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xZ700

襄阳的“省会”史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2-13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啦。关于三国时段,襄阳做省会的情况暂时聊到这里。

结论是:公元208年——公元220年(共13年),襄阳是曹魏荆州的省会(依据:原载《军事历史研究》2019年01期的论文,《三国交兵中的襄阳与荆州战局》,“三国时期,从赤壁战后到曹操去世,魏蜀双方激烈争夺襄阳,曹魏荆州军政长官和州兵主力即驻于此地”)。

下面换一个时间段——楚国时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2-14 08: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声明,在讨论有关楚国的问题时,必然会引起争议,这是正常的。因为楚国的历史,特别是早期的历史,尚在研究之中,暂时还没有定论。所以,后续提供的材料和结论,供网友们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909

帖子

2125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25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20-12-14 14: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千湖之城 发表于 2019-10-23 12:27
讲历史,襄阳只能算二流。不管从书还是文物层面都是。湖北历史最好的肯定是荆州, ...

你这话招襄阳网友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2

47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5460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0-12-14 17: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千湖之城 发表于 2019-10-23 12:27
讲历史,襄阳只能算二流。不管从书还是文物层面都是。湖北历史最好的肯定是荆州, ...

荆州市古为今用就好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2-14 17: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荆江来客 发表于 2020-12-14 14:54
你这话招襄阳网友骂

请放心,襄阳网友只骂恶棍,不骂文盲。因为

恶棍是他本人的人品差。而文盲往往不是他本人造成的,况且,文盲是弱势群体,襄阳人一般不欺负弱势群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2-16 17: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聊楚国的历史,从哪里说起呢?从一条不太大的河流说起吧。出人意料吧?那就请耐心地往下看吧!

蛮河:你从历史中走来

2017-11-08 11:47:06 《水与中国 》2017年10期

胡希朝

蛮河,是一条蛮有意思的河,也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它位于汉江流域湖北境内,是汉江的主要支流之一。蛮河发源于襄阳市保康县、南漳县的荆山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河流全长188公里,流域面积3244平方公里,自然落差1080米。多年平均流量46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3万千瓦。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2-17 09: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一】

一、名起荆楚之地

古代,华夏对应着四方民族、部族。南、东、西、北分别是蛮、夷、戎、狄。先秦“蛮方”指狁,又称鬼方,二国都在西北。商代,“淮夷蛮貊”指东方民族,“百蛮”指北方民族,“蛮荆”则是指南方众多民族。春秋时,楚境内已有不少以“蛮”自称的民族。在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庄王时,楚国周边民族乘楚国大饥之机,“戎伐其西南,又伐其东南,庸人率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戎蛮、百濮并称,此“蛮”显非泛称。庸在今湖北十堰市竹山,且为群蛮之首,也可能是蛮人建立的国家。在楚國的反攻下,庸人被灭,群蛮降楚。此后相当长时期不再见蛮人的活动记录。到战国初期,楚悼王(?—公元前381年)以卫国人吴起为相,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蛮人长期居住的洞庭地区遂被楚攻占。到秦昭王时,白起攻灭楚国之后,“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又进一步占了蛮人居住的湘鄂川黔地区。

由此可见,蛮河之名由“蛮荆”族居于此而得,即现今的荆楚之地是先秦之蛮地也

据《水经注·沔水》载:“夷水,蛮水也。桓温父名夷,改曰蛮水。”取蛮夷同义。《南漳县志·民国篇》:“春秋之世曰鄢水,又其后曰蛮水。”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2-17 17: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二】

二 、源起荆山山脉

蛮河有两个源头,其一北源出自南漳县西北茅坪西山,名清凉河;其二西源为主源,出自保康县南聚龙山(海拔1852米)北麓,名三道河(上游叫鲊峪河)。保康境内有两源,称鲊峪河和赤马河(两河在大坪村交汇,交汇后算一源)。两源在南漳县谢家台相汇后流经宜城、钟祥2市。蛮河流经地方依次为:保康鲊峪、大坪、南漳长坪、李庙、城关、武镇,宜城的雷河、璞河;钟祥的薸湖、长岗、潘家咀、芝麻滩,在钟祥胡集转斗湾北的关家山注入汉江。

北源也好,西源也罢,均属于荆山山脉。荆州是古九州之一,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二》载:“《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盖即荆山之称,而制州名矣。故楚也。”故有荆山楚源之说。我国有5座荆山,湖北荆山最为出名。3000多年前,楚先王熊绎带领楚国子民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进取的荆山精神,使楚国得以兴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俗语“有眼不识金镶玉”,实则为“有眼不识荆山玉”之误传。完璧归赵之被蔺相如夺回的和氏璧,就产于湖北荆山。出生于襄阳市南漳县的卞和是和氏璧的发现者,现南漳巡检山区有玉印岩,相传为卞和伐薪得玉处。并由此产生了卞和献璧、卞和泣玉、完璧归赵的一系列故事。这块稀世之玉不为楚厉王、楚武王认知,后由楚文王赏识,琢磨成器,命名为和氏璧,成为传世之宝。春秋战国时期几经流落,传入赵,再转于秦,由秦始皇雕刻成受命玉玺,成为皇权象征。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定国安邦。秦灭亡后,此玉玺归于汉刘邦。入唐后不知所终,成为永久之谜。

【襄州 评论】今天我们说的“荆楚大地”的荆,即襄阳之荆山、也有说是荆山上的荆条也。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2-19 12: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三】

三、一路风景旖旎


蛮河沿荆山山脉由保康顺流而下后,进入南漳,穿越南漳主城区,是南漳的母亲河。在城区上游2公里处的蛮河河道建有一座大型水库,即南漳有名的三道河水库。水库于1959年开工,1966年竣工,2008年对主体工程进行除险加固,控制流域面积7**公里。库区位于山区与丘陵地区过渡地带,库区内山水相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湖中有湖,景中有景,水天一色,如诗如画。除了灌溉、防洪、发电,库区如今也成为旅游风景区。

三道河水镜湖风景区人文资源丰富,景区位于荆楚文明发祥地,楚故都丹阳所在地、和氏璧故乡、三国故事源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司马水镜荐诸葛”“徐庶走马荐诸葛”等历史故事均发生于此。

三道河东2公里处的水镜庄公园,依山傍水,蛮河由此纵越南漳县主城区。水镜庄前有蛮河水,后依玉溪山。苍松翠柏玉竹间有一座园。刀削石壁间有一岩洞,相传一白马常入洞内,古时叫“白马洞”。东汉名士司马徽为避北方战乱南迁于此,雅号“水镜先生”,自然其幽居地就叫“水镜庄”了!

刘备马跃檀溪,从襄阳脱难后沿路逃至南漳。在水镜庄相遇了司马徽,司马徽向他推荐了“卧龙凤雏”——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同为隐士的庞德公之侄庞统。继而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得以传颂。水镜庄为游览胜地,得益于司马徽的名气和蛮河之水的浸润。文人墨客纷至沓来,题吟颇多。清代罗梦元《白马洞怀古》有“云中汉水斜阳尽,槛外秦山暮雨来”之句。

【襄州评论】本文写到:荆楚文明发祥地,楚故都丹阳所在地、和氏璧故乡、三国故事源头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2-20 08: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四】

四、浸润百里沃野


蛮河,不仅扮靓了三道河水镜湖风景区和水镜庄公园,而且在南漳县谢家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主张“夫亦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于宋熙宁六年(1073年)从齐州知州改任襄州知州,亲力亲为,写下著名的《襄州宜城县长渠记》,其文曰:“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二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好沃壤,今长渠是也。”

曾巩的老师欧阳修在《书宜城修水渠记后奉呈朱寺丞》写道:“古渠废久人莫知,朱君三月而复之。沃土如膏瘠土肥,百里岁岁无凶菑。鄢蛮之水流不止,襄人思君无时已。”曾巩、欧阳修所赞的就是以蛮河为源的三道河长渠,也叫白起渠、荩忱渠。

三道河长渠西起南漳县武安镇谢家台村,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总长49.25公里,俗称武镇百里长渠。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为实施秦第二大名将司马错的“得楚,则天下并矣”的战略主张,秦派名将白起攻打楚国陪都鄢城(今湖北襄阳宜城市东南郑集镇楚皇城遗址)。鄢城易守难攻,久攻不下之后,白起遂采取“水攻法”,在鄢城西部垒石筑坝、开沟挖渠引蛮河之水冲灌楚鄢城,结果鄢城不攻自破。《水经注》描述了这场残酷战争:“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淹死35万多人的白起因伐楚有功,被秦王封为“武安君”,其封地是现在的南漳县武安镇,别名武镇

战后,白起或出于良心偿债,或出于改善自己封地农田灌溉,兴修了“武安堰”,又把战渠改造治理成灌溉渠。使三道河长渠所灌之处,都成了“膏良肥美”之地。从中受益百姓感念白起兴修水利功德,称此渠为“白起渠”。

白起渠这个距今2296年的古代水利工程,见证了曾经“问鼎中原,饮马黄河”强大楚国的兴亡,记录了荆楚大地农耕文明发展历程,亲历了三道河长渠灌区的沧桑巨变。2008年,白起渠被湖北省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三道河长渠,在唐《元和郡县图志》、北魏《水经注》等重要古籍中均有记载。欧阳修、曾巩、胡曾、郑獬等诗词大家都曾为白起渠留下动人诗文。它比四川都江堰——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修,早23年。比关中地区的郑国渠——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早33年。比广西兴安的灵渠(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早65年。虽不为公众所知,但确实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引水工程之一。

2000多年前所修的百里长渠,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长藤结瓜”的工艺模式,即长渠连接10座中小型水库2671口堰塘。分4段4个大型节制闸(古人叫水门),内含46个小型节制闸。灌区涉宜城、南漳6个乡镇及4个农场,面积达978.28平方公里,总人口达33.74万人。其绝大部分位于宜城,宜城灌溉面积为30.3万亩,占全市农田面积的一半。

很显然,这不是蛮河的终点。这条历史悠久的长河,在走出大荆山的高山关隘后,以最清澈的水质,一路蜿蜒向东偏南,穿过稻浪滚滚的千里沃野,在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汇入滔滔汉江。三道河水库、水镜庄公园以及三道河长渠等是它一路狂奔歇息时洒下的“汗滴”。它以山的精气、水的灵动,书写历史、书写传奇、书写未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大荆山、小蛮河,山迢迢、水长长,亦山亦水皆风光!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