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李勋明

[文苑春秋] 江汉北部古民居勘测研究及古建设计案例选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54

主题

2706

帖子

2803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803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9-6-27 10: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荆门旧民居的建筑风格属于南北融合型的,像徽派、赣派建筑中的飞垛,典型江南风格的连廊,北方四合院,甚至西南风格的吊脚等等这些结构,在荆门旧民居里都能见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6-27 14: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02.jpg

04.jpg
荆门古街设计(参考民主街、子陵八角、钟祥石牌张集街)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浙江省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9-6-28 08: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洋县曾集镇虎臣湾古民居建筑考
                                                  李勋明
      虎臣湾位于沙洋县曾集镇北两公里,始建于何时,根据曾集镇人民政府在古宅前立的一块文物保护碑记载,该宅始建于元嘉十五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距今1580年。沙洋县文物局金亮先生在《虎臣湾的马桩》一文中也予以佐证,“热心保护文物工作的村民向文物部门提供了一块刻有“元嘉十五年”字样的大青砖” 。如果属实,虎臣湾则是荆门地区笫一个有实物记载最早的古民居。
     虎臣湾目前遗留的原始建筑只有主屋的第一进五楹,第二进天井和两侧厢房残垣,最后一进为新建房,左侧遗有原始建筑残垣。实测该建筑朝向座庚戌向甲辰,即座西北305度向东南125度。我们根据现有建筑和残垣结合住户们的认定,按本土民居模数,对虎臣湾进行了还原。虎臣湾主屋原为五楹四进,左边还有三楹四进附属屋,计大小房屋43间,大小天井6个。该建筑面宽30米,深36米,占地总面积1080平方米。

[size=0.83em]E}E3J8}2JCR3848_}$HN)7I.png (118.17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016-7-24 11:08 上传




正立面图

现有建筑平面

平面复原图

复原剖面图

屋面图
[size=0.83em]251307221.jpg (105.15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016-7-24 11:14 上传





民国宜昌县警察局长妻子还生活在沙洋曾集镇
  她曾经是民国时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的校花;
  她曾经是曾集镇知名虎臣湾大宅院的女主人;
  她曾经是民国时期京山县妇女联合会的会长;
  她曾经三次自杀未遂而奇迹般活到九十四岁!
  这个奇女子她叫官云泽,是国民党要员钱志刚第二位妻子。钱志刚,原名钱振勋,祖籍沙洋县曾集镇龚庙村1组人,出生于1915年,民国期间任沙市市、宜昌县警察局长,1949年7月随国军去台湾,后去香港定居,在大陆有2个妻子,到台湾又重新娶妻生子。大陆第一位妻子已亡,第二位妻子官云泽,曾集镇原楝树村(现雷都村)官湾人,目前居住曾集沈后路粮管所米厂北100米处。
  官云泽 钱志刚第二位妻子,1923年10月1日出身于曾集镇雷都官家大院一富户家庭,四十年代就读于荆门龙泉中学、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抗战期间恩施是湖北省战时省会,女子师范学校也临时迁到恩施屯堡,1943年蒋介石、陈诚曾经视察該校。她多才多艺是学校校花,期间与省干训团学员钱志刚相识相爱,1946年与已经担任宜昌县警察局局长的钱志刚结婚,次年5月生有一女。官云泽有个弟弟解放前在国民党京山县党部工作,49年去台湾,官云泽曾经担任过民国京山县妇女会主席。1949年7月,解放军大军南下,她准备与丈夫在宜昌乘船去台湾,因舍不下二岁女儿返回家中,1949年7月16日凌晨,宜昌县城全部解放,船早已离去,从此两人天各一方。解放初期她曾在原沈集雷集乡小学担任老师,但好景不长,后被辞退。为了生存她下嫁给了虽有残疾但根红苗正的贫苦农民,尽管如此她个人的历史背景也是难逃厄运的,后来的‘肃反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令她身心饱受折磨,‘地主、匪属、特务’的帽子逼她三次自杀,但三次未遂却奇迹般活到了今天。幸运的是1981年按政策给她平反了,落实了教师退休待遇,她的儿女也随她农转非落实了工作,或者自谋职业。三年后前夫回国找到了她们母女,35年骨肉相见悲喜交集,委屈的泪水流了好久好久。。。
  后记:一、5月24日我们在老人女婿(计生办工作)陪同下看望了她,94岁高龄的她能看书阅报、下地种菜,身体很好。目前她住大儿子家,儿子儿媳很孝顺,每天陪母亲逛逛街、看看牌,让妈妈开心快乐。让老人骄傲的是大女儿事业成功,在沈集麻城等地都有自己的产业,外孙也在沙洋县计划发展局工作。
  二、2016-5-20至21日虎臣湾主人,民国宜昌警察局局长钱志刚(前妻)大女儿钱先玲、外孙女徐士静女士回故居考察,她们有意向投资‘虎臣湾桃花园’旅游区项目,曾集镇镇政府、村委会领导及当地钱氏族人钱光红先生,参加了陪同接待。钱先玲女士一家目前定居香港,丈夫徐贤福曾经担任过香港特区荆门同乡会会长,他们多次回故乡,十分眷恋家乡的发展。
[size=0.83em]02.jpg (204.93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016-7-24 11:03 上传



虎臣湾目前现场遗留的原始建筑只有主屋第一进五楹,第二进天井和两侧厢房残垣。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浙江省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9-7-4 21: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的长湖铁鞭古祠
                                            李勋明
     铁鞭古祠位于荆门东南长湖半岛, 民间传说,西汉末年,天下大乱,时有江西铁匠张氏兄弟与当地土民胡兴奎结为兄弟,打铁为生。王莽新朝地黄二年四月(公元21年)荆州牧率兵围剿绿林义军,胁迫三铁匠打造兵器,三人不忍制造兵器屠杀百姓,遂投井自尽,尔后屡屡显灵。民感其德,于三铁匠投井处修一茅庵,塑像奉祀。2018年7月笔者对铁鞭古祠进行了实地踏勘,该庙为明清建筑风格,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4200平米。建筑分主庙、附庙和附属房。其中主庙为三楹二进四合院建筑,宽11米,深16.9米,占地215平米,附属建筑约500平米。
    铁鞭古祠中心独竖一阁,是江汉地区唯一的一处天井拱楼建筑。笔者经过勘测,评析如下:
    一、铁鞭古祠的主要功能是镇锁地脉:该祠位于长湖北岸,距湖水仅百米左右。在古祠北2公里有“蛟尾”镇。“蛟尾”乃蛟龙之尾也,其地名昭示该区域为荆山山脉延至长湖的落穴地段。民间传说,很久以前,长湖里有通天犀牛、老蛟精、金鸡精、蝴蝶精四怪兴风作浪,危害生灵。观音菩萨令八仙吕洞宾、蓝采和埋伏在长湖东方,铁拐李汉钟离埋伏在长湖西方,韩湘子何仙姑守在长湖北面,张果老曹国舅在长湖南面。一天,四个妖怪一齐杀来,吕洞宾一剑砍掉了通天犀牛的头,犀牛的脑袋落下来就成了现在的牛头咀。铁拐李与汉钟离擒住了金鸡精,将其囚放在长湖西南岸,那地方就是现在的沙市关沮(鸡)口。老蛟精被汉钟离斩了,头落下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龙口,其尾蜷缩,成了现在的蛟尾。为防蛟精再复活作怪,筑祠奉铁鞭三神镇守,所以铁鞭古祠是一处镇锁地脉的建筑。
    二、铁鞭古祠建筑布局喻示中军船:古祠天井中的高阁设计表示桅楼、指挥塔。笔者爬上桅楼,凭窗四顾,浩浩长湖一碧万倾,八方沃畴尽收眼底,顿生唯我唯大壮怀之情,不勉为古人喻意高超的船屋设计所感慨。下楼焚香,拜古祠铁鞭三神,也为先人们编织神话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其实在长湖周边还有多处像铁鞭古祠这种关锁地脉的庙宇,如祠西3公里的东岳庙也具有同样的功能,只不过建筑没有铁鞭古祠这么独特,文化内涵也没有铁鞭古祠这样玄妙,环长湖地带不愧为楚文化发祥地。
下面附笔者于十年前写的《铁鞭古祠记》:
     荆城东南隅,阡陌纵横,形腾爽垲,沃野砥平而襟带长湖者,乃古“长林”县治也,其地名曰“蛟尾”者,谓荆门东南地脉蛟龙之尾也。古人筑祠奉铁鞭三神镇护之,有碑记赞曰“威震长林”。百千年来,斯地灵应感被,物阜民丰,福祚绵长,弥久弥显!
     民间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群雄四起,天下大乱。时有江西铁匠张氏兄弟避乱于斯,与胡氏兴奎结为兄弟,打造铁器为生。地黄二年四月(公元21年)荆州牧欲率兵围剿绿林义军,逼迫三铁匠数日打造兵器数万,三人不忍造戈铸剑屠戮百姓,遂投井自尽,尔后屡屡显灵,身披盔甲,手持铁鞭佑护一方苍生,渔民商旅行船每遇风浪,危难之际急呼“铁鞭三神显灵”,湖面风浪即止,水呈赤色,盖蛟龙挨三神铁鞭所至耳!民感其德,于三铁匠投井处修一茅庵,塑像祀之,汉末吴王孙权瞻其忠义,令筑祠奉祀,此乃铁鞭古祠之始也。或传每逢新春元宵庙会,常见三赤膊之士身缠火烧铁链,脚蹬火烧铁靴出入于殿宇间,与民同乐。
     两晋至隋,古祠东西两侧增建宝安宫、五通庙,同奉玉皇、观音等佛道诸神。唐、宋、元、明四朝香火空前兴盛,或佛或道主持,朝拜者皆络绎不绝。明末战火不断,古祠废为瓦砾。清康熙咸丰年间,重建八柱大殿,尊三神为铁鞭督总。嘉庆五年,名绅朱必著书“铁鞭古祠”庙额。庙前立桅子三对,高达数丈,桅顶高挂红灯作长湖行船航标,祠宇更显恢宏。二十世纪上中叶,古祠又遭战乱人祸,致使祠倾堂圮,碑碣所剩无几。公元一九八四年古祠被荆门市人民政府挂牌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有信士孟宪锐、陈尔美,文坤庭等联络布善,潜心募化,先后六次鸠工庀材,修葺前殿、后殿、玉皇楼、宝安宫、观音殿。铁鞭古祠焕然一新,实为斯地之幸,亦为本土文化之幸矣!
    嗟夫!区区三铁匠,被奉为神灵,祠奉两千载,受善男信女顶礼膜拜,香火不绝,威灵何欤?德也!道也!余受孟宪锐诸君之邀,甲申年戊辰月拙笔为记。
铁鞭古祠主楼平面图
铁鞭古祠正立面





铁鞭三神像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浙江省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9-7-11 06: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书院设计(正华园)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7-20 09: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漳辛亥革命元老冯开濬墓联  
                        天上亦昏昏 那异人间休乘黄鹤升仙去
                        生前犹寂寂 宁论死后孰遣青蝇作吊来


探寻南漳冯、陶古宅及辛亥革命元老冯开濬墓记略
李勋明
      南漳县坂桥镇一带的深山中至今还保存着几十处古色古香的老宅,笔者曾经多次去考察,每次都有新发现。二0一五年正月十六日,到达雷坪村陶氏老屋,因为以前去过两次,住户们都很欢迎,陶氏祖屋右上方老宅中的王启汉与我同庚,纯朴热情,有问必答。
       陶氏古建筑群座落在一块群山环抱的盆地中,面积约4平方公里,分上坪、中坪、下坪,陶氏建筑群位于上坪。房屋保存较完整的大约还有近十套。青砖黑瓦,马头墙,高低错落,“明三暗五”式结构,均为三进三楹或二进五楹四合院,总计大小房屋约100余间。很多精美石雕、木雕在文革破四旧中遭到破坏。如大门匾额被铲除刷白,写上“兴无灭资”之类的宣传标语,至今犹在。现住户大多是土改时镇压地主后分得的,有的一套房子住有五六户,到现在已历三代以上,大部分都已进城或迁走,多为留守老人。邻居们以为我们是上面某些单位来的人,一个个向我们诉说他们的房子被挂牌为文物保护单位后,不准建,不准折,再不维修就要倒塌了。一位老大娘拉着我们去看她住房内摇摇欲坠的檩椽和墙壁裂口,一面唠叨一面流泪,希望政府能给些维修补贴资金。我们除了惋惜,无可承诺,唯一能做的只有多拍摄一些图片留存。
       考察拍摄完陶氏古宅,赶到冯氏老宅时,已下午二点,冯氏老宅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原为鞠姓人家所有。坐北朝南,为三间二进结构,正立面三套连为一体, 3个大门,分为西大门、中大门、东大门,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大小房间100间。建筑风格系徽派与本土风格相结合。门窗、板壁等均雕有人物和花鸟等图案。大门台阶高约1.3米,门框、门槛为青石组合,门框石高2.7米,宽0.4米,厚0.3米。该建筑靠山(玄武)形如元宝排列高耸,前面的朝山状如笔架,古人认为笔架山是最好的朝山,易出文人。不过,该朝山与主屋相距太近,又是白虎回头,导致明堂狭窄,易常移主为宜。
      一妇女告诉我们,真正的冯氏老屋有好几处,并向右指点,说那边就有一栋。我们很快找到了那栋冯氏民居,该建筑为四户两正三进建筑。站在屋前四顾,群山形来势止,场气凝聚,实乃天人合一之地。按照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评析,此冯氏建筑周边地理条件优于三个大门的冯氏老屋。我用罗盘界定座向,该房屋座亥兼乾,七十二龙为丁亥对辛巳,即座西北向东南。住在老屋右边的户主王启汉告诉我们他于十三年前花四万多元买下该屋,从北峰村搬到这里居住,我恭贺他能拥有这样的风水宝地是他一家的福报。他很高兴,说有人曾经要出20万元买走他大门左右的那对精美抱鼓石,他坚决没卖,可见他知道其文物价值。
      冯氏老屋几个大门上原都有题字匾额,文革中被粉刷覆盖。王启汉夫人拿出抄录的文字,分别曰:“大树云连”、“ 德纪西合”。王启汉介绍这幢房子是辛亥革命名人冯开濬房产之一,其匾额题字很可能是冯老先生所书。并告诉我们冯死后葬在果木冲覆盘山,墓地风水奇特,北风呼啸,燃放一根蜡烛于坟上,火焰安然无恙;即是大雪纷飞,雪一落在坟上便自化。并说冯的墓碑上有毛泽东和周恩来题字,我觉的好奇,要他带我们去看看。于是他父子俩骑摩托车在前面引路,行驶约三公里便到了果木冲。车停在山脚下,我们向上爬了约半小时才找到墓地。冯墓座乾向巽,即座西北向东南,所葬之山确实形如覆船,四面群山呈莲花状环抱,实为一块莲花形风水宝地。墓在山脊中端偏左位置,坟前墓碑高约一点五米,宽约0.8米,厚约0.2米,正反均刻有碑文。正面碑帽上篆刻曰:“民主高士冯府君墓志”。碑帽背面隶刻曰:“永锡尔类”。细看碑文,前面为墓志,后面为冯氏家族简介。前后碑文中并没有毛、周题字,可见王启汉所言为讹传。该碑为一九六二年腊月二十八日立,即冯开濬死后十二年由其孙冯应桂撰文书丹。
       根据冯开濬墓碑文结合其它相关史料,冯、陶二姓从明朝中叶开始落籍坂桥巡检一带,经过七八代人毕露蓝缕创业,逐步成为方圆百里望族,到民国初年达到了强盛时期。他们世代联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土地改革,政策规定,没收地主五大财产分给农户,有的甚至被枪毙,冯、陶二族一败如灰。
       通过冯开濬墓碑文和相关记载,冯开濬生于1870年,字哲夫, 1878年入私塾,1890年求学于南漳学宫,1893年赴襄阳从李熙园先生读书,清朝拔贡、侯选通判。后留学日本,1903年毕业回国,任省城(武昌)幼稚园附设女子保育科堂长。1904年8月,到江苏办学,同年12月又被调入湖南蒙养院任监督。1907年调冯到南京办学,1908年又由南京调回武昌,任模范小学校长。冯倾向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首义前夕,冯正在视学宜昌,闻革命党人将起义,急还武昌。起义炮响,冯积极拥护。湖北军政府成立之初,冯被陶德昆推举为内务部长,副总统顾问职务。辛亥革命失败后,冯开浚致力于“实业救国”,与友人合作在南漳铜绿山开采铜矿,因缺乏资金技术,未能成功。继而在南漳羊角山开瓷矿办瓷厂,因产品质量粗劣被迫下马。1917年与友人赴大冶开煤矿,又因物资不足,中途停办。1921年,湖北教育厅调冯任湖北省立襄阳第二师范学校校长,经过再三敦促,勉强赴任。1927年3月抱病辞职归里,种花、读书著文,编纂《素园文集》五卷,收入其一生诗文。
        1946年6月,刘子厚率江汉军区警卫团和地方干部突围到南漳,9月在肖堰的幸家坪小学成立第四地委和第四分区,活动在板桥、巡检、峡口一带。冯开濬两次邀请部队首长刘子厚、黄民伟、文敏生等到他家作客,并协助部队争取地方的上层人物。1947年部队离开板桥后,冯开濬识时务,土改开始前,他就动员子孙们主动退庄,减租,交出了田地房产。冯开浚因为是辛亥革命元老,政府对冯开浚个人住宅和财产给予保护,据说有一孙媳乘机将财宝藏在冯开浚的卧室,被冯发觉后搬出来放在院内,并通知政府来人收走。1951年,已升为湖北省人民政府组织部长的刘子厚邀请其出席省政治协商会议,任省政协委员,冯至襄阳因病而返。1952年正月逝世,享年82岁。
       冯开濬生前曾自撰一联,嘱咐子孙在他死后刻于他的墓碑上,其联曰:“天上亦昏昏那异人间休乘黄鹤升仙去,生前犹寂寂宁论死后孰遣青蝇作吊来”。读其联,足见冯开濬生前忧忧不得志的悲愤之情。翻译为白话文,大意说:唉!天上已昏暗无光与人间一样混沌污浊了,休想还乘黄鹤升天成仙去觅干净之地啊!我生前不合俗流,孤独寂寞,死后更不想有谁遣知己来凭吊我了!
         纵观南漳民居和冯、陶老屋,建筑风格与江汉平原的古民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五正五厅或三正三厅四合院布局,不同点是南漳民居都选址在群山环抱的收藏风聚气之地,结构设计充分考虑到适用安全,建筑由前向后层层推进,左右对称,前厅多为假两层,每套四合院或独立,或相连,正面显得高大气派。每楹台阶数为5步或7步(五步喻五子登科,七步喻人日,天地四时人之始也)。门楼为凹形,墙体、天井、门框、台阶就近采用山上的石材,墙体下半部尽量用条石或青砖砌筑,无不体现了古人的建筑智慧,堪称鄂中地区民居建筑之精华。
        世事沧桑,岁月流逝。冯、陶老屋见证了两个家族的荣辱兴衰,不知道在风雨中还能挺立多久。
氏老屋

青蝇 作吊:
《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后因以"青蝇"为生罕知己﹐死无吊客之典。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用作定语;指没有知己朋友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江苏省泰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泰州市 2019-7-20 09: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漳辛亥革命元老[size=18.6667px]冯开[size=18.6667px]濬墓碑高约一点五米,宽约0.8米,厚约0.2米,正反均刻有碑文。正面碑帽上篆刻曰:“民主高士冯府君墓志”。碑帽背面隶刻曰:“永锡尔类”。细看碑文,前面为墓志,后面为冯氏家族简介。
冯开生前曾自撰一联,嘱咐子孙在他死后刻于他的墓碑上,其联曰:
天上亦昏昏那异人间休乘黄鹤升仙去,
生前犹寂寂宁论死后孰遣青蝇作吊来。
读其联,足见冯开生前忧忧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翻译为白话文,大意说:
唉!天上已昏暗无光与人间一样混沌污浊了,休想还乘黄鹤升天成仙去觅干净之地啊!
我生前不合俗流,孤独寂寞,死后更不想有谁遣知己来凭吊我了!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浙江省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9-8-4 10: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034.jpg
九龙谷文渊阁设计修建
照片 035.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宁夏
精华
0

17

主题

4761

帖子

542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29

IP属地:宁夏

发表于 宁夏 2019-8-8 20: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浙江省湖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湖州市 2019-8-11 18: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仁兄多年厚爱顶帖。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