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李勋明

[文苑春秋] 江汉北部古民居勘测研究及古建设计案例选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25 22: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荆陈 发表于 2019-5-25 22:25
李总对建筑颇有建树,研究!致敬

谢谢点评,学习陈弟身残志不残,满满正能量!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26 10: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9-5-26 11:37 编辑

                                                    选择住房概要
                                                      李勋明
     通过二十多年勘研古建和民居实践,古代明堂建筑布局和现在的四合院布局为最佳人居建筑。四面有山环抱的盆地,择其主脉落穴处,左边青龙护山略高于右边白虎护山,前面有水和开阔地就是好地。不过再好的屋场也有败运的时候,是因为天地磁场也在不断运动中,即古人总结的三元九运,如果居住人的命卦合其屋场旺运,居之必吉。
    下元八运:2004年――2023年八白艮宫当运,人为成数,艮方见水大吉,艮方见砂则为不得旺山旺向,故凡是在下元八运中艮方见水的为旺山旺向,财源滚滚,妻贤子贵,子女读书好,生俊男产秀女。阴宅:坐坤向艮,坐未向丑,坐申向寅的为得旺山旺向,人丁大发,财源旺盛,事业顺达,加官进级。阳宅:坤门接受二黑旺气人宅,妻贤子贵,若得坤方见砂,艮方得水,更是财遂人愿,宏图大展。子女贤孝,少年及弟。
    下元九运: 下元九运2024年――2043年九紫离官当运,九为成数,离方见水大吉,离方见砂则为不得旺山旺向,且灾祸临门,老父有疾,破耗不顺,故凡在下元九运中离方见水的为得旺山旺向,财源丰厚,福禄绵绵,老父康健,财随人愿。阴宅:坐子向午,坐壬向丙,坐癸向丁的当运得旺山旺向,自然大发其财,宅弟旺盛。阳宅:离门接受九紫旺气人宅,人丁兴旺,若得离方见水,坎方见砂,更是相得益彰,求财财顺,求官官旺。
    选择高楼居住,最好选择中间户型,左前方楼宇一定要比右前方楼房高,让青龙压白虎,不要选掸怪异建筑和正立面为双数的房子、冷色太重的房子、玻璃窗太多的房子、二十向中不合地理朝向的房子从大门一眼望穿后面的房子、平头无尖房子,特别是平头无尖房更影响地理场气流通。
    物物皆太极。房屋一定要方正不缺角,房间也要不缺角为宜。
    楼房不接地气,只能作临时居住,居住时间最多不超过二十年,时间越短越好。
位处山地的村镇,山水兼得为吉。大都市人气旺盛,虽无真水,可从住宅是否低沉,前面空阔以及大门、电梯、来路、十字路口等住宅的重要部位来衡量门户坐向是否得吉样福旺。阴宅重水,阳宅重气。人们多把周边高出自家的楼宇、凸出建筑物视为高山来论断凶吉。一般而言,阳宅得山水旺气者,其发福应验比一般家宅要来的快速。现代都市楼宇不同层向的家宅,往往是屋向和门向朝着不同的方向,所以较为复杂。因此,屋向和门向及门的方位要兼顾,以屋向定坐山。一般楼层与人五行的关系为:一楼及六楼属于北方,属水,宜生肖:鼠、虎、免、猪。二楼及七楼属于南方,属火,宜生肖:牛、龙、蛇、马、羊、狗。三楼及八楼属于东方,属木,宜生肖:虎、免、蛇、马。四楼及九楼属于西方,属金,相宜生肖:鼠、猴、鸡、猪。五楼及十楼属于中央,属土,相宜生肖:牛、龙、羊、猴、狗。
    古人总结的人居理论都是对的,是我们没有弄懂,就说是迷信,加之现代设计师基本都没有上中国传统建筑学这一课,导致了现代很多违背地理和自然的短命建筑、怪异建筑,恐怕还要经过两代人的辛劳代价才能回归自然。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26 12: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九间屋复原图











   九十九间屋始建于何年?在主屋笫二进的前墙上各镶嵌有一砖刻:“万历四十六年八月十三日起手造,瓦匠吕国贤”。“嘉庆九年九月廿八日立”。还有前院一块脱落的砖刻: “康熙四十六”(公元1707年)。这三块砖刻文字都是窑烧而成,察其砖块色泽和规格与墙面其它青砖一致,当为该屋真实建造时间。由此确定,九十九间屋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所建中轴前后一院三进5楹8厢。笫二次续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所建左右轴部分房屋。第三次续建于清嘉庆九年九月(公元1804年)完善左右房屋,形成99间规模。民国初期继续建有附属屋。日军侵华期间,烧毁了右边10余间房屋。后经土改文革运动,隔砌,倒塌,人丁渐少。现在,除了右轴部分建筑无痕迹,其它房屋基础、天井等残迹依稀可见。
   地理环境:察老屋湾座向,按二十四山方位界定,座巽向乾兼己乙,即座东南向西北。查卫视图,老屋湾来脉源之荆山主脉偏观寺山,连绵五十余华里,于老屋湾后独峙一山,名“猪头岭”。由猪头岭再向左右伸出三重护山,左为青龙嘴,右为白虎埂;两旁山外有二沟,左为喇叭沟,右为黄木沟,伸入庄前的小河。从正面看老屋湾猪头岭,堆蓝耸翠,高大雄伟,与两旁护山形如人之手足拥抱老屋,生气盎然。民间称该地为“将军打坐”,笔者认为叫“仙翁打坐”更为形象。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学,房屋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左山要比右山高才是好山,才能发财发丁。故民间有“宁让青龙高一丈,不让白虎抬一尺”之说。老屋湾的座山地理完全符合其要素,这大概也是周氏先祖当初选择该地建房的主要考虑因素。
    大门玄机:按理,中国北方四合院大门都是开在左边巽方(东南方),老屋湾大门却开在右边。传说始祖周堤在河北邯郸做官,告老还乡后仿北方房屋样式建此屋,他应该清楚北方四合院都是把大门开在左边,而他为什么要把大门开在右边呢?笔者反复研究,方知其妙。原来老屋湾座东南向西北,右边靠近东方,该屋大门其实仍然开在了巽方(东南方)接东南之瑞气,古人真是聪敏!老屋湾门楼宽4.5米,深6.6米,大门凹进3.3M,石框,石槛,石鼓,门两边还有一对石狮子。按周昌建回忆,大门上原悬有“恩赐登仕郎”牌匾。究竞是什么仕郎,没有找到史料依据,但可以肯定周氏有一代屋主被皇帝封赐过伺郎级别官衔。
    五、建筑精华:老屋湾与本土房屋不同点有三,一是大门不开在中轴线上,前面巳阐述,这里不再赘言。二是建筑群的东北角三间地基高2米的堡屋,且与最后一排房屋阁楼间间隐蔽相通,坚固防盗。三是大门门楼和前楼设计精巧,其中中楹宽5.2M,前后为木制隔扇,屋面高出左右房0.9米,人坐在阁楼上,临窗可观前面山水全景。另外,前楼左右两个飞垛至今保持完好,设计巧夺天工,飞垛上部的翘角为蛟龙含珠,头顶飞鱼,鱼头隐身向宅,鱼尾腾空擎天。龙头下又塑一蝙蝠龙,向前雄视明堂,象征护宅之神。垛身中部正面和两侧造型为翻开的书本,书页上还绘有字画,象征四书五经。书下的垛凹处又塑一下山猛狮,跃跃欲下,左右对视,栩栩如生。整个垛身集龙、狮、书、鱼、花草等吉祥物于一体,让人观之肃然。它不仅寄托了先人追求家庭和谐,文运昌盛,代代都出人才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赋予了避邪压等功能,造型堪为本土民居建筑艺术一绝。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26 12: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采用其中某设计案例,请与本人联系,我的微信号L13908695953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26 12: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屋建筑忌用方位
           购房者必备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已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已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附:1、可用罗盘搁之(查七十二龙)
         2、购房者必备(买罗盘或手机指南针)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26 12: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洋县曾集镇金鸡村金鸡冢设计



    续修金鸡冢记略
                                      李勋明
    荆门东南八十里,有古冢曰¨金鸡¨,或曰楚冢,或名汉茔。百千年来,民间缕缕传述其冢常显灵异,时有金鸡出没,鸣于垄陌舍里。远近男女无不争相来谒斯土,顶礼膜拜,寻幽探秘。惟是上世纪战乱人祸,致使冢林尽毁,封土流失,文物消失殆尽。

   丙申初夏,时有本土在外贤士陈绍新、郭强、吕斌、罗加法等先生回乡访亲,重游金鸡冢,徘徊观望,怦然有动于心,慨然曰:千年古迹颓废至此,乃我辈之责也!¨遂慷概捐俸,倡导修葺,金鸡村委王明群、陈小华等众乡亲亦欣然悦从,鸠工庀材,加培冢土,重植林木,建亭台于宝顶,砌游道以攀登。塑金鸡以引凤,竖龙柱寓旺丁。历时八月,恰逢丁酉鸡年元春,大功告成。远望之,冢土巍巍,亭台殷殷,涵空纳秀,上插苍冥。赫赫乎!蔚为荆南一景。
   登台揽胜,纵目千里,北顾荆门,南望江陵,东指汉沔,西瞩夷陵,足令人凭栏而长啸,发思古之幽情。下瞰四野,岗岭叠阜,衢路翳荫,沃畴花海滚浪,爽垲排闼送青。观夫金鸡湖,烟波浩渺,一碧万倾。白鹤伴沙鸥齐飞,春水共长天一色。幽乎哉!雀跃欢呼曲渚,鹅鸭追逐长陂。老翁牧牛湖畔,农妇唤禽东篱。竹树掩映村舍,时闻鸡犬之声。好一派田园风光,似天预为布置以彰斯地之胜矣!
   嗟呼!千年古迹逢盛世得诸乡贤重新,始成今日之壮观,其德乃大,其功乃成。为斯地幸,为斯乡幸,亦为本土文化之幸矣!惟望福地延瑞,于斯为盛。代代人才辈出,年年风调雨顺。岁岁金鸡呈祥,默佑子子孙孙!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26 12: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荆门建阳驿西南“古荆州”“权城”遗址初探
                                            李勋明

     小时侯就知道建阳驿西南有一“古城”,一直苦于未找到遗址。最近读刘甫先生《东晋“荆州”蠡测》一文,方知“古城”遗址在建阳驿南二0七国道和荆沙铁路交汇处。城垣基本保存完整,只有东北护城河被荆沙铁路破坏了几十米。古城坐北朝南,北距建阳驿直线距离1700米。实测古城为一座250米×250米方城,含护城河总占地面积62500平米,城墙为人工夯筑而成,平均宽度约20米,高2米以上,全长720米。城墙和城内地面均辟为耕地。护城河平均宽度为25米,被分隔成一块块堰塘或改田,但是轮廓还非常清楚。
    在西护城河边,我们询问了当地村民全天顺夫妇。全天顺今年六十一岁,古城边土生土长,他说这地方叫“黄家古城”。乍一听,我以为是“皇家古城”,他说不是,是姓氏黄的“黄”。他说从小就听老人们讲“马家垣城,黄家古城”(马家垣城在东北十里)。问他为什么叫“黄家古城”,他说这一带住户大多数姓黄,故叫“黄家古城”。问他关于古城来历,他说不出所以然,只说大人们前传后教,代代爱护城墙,不许擅自挖土砍树。并告诉我们城墙上原来全是树林,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村人都跑到城垣上的林子内避难,现在的城墙比他小时侯见到的城墙高度平均降低了约3米,其原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改城墙为田,人为砍树造成的。听了全天顺介绍,看到被推平的城垣,我们无不为之惋惜。
    城墙上住有三家农户,据说是从城外黄家大湾搬迁来的。我们与住在北城垣上的户主黄俊锋又进行了交流。黄俊锋现在五十多岁,善瓦工,我们问他是否看到过古砖瓦类遗物。他说城垣上有不少残砖破瓦及铁器陶片类,并非常热情的带我们到东城垣土层中捡残片。由于天色近晚,时间有限,我们只好伧促用塑料带装了一些残片带回研究(见图)。
   建阳南古城筑于何时呢?《荆门直隶州志·沿革》篇载“〔古城〕荆门建阳西南,春秋权国之古城,晋武宁荆州之城也。”州志以上文字清楚说明建阳驿南这座“古城”在春秋时为权国之古城,晋武宁时曾经为“荆州”治。《荆门直隶州志·古迹》篇又载“〔权城〕在州南一百里,即春秋时权国。”关于权城所在地,当今学界公认在马良镇或其西北权水(竹皮河)畔,有说在沙洋县拾回桥镇,理由是“武王克权,迁权于那处”,“那处”究竞在那里,未有确切史料佐证,那么我们不能排除古城曾经徙为权城的史说。《荆门直隶州志·沿革》篇把建阳南古城列为荆门古代十二行政城之一,分别为:权国、鄀县、编县、基州、章山、武宁、长林、乐乡、古城、新城、荆门、安居。可见建阳南古城在荆门历史上的重要性。州志为官方权威史料,其真实性应当可信。古城筑于春秋时期,或徙为权城,晋武宁荆州之城,始于晋元帝大兴二年(公元319年)至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前后82年,距今1698年。
    建阳南古城扼据荆襄古道(秦楚古道)咽喉,为南北通要塞周边良田万亩,物产丰富,堪为鱼米之乡,也是养兵囤粮的好地方。加之建水环流于前,利于水路交通。《光绪湖北舆地记二十·荆门州》记“建水一名建阳河,又名大漕河,”《荆门直隶州志·山川》篇又载“建阳河,一名建水,又名阳水,亦名大漕河,通路自湖,以予广漕运”。 可见建阳河在古代发挥着良好的漕运功能,水陆交通经济优势为古城长久设置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古城蓑落后还北移的原因之一。
   “古城”为什么蓑落北移呢?察其地理,水患是主要因素。建水是荆门城南最大的河流,承雨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古城位于建阳河冲积平原上,建阳河洪水常年泛滥,从上游带下大量泥沙,日积月累,使河道飘移抬高,洪水逐步逼近古城。全天顺也告诉我们古城只有东门,其它三方没有设城门。笔者认为,这大概也是因为洪水,不得不填堵了其它三个城门防洪,后来洪水还是跟近,在隋唐某一时期再遭大水袭击后,只好弃城,北移至建阳驿地段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古城现在的地面可能因防洪几度填高过,二千多前的文化堆积层很可能埋在一米以下,当然有待考证。总之,河床飘移和周边冲击平原抬高,是导致古城被弃的主要原因,所以古城是建阳驿的前身,先为城后为驿。建阳驿形成后,可能仍把古城作临时屯兵囤粮继续使用过一段时间,到元末明初彻底废弃,否则不可能保留到现在那么完整。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建阳河还会不会洪水泛滥呢?半个世纪以来,建水上游修筑了近百座大小水库,节节筑坝,河水几乎断流,有洪水也被上游大小水库调节了。加之全球气候变化,雨水减少,可以肯定建水洪水泛滥一去不复返了。
    建阳南古城能保存到今天,实属奇迹。它是文物,也是一部珍贵的地方史书。今天,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老祖宗们为我们留下的这笔珍贵文化遗产。按建筑学理论评析,荆沙铁路大堤由北来东拐,形成古城东北的天然护山,升华了古城场气,加之紧邻二o七国道,交通方便。“古城”倘能开发,必然重兴。目前,首要任务是加强保护,城垣上不得再耕种、葬坟、建房,护城河不能再遭破坏。如果开发利用,城垣必须保持原状,只恢复东门城墙和城中古街衙署。政府应引起重视,组织专班进一步考古论证,尽快把这座荆州古城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见《荆门日报2017年6月27日》版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26 12: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斧神工---神秘的漳河源大峡谷一瞥
                                             李勋明

     南漳县漳河源头大峡谷长约十余公里,谷底河道平均宽度只有十余米,而两岸壁立如削,垂直深度近300米,令人叹为观止。下面仅谈谈对谷底两栋老屋的观感:
       我们在当地龙王冲村周书记带领下,步行约十分钟到达河谷岸边,沿着盘旋于峭壁上的石级向下走了约1500米,才到达位于谷底的陈三爷老屋门前,抬头上望,悬壁列仭,藤萝倒悬,才知道自己正处在一线天的深谷中。
     根据村周书记介绍,谷底原有三户人家,分上场、中场和下场。陈三爷老屋为中场(现称漳河纸坊)。据说陈三爷一生没出过谷,原不知有人民币,前几年有荆门义工把他背上岸,到荆门治病,才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陈三爷今年上半年病逝,享年八十四岁。现老屋还剩下陈三爷老伴和女儿女婿,上场和下场已无人居住,他们一家生活来源靠接待游客和造紙。
      陈三爷老屋外观并不怎么样,而里面却是古色古香,宝壁、阁门、石柱等做工考究。由于我喜欢老房子建筑,首先把整栋房子内内外外看了个遍。老屋为三正三厅四合院建筑,三层阁楼,我数了一下阁上房间床铺,可住三十余人。
      老屋南遗有老造纸坊,旁边有几口大约二十平米见方的纸浆池。从上游引水利用水力带动造纸设备,可以看出昔日的居民以造纸为生。
      我们从陈三爷老屋沿河向下游拐行约500米便到了下场陈家老屋,平常在网上看到的陈家老屋这次终于身临其境。老屋占地面积约400平米,墙体均为青砖斗墙,建筑风格为标准的徽派,建筑年代约在明朝初期。经实地踏勘,左为五正五厅,前楹五间净深约6米,后楹深约5.5楹米,后楹高于 前厅约1.5米,均为二层阁楼。右附属屋纵横两大间,分为若干小间,深约7.5米,宽约12米,也是二层阁楼。该屋总宽约35米,深约17米。
     陈家老屋有大小房屋20余间,原住人不会少于30人。根据老屋飞垛制作工艺和屋檐彩绘水平,可见初建者来自江西,而且是非富及贵的书香之家,问陈家人老屋建于何时,只说祖上原为两弟兄从江西来,分别住在上屋场和下屋场,老屋始建至今200余年,但是从建筑规模看 陈家老屋始建时间不可能只200余年,老屋始建者有可能不是陈姓首建。始建者为什么选择在如此人迹罕到的深谷内建房?为什么如此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家谱和墓碑可考?其中必有秘密,有待进一步考正。
      按建筑风水评析,该建筑后倚绝壁,前对峻峰,朝山极旺,虽然发财发丁,若人气不旺则会很快蓑落另外,屋前明堂狹窄,河水反弓,加之左边不远处河道怪石磊磊,流水哗哗,亦有声煞.非大福大贵之人亦难镇住,这大概也是陈家老屋倾颓荒废的主要原因。

用长镜于200多米高处拍摄的陈家老屋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26 12: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荆门古城门图说
                                                        李勋明


     荆门古城始修于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陆九渊知荆门军,奏请朝延筑荆门城。周围长九百余丈,高一丈六尺,女墙高五尺(约折长2700多米,高5.3米,女墙高1.6米)。工程包括城墙两面砌砖、建角楼、增筑两个小门、挖护城渠、护险墙,共花三万串铜钱。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复修。明洪武初年,守御指挥使梅福改有块石重筑。周长985丈(3283.33米),城垛1212个,城门4个(东作门、西城门、北辰门、平泰门)。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改建条石墙基,每包修一丈(3.33米)长,拨粮30石,在学宫门前加筑南薰门。清乾隆十年至十五年(公元1745—1750年),州牧舒龙成捐银两千余两重新整修,改南薰门为凤鸣门。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又进行了一次修补,改平泰门为南薰门,对5处城门加裹铁皮。后又多次翻修加固。
     清乾隆年间荆门古城的布局,州署设于城内制高点凤凰台上,形成以州署为中心的五门:东作门、西成门、南薰门(俗称大南门)、凤鸣门(俗称小南门)、北辰门。
   六桥:板桥、文运桥、塔影桥、三眼桥、来龙桥、北门桥。
   九街:(府前街、学宫街、后街、内集街、外集街、枣园街、土门街、三里街、水府庙街、十八巷。晚清到民国,街道名称略有变更,响井街(又叫对月街、紫竹街)、十字街、考棚街(也叫棚仓街)、乌盆厂街。人口3万余人,面积达5平方公里,街道总长6公里。三里街以买卖粮油为主,枣园街以买卖木料、柴炭、煤为主,十字街为主要商业区。原府前街划分为州东街俗称东门街)、十字街、州西街(俗称西门街);学宫街改称府前街,后街分为后街与关庙街;土门街以一道牌坊为界,北段为南台街,南段仍称土门街。均为石板路面。全城街总长4132米,宽度一般为5米(交叉口7米),城区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
     民国时期1940—1945年,日军轰炸、侵占城区,房屋炸毁、拆毁大半,响井街、东门街、十字街、关庙街、后街、外集街和南台几乎荡然无存。城垣经1938年日军占领后两次拆毁,仅剩残缺的五门。抗战胜利后,城区街道虽有恢复,仍远未达到战前规模,到1949年,街道总长2066米。
    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改造,扩建原有街道,随着城市发展又新建了一批道路,到1985年,全城道路总长62公里
    荆门古城四门命名颇有讲究,北辰门和凤呜门寓龙腾凤舞,东作门与西成门寓东作西成。北辰门配属八卦坎水方,寓蛟龙遇水则活。东作门居八卦震雷方,配属春雷,寓求商贾兴旺。西城门居八卦兑泽方,配属天泽,意迎山接水。南薰门居八卦离方,配属为风,寓接纳祥瑞之气, [孔子家语]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薰门以此而名。
     明清至民国时期的荆门城市功能划分为:城东商业作坊区,城西行政人居区。商业区则分布在城东一带,衙署、学宫及相应行政首脑机关均分布在城西。凤呜门至现公安局驻地南北一线为首脑机关区,因而建筑布局更为讲究,根据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记载:凤呜门外还建有龙门坊,左门额“腾蛟”,右门额“起凤”,正门前文运挢南设风水照壁以聚祥瑞,竹皮河下建二闸抬高水位与城内内泮水池遥相呼应,以活地脉。城门上修文昌楼,东竖魁星阁,西立文峰塔,以壮文风。从凤呜门内向北依次为:内泮水池、牌坊、棂星门、仪路、黉门、射圃、大成殿(文庙)、名宦、乡贤祠、明伦堂、儒学署等,一直延伸到首脑机关州署。这些建筑以白龙山为屏障,座北朝南,既占踞了州城来龙之正脉,又避开了冬季沿汉水槽南下贯入城区的强冷风带,其建筑布局集天、地、人和谐相与之大成。
     民国抗日战争时期,为防止日军入侵快速疏散城内人口,1938年进行了第一次拆除城墙运动,日本入侵后又毁城修路,仅搞剩下了5个城门,解放后逐步倒坍。1959年改造工商街折掉东门后仅剩下南薰门和凤鸣门,前后修建了近900年的荆门城垣从此消失。
    根据笔者实际丈量现存古城遗存,凤呜门城墙长21米,宽10米,城墙高含城垛高8.4米。城门门洞净高3.9米,净宽4.5米,门洞后部分净宽4.3米,净高4.3米,门洞中部设有闸口。现存南薰门城墙长16米,宽9.5米,城墙高度含垛墙高7米。门洞净高3.3米,净宽4.2米。




复原图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26 14: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9-5-26 15:57 编辑



                           栗溪镇“马仰关”景观设计方案
     栗溪马仰关位于偏观寺山(古称马仰山和章山)山脚,规划左竖“栗溪”标志景观,右砌石屋像征关隘,并融入栗溪地区历史人文(泉、洞、碑刻、山寨、民居等)。让游客在进入栗溪乡镇游之前,通过游览此景观,对栗溪镇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有初步感性认识。
   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
  〔马仰山〕名历史依据:
    《荆门直隶州志·山川》篇:鸡头山〕最高,在州北六十里望一图,上有偏角寺。〔马仰山〕在州北七十里,鸡头山南十余里,山麓有黑云洞。谚云:“鸡头马仰,去天一丈。”按,《方舆纪要》:“马仰山在州北三十五里,又有鸡头山在州北六十里。”是马仰在南,鸡头在北也。旧志鸡头山方位、里数俱与《纪要》合,而马仰山则云在州北七十里,是鸡头在南而马仰在北矣。何以又云“鸡头山南十余里”乎?自相矛盾,当以《纪要》为是。又,马良山亦名马仰山,亦名章山,而鸡头山亦名章山,则荆门有南北二马仰、南北一章山矣,旧志俱未叙明。西魏置章山郡,隋改为县,《括地志》曰:“章山县在长林县东北六十里,县盖以山为名。”长林即今州治,则名县之章山为鸡头,非马良也。谚曰“鸡头马仰,去天一丈”,亦指州北之马仰,与马良无涉。
黄集山〕在州西北三十里。
〔杉木山〕在州西北七十五里。
〔万福山〕在州西北七十里。
以上三山旧有铜矿,上官委州牧舒成龙开采,经理二载,计费工本三千余金,所得之铜不及十分之一。详请封固,为告后人毋蹈此覆辙也。
〔金箔山〕在州西北八十里。去武陵山五里。
〔磨剑山〕在州西北一百里。
西北
〔黑龙洞〕在州西北五十里马仰山麓,洞高广各丈余,深十里,有田七丘,石窦透光射外,天旱祷雨甚灵。详见《古迹》。
〔白龙洞〕在州西北四十里,有艾家泉,其水清涟,顺流东注,沿边田亩可资灌漑。内有水虫长二分许,聚石为衣,伸其头足负石而行,俨若龟状,土民呼为石龟。东南有泉一派,渊深不测,下游田畴均沾润泽。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