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应随解放区的恢复与对敌斗争 1、应随县的建立 1947年12月下旬,时任十二纵队警卫团政治处主任的唐亥,受江汉一地委派遣,带两名干部和三名战士,到随县新集一带活动,为成立应随县做准备工作。唐亥到新集后,取出了中原突围时原应随某乡埋藏的20余支枪枝,并就地组建了两个班的民兵武装。这时,随县厉山区委书记翟明率50余人也来到新集,与唐亥部会合。两支武装合并后,随即成立应随工委,唐亥任书记,翟明任工委委员。由于缺乏干部,工委没有内设工作机构,只成立了厉山区委、区政府。不久,工委在向随东及应随交界地区发展时,接管了随北县的塔儿湾区。12月底,唐亥、翟明率80余人的武装,在应山西肖店歼灭了国民党一股特务武装,俘敌10余人,这是唐亥、翟明进入应随边后第一次主动打击敌人,并取得了胜利。 正当应随工委向应随边区发展时,1948年1月,被江汉一分区基干团击溃的国民党随县县政府逃往广水,国民党正规军为了填补随县出现的真空地带,经常到应随边区骚扰。国民党应山县约600人的武装也趁机活动,他们以山林作屏障,与应随工委武装打游击。应随工委因兵力有限,不能有效打击敌人。1948年3月,江汉一地委派三十八团团长何太阳率一个营的兵力到应随,帮助应随工委开展工作。但由于敌人在暗处,三十八团在应随活动了一个多月,始终找不到敌人的藏身之处,只是打掉了几个敌乡公所。为了迅速打开应随地区的工作局面,4月,江汉一地委派余英率两个连和一批干部到应随,以加强应随的武装和干部力量,同时决定成立应随县委和县指挥部,余英任县委书记兼指挥长。县委内设组织部和宣传部,下设三个区。县委成立后,随即到应山西部一带活动,并收复了不少解放区。1948年7月,因解放区逐步扩大,江汉一地委决定,成立应随县民主政府,余英兼任县长,内设财政科、教育科、工商局和林畜局。管辖范围为随县东部地区和应山的余店、马坪、肖店、蔡河、关庙以及吴店、郝店部分地区。 2、剿匪斗争 应随县位于鄂豫交界处,是土匪出没的地方。应随县成立后,集中力量,开展了剿匪斗争。1948年4月,国民党新麻乡原乡长郝耀华,纠集国民党郝花、新麻、吴溪乡公所武装和几股土匪,与河南信阳土匪勾结一起,共400余人,向麻穰市、小河等地进犯。应随指挥部三连连长康子龙率部赶到麻穰市设伏,将其击溃。不久,三连又在西肖店围歼了外号叫“杨勾鼻子”带领的一股土匪。三连在剿匪斗争中连续获胜,使土匪闻风丧胆,不敢轻举妄动。 1949年3月17日,信阳反动黄学1000余人窜到浆溪店,抢劫民财,还强迫当地农民加入黄学。不少群众为躲避匪患,背井离乡,逃到深山老林里去。此时,隐藏在桐柏山一带的土匪头子李禾,趁机兴风作浪,纠集60余名土匪,窜到应北一带活动。应随指挥部一方面派兵协助江汉一分区基干团到浆溪店等地剿匪,另一方面派县大队二连追剿李禾,将李禾击毙。随后,又在瞒箭垛、二妹山、大偏子山、黄龙寺等地搜山剿匪,将河南反动黄学头目石太山及一名反动红学大队长、一名国民党军连长抓捕,并镇压了当地的反动黄学头目10余人。 3、解放区保卫战 应随县的成立并逐步发展,使国民党地方政府惊恐不安,他们经常派兵抢占解放区,破坏应随县开展工作。1948年6月7日,国民党应山县大队一部侵犯天子岗,应随县副指挥长许大鹏率两个连出击,歼敌90余人。7月,应随县指挥部三连连长康子龙率部奔袭在西肖店抢粮抓丁的国民党应山县大队一部,夺回了被抢的粮食和财物,并归还给老百姓。1948年11月,国民党应山县政府及其地方武装错误地认为,淮海战役已打响,加之国民党正规军在江汉地区发起了新一轮大“扫荡”,共产党没有精力也没有兵力保卫解放区,于是,疯狂地向解放区反扑。国民党蔡河区区长彭继武在国民党应山县政府的授意下,带部窜到应随三区,将三区一个小分队10余人抓捕,用石头砸死在山沟里。12月,国民党河南省保安四旅第八团在团长魏华的带领下,窜到麻穰市,与彭继武、郝耀华、吴子忠勾结一起,企图在应北发展。为了保卫解放区,应随县委书记余英率县指挥部一部和三、四区中队一部共150余人,首先奔袭郝店,将国民党郝花乡公所端掉,紧接着奔赴余店楼子湾,将在这里召开保长联席会议的国民党余店乡公所和乡保队歼灭,随后乘胜前进,横扫国民党应山县政府设在西北的几个乡公所,将其武装大部分歼灭。 4、反“扫荡”斗争 应随县成立之时,正值国民党军向江汉地区发起大“扫荡”。从1948年2月至12月,在大约一年的时间内,国民党军在江汉、桐柏等地掀起了五次大规模“扫荡”,每次“扫荡”持续二至三个月。一时间,中原大地战火四起。为了阻止敌人的疯狂大“扫荡”,江汉军区、桐柏军区等主力集中兵力,开展了反“扫荡”斗争。应随县配合主力部队,积极开展了反“扫荡”斗争。
1948年3月22日,国民党军整编五十二师三十三旅五十七团进入余家店,准备对解放区进行“扫荡”,但其后援部队九十八团仍在随县均川、安居一带,相距百余里,无法策应。江汉军区部队抓住战机,其独立旅二团由郝家店附近戴家湾出发,三团由郝家店出发,奔袭余店。国民党军在二团、三团的猛烈攻击下,向南逃窜,二团、三团乘胜追击,将其击溃。这一仗,共歼敌570余人,缴获迫击炮2门、六零炮3门和大批枪枝弹药,是江汉军区部队进入江汉地区以来,首次与国民党团以上正规军作战,打击了敌人的气焰,鼓舞了官兵斗志,取得了对敌正规军作战经验。
1948年10月中旬,国民党张淦兵团第七、第四十八、第五十六师,进入郝家店、吴店和县城附近等地,准备发起大“扫荡”,与此同时,奉令调往徐州参加淮海战役的国民党黄维兵团八十五师也进入应山。为了打破敌人的“扫荡”计划,吸引黄维兵团南下,江汉军区独立旅一、三团和桐柏军区一部迅速奔赴应山,于15日在三台山与国民党张淦兵团一部、黄维兵团一部展开激战,应随县大队也参加了战斗,并组织了数百名群众和几十副担架,为部队运送弹药物资,护送伤员。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江汉军区等部向敌人发起了数次猛攻,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江汉军区等部伤亡较大。但此役意义重大,牵制了国民党军调往徐州的精锐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在淮海战役的战略部署争取了时间。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白崇禧趁中原解放军主力参加淮海战役之机,调集8个军的兵力,采取反复奔袭、迂回偷袭、杀回马枪等战术,对江汉、桐柏解放区发动大规模“扫荡”。国民党军八十五师分别向花园、广水、应山、马坪等地集结,一面掩护修补铁路公路,一面大肆抢粮抓丁。面对国民党军的大 “扫荡”,应随县大队配合江汉一军分区一部,对骑龙岗、郝店、蔡河、观音堂、二十里铺、西肖店、王家冲等地的“扫荡”之敌进行突袭,歼敌200余人。
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达到了预期效果,加之中原地区的反“扫荡”斗争不断取得胜利,在江汉地区的“扫荡”之敌已无心恋战,撤至平汉铁路信阳至汉口沿线主要城镇,应随县地方武装和江汉军区部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国民党军展开歼灭战。1949年1月28日,正值农历大年三十,江汉军区警卫营三连来到应山,趁国民党军忙于过节时,突袭县城印台山国民党军据点,经一小时激战,毙敌数人,缴获一批武器装备。1月29日,马坪区中队在平林市以北的吴家湖至张家畈一带,切断国民党驻军约四公里长的电话线。其它各区中队也积极行动,袭击国民党驻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