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李勋明

寻山探水――设计监修本土建筑札记 (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6-11 14: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6-11 14: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6-11 14: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河之门关庙岗景点关公神像落座
     
     二0一五年五月二十一日上午九时,关庙岗村村民及部分游客,举行了简单的关公像落座揭幕仪式。关庙岗作为进入马河镇地域的门户,其地山势竣拔,林木苍翠,自然人文景源丰富,去年镇政府及关庙村筹资50万元历时三个多月建成,来往游客无不停车驻足观赏。下一步将招商引资修复关庙寨及相关配套设施。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马河之门”和文化休闲旅游景点。有意投资者可与马河镇政府联系。
     道月孤高,为善斯久。九龙山人有诗赞曰:
                            关庙仙山名关岗,有求感应万古扬。
                            行事无亏富贵远,忠孝善德长发祥。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6-11 14: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港古水利田园改造探源
                                                李勋明
    孟子港位于荆门城南五十里,查《荆门州志·古迹》篇,“孟子港,即建水,州西南五十里,唐孟浩然往来于此,故名”。孟子港为建阳河水系之一,它发源于荆门城西白果树沟,向南流经建阳驿再拐向东南注入长湖,古称建水。河床曲折,潭湾较多,是荆门城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建水流经孟子港时突然向西九十度拐弯一里之后再缓缓折向东南,与东部四个大垱组成的龙形水系对应环抱,形成一块冲积平原,春夏季节站在孟子港西的四岭山上下瞰孟港平原,稻菽滚浪,水耀天光,烟拂村舍,鸟翔眼底,令人观之赏心悦目。关于孟子港如何因唐代大诗人孟浩然而名,笔者出生于孟子港边,从小没有发现与之有关的遗迹,唯有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美丽田园风光至今记忆犹新,笔者现将其整理为文,一为存史,二为有心人从中找到孟浩然与孟子港有关依据。下面让我们先从孟子港古桥谈起:
    孟子港古桥由四座高约八米的条石桥墩组成,迎水面为棱形,其棱形桥墩有效分流了洪水,也降低了桥墩的阻水系数。桥面为整体平板木结构,两头用铁链栓在岸上,遇洪水漫桥时,桥面如一块木筏随洪水涨浮而不至于被冲走。该大桥选址实在高明,桥基选择在一道天然石砍上游,有效减缓了桥基被洪水冲刷淘空。另外,孟子港从河岸到河床垂直深度约十五米,而桥墩高度只有八米,再高就会降底安全系数,古人把道路设计为顺河槽斜上,既避免了直上直下,而且有效缓解了桥面至河顶还相差七米落差的人行坡比。这些巧妙的设计可见古人在建桥之前,首先对其地质结构,河道水文等都经过了反复研究勘查。
    与孟子港弯曲对应的龙形水系改造由四个大塘(垱)组成,长四华里,平均宽度约五十米,蓄水量相当于现在的一座小型水库,这条龙形水系头部为“鸟垱”,身部为“长垱”,龙肚有“肚脐堰”,肚脐堰向外延伸部分为“庙垱”,龙尾以下为“幺垱”。
   龙头鸟垱由龙脑、龙角、龙嘴组成,龙口向西临港,眼望不远处的一处港湾土包,其土包人工造型如龙珠,喻蛟龙戏珠。龙口内圈有舌头堰,以象其真。唇上有水渠向前灌溉鲤鱼上水田。鲤鱼上水由三块粮田组成,长约一里,鱼头为七斗坵,鱼身为弯八斗坵,鱼尾是五斗坵,鱼头六斗坵中原留有一堆土象征鱼眼。鱼尾埋有一块巨石,以镇其尾。鱼尾巴后面紧接着还挖有一口面积约五亩的堰塘,名“双堰”。中间用堤隔开,形如两滴水珠,喻鲤鱼跳龙门落下的滴水,顾为神奇。
    龙头与龙身之间的隔断堤为“龙脖堤”。龙脖堤的桥洞象征龙的喉管,却建在龙脖后颈处。老人说清初舒成龙治州时,站在河西的四岭山上看见龙垱塘荷叶在风中翻动,如龙翻鳞,命人将原埋在咽喉处的涵洞移到后颈处,以驯服镇锁其龙。
    龙身肚脐堰处再向外延伸一条回肠水系为“庙垱”,环抱十余户人家,现名为“汪家湾”,长垱与下游的幺垱分隔堤设计为S形,S形堤布置方位为东北对西南向,使南北风吹来的浪滔不直接冲击S形长堤正立面。另外S形堤的布置也巧妙的形成了两只形象逼真的龙腿,可谓巧夺天工。
    龙身下部挖有一条形如男人阳具的水湾,象征蛟龙撒尿,向前灌溉几十亩农田。老百姓称之为“鸡阿子墱”,(“墱”在本地为安装水车的埠墱,这些埠墱的位置也有讲究,不是随意设置的),鸡阿子墱左右有田造型如卵,俗称“龙卵子”。“鸡阿子墱”和“龙卵子”在当地男女老少祖传叫习惯了,也没谁觉得不好意思。
龙身的背部有一块荷叶岛地,名“蒋家台”,《荆门州志》有记。蒋家台四面环水,护城河直径约四百米,土城高筑,林木森森,房屋掩隐,台内有田数亩,只有北边一条路可进出,古代装有吊桥。记的小时侯进台玩耍,房屋古朴,石墩散落,禽呜下上,野兔出没,风景宜人。
    孟港田园是古人创造天人合一之境的结晶,其中一路、一桥、一田、一堰、一屋都是围绕最佳人类宜居环境而规划。特别是路不求直,田不求方,屋必靠园,门必朝塘,全其自然,融其地理。如桥不求现,行人走到河沿才见其桥。从老蒋集向西走龙脖堤,沿鲤鱼肚,双堰,过孟子港桥两里多路,处处都是景观。庞大的龙垱水系改造更是有机融入了华夏民族奉龙崇龙的美好愿望。且工程浩大,非一二代人可以完成。然而在这些优美的田园景观,在近半个世纪的战乱人祸中所剩无几。数百年的老屋被拆除,上千年的古树被砍伐,房屋随意乱建,道路随意改线,河坡随意种植。古朴的孟港石桥在修公路截弯取直中被推倒上移百米。龙垱水系被随意筑堤分割成若干块,龙口舌头堰崩入港中,龙身与龙尾的S形堤被取直。蒋家台在文革中护城河被改田填平,城廓消失,面目全非。昔日孟子港中的清流穿石,鳘伏沙滩,龟栖绝岩,龙垱中的野鸭戏水,跃鱼飞燕,绿荷摇曳,只能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逝去而永远逝去!
    最后再回到孟子港与孟浩然的话题,《荆门州志》既然记载孟子港名源于“唐孟浩然往来于此”。可以推断孟浩然当年一定为孟港当地做了点什么,那么他究竞做了些什么呢?孟浩然为襄阳人,曾于唐开元二十五年,受荆州长史张九龄所邀为幕府,时间很短,不得意而离开。笔者认为,孟子港地处古沙洋至当阳的通道上,东距岳飞城六华里,西行四华里便是昔日与当阳玉泉寺齐名的普安寺、赵家庙。孟浩然回襄阳走旱路也必经过这一带。他喜欢游山玩水,当他经过在这块河围龙抱之地时,必为其美丽田园风光所吸引。估计他在孟子港曾经侨寓过一段时间,甚至为孟子港的环境改造出过力,说不定该田园攺造为孟浩然所设计亦未可知.否则,后人是不会用他的名字命地名的,百度搜索中有"孟浩然在孟子港解梦,有感而发,捐资筑坝修桥"之语,虽不知引之何处,也许与之有关。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6-11 14: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宝区政协开展栗溪古民居保护利用专题协商活动

       乡村古民居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是记得住的乡愁。保护利用好乡村古民居是人们关注的话题。4月16日,东宝区政协和栗溪政协联络处组织十几位政协委员与区文体新局、住建局和栗溪镇政府开展了古民居保护利用专题协商活动。委员们视察了栗溪镇南庄河陈氏老屋、栗溪仙人岩周围的插旗村长沟居民点、栗溪马集的彭家老宅。区政协副主席罗成泉参加专题协商活动,总结归纳了委员们视察讨论的建议。
       东宝区地处荆山余脉,特殊的地理环境,留存乡村古民居较多,东宝区文体新局分管负责人介绍,经文物部门2010年普查,东宝区现有登记古建筑36处,其中古民居28处。这些古民居多是当时的殷实人家所建,选址讲究,建筑质量比较高,有特色。栗溪镇介绍了本镇古民居保护利用的情况。委员们在讨论时认为,古民居由于年代久远,地处分散,目前消失快,保护现状堪忧,希望引起政府重视。建议一是加强古民居实地调查测量、鉴定评估,制定一个东宝区古民居保护利用规划,开展古民居保护利用项目申报。二是健全区、乡镇、村(社区)、农户(居民)四级联动的保护利用工作网络。三是出台东宝区古民居保护利用办法。四是对涉及古民居的村组干部、农户开展一次古建筑保护工作法规知识培训。(东宝区政协刘安福)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6-12 07: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仙居“蔡氏节孝坊”话廖氏
                                                              李勋明

      在荆门城北仙居老街还矗立着一座古老的 “蔡氏节孝坊”,全青石结构,雕凿精细,特别是横坊梁上的十几个镂雕人物栩栩如生,叹为观止。“蔡氏节孝坊”于二00八年三月被列为湖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节孝坊”也是目前荆门地区唯一在原地保存完好的明清石坊。该坊是清朝中期仙居廖氏一族兴旺的历史见证,因为在封建社会,你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官府是不会给你立牌坊的。
       乾隆版《荆门州志·坊表》记载:〔节孝坊〕为廖恺妻、节妇蔡氏立,在州西北仙居乡。笔者实地考察牌坊上的文字记载,发现其的确如州志所载,且比州志记载得更为详细。该牌坊为清乾隆十一年朝廷批准旌表本乡节妇蔡氏、十二年建造完工的,距今267年。牌坊正面坊顶檐石匾刻:“敕命”  上额枋刻:“旌表儒士廖恺发妻蔡氏节孝”,牌坊背面坊顶檐石匾刻:“恩荣”  上额坊刻:“闺中完人”。
      牌坊左侧刻文为当时的湖北巡抚开为于乾隆十一年所书,其文略曰:“监生廖世纁母蔡氏为子为孙,两世重任,并荷一肩;读养育要,于成节同。该州知州舒成龙看得节妇蔡氏出自名门,于归望族。鸡鸣交警,雅擅郑女之风;鸳鸯分飞,坚持陶婴之志。两世舅姑之养葬,尽礼尽哀。方徽足式,令范堪嘉。臣谨会同湖广总督臣鄂、湖北学正臣宋,合辞具题,伏乞皇上霁鉴,敕部核复施行。乾隆十一年二月日奉旨该部议复,礼部议复,得节妇蔡氏守节尽孝,荼苦堪怜,抚孤劬劳,椒辛可悯。应如所请,准其旌表”。
      牌坊右侧为蔡氏的儿子、监生廖世纁于乾隆十二年冬月撰写的刻文,其文略曰:“母蔡氏系本州望三图儒士蔡敬昌之室女,十九岁嫁廖家。二十五岁夫亡。现年六十岁,已守节三十六年,抚孤报夫,择严师教子,奉伺双亲,又为两辈舅姑迭丧尽礼,躬亲纺织,耜供馆谷,劬劳倍至”云云。
      最近,笔者搜检廖氏族谱,在上面查到廖世纁及其写的序文,可与州志相证,可见无虚。荆门权威史料《荆门直隶州志》中有多处记载廖姓人物,分别载于选举、孝友、懿行、忠义、节妇、孝女等卷,如其中一处这样记载:〔廖代楼妻李氏〕年二十四楼故。氏冰霜自矢,守节五十三载。经查阅廖氏族谱,李氏为蔡氏次孙媳妇。而最为可歌可泣的是州志《忠义》篇中记载的廖绍斯,文中说“壬午之变,守城绅士二百余人皆先有死志,盟于大成殿,临难死节,无一屈者”,廖绍期即是遇难二百余人之一。
     荆门城北仙居廖氏自明洪武初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李子桥迁至荆门,开基祖为廖必达。始居荆门老莱山庄,转迁上泉,再迁盐池武陵定居,后逐渐开枝散叶,分散于本土各地。荆门廖氏发迹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仙居乡东南的武陵坪,亦称松坪,目前称廖坪。松坪原有一奇特古松,远近驰名,该松腰围粗达三米,上分三枝,两枝向北,状如龙尾,一枝向南,形如龙头。远望之,其松冠如平檩,昂首向南,蔚为奇观。廖氏仙居始祖廖必达死后择葬于此松东侧百米处一块人称“罐头尖”的穴地上。此地脉发之许集蜂子山,前有仙居河环绕,人称千年吉地。也许廖氏得神松灵地之瑞气,从此人丁兴旺,从明朝中叶到清朝乾隆时期人才辈出,在仙居一带成为望族,故廖氏后人一直以始祖廖必达葬廖坪老松吉地为荣。
       今天,廖氏家族遍荆门本境大部分乡镇,较为集中的除仙居乡、团林镇外,还有栗溪镇、石桥驿镇,拾桥镇、李市镇,钟祥市双河镇、长寿镇,遗有廖家大湾、廖家畈、廖家咀、廖家祠堂、廖家冢子等地名。
       在马河镇铁坪村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廖家湾,其建筑为五正五厅,座西北向西南,墙体为青砖结构,根据主屋墙壁上镶嵌的一块砖雕文字记载该屋修建时间:“厅屋,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修,正屋,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修。”距今250余年。   
       奇怪的是这么一栋青砖大瓦屋正面却无大门。笔者第一次去参观时,发觉该屋是从左厢房另辟了个小院开大门,笔者察其周围山势,发现该屋前面明堂狭窄,右方有一高峰耸立。根据中国传统建筑风水学理论,位于房屋右边的护山为白虎,位于左边的护山为青龙,白虎代表财帛,青龙代表人丁,民间有“宁让青龙高一丈,不让白虎抬一尺”之说,右白虎过高必克主。故断定初建者将主屋朝白虎方,大门向青龙方,是既想旺财又想旺丁。
       笔者两次去廖氏老屋考察,对主屋作了绘图丈量,主屋五正五厅,宽20. 5米,深16.7米。特别询问了住在隔壁现年67岁的廖君家,老屋为什么不开大门,他解释说是“犯煞”,但又说不出道理,我便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学理论给他解释了一番。通过了解廖氏家族发展情况,实践证明廖氏老屋只从修建后,不乏招婿延续香火,可见地理环境对人居影响多么重要。根据调查,廖氏老屋始祖为清初一廖姓夫人带着三个儿子来老屋南(现竹林)搭草棚而居,于乾隆年间才修建了该屋,到现在究竞传了多少代,廖君家没说清楚,仅他知道的,他们曾祖父是学武的,名廖良成,生廖盛山,廖盛山生廖启慈,廖启慈招邓仁杰为婿生廖大云、邓祖华(现市康复医院院长),廖大云、邓祖华又将老屋卖给廖启友(生一子一女)、廖启香(生一子),都学业有成,在外谋业或定居。
       廖氏老屋是本土传统民居建筑精华之一,总结其建筑人文历史有助于我们今天创建更好的天人合一生存环境。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6-12 07: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5-6-12 11:18 编辑

                                                                     荆门境内羊角哀和左伯桃典故探源
                                                       李勋明
      
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其实,羊角哀和左伯桃的事迹在荆门也有重要历史遗存,如沙洋县五里镇就有两处左冢墓地和一处纪念祠庙,名“羊角寺”。

      一、严店楚墓左冢:俗名“左冢子”,位于沙洋县五里镇严店村,该地原为左冢村,当地世代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伯桃之墓。该冢坐西向东,南北各有一附墓,文物部门将其定为1、2、3号墓,中间1号墓最大,高8米,直径50米。两座陪葬墓,南为2号墓,高4.3米,直径20米。北为3号墓,高2米,直径23米。一九九九年修襄荆高速公路时,左冢被确定为取土场,二000年七月,由湖北省文物部门组织对左冢地进行了勘探挖掘,三座楚墓除北墓3号墓未被盗,其余2座皆被盗掘,共出土随葬品557件(不包含盗洞和填土中的遗物),其中主墓出土452件,两座附墓出土105件。所出遗物包含有铜、铁、金、木、竹、玉、石、陶、骨、丝、麻、革等。三墓的人骨经鉴定为两男一女,其中1、2号墓为男性,3号墓为女性。

     关于左冢墓主是否为左伯桃,因三座墓中皆未发现可以确认墓主身份的物件,文物部门只好根据包山楚墓出土规制推断左冢墓主的身份应为下大夫,2号和3号墓的墓主皆低于一号墓。大致判定左冢下葬相对年代为战国中期(公元前320-前300年之间)。由于主墓被盗.三座墓均无墓主身份文字记载,故文物部门认为左冢为左伯桃墓缺乏证据。那么,民间为什么一直流传该墓为左冢呢?该村周书记说,左冢子远近闻名,未挖掘前,由于左冢地势较高,几十里外都能看见,同时他对左冢子被取土挖为平地而惋惜。所以左冢楚墓究竞是不是左伯桃墓还是一个悬案,有待继续考证。

    二、合河口左伯桃墓和羊角寺:合河口位于今五里镇草场街南约3公里。查《荆门直隶州志·古迹》篇:“〔左伯桃墓〕州西南九十里诸村合河口,〔羊角哀墓〕附。原有祠,居民改作东岳庙”。《荆门州志·古迹》篇记载:“羊角寺在州南九十里。春秋时,燕人羊角哀、左伯桃相友善,闻楚王贤,往归之,过此乏食,值雨雪,寒甚。伯桃乃并衣与角哀,而自入空树死。后角哀贵为楚上大夫,乃言于王,备礼以葬于诸里村里合河口内,后角哀返此地,不忍独生,自经死,后人立寺祀之。”《荆门州志·坛遗》篇也载:“羊角寺在州南九十里诸里村,故为羊角祠。唐龙光居士施基重建,元至大元年,华林禅师开山,明洪武十六年僧一静重修,弘治间乡耆陈思淳加修,国初教谕刘胤吉改祠为寺,装金容。乾隆十年彭商哲四十无嗣,祷神生子,修而新之” 。

    按照《荆门州志》记载,笔者曾经三次到实地勘察,羊角寺坐落于合河口西北约200米处,四周有护城河环护,其建筑为明清二进式四合院布局,前后进深约3 0米,宽约19米,占地约800平米。庙基大体保存完好,前厅、主殿、左右厢房俱全,墙壁全为青砖斗砌,主殿及右厢房剩下部分残墙。住在庙旁的彭氏兄弟很可能就是州志中所记乾隆十年修庙的彭商哲后人,彭氏兄弟介绍,庙基下埋有不少石构件和古碑。关于《荆门州志》上所记合河口有左伯桃墓,询问彭氏兄弟和村民,他们说那座墓名叫“夜嚎冢子”,每逢阴雨天,或夜深人静之时,经常听到墓冢周围有人的哭泣声,人们说那地方阴气重。至于“夜嚎冢子”是不是左伯桃墓,村民们说不出所以然。所以今天我们如果怀疑合河口“夜嚎冢子”非左伯桃墓,那么《荆门州志》作为地方历史权威史料,为什么有三处记载其事?看来这又是一个难解之谜。

    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初见西汉刘向的《列士传》,后演绎出多种说法,《文选》《独异志》《六朝事迹编类》等皆有记述,特别是宋元以后出现多种版本。明冯梦龙《羊角哀舍命全交》最为生动。综述其大意:春秋时,楚元王崇懦重道,招贤纳士。左伯桃闻楚王慕仁好义,乃辞别乡邻,径奔楚国而来。途经雍州地界借宿,遇羊角哀,当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话学问,终夕不寐,结为弟兄,同奔楚国。行至粱山,盘赉罄尽,衣服单薄,寒风透骨。左伯桃将干粮和身上衣服脱与羊角哀,让羊角哀继续前行,自己则钻入一枯桑洞中避寒,受冻而死。羊角哀来到楚国,上大夫裴仲到馆中考试他学问如何,羊角哀对答如流。裴仲大喜,入奏元王,王即时召见,问富国强兵之道。角哀首陈十策,皆解当务之急。元王大喜!拜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彩段百匹。角哀拜谢流涕,将左伯桃脱衣并粮之事奏知元王,元王遂赠已死伯桃为中大夫,差人随角哀同去厚葬伯桃。羊角哀回到与伯桃离别的枯桑之处,见伯桃死尸尚在,大哭。呼左右及乡中父老厚葬了左伯桃。是夜左伯桃托梦给羊角哀,说自己在阴间受荆轲欺侮,说坟地与荆轲墓相近,荆轲每夜仗剑来骂伯桃乃冻死饿杀之人:“安敢建坟居吾上肩,夺吾风水?若不迁移它处,吾发墓取尸,掷之野外!”羊角哀闻言,拔刀自刎左伯桃墓前,与他合葬在一起,赴阴间共战荆轲。是夜二更,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喊杀之声,闻数十里。清晓视之,荆轲墓震烈如发,荆轲白骨散于墓前。墓边松树,连根拔起。乡老大惊,都往羊、左二墓前,焚香祭拜。

    冯梦龙文中叙述的故事发生地点在雍州地界,而且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也变了。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有楚元王呢?对这些“变幻”,冯梦龙也曾说 “姑妄言之”,听者也只能 “姑妄读之”了。查全国史料,关于羊、左墓,还有濮州说,据《濮州志·古迹》载:“羊角哀墓在张大人庄东,墓前有碑” 。在今山东菏泽鄄城县东北20公里的箕山镇李胡同村南250米处,1979年还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春秋时此地属齐鲁,楚王就算再惜其忠义,也不可能跑到异国去为左伯桃建墓,因此濮州说站不住脚。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荆门境内这两处左冢是否为左伯桃墓,羊角寺究竞建于何时?这个悬案还要继续下去,今天,我们能够把现有的这笔文化遗产传承光大就足够了。
                                                                              见荆门日报2013年7月14 日版

[size=0.83em]03.jpg (111.4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013-7-18 17:32 上传








羊角寺遗址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6-12 07: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荆楚门户”与“荆襄古道”浅述
                                                              李勋明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是唐代诗人王维对荆门的真实写照,荆门为什么称“荆楚门户”呢?正确的解读应该包涵两个荆门,即现在宜昌下游长江边的“荆门”和荆襄古道上的“荆门”,两座荆门均处于荆山山脉向江汉平原过度落脉地带,一座据水路,一座据陆路,历史上其军事战略位置险要,“西控巴峡,东连鄢郢,南捍江陵,北接襄邓,水通江汉,山连巴蜀”,昔楚人“毕露蓝缕,辟在荆山”, 先占据江汉,以“方城为城,汉水为池”,然后逐步向四周扩展。势力范围北至郑州洛阳和山东的泰安,西至四川宜宾、达州、汉中,东至江苏、浙江、福建的东海之滨。南至湖南的宜章、广东的英德、广西的梧州。楚国疆域到楚顷襄王十八年,领土周长超过一万五千里,横跨中国南域。
       荆襄九郡为楚国核心区,荆襄九郡,即荆州,曾以襄阳为治所,故以此相称。东汉初,荆州置七郡,南阳、南郡、江夏、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后增置襄阳和章陵二郡荆门则位于荆襄九郡中原至湖广的陆路通瞿咽喉,《荆门州志·疆域》篇叙曰 “江汉沮漳,楚之望也,荆门适当其中”,明大学士张居正《荆门州题名记》:“荆门州者,故荆州府北鄙也。古称东南形势,荆襄为吴楚上游,襄阳北距宛洛,荆州西控巴蜀;而荆门界居荆襄间,唐邓瞰其腹胁,随郢曳其肘臂;南望江陵,势若建瓴;重关复壁,利以阻守;运奇制胜,亦足以冲敌人之肘胁,故称荆门,言隘地也。”
       张居正以上言论精辟阐述了荆门雄关隘地的重要性。楚地在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三楚划分即: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 ;彭城 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亦称江陵曰南楚,徐州曰西楚,苏州曰东楚。后人诗文中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地区。,
       荆山之阳的江汉平原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步成为人类宜居的州(荆州),张居正说荆门为“故荆州府北鄙”之门,故荆门不仅是荆襄之门,也是荆山山脉向江汉过度之门,由于它地处楚国核心区荆襄九郡的重要战略位置,因而也是楚之户。不过它应指东西两个荆门。
         荆襄古道:又称秦楚古道,它是古代西安、洛阳通往中国南方的陆路大道。从长安翻越秦岭,通往南阳、荆襄以至江南、岭南。始辟于商朝末周朝初,荆楚部族首领鬻熊受封于荆,在率族人自关中移居江汉时开辟此道。周秦汉唐时秦楚古道在诸驿道中地位仅次于潼关道。唐代此道大致经行路线为:自唐长安城东行,过灞桥后折向东南,经蓝田关翻越秦岭梁,顺丹水支流七盘河下至黑龙口,折东行经商州、丹凤县后出武关,又东经商南县富水镇出今陕西省境,经西峡县、内乡县至南阳,秦楚古道经历了初建到逐步修建完善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秦朝初年至秦末时期修筑,起始长安,终至秦岭终南山,绵亘三百余里;第二阶段为东汉西汉王朝时期修筑,从陕西至湖北襄阳,长约五百公里;第三阶段为三国时期修筑,自湖北襄阳起经荆门江陵纪南城,长约一百五十公里。
         荆襄古道(荆楚古道),在湖北荆门境内线路最早是从荆山脊向南至荆州,后逐步东移。到明清时,从北到南为:北道十铺:自州前铺十里十里铺,又十里子陵铺,又十里上泉铺,又十里白獐铺,又十里三陡铺,又十里石桥铺,又十里桐树铺,又十里乐乡铺,又十里火食铺,又十里班竹铺,又二十里钟祥县界属丽阳铺。自州城至丽阳驿一百二十里;至宜城二百一十里。
         南道十三铺:自州前铺二十里掇刀铺,又十五里黄岭铺,又五里团林铺、又十里鸦陂铺,又十里新店铺,又十五里五里铺,又十五里建阳驿掘港铺,又十里十里铺,又十里左溪铺,又十里四方铺,又十五里花栗铺,又十五里枣林铺,系江陵县属。自州城至荆州江陵县,一百八十里。
      明清时期,荆门境内设有四个驿站。其中,荆山驿在荆门州北关街皇华馆旧址,即马王庙。至乾隆八年丞裁,驿即归州兼管。后来,州牧舒成龙修复古署后,即择署西官地复置荆山驿。内建更房一间。数武又建二门三间。仓三间。二门之西,建外马房三间。二门之北二十丈,建马神庙三楹。于庙左建二楹,右建五楹,为差房、厨房、料房之用。西边一带建马棚二十四间,分为四槽喂养马匹。马神庙之后、二门之西,俱留敞地以堆马草。建阳驿,兼管建阳司巡检事。在荆门州南九十里,今沙洋县西,署在街西。渐圮。设马匹、马夫、工食、工料银与荆山驿同。旧有建阳司废署,在建阳街东。乾隆十二年裁司,归驿兼管。遂以司署并驿署基,一并详情变价迁建于新开十字街之北。在州牧舒成龙捐俸帮助下,于乾隆十四年告成。共建衙署门屋二十七间,马厩二十二间。复附建社谷仓六间于头门内。石桥驿,在荆门州北六十里。额设马匹、马夫、工食、工料银与荆山驿同。衙署门屋共十八间,马厩如之。附建设谷仓三间于后。丽阳驿,在州北一百二十里,今钟祥西北。额设马匹、马夫、工食、工料银与荆山驿同。衙署门屋共九十间,马厩如之。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天荆襄古道已被焦枝铁路,襄荆高速等公路所代替,其线路在明清古道上又有所东移,一些古道和集镇随着道路的东移改变和消失,但是它的历史却是永恒的,最后让我们用清朝诗人周化龙咏荆门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尾:
                南东江汉岭纵横,形势高低雨后明。
                万斛灵源来蜀国,一条官道上襄城。
                波澄荇藻秋悬镜,旗闪蛟龙月照营。
                文运武功齐震叠,望中屈指细权衡。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6-15 14: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9ef782dd44ec23a.jpg

标新立异是建筑设计之大忌!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6-15 14: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390938456.jpg



上图为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在南方不适合。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