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李勋明

[文苑春秋] 江汉北部古民居勘测研究及古建设计案例选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26 15: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家岭地理环境探密
                                                                李勋明
      在我们脚下每一寸土地上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秘密,沉淀着人类活动的历史,屈家岭见证了人类从猿到人的演变,它孕育了中华文明的一份,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被人类所青睐。上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更是给屈家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先后被列为国营农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又被纳入省级战略“中国农谷”核心区域打造。笔者多次陪团到家岭文化遗址采风考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棵千年古柏。每当我们俳徊在遗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碑前仰望她那苍劲挺拔的雄姿,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据当地屈姓老农介绍,多少年来,人们视老柏为神树,在她身边焚香祈福,虔诚膜拜。如今她的躯干虽然在风雨剥蚀中伤痕累累,破皮裂洞,但是她依然盘如虬龙,生机盎然,就象她脚下的土地一样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谈到屈家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它的人文,而忽视了它的自然。下面让我们再走进屈家岭,去探寻它的地理奥密。
       屈家岭遗址背山面野,坐落在一块东北呈西南的盆地中。地理环境独特,它北倚太子山,南望土地庙岗,东拥九条岭,西抱白木山,青木河和白木河缠绕左右。从卫视图上看屈家岭遗址地貌形如一只伏地吐哺的金蟾,轮廊分明,跃跃欲动。俗语云“凤凰非梧桐不栖,金蟾非财地不居”,其蟾形地貌是自然天成,还是人为改造,或者蕴涵其它玄妙,不得而知。不过,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学理论评析,屈家岭遗址遗址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前朱雀四象拥抱的地理格局十分明显。特别是西北耸如城垣的白木山挡住了冬季从汉水槽南下的风煞,使屈家岭遗址背风向阳,藏风聚气,极宜人居。根据水文资料,屈家岭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毫米左右,测得屈家岭遗址以北承雨面积约60平方公里,上游来水可以满足该区域农田用水,也不会造成大的洪涝灾害,长保旱涝保收。可见良好水利与气候条件是屈家岭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屈家岭区域山脉形成八千万年前,主要为中生代石灰岩和沙岩地层,由于地壳运动时的挤压作用,使屈家岭东部几十公里内的山脉多呈皱褶状,如王莽洞、空山洞等景观就是其地质运动的结果。这里的山脉走向流线悠长,或如游龙奔腾,或如长蛇飞舞,其山行流线之美,全国少有。外围的惠亭、石龙、吴岭、大观桥等水库的兴建,也有效生扶了该区地脉灵气,加之溶洞奇石较多,自然人文景源丰富。其中一脉自京山城西延至石龙水库后绕向屈家岭遗址右侧,回向东北10公里后弧向向雁门口,再向前幅射落脉于老屋湾、夹谷村,与西北5公里外的白木山对峙成一个天然的龙口将屈家岭遗址含入其中。笔者用尺从地形图上量得该龙全长约57公里,尾起石龙水库北,头落夹谷村时还张口吐舌,神奇玄妙。它像一道天然城垣环护了屈家岭遗址东北约50平方公里的地域。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屈家岭地脉独特,历史上为何没出大人物,按照迷信之说,大概是屈家岭地域山脉整体组合还缺乏相互朝应的原因,如屈家岭遗址南部外围岗岭低下,锁水不足,单靠白木山一山独秀难聚大场气。
        屈家岭遗址外围东接大洪山脉,西与荆山来余脉马良山隔江相望,中间为汉水冲积平原,河床漂移平均宽度约20公里。古代汉江河道曾经漂移到离屈家岭遗址很近的地方。为了便于版块划分,笔者把屈家岭西南冲积平原称之为龙口平原,其面积西抵汉水边,南至天门市多宝镇,北止钟祥市旧口镇以南,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宽阔的龙口平原是中国农谷发展“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的有利基础。
       湖广熟,天下足,江汉熟,鄂中富。从长远看“中国农谷”战略规划定位,完全可以以屈家岭为核心向外扩张成为国际大都市,达到“,倚两山,拥汉水,抱三原”的宏大空间,倚两山:即东依大洪山、西倚荆山得山势之美。拥汉水:即总体规划以汉江为中心,依水生财。抱三原:即以龙口平原为主,幅射天门平原、江汉平原。
    打造中国农谷,屈家岭遗址以北的区域规划,会直接关系到中国农谷长远发展和兴衰。为了科学开发其屈家岭遗址龙口内的自然人文资源,笔者认为不得在遗址以北大规模开挖山体,建筑应禁止现代元素,道路避免大填大挖,子陵寺、李家老、叶家畈、徐家畈、兰家庙、雁门口等地应该以培置人文,保护生态为主导。如子陵寺建自唐宋,相传汉严先生隐居于此,寺因以名,原有大雄宝殿、读书堂、晒书台、有钓鱼台等遗存,就很值得挖掘。
       屈家岭文化的形成,是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类共荣厚积薄发的结果。今天,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了它的人文内涵,弄清了它的来龙去脉,才能顺其自然,合其地理,打造出天人合一的新型农谷发展空间。让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这笔丰富文化遗产继续传承光大。



    从卫视图上看屈家岭遗址地貌形如一只伏地吐哺的金蟾,轮廊分明,跃跃欲动。俗语云“凤凰非梧桐不栖,金蟾非财地不居”,其蟾形地貌是自然天成,还是人为改造,或者蕴涵其它玄妙,不得而知。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28 10: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某山区古镇文化展览馆设计
建筑平面为两个太极阴阳鱼前后错位组成,形状似寨亦堡,建筑风格充分融入了山区的山水人文,外墙装饰弘形部分贴3公分厚青石,灰色部分为真石漆。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3

319

主题

8137

帖子

950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950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5-28 20: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漂亮的亲水文化长廊,我正好可以去晨读李总,什么时候开始建啊
依沙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广东省佛山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佛山市 2019-5-28 2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处七次-Model.jpg
南入口公厕办公楼立面图(第七次修改后的效果图).jpg
某文化展馆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6-1 10: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8.JPG
设计投资九龙谷文渊阁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6-1 15: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001LRRZjzy7ucXcDws373&690.jpg
荆门关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6-8 21: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划建筑设计师必修的一课

二十四山忌向:
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王戍、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戍、乙亥。
二十四山吉向:
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已、壬午
癸未、甲申、乙酉、丙戍、丁亥、庚子
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
丁未、戊申、己酉、庚戍、辛亥。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江西省南昌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西省南昌市 2019-6-9 10: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朋友提醒我把部分民俗建筑勘测设计方案放在网上,会被人抄袭搬用。我解释现在能坐下来潜心研建筑学者甚微,这东东没有几十年的实践,加之掌握建筑风水学和一些民俗规制也非一日之功,抄袭搬用只会不伦不类,失去建筑物语和神韵,未公布详图,技术上也做不到位。如本人为某镇和某公园提供的图纸,选址有悖地理,细部基本都做错了。如为某景区和某民居提供的图纸,施工中业主还请有专业监理,但是房屋建起后我去验收,百分之六十的地方都与设计图纸不苻,笑话百出。    现在会做皇宫大庙的人多,但神居不是民居……。 本人把**居研究设计资料整理成册,遇到有缘者用之!无缘,则留待后人去做,也许更好也!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6-9 16: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3  透视01.jpg 某民居设计,适合农庄营运

民居3五楹二层二进四合院20.7 21.2米-Model.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6-9 16: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2  透视1.jpg
三楹三进四合院设计(江汉民居)
民居(2)-Model.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