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薤叟

[历史之书] 【禅语典故】(不断添加)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1556

主题

5538

帖子

5337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3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15 08: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薤叟 于 2015-10-15 08:53 编辑

敬钟如佛

清晨,奕尚禅师被一阵异于往日的钟声惊醒。那钟声急缓从容,悠扬婉转,如山涧泉水般清脆悦耳,又如空旷山谷里的号角般高亢激昂,催人奋进。而到了傍晚,那钟声又如拨动的琴弦先缓后急,里轻后重,好似在提醒众人休养身心,远离昏昧。

每天早晨,奕尚禅师在悠扬、激昂的钟声中起床、漫步,完成一天的工作,又在傍晚的钟声里净化心灵,入睡。

一日,奕尚禅师醒来时,再次被那特别的钟声震惊了,他觉得很有必要见一见这位敲钟人,于是,召来侍者问道:“早晨司钟的人是谁?”

侍者毕恭毕敬地回答:“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

奕尚禅师想,能将钟敲得如此动听的人,他一定有着不寻常的地方。

侍者很快叫来了敲钟的小沙弥。小沙弥不知大师为何单叫自己,低头,搓着手,显得既腼腆又拘促不安。

奕尚禅师微笑着问他:“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司钟呢?”

敲钟还要什么心情?小沙弥想也没想便回答:“没有特别的心情,只为打钟而打钟而已!”

没问出想要的结果,奕尚禅师并不罢休,他继续问:“不见得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在念着什么?只有心正意诚的人,才能敲得出这样美妙的钟声。”

小沙弥愣住了,想了一会回答:“报告禅师,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家师时常告诫我,打钟的时候应该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如定的禅心与礼拜之心来司钟。”

这位小沙弥就是日本著名禅师森田悟由。他从童年起,事事均养成恭谨的习惯,不仅对待司钟如此简单乏味的工作,对待任何事,都一直保持司钟的禅心,终成一代名禅。


以一颗敬佛般虔诚的心敲钟,即能敲出不同深度与喻意的优美音韵;以一颗兢兢业业敬岗如佛的精神,必能将工作做到最好;以一颗如敬佛般珍视生活、敬重生活的心,才能生活得更好。我们常抱怨工作单调乏味,人生无聊透顶,就是因为对待人生缺乏司钟的禅心,而至生活越来越枯燥、乏味。

膝下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1556

主题

5538

帖子

5337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3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16 08: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和尚撞钟

有一个小和尚,在一座寺庙里负责撞钟。

没多久,小和尚觉得早晚各撞一次钟,单调重复,谁都能做,并且钟声只是寺院的作息时间,没什么大的意义。

就这样,从此小和尚就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敲了半年多。

有一天,方丈宣布调他到后院挑水劈柴。

小和尚很不服气:“师傅,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方丈告诉他说:“你的钟撞得很响,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什么力量。因为你心中没有认识‘撞钟’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义。”

“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还是为了唤醒沉迷的众生。”

“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不敬业,不虔诚,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工作呢?”

小和尚听了方丈的话自感心中惭愧,默默地向后院走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工作都是不断地重复的,有的人会受不了,有的人会敷衍了事,但有的人却能充满热情地做这些看似简单枯燥的事情。而那些做事不认真的人却没有意识到,一个个质的飞跃都始于单调枯燥的点滴工作的积累。
膝下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1556

主题

5538

帖子

5337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3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17 11: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无常,行在当下


亲鸾上人是日本著名禅师。九岁那年,他就立下了出家的决心,请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你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

亲鸾说:“我虽然只有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要与父母分离?所以,我一定要出家,探索这些道理。”

慈镇禅师说:“好!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我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却说:“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究是年幼无知,我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你年纪这么大了,你也不能保证是否明早起床时还能活着吧?”

慈镇禅师听完,不禁拍手叫好,满心欢喜地说:“对!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就为你剃度!”


无常人生,无常变化,思在未来,却要行在当下。
膝下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1556

主题

5538

帖子

5337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3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18 09: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恶缘与善缘

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时近傍晚,突然雷声隆隆,天下起了雨,大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怎么办呢?”和尚四下张望,所幸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好便能够求住一宿避避风雨。
庄园很大,守门的仆人见是个和尚敲门,问明来意,冷冷地回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它的小店人家,还是请您给个方便吧。”和尚恳求着。
“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进去问问老爷的意思。”仆人入内请示,一会儿出来,仍然不肯答应。和尚只好请求在屋檐下暂歇一晚,仆人依旧摇头拒绝。
和尚无奈,便向仆人问明了庄园主人名号,然后冒着大雨,全身湿透奔回了寺庙。
三年之后,庄园老爷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小妾想到庙里上香祈福,老爷便陪着一起出门。进了庙院,老爷忽然瞥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纳闷,找到一个正在打扫的小和尚,向他打听这是怎么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淋着大雨回来,说有位施主和他没有善缘,所以为他写了一块长生禄位。住持天天诵经,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些善缘,至于详情,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
庄园老爷听了这番话,当下了然,心中既惭愧又不安。后来,他便成了这座寺庙虔诚供养的功德主,香火终年不绝。

世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人生何处不相逢。胸襟宽大肚量能容的人,明了“大恩与大怨,人我原无两”的道理,环境与他人施与自己的一切恩怨,都能激励启发自己,恩与怨都是成就道业的助缘。相反,心胸褊狭的人,除了求一时之快以外,积累恶缘阻绝善缘,结果只有逐渐封闭自己未来更多可能的路向。
膝下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12

主题

920

帖子

1056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056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5-10-18 11: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得闲时来读读您的这些小故事,能静下心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1556

主题

5538

帖子

5337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3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19 09: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叫花子西天问佛

从前有一个叫化子每天出门乞讨,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总要乞讨一些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还是只有那么一点米。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打算弄个明白。
一天夜里,他悄悄的躲在一个角落看着他的粮食。
结果,他看见一只大老鼠来偷吃他的粮食。于是他很气愤,就对老鼠喊道,富人家那么多粮食你不去吃,为什么偏偏偷吃我辛辛苦苦攒下的粮食?突然,老鼠说话了:你命里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满升。乞丐问老鼠,这是为什么?老鼠对他说,我也不知道,你去问佛祖好了。
于是,叫化子下了决心,要去西天向佛祖问个明白,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有此命运?
叫化子第二天就出发了。他一路乞讨,走了好多路。有一天,他好不容易赶到天黑才见到一户人家,便上前敲门,出来一个管家问他有什么事,他说讨点饭吃。正好员外出来看见了,就问叫化子为什么这么晚了还在赶路?叫化子就说了他的命运,说要去问佛祖一个明白 。员外听了赶紧把他请到屋里坐下,给他拿了好多干粮和一些银子。叫化子问这是为什么?员外说明缘由,他说他家女儿都16岁了还不会说话。拜托他去西天帮忙问问佛祖,是什么原因?
员外曾经发过誓说谁能让他的女儿说话,她就把他的女儿嫁给谁。叫化子听了觉得反正都是去西天,我就顺便帮帮他去问一下佛祖也好,于是叫化子答应了。
乞丐又走了许多山路。走到一座山上看见一个庙,就进去讨水喝。看见一个老和尚拄着一根锡杖,很老的样子,但很精神,老和尚给了他水喝并且叫他休息一会,遂问他要到哪里去。叫化子说明去向,老和尚赶紧拉住叫化子的手说,拜托你一定帮我去西天问问佛祖,我都修行了500多年了,按说早该升天了,为什么还飞不起来?于是叫化子也就答应了这个老和尚。
再往前走,又过了许多沟沟坎坎。叫化子来到一条大江边上,江里没有一条船。叫化子着急了,这可怎么办?怎么过去?叫化子哭了起来说,难道我的命就该这么苦吗?突然,江里一个大老龟浮出水面。老龟说人话了,问叫化子在这里哭什么?叫化子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老龟对他说,我都修行了1000多年了,按说早该成龙飞走了,为什么还是一个老龟?如果你去了西天能够帮我问问佛祖,我就把你驮到对面。叫化子很高兴的答应了。
叫化子又走了不知多少天,可是怎么也见不到佛祖。叫化子纳闷了,心里想到,佛祖到底在哪里?西天按说早该到了啊。叫化子很伤心,于是迷迷糊糊的就睡着了。突然佛祖出现了,叫化子很高兴。佛祖问叫化子,你这么大老远来这里一定是有什么很重要的事来问吧?叫化子说,是的,我要问几个问题,希望佛祖能够给我说个明白。
佛祖说好啊,不过有个条件,你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因为一直以来都没有人问三个以上的问题。叫化子答应了,心里想到,我问哪几个问题?
叫化子觉得自己的问题太不重要了,老龟修行了一千多年了很不容易,它的问题应该问问。老和尚修行了500多年了也很辛苦,他的问题也应该问问。员外的女儿很可怜啊,不能说话怎么嫁的出去?他的问题也应该问问。
于是叫化子毫不犹豫的问了第一个问题。
佛祖告诉他,老龟是因为舍不得它那背上的龟壳才变不成龙的,它的龟壳里有二十四颗夜明珠在里面。如果它把龟壳去了,就可以化成龙了。
第二个问题佛祖回答,老和尚整天都拿着他的宝贝锡杖,心里整天记挂着,他的锡杖是个宝物,用它在地上一扎,地上就会有清泉出现,如果老和尚舍得扔掉那个锡杖,他就可以升天了。
叫化子很高兴,又问了第三个问题。佛祖回答,如果哑巴女孩见到她的心上人来了就会说话。突然,佛祖不见了。
叫化子觉得自己的事也没有什么,还是乞讨过日子吧,于是就赶紧往回赶路。叫化子来到那个江边,老龟已经算到叫化子该回来了,就急着问佛祖是怎么说的?叫化子说,你先把我度过江去我给你说。老龟把叫化子度了过去,叫化子说了缘由,老龟一听就明白了,于是就把龟壳脱了下来送给叫化子说,这里面有24颗夜明珠,是无价之宝,对我已经是没有用处了,我就把它送给你了。于是老龟马上就变成龙飞走了。
叫化子拿着24颗夜明珠又往回赶路。来到山上见了老和尚,老和尚急着问佛祖怎么回答的?叫化子说了缘由,老和尚一听非常高兴,于是就把那个宝贝锡杖送给了叫化子。老和尚马上就腾云飞走了。
叫化子来到员外家门口,突然从里面跑出一个大姑娘大声喊道:那个问佛祖话的人回来了。员外也跑了出来,他很吃惊他的女儿怎么突然会说话了。叫化子说了佛祖的话,员外非常高兴就把女儿嫁给叫化子了。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为别人着想,一定就有人想着你,这就是因果,这就是规律。
膝下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1556

主题

5538

帖子

5337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3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20 08: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
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
老住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弟子们都摇头。
7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但又过去了7天,还是没人承认。
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
第二天,6个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地舒了口气,干干净净地走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下来。
老住持问留下的弟子:“念珠呢?”
弟子说:“我没拿。”
“那为何要背个偷窃之名?”
弟子说:“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有人站出来,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
老住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这名弟子手上。说:“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就是佛法。”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说清楚。然而比说清楚更重要的是:能承担;能行动;能化解;能扭转;能改变;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顾全大局,这就是法。这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大智慧。
膝下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1556

主题

5538

帖子

5337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3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21 08: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和尚下山买油


从前在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派去买食用油。

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成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到城里,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

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脸色及严重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和尚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庙门口里时,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三分之一的油。

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终于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伯!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和尚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

另外一位老和尚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

了解以后,他就去抚慰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事物,而且需要跟我做一个陈述。”

小和尚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成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作陈述。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

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走着看风景的情形下,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的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损失。


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这也是活得更积极,更乐观的人生法宝吧。
膝下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1556

主题

5538

帖子

5337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3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22 09: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心传心


佛祖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年,终于得悟大道。这开悟的瞬间闪耀着春的萌动和秋的空明、夏的繁盛和冬的坚韧,累积了七年来的风吹雨打、寒暑更替。这些造就了佛祖伟大的心胸,之后佛祖便在灵山上开寺收徒,弘道宣法,解救世人的困厄和沉重心灵。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佛祖逐渐声名远播,引来人们的参谒和追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草儿闪着柔和的光晖,花儿蕴着似开未开的笑意,一切都明净的进行着。灵山上,佛祖的得意弟子们济济一堂,他们交流着自己的悟道心得体会,述说着自己传道时的见闻和感悟,一切的俗世困厄和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时,一个王侯进献笸箩花,要求佛祖为他说法讲道。金色的花儿发出灿烂的光芒,几乎使整个房间都发出了光辉,弟子们都惊叹不已。

然而,佛祖仅是看着,态度安详,只是静默、安详地坐在哪里,声色不动。于是,大家在惊叹之后全都停下来,共同请佛祖讲法。天地间一霎时就静了下来,似乎世间的万物都在等待着佛祖的圣谛。

佛祖还是安详地坐着,目光慈和地注视着大家,注视着万物。然后,只见他轻轻的抬起手臂,拈起了身边的金色笸箩花。一切都从容不迫,如云行在天,如水流在溪。大家对佛祖的静默皆迷惑不解,都看着佛祖。

就在这时,大弟子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妙悟其义。

于是,佛祖将花交给迦叶,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传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不立文字,以心灵的妙悟和瞬间的灵感达到光明的彼岸或者思想的最高境界正是禅宗的一大特色。禅的真意在灵性的感悟和轻巧上,在开悟的一瞬间,足以让人超脱和陶醉,世间的负累和沉重哪时全化为乌有了。
膝下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1556

主题

5538

帖子

5337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3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23 08: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着或者较真便丢失了真心


达摩祖师在山洞中面壁已经十年了,十年来他一直在思索着佛法真谛。然而他并不知道,他的名声和那山洞已经在世上传扬开了。也许,他根本就不想知道这些。也许在他心中这些都只是毫末而已,他就这样静静地坐着,悟着佛的真谛。

一天,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那呼呼的风声夹着大片大片的雪花卷进洞口,寒冷不时地钻进达摩的肌肤。然而这时,洞口的外面站着一个人,他虔诚地求祖师收他为弟子,授他超脱执法,他就是神光。

他本是一位将军,威震大江南北。但是,正如古诗中说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他的手上也沾染了重重的血污。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这些。从此,身体成了他沉重的负累,他的心灵陷入了深深的黑暗中。他到处拜师求法,想去拯救众生,求得“安心”。最后就来到了达摩面壁的山洞口。

神光求了很久很久,雪都快封住洞口了。祖师终于回过头来,问道:“你在雪中立了这么久,心中究竟有什么心愿呢?”

他说明了自己的种种事由,说了想救众生的意思。祖师大怒道:“你付出这么一点决心就想求得大法,你可知诸佛为求大法都付出无限的时间?”祖师说什么也不愿收他为徒。

神光又在洞口外站了两天,终于想明白了:身体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于是,他挥刀斩臂,再求祖师收他为徒。达摩祖师说:“好,你做到了'肉身是外物,不足惜'。”便收他为徒。

神光就说:“请师父为我安心!”

祖师反问道:“你拿心来,我为你安心。”

“我已经找了很久,但是我没有找到。”

达摩祖师笑着说:“你要是找到了还是你的心吗?你明白吗?”

神光一震,随即大喜。自那一刻起,他明白了,万物诸法都为空寂,诸事不可执于一端,执着或者较真便丢失了真心。


诸法空寂是禅的一种境界,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超脱于世间。佛之为佛,就在于佛的灵悟和不为外物所动;菩萨之所以为菩萨,就在于菩萨的不动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涅槃的彼岸。
膝下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