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少尉
 
- 积分
- 128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28 17: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收到朋友短信,说小说《大牯牛》看不清楚。我现在全文贴上。
(参赛短篇小说)大 牯 牛
作者 张平分
2006年4月12日
1974年10月30日,我下放到沔阳县何场农科所。那一年,大牯牛13岁,小牯牛5岁。
据测算,水牛的自然寿命为20年,相当于人的75岁。三岁的牛相当于人的18岁,以后每增加一岁,相当于人的3.3岁。换算过来,大牯牛约是人的51岁,小牯牛约是人的24.6岁。
普通的牛,传说一生中要流两次眼泪。第一次是刚生下来的时候。小牛刚从胎衣中挣扎出来时,浑身湿漉漉的,然后是顽强地学站立,要经过“四跪八拜”的仪式,在跌跌撞撞中流下感恩的眼泪,感谢大自然,感谢父母的孕育之恩。
人在牛的生产过程中,也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常常被牛命所感动。所以,大人们在训斥坏孩子时,常常骂一句,连畜生都不如的东西,大意是骂小人不懂得感恩的意思。第二次是牛在临死之前的流泪,这一次是对人的感恩还是对人的怨恨,就不得而知了。总之,牛在临死之前是会流泪的,大人们都这么说的。
可是牛王,据说一生中要多流一次眼泪的。这是当它从牛王的颠峰位置上跌落下来的时候。在即将被新牛王取代的那一刻,老牛王要流下痛苦的眼泪的。
下放的第三天,就听说大牯牛和小牯牛在打架。人们放下碗筷就往麦地里跑,还有几个胆大的女知青也跟在后面。
中午的麦地里,刚平整的棉田里显得疏松而细密。两头牛角对角,头撞头紧贴着地面,都想用角把对方挑起来。大牯牛体重约1300斤,粗大而弯曲的牛角,只差约35厘米,就可盘成一个园圈了。这样的牛角很好看,很威风,俗称筛子角,但不实用;小牯牛体重约1200斤,前胛特别宽大厚实,与大牯牛相反,后屁股略显窄小,两只角尖的距离约50多厘米,角根粗壮,角尖略向上,俗称迎风角,斗架时很实用,很威武,缺点是略短了点,若加长10厘米,就很完美了。
两头牛互相用力,战成一团,寸步不移。麦地里约15平方米的地上留着厮打的痕迹。在僵持阶段,是最安全的时候,两头牛势均力敌,很难伤及对手。
只听两个年轻农民讲,小牯牛很好斗,但每次都打不赢,不是大牯牛的对手。其他人也都附合着。这不是第一次了,两头牛每年都要打2——3次架。好在小牯牛很机敏,打不赢就跑,大牯牛论速度,论角的实用性都赶不上小牯牛,对小牯牛也没有实质性的伤害。相反,最近的两次斗架,大牯牛虽然斗赢了,但大牯牛次次负伤,血流满面。这是人们感到诧异的地方。
既然小牯牛会输,既然小牯牛受不到什么伤害,所以人们只是观看,并不想扯架。
僵持约20分钟后,阵脚开始松动了。大牯牛和小牯牛的后腿都在蹬动着,寻找着力点。牛角一会进,一会儿退,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小牯牛粗短的脖子,低下来象一扇门板,开始用角左右摆动,攻击大牯牛的后头和脖子。大牯牛则趁小牯牛摆动的时候,拼命往前抵。
大牯牛会输的。一位有经验的老农讲。
不会不会的,大牯牛肯定会赢的。两位年轻后生用打赌的口气对老农说。
赌什么?
赌一合公鸡牌香烟。(价值一角伍分钱)两位后生说。
好!一言为定。老农讲。
人们的情绪高涨。被中国式斗牛煽起了热情。
几年后,我从放牛观阵中才得知,老农正是因为看到小牯牛敢用角左右摆动,攻击对手,从而判断小牯牛在力量对比上开始占据上风了。这好比两个人在掰手腕,敢于晃动自己手腕去对阵的人,多半会赢一样。
随着小牯牛左右摆动的牛角,大牯牛要么用力过猛,会扑空,要么头角也在转动方位,调整着力点。本来还在慢慢往前移动的大牯牛,在寻找着力点时,开始松动甚至后退。
我看到,大牯牛的后腿在不停地抖动,象是支撑不住了一样,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开始为大牯牛担心。只可惜牛听不懂人话,要不然,我会帮它呐喊助威。
就这样,两条牛开始转圈地斗架,厮打的痕迹从15平米扩大到40平米的范围。大牯牛喘着粗气,口角边满是血色的泡沫,艰难地回旋着庞大的身躯来应对小牯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小牯牛眼睛血红,脸面上也沾满着血色的泡沫,不知是自己的,还是大牯牛的,但气势上看得出越战越勇,越战越猛的架势来。
两条牛再一次调整牛角后,互相猛撞着,发出“哄哄”的响声,我听到大牯牛接连哼了两声“泥泥”之后,眼眶边流出了长长的一串串的眼泪,每一次撞击,大牯牛都开始后退了。不好了,大牯牛老了,腿开始发软了,会输的,快去叫洪凯来。老农象是自言自语,又象是在命令二位后生一样。
一位后生拔腿往宿舍跑,边跑边喊洪凯哥。
洪凯是一位复退军人,25岁,年龄和小牯牛差不多。身高1.78米,体重约150斤,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里,他算是很魁梧的。洪凯很勇猛,有一身蛮力气,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大伙子。乡民们遇到危难事,都喜欢找他帮忙的。
15平方米——40平方米——100平方米,斗牛的场地越来越大,人们开始往后撤,小牯牛象是看到了希望,几年来的新仇旧恨象是要在一日之内彻底了结,复仇的情绪、好斗的脾气、好胜的性格让它越战越勇,不断地在转圈之中攻击大牯牛的侧身,大牯牛开始退却,开始发抖、开始力不从心了,感觉到天都快塌了,为了不让侧身遭到攻击,不停地后退和转圈,它知道,无论多么庞大的身躯都经不起牛角的攻击的,那是会受重伤,甚至会丢命的。“扑通”一声,水花四溅,大牯牛退到地边,后腿掉进水沟里去了。失去了平衡的大牯牛,前肩胛上被小牯牛连顶了两角,流出鲜红的血液。大牯牛的头角在小牯牛的肚子底下,再也无力用角去攻击对方,只求将前躯收回水沟内,但这样腰背部暴露在外,又遭到小牯牛的连续攻击,大牯牛顺着沟往前跑,小牯牛打疯了,跳下宽约1.2米的水沟,用头角攻击大牯牛硕大的屁股,大牯牛的屁股和大腿上被戳了几个眼,血往外冒,架打到这个份上,大牯牛本想且战且退,体面地结束战斗,没想到时隔半年,就乾坤倒转,黑白两样了。
半年前,大牯牛把小牯牛逼到这条水沟里,两个头对头,角对角硬碰硬地斗得天昏地暗,浑身上下被泥水和血水涂抹着,那时大牯牛(相当于人的)49.5岁,小牯牛23岁。小牯牛见取胜无望,退到一个好地形上,撒腿就跑,等大牯牛爬上水沟,小牯牛已跑出10多米远了。
这回,大牯牛在前面跑,小牯牛在后面用角攻击。大牯牛开始爬沟了,可是后屁股被小牯牛的头脖压着,艰难地爬不上来。
这时,洪凯赶到了,他大吼一声,伸手去抓小牯牛的断鼻绳。斗疯了的小牯牛不吃这一套,把头一低,用角来迎对洪凯。当然,它还是认得主人,它只是用角来抵挡洪凯抓鼻绳的手,并没有用角用力去挑战洪凯,否则,即使洪凯再胆大,也会不堪设想的。
大牯牛乘空爬上了水沟,屁股上、腿档里是一片血红色,大牯牛伤得不轻。大牯牛从未吃过这种亏。它的名声在这方园十里是赫赫有名的。7年前,它的成名之战是在沙湖的草滩上奠定的,它二天之内,击败三个大队的三头牛王而一举成就了江湖霸业的。那时,它高昂着头,鼻孔朝天,漂亮威风的筛子角向下弯曲着,一副打“望子”,不可一世的豪气。
现在是如此地狼狈。它爬上来,并不跑远,它不服气,还想再战。这时,洪凯用双手抓住小牯牛的双角,用力往下按;小牯牛把头一低,乘势把洪凯拖下了水沟。众人有笑的,有惊叫的,生怕小牯牛伤害了洪凯。洪凯在水沟里打个滚,浑身上下象泥人似的,小牯牛乘机爬上岸来,朝大牯牛冲去。
大牯牛用角一架,两个战不到三回合,大牯牛就腿发抖,脚发软,只得掉头就跑,也许是伤痛和气力不行,它跑不快,被追上的小牯牛又用角狠戳了几个眼,血顺着脚跟流淌在地上,殷红殷红的,架打到这份上,如果没有人扯或牛扯,是要出牛命的。
那时死一头牛,是惊天的大事件。那是耕牛,不是普通的牛,死一头牛就象死一台拖拉机一样。不得了的。
就在小牯牛追赶大牯牛时,一个泥人从旁边一跃而上,那是洪凯,他双手捉住牛角,洪凯被“疯牛”气“疯”了,豁出去了,一定要战胜这头犟牛,因为他也是以犟人而出名的。
小牯牛终于停止了进攻,它尊重人权,却不尊重牛权,它知道,人对它有养育之恩,它不能恩将仇报的。
小牯牛一战而成就了江湖霸业;
大牯牛一战流下了痛苦的眼泪;
两条牛的争霸之战给我留下了不忘的印象;
这就是命运。
一晃,32年过去了。我今年51岁,也正好是大牯牛的年龄。冥冥之中,有一种时不我待,长歌如诉的感觉。写出来,可以见证历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