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先生的错爱和关注!上文2帖,还望点评和指正。
短篇小说《婚礼变奏曲》
张平分 2009年3月20日
一 婚礼进行曲 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小魏和小付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今天是他俩大喜的日子,亲朋好友将送他们走上结婚的红地毯。 婚宴定在丽华园酒楼。这是一座占地面积较大的仿古酒楼,只有二层半楼高。一楼大厅可同时容纳60桌酒席。二楼是若干个单独的包间,内设有歌厅和小舞厅。 今天的主角是新娘子小付。娘家一共来了38桌亲友和客人。小付的父母,好友们满面红光,忙前忙后地张罗着。亲朋们个个兴高采烈,大厅里充满着欢声笑语。 相比之下,新郎小魏这边只请了12桌客人。其中有3桌是妈**同事;有2桌是父母老家的亲友;有5桌是小魏的大学同学和同事;爸爸这边的客人连2桌都没有坐满。尽显低调和含蓄。 酒楼前后的大院里停满了轿车和婚车。晚来的客人,只好把车停在门前的公路边。大都是些上海大众,奥迪或华普等车型。也有如宝马、奔驰、皇冠等停在院子的最里头,显得冷清和神秘。阳春白雪,和者必寡,自古就是这个理。 新郎的爸爸原是A钢集团石灰材料有限公司下属协力厂的经理,掌管着500多名大集体职工和少数A钢全民职工;从事着为公司服务和非标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往来的业务和社会人脉关系是较广泛的。尽管他爸爸刚退二线不到三个月,按说为儿子结婚请个30——50桌酒是很容易的事情。可这次,他只请了18位客人和同事。石灰材料公司机关的200多人他一个都没有请;石灰材料公司300多位中层干部和科技人员他一个都没有请。这18位客人中,连位像样的干部都没有。其中好几位客人是满口的乡音,举手投足间遗留着农民的习俗。据说,这几位就是那些名车的老板。 婚礼上喜庆的风头全被新娘家占尽了。连婚礼的司仪都往新娘这边倾斜。 婚宴散去。小两口回到自己的新房。一个多月来紧张地筹办婚礼,让他俩在兴奋中透出疲态。新娘从一个精致的挎包取出一份礼品单,这是新娘临上车前,母亲郑重送给她的礼物。她说,38桌酒收了6万元。 新郎笑了笑说,你猜我家收了多少? 新娘诡异地反问:12桌酒又能收多少呢? 新郎斜靠在沙发上,意味深长地说真人不露相啊,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新娘听的。 新娘一听,觉得这是话中有话,忙问是多少? 新郎从大衣柜里拿出一个黑色的密码箱,说:这是2/3的礼金,一共是89万。 新娘愣住了,这怎么可能呢? 这怎么不可能呢? 那几位满口乡音的客人,就是他爸爸在位时的关系户。为了请这几位客人,他爸妈采取了低调又低调的方式,不显山,不露水的。 二 请张老师出手相助 张哥你好。每天上下班的专车上,李培良只要一碰见张老师总是很礼貌的主动打招呼。刚开始他也像其他人一样,很尊敬地喊老师老师的,时间长了,他想缩短这个距离,于是改口叫“张哥张兄的”。一来显得有些社会经历和阅历,二来显示出为人的精明与洒脱。 李培良是石灰材料公司的一个知名人物。今年48岁,只比张老师小6岁,喊张哥是有年龄基础的。他身高1米78,不胖不瘦,很机灵的样子。他当过原料组20多年的班长,干活麻利勤快,反应也很敏捷。多次获得公司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还当过2次生产标兵。一次在93年,一次是2008年。若不是他95年犯过严重错误,受过党纪政纪的处分,凭他的机灵劲,也许早就混个一官半职了。这年头,当官就意味着多得钱那!谁不想多得钱,谁愿意跟钱过不去——啧,那不是有点苕吧。 虽说他吃得苦,也会来事,但他文化程度不高,真要拿个书面材料,写个官样文章,他深感力不从心,词不达意。 他知道张老师是公司里的一支笔。据某些人讲,还是一支神笔。可以让人上天堂,可以让人下地狱的。他决定要借用这支神笔。 在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之后,终于有一天,他小声地求张老师帮忙写一份重要的工作报告,是给公司领导的。一来揭发业务上过去存在的问题和现在面临的情况,二来反映他目前的处境和事实真相,消除某些人的怀疑和误会,三来反击公司内四起的谣言。他知道,这份报告决定着他的命运。十四年前,他还是原料保管员,在与原料采购员互相PK,互相揭发对攻中,他就是遇上了强敌而陷于有理说不清的斗争中而吃了大亏,差点开除党籍和厂籍;这次他充分汲取教训,决心请高手相助。 张老师听了他的叙述后,心中有了大八谱了。知道是一份很重要、很秘密的综合性工作报告;还带有揭发报案和交代的性质。张老师说了两句话:叫他先写份书面材料来,越详细越好,想到什么写什么;末了丢下一句,我要收费的,熟人少收点,就给1000元吧。 李培良愣了一下,便马上反应过来满口答应了。他知道,10多年前,他就是舍不得钱而轻敌,结果落了个双开察看的重大处分,至今想起来头都是大的。钱吗,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否则,他不敢往下想……。 2天后的晚上,李培良来到张老师家中。 张老师看完材料后,对不清楚的地方,边问边做记录,胸中的成竹越发清晰起来,有根有须的。约定明晚交稿并嘱咐他打印出来。 三 迟到的工作报告 A钢石灰材料公司及各有关部门的领导:
我自去年6月1日调到物质供应科接手副产品班的瓜米石外销工作以来,迄今已8个多月了。严格讲,这不是一件复杂的工作。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与瓜米石外销有关的人员,大都有着很鲜明的利益导向和很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如果较真起来,会有你死我活的斗争。 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增加我公司的销售收入,将公司效益最大化,势必会“减少”某些人过去形成的既得利益,势必会引发剧烈的矛盾冲突。 (一) 我们看下面两组事实 1、瓜米石外销个体承包户马小军的现状 马小军与我公司签有非生产性瓜米石外销承包合同。从我公司购买瓜米石外销兼倒运赚取差价。在过去五年里,马小军靠倒卖瓜米石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财产如下: ① 奔驰车一部; ② X6型宝马车一部 ③ 高档丰田车一部; ④ 10吨载重车4台; ⑤ 5吨铲车2台; ⑥ 在徐东购买高档商品房一套150平米及装修; ⑦ 在汤逊湖购买高档别墅一套250平米及装修; ⑧ 附近郊区有一套住房约500平方米及装修; ⑨ 其他财产若干。 上述9项合计约合人民币600万元。 1、 在我接手瓜米石外销工作的前一年(2007年),当时这项业务和工作是交给我公司大集体协力厂去做的。马小军每年只向协力厂上交36——38万元的货款。 我公司收回这项业务后,派我接手该工作已8个月,为公司创收136万元,已收回111万元,另马小军还欠我公司25万元货款。 由上述对比可知,我公司多收的98万元(136-38万)本应是马小军的“利润”。马小军少得98万元,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