收益分配是在全年收入中扣除公积金、公益金、生产费、管理费后按“田四劳六”的比例分红。通过办试点,县委认为,组织互助合作必须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发展的方针及自愿、互利、民主管理的三大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在农业合作化时期许多地方组织不讲实际,瞎命令、乱指挥、急功近利、贪多求快,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1954年全县蓄秧荪面积达33.18万亩,超过原计划24%,为栽秧面积的79%。结果,因当年气温低,稻穗不能成熟,基本无收,并影响了秋播,造成次年夏收减产。11月,还发生了保安乡吴方明入社受排斥而自缢身亡的事件。为此,县委先后4次发文,5次开会,强调要控制兴办合作社规模,提高兴办合作社质量,积极领导,稳步发展,坚决纠正发展农业合作社的过程中出现的急躁冒进、贪多、求快、求大的倾向。1955年3月,县委发出《关于贯彻整顿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进一步全面发展生产的紧急通知》,此后,全县开始整社运动。到1955年底,全县共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2465个,入社农户69450户,占总农户的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5-1-4 12: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11月29日,县委召开全县三级扩大干部会议,县委书记高翔作了《克服右倾,全面规划,加强领导,迎接农业合作社高潮》的动员报告。会议学习了中央文件和省地会议精神,研究制定了发展高级农业社的规划及实施步骤,各区修订了合作社发展规划。1956年1月,全县全面开展小社并大社、初级社升高级社、走农业合作化的运动。1月21日,城郊区马蹄桥初级农业社联合周围的几个初级社,建立全县第一个高级农业社——北斗高级农业合作社,参加农户达1000余户。28日,以陈巷辅弼冲共兴初级社为中心建立起全县最大的高级社——幸福之路高级农业社。随即,全县掀起了办高级农业社的高潮,有19833个单干农户随着第二次高潮而加入了高级社。到1956年3月底止,全县共建高级农业合作社925个,有93272户参加,占总农户的90.4%。
由于大办高级社是在初级社立足未稳的情况下进行的,加上初级农业合作社向高级农业合作社过渡速度过猛,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贪大、贪高、贪快的思想倾向。针对这种情况,县委于1956年2月19日发出《对当前做好春耕准备工作,大力进行整顿巩固高级农业社的几项决定》,《决定》指出:“由于运动发展甚猛,时间短促(仅20天左右),运动中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省、地委‘发展一批,巩固一批’的指示,决定停止高级社的发展,全力转向以做好春耕准备工作为中心的整社工作方面来,使农业社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上。”通过整顿,农业合作社得到巩固。到1956年7月,全县基本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把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了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合作经济,从而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