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8-4 07: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昌把沈丘抬了出来后,自己封自己为相国,伪造凤凰、玉玺等祥瑞吉兆,建年号为“神凤”。为了效仿汉朝制度,张昌还规定郊祀礼仪、服装颜色全都按照汉朝的模式;如果有不接受招募参加起义的人,就对其采取灭族的惩罚。一时间,江夏郡的乡绅市民没有人敢不服从。张昌见自己的计划一步步成功,又散布谣言说:“长江、淮河以南地区都在造反,官军内部大量反戈,如果我们不行动起来,自然会被全部诛杀。”这一谣言很快传开,导致人心惶恐不安。带来的效果是:江夏郡所在地的汉江、沔水一带的民众(大致指今湖北省江汉平原与河南少南阳市一带民众),都纷纷响应张昌,量化到一月之间就有三万人。为了使这支部队神化,张昌让士兵都戴上深红色的帽子,用马尾伪装为须髯,起到装神弄鬼的作用。对此,朝廷下诏,派监军华宏讨伐张昌,结果这批官军在障山(指位于今河南省与湖北省边境地区的桐柏山)被打败。
面对张昌的猖獗,司马歆给朝廷写信说:“妖孽之贼像犬羊一样数以万计,形状上是绛红的头发,面部长着长毛(马尾毛),挥刀舞戟,锐不可当。因此,请求朝廷命令各军分三路前来救援。”朝廷以屯骑校尉刘乔担任豫州刺史,宁朔将军刘弘(236—306年八月,字和季。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人。西晋名将、忠臣)担任荆州刺史。还下诏命令河间王司马颙派雍州刺史刘沈带领一万雍州兵,并征调司马颙平西将军府里的五千兵力,出蓝田关(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东南二十五公里处)讨伐张昌。司马颙没有执行诏令,刘沈见司马颙再次抗命,就自己带领雍州兵到了蓝田关。司马颙见刘沈没有执行他的命令,又在蓝田关强行夺走了雍州兵。最后只有新上任的豫州刺史刘乔,在豫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管辖新息、南安阳、安成、慎阳、北宜春、朗陵、阳安、上蔡、平舆、灈阳、定颍、南顿、汝阳、吴房、西平十五县。惠帝时分汝南郡置南顿国。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年以后,被后赵占领)屯兵,新上任的荆州刺史刘弘和前将军赵骧、平南将军羊伊在荆州南阳郡政府所在地宛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屯兵。张昌派部将黄林率领两万人向豫州进攻,被豫州刺史刘乔击退。
当初,司马歆与齐王司马冏的关系非常好,司马冏被司马乂杀害之后,司马歆感到恐惧,为了寻找新的靠山,他主动讨好大将军司马颖。等到张昌造反,司马歆上表请求讨伐。这时司马颍在邺城遥控着洛阳政权,而洛阳是长沙王司马乂操纵傻子皇帝司马衷,主持中央工作,这样司马颍与司马乂兄弟之间已经产生了矛盾。因此,司马乂怀疑司马歆与司马颖有密谋,所以没有接受司马歆出兵攻打张昌的请求,这样导致张昌的势力日益强盛。在局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从事中郎孙洵对司马歆建议说:“您是一方之主,加上接受了朝廷统兵在外的使命,就应该向朝廷上书的同时,另外采取行动,有什么不行的呢!而现在致使奸凶蔓延,到了兵祸难测的程度,如此险恶的环境,怎么能以藩镇之兵保卫王室、尽到安定华夏的义务呢!”司马歆听了这句话,将要出兵,可是王绥阻止说:“张昌等人只不过是一股小贼,派偏师、裨将去就足以制服,您何必违抗诏命,亲自去抵挡箭矢与飞石呢?”
王绥不知道是为了讨好司马歆,还是暗中帮张昌,这时张昌已经到达荆州樊城(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司马歆的镇南将府设在樊城,见张昌打到了自己的门前,连忙出兵抵抗,结果败溃,连司马歆也被张昌杀了。
既然司马歆已经死了,在朝中执政的司马乂下诏,命令新上任的荆州刺史刘弘接替司马歆担任镇南将军,都督荆州各项军事。到了六月,刘弘委托南蛮校尉府(朝廷的直属军事机构,负责南边蛮族军事)长史陶侃(259-334六月十三日。今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人。东晋名将)担任大都护,南蛮校尉府的参谋蒯恒担任督护(晋朝设立的专军职。名目众多,诸如前锋督护、义军督护等),牙门将皮初担任都战帅,从宛城到镇南将军府襄阳郡(治所在今湖北省襄阳市)驻军。而张昌杀了司马歆之后,集中全部兵力包围了屯兵宛城的镇南将军刘弘、前将军赵骧、平南将军羊伊。宛城一仗张昌打败了赵骧,杀了羊伊。作为镇南将军、荆州刺史的刘弘见情况不妙,赶紧从宛城撤退到司州河南郡管辖的梁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州市)。接着张昌又进攻襄阳城的陶侃等人失败。
303年农历六月底,李雄进攻并杀了益州汶山郡(治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政府所在地杂谷脑镇)太守陈图,接着攻占了与成都相连、位于成都西北方向的郫城(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
这就是司马衷时代西南益州与南部荆州的动乱,那么,刚刚灭了齐王司马冏的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颍、河间王司马颙,又是怎样收拾这一残局的呢?
十五
动乱迭起
随着303年初秋七月的到来,益州叛乱的李流把大本营迁到成都西北的郫城。
秋,七月,李流徒屯郫。蜀民皆保险结坞,或南入宁州,或东下荆州。城邑皆空,野无烟火,流虏掠无所得,士众饥乏。唯涪陵千馀家,依青城山处士范长生;平西参军涪陵徐舆说罗尚,求为汶山太守,邀结长生,与共讨流。尚不许,舆怒,出降于流,流以舆为安西将军。舆说长生,使资给流军粮,长生从之。流军由是复振。
李流把大本营迁到郫城后,那些背叛过李氏政权的人,多数在险要地段修筑土堡结阵自卫,有些蜀民见晋朝益州刺史罗尚的大势已去,干脆向南进入宁州,有些人向东进入荆州,导致一些城镇乡村空无人烟。在这万户萧瑟鬼唱歌的地域里,李流的军队没有抢掠到任何东西,兵士饥饿疲惫,只有涪陵城(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陵区)的一千多户,从成都东北迁徙到成都西北的青城山(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投奔当隐士的范长生。在这一背景下,司马颙平西将军府里的参谋徐舆对罗尚建议说:“我请求去担任益州汶山郡太守,邀请范长生出山共同讨伐李流。罗尚没有同意。徐舆一气之下,逃出成都太城投降了李流,李流让徐舆担任了李氏政权的安西将军。徐舆为了立功,劝范长生给李流资助粮食,范长生采纳了徐舆的建议。因此,李流的军威又重新振作。
也就是说,罗尚一错再错,让李氏政权死里回生。接着史料介绍了杀齐王司马冏的主谋李含当初策划政变的设想。
初,李含以长沙王乂微弱,必为齐王冏所杀,因欲以为冏罪而讨之,遂废帝,立大将军颖,以河间王颙为宰相,己得用事。既而冏为乂所杀,颖、颙犹守籓,不如所谋。颖恃功骄奢,百度弛废,甚于冏时;犹嫌乂在内,不得逞其欲,欲去之。时皇甫商复为乂参军,商兄重为秦州刺史。含说颙曰:“商为乂所任,重终不为人用,宜早除之。可表迁重为内职,因其过长安执之。”重知之,露檄上尚书,发陇上兵以讨含。乂以兵方少息,遣使诏重罢兵,征含为河南尹。含就征而重不奉诏,颙遣金城太守游楷、陇西太守韩稚等合四郡兵攻之。颙密使含与侍中冯荪、中书令卞粹谋杀乂;皇甫商以告乂,收含、荪、粹,杀之。骠骑从事琅邪诸葛玫、前司徒长史武邑牵秀皆出奔鄴(《资治通鉴》太安二年七月)。
七个月前,李含策划政变时,认为长沙王司马乂的军事力量薄弱,一定会被齐王司马冏杀掉,所以想借讨伐司马冏为名,废黜惠帝司马衷,拥立大将军司马颖当皇帝,让河间王司马颙担任宰相,自己从中弄权。但是过了不久,司马冏却反而被司马乂杀了,而司马颖和司马颙仍然是藩镇之王,没有像李含所预谋的那样。司马冏死后,司马颖居功自傲,朝政十分混乱,不管是司马颍的恶劣品质,还是荒废的朝政,甚至不如司马冏掌权。
再说司马颖尤其厌恶司马乂在洛阳操纵政权,使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就想废掉司马乂。此时,皇甫商(曾担任过梁州刺史,后来又担任了司马冏的军事参谋)又担任了司马乂的军事参谋,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担任秦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管辖陇西郡、南安郡、天水郡、略阳郡、武都郡、阴平郡、狄道郡)刺史。李含看到皇甫氏弟兄一再得势,就对司马颙挑拨说:“皇甫商的职务是司马乂任命的,皇甫重终究不会被别人所用,所以应该尽快除掉这对兄弟。其办法是上奏,建议把秦州刺史皇甫重提升到朝廷任职,趁他从秦州回洛阳路过长安时逮捕掉。”皇甫重知道了李含的阴谋,向尚书揭露了李含,然后调动陇上(泛指今陕北、甘肃以西一带)的军队讨伐李含。司马乂因军队刚刚休整,就派使者带着诏书,命令皇甫重取消这次军事行动,征调李含担任首都洛阳市市长(河南尹)。李含接受征调而皇甫重却不服从,司马颙借机派凉州金城郡(治所在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太守游楷、秦州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东南)太守韩稚等人,联合西北四郡的军队去攻打皇甫重。与此同时,司马颙又暗中派李含与侍中冯荪、中书令卞粹谋杀司马乂,皇甫商获悉这一情报后,告诉了司马乂,拘捕并杀了李含、冯荪、卞粹。随着长沙王司乂的这一行动,骠骑将军府里的秘书(骠骑从事)诸葛玫,前任司徒府里的参谋长(长史)牵秀,都逃出洛阳城投奔了在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颍。这是西晋八王之乱第六乱的序幕。
我们把目光投向荆州江夏郡造反的张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