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xZ700

襄阳的“省会”史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1-22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二】

楚国及其都城(三)

3、鄢郢大事件
    
武王伐随--春秋早期楚武王为经营汉东,曾三次伐随。楚武王三十五年(前706年)春,武王熊通侵随,进驻随国瑕地,使大夫章求和,随人亦使少师主持和谈。武王“毁军而纳少师”,言和撤兵。楚武王三十七年(前704)夏,武王以随不参与诸候沈鹿之会,兴兵进伐,驻军汉、淮之间。同年秋,武王与随谈和而后退兵。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90)春,武王第三次伐随,卒于征途中。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不发丧,率师开道筑桥,建筑营垒,兵临随国都下。随人惧而求和。

屈重假武王之命入盟随候,且请为会于汉而还。事见《左传》桓公六年、八年及庄公四年。此后随人在较长时间内依附于楚。《史记·楚世家》所叙武王侵随较略,与《左传》有异。
    
屈瑕伐罗--楚、罗间的一场战争。楚武王四十二年(前699)春,莫敖屈瑕率师讨伐罗国。屈瑕倨傲轻敌,独断专行。到达鄢水,楚师渡河不成行列,又不设防。进人罗境,即遭到罗国、卢戎两军的联合夹击,结果楚师惨败。返师途中,屈瑕自缢于荒谷。事见《左传》桓公十三年。
    
始都郢(楚皇城)--楚国发展到楚文王时,已经有了四百多年的历史。四百多年来,楚人历尽艰辛,自强不息地把楚国从初封疆域不过百里的嬴弱小国,建成了一个“蛮夷皆率服’’的强盛国家。楚要想趁势发展,就必须走出“辟在荆山”的丹阳,把触角向外伸展。因此,楚人迁都已是势在必行了。迁都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大事。楚人在认真分析了当时周围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形势之后,发现汉江中游宜城河谷平原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建都之地。这是因为,宜城河谷平原扼据于荆州、襄阳两地之间,东有随枣走廓,西有沮漳(今蛮河)河谷地带。从这里向北可进击中原,向南可征伐百越,向东可威慑汉阳诸候,向西可吞并群蛮之地,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加之宜城河谷平原是因汉江与蛮河(古为沮漳河)冲积而成,土地肥沃疏松,舟楫灌溉便利,是一个自古农业经济都高度发达的区域。于是,楚武王死后,楚文王即位的当年(公元前689年)就将国都由丹阳迁到了宜城河谷平原上,其具体的位置就是今宜城市南的楚皇城古城址,史称“文王始都郢”
    
楚国自文王始都郢,到秦将白起拔郢,其间又经历了四百余年。在这四百余年里,尽管楚于公元前505年将郢都迁至江陵的纪南城,但宜城仍然是楚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楚国正是凭借了这一重要战略位置,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行动。首先是春秋时期,楚人北渡汉江,一举灭掉了邓、申、吕、缯、应、息等国,进而又继续北上,在败晋国之师于必之后,围攻宋国,迫使鲁、宋、陈、郑等中原诸国,依属于楚国,使楚庄王当上了中原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楚悼王以吴起为将南平百越,占据苍梧;楚威王用兵东灭越国之后,楚国已是“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终春秋战国一世,楚国先后灭国达五十年之多,其强盛时的疆域:东至海滨,南达云南境地,西到川西,北据豫南,整整占有了南半个中国。然而这一切莫不是楚人都郢之后的结果。由此可见,楚郢都在楚国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1-27 08: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三】

楚国及其都城(四)


吴师破郢--虽然发生于楚昭王之时,但却起因于其父楚平王。楚平王昏庸、奢淫。他重用奸臣费无忌,听信费无忌的谗言,赶走了与平王一道起事有功的朝吴,接着又加害于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进而献计楚平王用伍奢为诱饵召其二子杀之。于是,平王派人去召伍奢的长子伍尚和次子伍员(即子胥)。结果伍尚归,和其父一起被平王杀死。而伍子胥则逃往吴国。
    
吴国听从伍子胥的建议,推行了一系列的富国安民政策,使吴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公元前506年,即楚昭王十年,从楚国归来的唐、蔡国君为雪被拘于楚的耻辱,来到吴国请求联合出兵攻打楚国,吴国立即与唐、蔡组成联军,进攻楚国。吴师渡过汉水南下,迅速地攻陷了楚郢都(今宜城市南的楚皇城)。楚昭王被迫逃到随国(今随州市)避乱。吴师入郢后,对楚后宫进行了大肆地掠抢。伍子胥还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杀兄之仇。这时,伍子胥先前的好友申包胥看到吴师这样对待楚国,就跑到秦国搬兵救楚。开始秦国不肯,申包胥就靠在秦宫庭的围墙上哭了七天七夜,哭得眼睛泣血,终于感动了秦王,派子蒲,子虎帅战车五百乘救楚,才使楚昭王归郢复国。吴师破郢,是楚自建国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它不仅使楚国在中原的霸业彻底垮台,而且还在楚人的心中造成了很深的余悸,以致于两年后(公元前504年),吴国军队仅在繁阳(今新蔡县北)打败了子期所率的楚军,就立刻引起了楚国国内的一片惊慌,急忙将郢都迁至于鄀(今钟祥市乐乡关及宜城一带),史称楚昭王都鄀。
 
不仅如此,吴师破郢还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在楚皇城的周围还保留着与吴师破郢相关连的地名和传说故事。如流经楚皇城西南的百里长渠,又名“拖锹沟”,传说是伍子胥引蛮河水冲郢都时所挖的。位于楚皇城南的捞尸湖、晒尸台,传说是伍子胥挖掘楚平王尸体、晒尸、鞭尸的地方。
 
白起拨鄢--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秦大良造白起复伐楚,一举攻占楚郢都,又东取竟陵、安陆。楚师溃败,顷襄王东奔城阳。事见《史记·楚世家》、《秦本纪》。

此文连载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1-29 09: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国人是如何描写自己国家的前世今生的?

毫无疑问,楚国是中国历史上先秦时间非常重要的诸侯国,无论是争霸的春秋还是兼并的战国,影响历史进程和国际关系的每一个事件,几乎都有楚国的参与,可以说是那盘混乱棋局的种子棋手。但很少人知道,土地方圆不过五十里,爵位不过子爵,穷到甚至去偷邻国的牛来完成祭祀活动,才是楚国早期的鲜明写照。先祖们白手起家、荜路蓝缕、披荆斩棘,经过一代代楚国人的艰苦奋斗,才有了'纵横五千里'的广阔江山,'八百年岁月'的辉煌记忆。

不过,相比于其他的大国,楚人是最扑朔迷离的,最早的楚国人来自何处,又为何叫'楚',楚国的历代先君们都做了什么?楚族的形成与居处的变迁又是怎样?由于先秦史料的缺乏和相关考古手段的不完善,学术界的观点很难统一起来。在20世界初形成了影响最大的四种说法,即东来说,西来说,土著说,中原说,它们各有理由,但都少了足够的依据,猜想成分较多。

2008年,清华大学校友在海外买下一批战国竹简,共计2388枚,后捐赠给了母校清华大学,被称为'清华简'。其中,清华简中有一篇《楚居》,是一部楚国史官书写的楚国史,共16支竹简,简长约47.5厘米,主要讲述楚人始祖季连到楚悼王共23位楚公、楚王的居处与迁徙,约创作于公元前380—前370年。清华简 《楚居》篇公布之后引起了学界极大关注,这是因为该篇记载了楚族早期历史的状况,它为进一步研究楚族早期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提供了新材料,也许,我们从楚国人的口中能得到有些关键的信息,看看他们是如何记录那些早年的岁月的。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1-30 08: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一】

图片1.png
清华简中部分书简内容

原文节选:
季连初降于隈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妣隹,秉兹律相,詈游四方,季连闻其有娉,从,及之盘,爰生盈伯、远仲,毓徜徉,先处于京宗。
穴酓迟徙于京宗,爰得妣湛,逆流哉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湛宾于天,巫并赅其胁以楚,抵今曰楚人。至酓狂亦居京宗。
至酓绎与屈紃,使鄀嗌卜徙于夷屯,为楩室,室既成,无以内之,乃窃鄀人之犝以祭,惧其主,夜而内尸,抵今曰夕,夕必夜。至酓支、酓旦、酓樊、及酓赐、酓渠尽居夷屯,酓渠徙居发渐。至酓艾、酓挚居发渐,酓挚徙居旁屽,至酓延自旁屽徙居乔多,至酓勇、及酓严、酓霜、及酓雪、及酓训、酓咢、及若敖酓义皆居乔多,若敖酓义徙居鄀,至焚冒酓帅自鄀徙居焚,至宵敖酓鹿自焚徙居宵。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1-31 18: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二】

参考译文:

楚之先祖季连最初是在隈山诞生的,后来到达穴穷之地,其前辈族人来自乔山地区。季连后来又到了爰波居住,并逆汌水而上,到达方山这个地方居住,在此会见、交往了商王盘庚之子。有一名女子,名叫妣隹,同季连两人相处,互奏音律,共同游历四方。季连得知妣隹有同他娉嫁之意,于是欣然从允,两人遂结百年之好。后来他们一起去了盘这个地方,生了老大盈伯、老二远仲,一家人四处迁移,首次到了京宗之地。

(他们的后人)穴熊一代后来也来到京宗定居,在此处,穴熊遇见了一名名叫妣湛的女子,他们相伴活动,逆哉水而行。妣湛耳朵弯曲,天生美丽,穴熊娶了她,生了老三侸叔、老四丽季。在降生丽季时,发生难产,只好破腹取出婴儿,母亲妣湛不幸难产去世,当时巫医用了当地山上盛产的楚草,也称荆草、龙须草,缝合包裹妣湛(又译妣厉)遗体以作处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族名就叫楚,这就是楚人的来历。到了熊狂时代仍住在京宗。

到了熊绎与屈紃时期,有一次他们请当地的鄀人鄀嗌占卜,根据占卜的结果,楚人迁徙到夷屯这个地方。在夷屯,他们建造了用于祭祀用的楩室,祭祀的屋子建好了,可是经济拮据、缺少祭品,于是就去偷当地鄀人的小牛来当祭品,又怕牛主人发现,只好在夜里偷偷地将小牛运入楩室并供奉起来。所以后来祭祀活动就被称为夕,夕(祭祀活动)一定是放在夜里进行。到了熊支、熊旦、熊樊、及熊赐、熊渠时代,全都居住在夷屯。熊渠移居到发渐。到了熊艾、熊挚时期,还住在发渐,熊挚从发渐迁徙到盘屽。到了熊严时期,又从盘屽迁居到乔多。一直到熊勇、熊严熊霜、熊雪、以及熊训、熊咢、以及若敖熊义各代君主,都住在乔多。后来若熬熊义从乔多迁移到鄀,到了焚冒熊帅时代,又从鄀迁居到焚,到了宵熬熊鹿从焚迁移到宵。

从这几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键的信息,对了解楚人早期生存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也为我们展开新的思路,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2-4 10: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三】
楚人来自哪里?
简文开始写的是,楚人先祖季连降于隈山,抵达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居爰波。逆行而上汌水,见到盘庚孙女名叫妣佳。季连'听说妣佳受聘出嫁,火急追赶'到'汌水之滨,于是以之为妻,生了呈伯、远仲两个儿子,这是楚世系的直接源头。这一传说有一系列地名,即隈山、穴穷、乔山、爰波,汌水、方水和京宗,其间有几个是可考的。对这些地名的考释,
《清华简·楚居》的整理者李学勤先生在《楚居》问世的同时,在《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一期表了《论清华简〈楚居〉中的古史传说》一文,他认为楚族源于中原,祝融为其先祖。 但季连的活动地点应是以汌水为中心的河南西南部淅川地区,大体上东北至嵩山、新郑,北至今豫西的宜阳、永宁(今洛宁)、卢氏,因这里有柄山,即《楚居》中的'方山'。 而其南,即'汉水以南荆山一带,近于雎、漳二水发源处,从那里向北过了汉水,正好逆水北上'。而'京宗',李先生认为'可能与《中山经》 的景山有关''景山'为荆山之首,其地'在湖北房县西南二百里。京山得名疑即与该山有关'。(帖主注:荆山。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山海经·中山经· 中次八经》: “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檀。睢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 《水经·沔水注》: “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首也,高峰霞举,峻竦层云。” 《寰宇记》 卷143房陵县: 景山 “在县西南二百里——即保康县、南漳县一带,东与京山连接。有沮水源出景山”。

楚国早期重要的都城-丹阳

如果地名考释正确的话,楚人应该是在祖季和鬻熊两位先君之间从中原一带迁到了荆山附近,汉水以南。如《楚居》所载,在季连的时代,楚人尚未南迁,季连是和盘庚之子联姻,以周朝古人的交通条件,居于殷都一带的盘庚之子也是很难渡河南下跑到远隔千里的汉水流域去求聘,这个大致的迁移时间节点,从逻辑上是可以说通的。

【襄州评论】上图再一次出现在本文中,大家认真看看丹阳的位置,在汉水以南,荆山脚下,襄阳境内。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2-4 11: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照片怎么没显示出来呢?再试试。

图片2.png
楚国早期重要的都城-丹阳
(原文配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2-13 13: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四】

楚人为何叫'楚人'?

关于国名或族名的来源,此前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因为楚人的居住地有很多荆条,这种荆条当时被称为'楚',也有人说'楚'字象征着一个人跋涉在灌木丛中,而更多的专家则认为'楚'这个国名源于楚国在西周时期被分封于荆山一带,'荆'即是'楚'。但是新发现的'清华简'中的《楚居》(由楚国史官所写)给出了另一种解释。据《楚居》中一段对楚先君鬻熊(注:原文中为穴熊,很多史学家已证实穴熊即是楚人的最重要的祖先之一鬻熊,也是楚王族熊氏的由来)的记载:鬻熊的妻子妣厉,生子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妣厉死去,熊丽存活。妣厉死后,巫师用荆条(原文中为'楚')包裹其腹部埋葬。为了纪念她,后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

图片3.png
鬻熊的妻子妣厉,生子时难产而死

【襄州评论】这里可以看出:楚国的“楚”有两个含义,1.荆山。2.荆条。也有人解说为人在树林里走。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2-18 13: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五】
是什么造成楚国早起世系难定?
关于楚人出自帝高阳,为吴回祝融之后的说法,是载诸史册的,濮阳帝丘为'颛顼之墟',向来没有疑义。而'祝融八姓'中除楚南迁荆蛮地区外,其余皆在河南及山东的中原地区,所以楚灵王曾提出'昔我皇祖伯父,旧许是宅',这个'皇祖伯父',指的是居祝融八姓之首的昆吾,他的部族原居帝丘,其后迁许。楚灵王将他称为'皇祖伯父',因为在吴回之子陆终所生的六个儿子中,昆吾最大,而楚人先祖季连最小,排名第六。屈原的《离骚》首句即谓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先秦典籍中,如《左传》、《国语》中均有关于楚族来源的相关记载,虽不够系统,但却非凭空虚构。而司马迁作《史记》,其中相关各诸侯国的族源世系的记载来自先秦的史料,应是比较可靠的。

图片4.png
西周时期楚国君王列表

迄今为止,除了在楚族族源的问题上有那么多不同说法外,其余各国似无多少争论。这是因为其余各国都不像楚国,有着比较长期迁徙的历史。楚人在迁徙过程中必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有关地名的信息。即以《楚居》而论,其中涉及到的自季连至悼王三十二代楚族首领与楚国国君在迁徙过程中就建都二十六处之多,这样都无定所的不断迁徙过程,在先秦诸侯国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楚人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未建国之前,实力并不大,而且如同有学者提出的当时的楚族中,或许有不同的支派。

图片5.png

楚人的凤凰图腾,表现在文物上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2-28 17: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六】

    我们现在其实很难找出早期的楚文化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因为正如许多长期从事楚文化研究的学者也都认为,楚国早期发展过程中,主要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很难说它自身有什么显著的文化特点。只是到春秋中期之后,随着楚国的不断发展壮大,才逐渐形成具有自身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 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熊绎受封于周成王时,也不过'号为子男五十里',其后虽经过多代人的艰苦拼搏,到春秋早期,依然'土不过同'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杜预注:'方百里为一同')。 如同《楚居》所写,熊绎虽已受封为楚国君,然而迁都夷屯,却连祭祀的牛也找不到,而不得不'窃鄀人之犝以祭'。

参考资料:
也谈《清华简·楚居》与楚族之渊源 汤漳平,中州学刊 发表时间:2014-06-15期刊
《论清华简〈楚居〉中的古史传说》 李学勤 《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1期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 李学勤等著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