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李绍新

[今日广水] 中共广水简史(1919.5—2005.12)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2 13: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镇压反革命运动
县委持续近一年的清匪反霸斗争,虽然沉重地打击了公开的武装土匪和罪恶昭彰的恶霸,但是,对于潜伏较久的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反动会道门头目等还没有彻底清除。这些反动势力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继续进行种种破坏和捣乱活动,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蒋介石反攻大陆时机已到,反革命活动更加猖獗,他们散布谣言,鼓动部分群众抢劫粮食、财物,以至公然组织骚乱、暴乱,围攻基层政权,残杀革命干部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为捍卫人民政权,巩固胜利果实,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为配合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1950年冬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县展开。
镇反运动一开始,县委集中力量对反革命分子进行摸底。一是查阅敌伪档案;二是发动群众检举揭发;三是对已捕的案犯加强审讯力度,扩大线索,选择伪职较高、知道敌情较多者作为重点。结合审讯开展政策攻心,解除他们怕死的思想顾虑,让其认识到,只有从政治上立功,检举同伙才有出路。经过感化教育,视其态度有所转变,就适时地令其按地区分党、团、政、军、特系统和会道门的类别把情况写出来。通过摸底使县委在镇反初期很快熟悉和掌握了敌伪组织、人员情况,为镇反奠定了基础。随后,分期分批采取统一搜捕行动。195011月至19512月为一批,以农村为主,由各区委书记提出名单,经县委批准,全县统一时间搜捕。3月份以城关、广水、马坪三镇为主,为第二批,311日晚10时,城关、广水、马坪三镇的干部群众一起动手,共逮捕伪政权人员29名,伪军官36名,伪党团骨干6名,特务20名,其他反动骨干11名,共计102名。第三批是以土改面上的区、乡为主。
随着镇反运动的深入开展,一些反动分子惶恐不安,伺机进行反扑。解放后混入县农会当秘书的伪中队长李专伍,暗中发展敌伪人员,组织“应随县政府反共义勇军”,妄图与地下军配合迎接蒋军登陆,伺机暴乱,被我公安机关迅速破获,逮捕其成员31人,判处死刑17名,判处有期徒刑11名,其他处理3人。在镇反中还破获了伪“应山县政府”、“安应县政府游击队”、“鄂中专署自卫团”、“光复县政府”等反革命组织。至1951420日,全县共逮捕反革命分子1490名。
在镇反运动形成全县性高潮以后,县委根据中央、湖北省委的有关精神,实行谨慎收缩的方针,集中力量处理积案,纠正了一些镇压不够或宽大不够的偏差。1951712日,省委社会部对应山县在镇压反革命中草率释放案犯的现象发出通报,并要求县委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为此,县委书记李岩性于919日就此事直接向毛泽东主席写出了检查报告。106日,县委下达《关于严格禁止乱捕、乱押与乱用肉刑的指示》,规定逮捕人犯由区委掌握,向县解送人犯要有充分的调查材料和证据。
195110月,应山的镇反运动接近尾声。在镇反运动中,全县共处决反革命分子626名,判死缓27名,判无期徒刑11名,判有期徒刑334名。收缴手枪3支,子弹531发,手榴弹5枚及部分资金和物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2 13: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城镇工商业的民主改革
1950年9月,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应山县总工会委员会成立,并召开应山县总工会第一届代表会,出席代表200人。会议贯彻了党在城市工作中“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号召工人起来反对封建把头清除封建反动势力;选举产生了应山县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顾钥选当选为主席。会后,全县共建立基层工会76个,工会小组88个,会员达807人。工会组织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民主改革的顺利实施。
为了保证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县委特别强调民主改革工作的正确路线是坚决依靠工人群众和城市贫民,团结和争取一切同情与赞成这个改革运动的力量,组成一个有强大群众基础的统一战线,有步骤有区别地清除残余封建反动势力。第一步是民主斗争。通过斗争会、控诉会、说理会和司法介入等形式,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揭露存在于旧企业中还没有根除的封建把头制、工头制、包工制等压迫工人的制度,打击和清除不从事生产,凭借操纵工人工作权利而残酷剥削和压迫工人的封建残余势力,把一批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工人和职员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来。经过民主斗争,广大工人群众扬眉吐气,称民主改革是他们的“第二次解放”。第二步是民主团结。通过召开团结会、谈心会、批评会等形式,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决诸如帮派矛盾、职工关系、领导与群众等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加强工人阶级内部团结。第三步是民主建设。在“当家作主,搞好生产”的原则下,建立职工代表大会,整顿生产劳动组织,修订爱国公约,建立和健全各种生产责任制,实行管理民主化,使新型的生产关系在这些企业中进一步体现出来。
1951年10月,广水镇在民主改革中经过调查摸底,在搬运、木器、成衣、理发、米厂等行业,共清理出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封建把头18人,作为民主改革的斗争对象。觉悟了的工人群众对其进行了说理斗争后,分别依法对他们进行了处理。
城镇的民主改革运动于1952年11月结束。这次运动对企业的旧制度进行了民主改革,建立了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的新型制度,鼓舞了工人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2 13: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县委十分重视宣传、贯彻《婚姻法》,并作了大量的思想和组织工作。
1950年2月,应山县妇女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宫颖超当选为妇联主任。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县妇女联合会就决定把深入宣传与执行《婚姻法》作为全县妇联组织的中心任务之一。从1950年5月到1953年3月,县委、县政府多次发出关于学习宣传《婚姻法》和保证《婚姻法》实施的指示。1953年3月,县妇联还成立贯彻婚姻法委员会。
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建立民主和睦的新式家庭,是几千年来应山家庭生活的一次伟大变革。《婚姻法》颁布后,广大妇女纷纷要求解除封建包办婚姻。至1951年10月,全县自愿结婚的576人,通过法院离婚的424人,解除婚约的448人,寡妇再嫁的172人,尼姑还俗结婚的5人,童养媳回娘家的139人。《婚姻法》的实施,使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2 13: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扫除社会丑恶现象
应山解放后,虽然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政权,但是旧制度旧政权遗留下来的吸毒、赌博、娼妓等社会毒瘤还在继续危害人民,影响社会进步。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革命秩序,发展城镇经济,安定人民生活,必须清除一切社会丑恶现象。因此,在完成对旧政权的接管工作后,县委遵照党中央关于“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的指示精神,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了对城镇社会改革。
解放初期,城关、广水烟馆甚多,烟毒依然流行。仅城关就有40余人贩卖毒品,吸毒者达300余人,毒品多数来源于武汉、河南漯河等地。1950年,采取群众举报,对吸毒、贩毒人员登记的办法,破获了贩毒案件20余起。对吸毒人员施以教育,加之亲属规劝管教,烟毒流行得以制止,使大部分人解脱毒害之苦。但仍有不少人在暗中制毒、贩毒、吸毒活动。
1952年7月16日,县委成立了以公安、民政、司法、税务等部门组成的禁烟禁毒委员会,县妇联、工会等群众团体组织积极协助,在全县大张旗鼓地开展禁烟禁毒运动。禁烟禁毒委员会还组织宣传队深入各家各户,宣传烟毒危害和禁烟禁毒的意义,并对涉毒人员及其亲属交待政策促其改过自新。对大多数吸毒者,则予以教育,进行挽救。从7月16日至9月25日,全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禁烟禁毒运动。这次运动,共逮捕贩运、贩卖毒贩128人,制毒犯5人,对情节较重的,进行公开审判处决,对情节较轻的,则进行处罚和教育。所缴毒品、烟具一律销毁,从此,吸毒现象在本县得到遏制。
与此同时,县委还采取果断措施,封闭赌场,禁止赌博。1954年,在城关东转台烧毁大批赌具,对有赌博行为的人根据违法程度进行批评教育和罚款。
经过两三年的整治,毒、赌、卖淫这些在旧社会屡禁不止,在西方社会也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社会毒瘤,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整治下基本禁绝了,有些丑恶现象几乎是一夜之间绝迹。这些胜利,为应山恢复和发展经济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2 13: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民经济起步与发展
贯彻实施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迅速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是新生的人民政权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县委在成功进行各项政治运动和社会改造的同时,以恢复国民经济为中心,完成了建立国营经济、平抑物价、合理调整工商业等项经济任务,使应山国民经济状况得到基本好转。
(一)国营经济的建立
1949年以前,县域经济均为私营经济,全县有商户2300多家,除少数资本家以外,绝大多数是小商小贩、小本经营。1949年8月,国营应山县贸易公司在广水成立,为应山县第一家国营商业,担负全县农副产品的收购和供销业务。从1952年起,应山先后设立了花纱布、百货、盐业、文化用品、工业器材等专业公司。1952年,应山县供销合作总社成立,随后各乡镇陆续设立基层社。国有合作商业得到了大的发展,占据了市场销售的主导地位。国营商业定额资产从1950年的80多万元增加到1952年底的200万元。国营商业经济的建立,为平抑物价、繁荣市场、保障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营商业经济蓬勃兴起的同时,国营工业经济也逐步建立。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37万元,职工1767人。50年代初,部分商人改行从事加工业,同时出现国营、集体工业,工业生产一度兴盛。1953年工业总产值502万元,从解放前单一的烟厂和肥皂厂,逐步发展到粮食加工、发电、炼铁、铸造、制伞、织布、印刷和食品加工等19家工厂。以国营工业为主导的应山工业已粗具规模。此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这些企业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2 13: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稳定市场,平抑物价
解放初,应山面临商品严重不足、物价暴涨、财政经济极其困难的形势。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制止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为了制止由于投机资本操纵而加剧的市场混乱,确立人民政府对市场的领导权,县委、县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了两大战役。
首先是“银元之战”。一些不法商人、反革命分子利用银元来扰乱金融市场,破坏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民币受到排斥,市场仍操持在投机商人手中,物价持续上涨,百姓叫苦不迭。为了禁止银元在市场上流通,保障人民利益,稳定物价,县委、县政府针对当时猖獗的银元投机,明令禁止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规定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1949年8月25日,在城关西转台原国民党应山银行旧址,正式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应山县支行。该行建立后,全面取缔金银黑市,禁止银元流通,在城关设立人民币兑换点,收兑地方币。同时,县人民银行开展以“拒银拥币”为中心的货币斗争,严禁金银计价流通,同时联合财政、贸易等部门,一切经济行为一律用人民币结算。由于严格管理和控制,持有银元者纷纷到银行兑换,人民币信誉提高,物价日趋稳定。到年底,共收兑银元6860枚,收兑晋察冀币、长城币、热河币、西农币和中州币1019.45万元。
其次是“粮棉之战”。投机商在利用银元扰乱市场遭受沉重打击之后,转而囤积粮棉等生活物资,以此哄抬价格。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市场物价的指示精神,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情况,要求全县所有商店大量抛售商品,以稳定人心和市场物价。宣布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打击扰乱市场的不法商人和反革命分子,对扰乱市场的投机商严格取缔。1950年9月,在广水成立国营粮食公司,挂价购销,指导市场调节,并及时从外地购进一部分粮食。对内控制粮食外流,以供销社为依托,在全县建立34个粮食代购代销店。1951年收购粮食656万公斤,计划销售455万公斤,实际销售810万公斤。并以低于市场价格抛售其它生活用品,同时收紧银根,使投机商资金不灵,粮棉价格纷纷回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2 13: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调整工商业和三反、五反斗争
建国初物价稳定以后,由于因通货膨胀而形成的虚假,购买力消失等原因,应山出现商品滞销、工厂关门、商店歇业、职工失业增加等问题。为此,县委、县政府开始全面调整全县工商业结构。此次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国营经济、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各得其所,一视同仁。具体措施是:一是在国营商业指导下,允许私人商业存在,并保持合理批零差价,使其有利可图。二是在税收方面,公私企业一律平等,按税率征收,并简化税目,改革征收方法。三是对私营工业企业,根据国家的需要与可能,一年组织两次加工订货会,指导私营企业联营。1951年,执行国家制定的《机关、国营商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契约暂行办法》,县烟酒专卖公司、贸易公司、粮食公司等国营企业和区级供销合作社,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加工订货经济合同制,由国营企业与私方长期协商签订合同,县工商联合会作为证人,县工商科鉴证。
1951年底,党中央发动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1月13日,县长朱静轩在县扩干会上就开展三反运动作了专题报告,县委书记李岩性带头进行自我检查,接着要求干部进行民主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运动转入反贪污分子阶段,并组织力量进驻单位清理账目。
三反运动中揭露出来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盗窃行为,大多数都是与社会上不法资本家勾结共同进行的,这些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用正当的方式获得正当利润,企图利用贿赂国家干部等非法手段获得高额利润。一时间,不法资本家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和行贿的“五毒”行为泛滥成灾。1952年,县委根据中央和省委指示,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市民和守法的资本家,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一场大规模的五反斗争,并将党内的三反运动和工商界的五反运动结合起来,形成内外夹击之势,以肃清危害国家利益的蛀虫。到1952年夏,运动基本结束。这两场在不同领域展开的斗争,打退了资产阶级的进攻,清除了内部的一批腐败分子,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干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2 13: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生产救灾和城乡物资交流
解放初,应山遭遇了连续4年干旱,加上洪涝、风雹、虫害频发,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严重困难。开展生产自救,是应山恢复国民经济的第一步。
1952年5月16日至8月4日,应山持续干旱80多天。境内塘堰干涸、河水断流。县委组织农民广寻水源,车水插秧救苗,挑水点播旱作物。由于塘堰蓄水有限,干旱持续时间长,抗旱的努力只使灾情得到了一些缓解,损失仍是巨大。一些未受旱的禾苗也发生了虫害,粮食收成不到正常年景的三成,全县农民缺6个月的口粮。有的农民因旱灾打击而上吊自尽,大旱灾在城乡引起很大的恐慌。
面对严重的灾情,县委、县政府于9月17日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县委书记李岩性任主任,县长张晓、副县长鲍信卿任副主任。县委、县政府决定,暂停土改复查,把抗旱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深入贯彻“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辅之以必要的救济”的方针。为了增加灾民收入提高度荒能力,县救灾委员会一面发动群众大力抗旱夺粮;一面组织群众广开救灾门路,开展多种经营。从1952年9月至1953年4月,全县动员、组织群众以工代赈从事水利、运木料、运粮食、修公路、搞纺织、挖药材等20多种副业,收入200亿元(旧币),折合大米1111.5万公斤,按每人每天0.7公斤计算,可供全县人口47天的口粮。其中以工代赈修水利规模大、效果好,十里龙兴寺、郝店陈家棚子两座小(一)型和蔽山猫子湖、罗家沟等10座小(二)型水库,就是此时修建的,这是本市建国后兴建的第一批水库。
中央人民政府、中南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对应山的灾情,高度关注,大力支援。由于抗旱救灾措施得力,广大农民情绪稳定,生产积极性很高。社会秩序良好,应山胜利度过了大灾荒。国民经济也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为打破多年来战争和通货膨胀造成的城乡贸易停滞状态,进一步激活城乡经济,县委于1953年开展了大力加强城乡物资交流的工作。10月,县国营商业首次在广水镇举办物资交流会。交流会上,各种物资展销摊点摆设长达5华里,历时一个星期,吸引了河南、安徽等地大批客商,成交额10余万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2 13: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党的建设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建设
县委在接连取得政治思想和经济建设上的胜利的同时,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建设。
(一)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的建设
1950年至1955年,中共应山县委举办了5期党员培训班,培养党员2100人次。1951年2月14日,遵照中共中央和省委《关于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县委印发了《区乡级在职干部学习计划》。
1953年12月,县委就组织工作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中心运动,做好党建工作,以保证中心运动的顺利开展。要在中心运动工作中注意发现、培养积极分子,在运动后期将他们吸收到党内来。1953年发展党员301人,其中农村党员223名,机关党员78名。全县党员从1949年的98名发展到1953年底的1060名,建立党支部106个,其中农村90个,机关16个。
县委还十分注重作风建设。1949年8月,对两名贪污军饷的蜕化变质分子执行死刑,在三反运动中对党内蜕化变质分子坚决进行清除。1953年2月,县委召开干部扩大会议,贯彻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和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又称“新三反”),采取自上而下的检讨和自下而上批评揭发相结合、干部群众一齐“下水”的办法,开展了三反学习,对于揭发出来的问题,分别作了处理。原县人武部部长池登斌因违法乱纪,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县委果断作出决定,对其撤职法办,并对袒护池登斌的有关人员一并作了处理。
为使各级党组织和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够担负各项繁重的建设任务,县委特别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把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干部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当时,全县区以上机关干部共485人,干部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土改运动和合作化运动中,县委又吸收了一批干部。还通过举办干训班、青训班和农训班等形式培训干部,至1955年底,全县共有党政干部1517人。干部队伍的充实和壮大,有力地保证了全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大力充实干部队伍和壮大党组织的同时,县委针对干部来自五湖四海的特点,要求加强老干部与新干部、军队转业干部与本地干部、党内干部和党外干部之间的理解与团结,强调老干部、工农干部、党内干部要以身作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195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5-1-2 13: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建国后,县委按照造就和推进政治变革和经济建设的要求,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了旧有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有组织、循序渐进地进行了知识分子的学习和思想改造运动。
在教育改革中,一是解决教育向广大工农群众打开大门的问题。县委开辟多种途径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1949年12月,在广水镇总工会创办工人夜校,开展扫盲教育,有学员300名,为应山县解放后扫盲教育之始。1950年6月又成立冬学教育委员会,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识字运动,掀起“文化回老家”热潮。县文教局专门印发了农民识字课本,全县共组织了万名青壮年农民进入冬学学习。贯彻“向工农开门”的办学方针,放宽学生入学年龄,儿童入学率大量增加。1952年8月,又成立了扫盲业余教育委员会。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大批文盲摘掉了帽子,广大工农群众的孩子能够入学读书。1953年冬,全县有冬学、民校209所,民师333人,学员6839人。
二是对旧有的教育机构进行恢复、整顿、改革。应山解放不久,应山党的组织就对教育进行了恢复、整顿和改革工作。基本政策是“三原”政策(即对教职员工保持原职、原薪、原工作),目的是把旧式学校改造成为新中国培养人才的学校。为补充教师力量不足,1952年2月将私立广材中学改为应山县初级师范学校。1952年9月,县政府遵照教育部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的指示精神,将全县私立中小学(含私塾)全部接管,延续千年的旧式学校被社会主义新型学校所取代。
县委还积极贯彻党的文艺“双百”方针,教育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现实服务”的思想,积极投身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之中。1950年12月,应山的文艺工作者组织县初中及城关小学教师、机关干部排练歌剧《白毛女》,并到全县巡回演出,向广大群众进行阶级教育,大大激发了贫苦农民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1950年3月,中苏友好协会应山分会成立,各区镇设分会,各乡设支会,会员2.5万余人。文艺工作者经常利用这一活动阵地组织文艺晚会,展览苏联图片,订阅中苏友好画报、宣传苏联建设成果。1952年7月,省中苏协会到应山放映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53年春开办业余俄文学校,学员70人,为应山县对外文化交流之开端。
1953年12月,县委还发动了对知识分子思想进行改造运动,运动首先从学校开始,随后,全县的文艺界、医务界也陆续参加,思想改造运动发展到整个知识界。这次运动,对知识分子采取“教育、改造”的方针,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入手,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帮助知识分子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